分享

《三字经》的“明句读”

 兴安书馆 2013-07-01

《三字经》的“明句读”  

2009-12-04 06:55:05|  分类: 经文幼学 |字号 订阅

    读书读书,这个读字理应音du,和独字同音才是。但是此处则不然了。要读如豆音。那这里的读字就不是动词而是名词了。指的是句中停顿。唐·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至宋代少数木刻本才有句读),这里句读的意思就跟今天标点符号同义,因为古代的书上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书的人往往边读边断,直到对文章能完全理解。

    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也就是给古书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

    古人断句采取句读(dou)的方法。句读是指阅读文章时音节停顿的所在。最初,凡文章的音节停顿处,既可称为句,也可叫做读,合称句读。句读又称为句投、句断、句度、句逗等。后来句与读产生区别。那么“语绝”呢,就是语意已完之处叫做句,也称句绝,相当于现在使用的句号;“语未绝”或“半绝”,即语意虽未完但须停顿处叫做读,也称逗分,相当于如今使用的逗号。古代主要用作为句读的符号。《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的读音,古音读如“豆”,今音读如“主”。在文句语意已完的地方,将、.标在该字的旁边,称为句;在文句语意未完而应当停顿处,把、标在该宇与下一字之间,叫做读。标示的位置虽然有所区别,但由于使用同样的符号,便容易造成混淆。后来为了明示句和读的区别,就用圈(O)作为句的标志,用点(、或·)充当读的记号,而位置一般都放在应当句绝或读分的末字的右下方。

    现在我们要求的断句,都是用圈(O)标示在当断之宇的右下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有些学者提倡新式标点,并用以标点古书。今人句读使用标点符号。

    说句良心话,我本人由于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对于中西方的标点符号之差异不甚了了。往往在写作中间会发生一些可笑的误差甚至错用。想想也很难以为情。看来我还得认真学习一下中国文学的标点符号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