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字经》的“人所食”

 兴安书馆 2013-07-01

《三字经》的“人所食”  

2009-10-30 20:30:23|  分类: 经文幼学 |字号 订阅

    昨天,咱们议了议究竟是五谷啊,还是六谷。但是无论如何这句“人所食”确实绝对不会错的。

    您想啊,儒家曰“食色性也”。还有“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这句话是谁说的,反正多数人都认为是孔子说的;或者是他和他的弟子说的。至今尚无定论。众说纷纭吧。

    其实我个人吧,倒是认为这句句子,应该给它来个断句。您看这样说可好。食,色,性也。也就是说日常饮食和男女情欲;都是人们的欲望。咱们不老是这么说吗?欲望中的最重要的还是饮食。不然在《三字经》里老是提到这粮食啊!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出自《礼记-礼运》。《礼记》的确是儒家经典,编纂于西汉时期。其中大量记载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谈,譬如上面这句。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史料无从考证,多数认为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所说。

  按照原文,断句应该在“男女”之后 ,也就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饮食男女”分别指人的温饱和男女关系。参见原文“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由此推断,“欲”和喜/怒/哀/惧/爱/恶是不同的感情,而且应该与“恶”相对立。“喜”是高兴 ,“爱”为喜爱 、“恶”为厌恶,那么“欲”就是“想要”、“欲望”或者“希冀”“追求”的意思。这三者之间略有细微差异,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去理解。回过头来看,原话的意思应该是“温饱和男女关系,是每个人最希望(得到)的”。

  凡是稍微懂些哲学的人都知道,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物质需求。那么这个“男女关系”为什么是“人之大欲”呢? 所谓男女关系,无非是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说这话的人,侧重在哪一点呢?呵呵...真是越扯越远了!

  离开古人,在20世纪,一位笔名为苏青的女作家(她跟张爱玲是同时代的上海女作家。),妙用了这句古语。她更改断句,在她的著作《结婚十年》(长篇小说)里写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让当时的读者们理解为“饮食和男人,是女人们最想要的”。

    在当时,如此表达的确很露骨、很大胆。

    古人教导“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这句话是《诗经》里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是苏青这句话,似乎恰恰是要反驳这一点。因而也有人说她是女权主义者,不过苏青一生从来没有从事过什么女权运动。我个人认为即便女权,也是内敛的含蓄的女权,换句话说,是不彻底的女权。

    有趣的是,在英文中女权主义者和男女平等主义者共用。男权女权都是用这同样一个单词:FEMINIST。这就巧合得有点意思了。

    这话扯了半天,终究还要回到正题上来。这句“人所食”恰恰证实,这五谷杂粮是万万少不得的。人不吃饭,哪里还有精力去谈恋爱啊?您说可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