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喀什印象

 LAOSUI110 2013-07-01

喀什印象

——徜徉在中世纪民居

       北疆看风景,南疆看风情。看过风景迤逦的喀纳斯,在乌鲁木齐稍作停留,就一路南下,跨过天山山脉,踏上帕米尔高原,也就来到了地处祖国最西端的城市——喀什,这是一个洋溢着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城市,也是一个渗透着质朴维吾尔族风俗的城市。

       喀什市也就是维吾尔语中的“喀什噶尔”——“玉石建成的城市”,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边塞古城,也分有老城区和新城区,新城区和内陆的城市基本上是一个模样,唯一有所不同的大概就是在大街上随处随时都能遇见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人或其他少数民族的人。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老城区被压缩在了地处城市东北隅的土曼河边,高高的土崖之上就是老城区居民千百年来的聚居地,这里居住的基本上是维吾尔族居民,可以说这里是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因而在这里具有着最为浓郁的民族风情,具有着最为典型的民族民俗。来到喀什已是九月底了,因听说十月二日是伊斯兰最隆重最盛大的肉孜节,为了不错过这极为难逢的观察观看民俗风情的机会,就决定在喀什城区多停留两天,这也就使我在喀什噶尔千年老城中有了多更多的盘桓时间,在喀什停留等待的日子里一有机会我就会来到古老的居民区,深入到了古老的街巷,深入到了古老的宅院,去驻足,去徜徉,来了解这里不一样的异域风情,来体验这里不一样的民俗民风。

       进入老城区,走上高崖土坡的街巷,就像步入一座巨大的迷宫,幽深的街道,纵横交错,阴暗的巷子,崎岖蜿蜒;这里的民居民宅都还保留着千百年来中世纪遗风,有的几乎就是当年的建筑原貌。一进入古巷就能让人产生超越时空的错觉,仿佛一下子就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的国都,来到了喀喇汗王朝王宫,繁荣昌盛的国都,金碧辉煌的宫殿,可惜的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的烟云。只是在今天从这宽厚的土坯墙体,从这高大的断壁残垣还能依稀看到当年光华胜景的一点点侧影,如果你到过同样也是西域三十六国的龟兹古城和高昌故城,尤其是到过交河故城,看到它们今天的模样,你就一定会感慨星辰的更迭、岁月的沧桑,在这里你会多多少少看到一些这些古城昔日的风貌和影子。如今一切都在改变,唯有不变的是眼前这永远的土黄色。步步走入经过千年发展形成的民居群落,满天、满地、满眼都是这土黄色的土坯房,土坯墙,土坯巷,就连新盖成的清真寺也是土黄色的砖块砌就。这里的民房全是依高崖土坡而建,高低起伏,层层叠叠。站在高坡下上看,整个居民区就像是一个严实的土黄色城堡,只是堡顶有些寒掺,栉比参差的老土屋,高低凌乱的旧房舍,完全没有峨峨之城的威严。

      行走在密密麻麻宛如迷宫般的老街古巷,如果没有熟悉人带领,你只能是在磨道里转磨磨,本人就在此转了好几回磨磨。转的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深入进这些以维吾尔为主的民居群落也就收获颇丰,居民的庭院布局,室外建筑、装饰风格都处处体现着维吾尔族浓厚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特色。沿街行走随便进入任何一条巷子,你都会看到竖立在那里的“过街楼”、“半边楼”和“悬空楼”,尤其是这悬空的过街楼,一边是房屋坯墙,一边是原木支撑,进入楼下,犹如进入黑森森的隧道。在这里行走还能随时随地进入维族家中开设的手工作坊一看,这些手工制作家访极具有着民族的特色,象:手工编织地毯、手工刺绣、手工制作乐器、手工制作铜器、手工制作陶器等等都是维吾尔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存方式。走入老城区,尤其是深入老街古巷中,你就深入到了维吾尔族人的包围里,在这里你就是一个异族的外来者,甚至你就是一个“外国人”,在孩子们眼里尤为如此,走在古巷不断会遇见幼年的孩童或少年的儿童用“哈喽”、“哈喽”的话语和你打招呼,开始也许你还不适应,招呼的多了你就自觉不自觉把自己当成了外国人。当然招呼你的目的是为向你要东西,物品或者是钱。我提着一塑料袋葡萄就被分去了不少。行走在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城市街区里,处处能感受到维族渗透到骨子里穆斯林文化特色,在这仅有两平方公里的老城区里,就有着近五十所的清真寺,几乎是每条街区就有一所,这些清真寺或是在巷口,或是在街中。在巷口的,寺门是直角形的门楼,在街中的,寺门是拱券式的门洞,所有的清真寺都是街中巷里最好的建筑,统一的土黄砖砌盖,统一的建筑模式,有的还镶有土黄色的瓷片。这些寺院平时都是铁将军把门,到了礼拜时间又不让外人参观,所以一个这样的街区寺院我也没能进去看过。

      说到清真寺,就不能不说喀什城区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这也是所全国最大的清真寺,在中亚的伊斯兰国家也极为有名。和老城区仅一路之隔的寺院,建筑规模十分宏大,寺院门前宽阔深广的艾提尕广场将清真寺映衬的更加宏伟壮丽。十月一日下午趁着非礼拜时间,进入寺院内进行了参观,院内种满了高大的钻天白杨树,前院有一间可容近百人随时祈祷的大棚,中间就是召唤阁楼的宣礼塔,后院是正殿、外殿和教经堂,这里才是伊斯兰信徒们正式祈祷时间祈祷的地方,殿堂能容纳万人同时祈祷。神秘的教经堂,只能是脱鞋方能进去参观。第二天就是伊斯兰教的盛大节日肉孜节,这个肉孜节,也就是回族所说的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每年必须封一个月的斋,也是教徒们所要履行的一项重要功修。封斋期间白天不吃不喝,甚至连咽口水也不允许。到了太阳落山之后,才能进行吃喝。所以这个节日也是宗教上沿袭下来的习俗。头一天在寺院就打听,说是祈祷仪式今天九时三十分正式开始,九时刚过就来到艾提尕尔寺院的门前,谁知还是来晚了,未能看到上万穆斯林教众在寺院门前广场祈祷的场面,那是一个多么盛大、多么虔诚景象啊。非常遗憾,仅能看到众人手卷祈祷的毡毯离开的情形了。伊斯兰教规祈祷时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允许接触地面,否则就是对安拉的大不敬,因而人们在进行祈祷仪式的时候必须跪拜在毡毯上。望着纷纷离开的人群,心中正在懊恼,忽听头顶美妙悠扬的鼓乐声传来,抬头寻声观看,只见艾提尕尔清真寺寺门塔楼上几名乐手正在尽情地欢奏,随着欢快的乐声响起,艾提尕广场上也发生了一阵骚动,先是一名戴着花帽的维族男子,伸展舞动着双臂拌和着乐声跳起独舞,紧接着又是一名加入了进来,两人跳起了对舞,两人的舞圈在不断的扩大,随着舞圈的扩大,不甘寂寞的人们纷纷加入了进来,有花白胡须的老年,身体健硕的中年,英俊潇洒的青年,活泼可爱的少年;有维吾尔人,塔吉克人,哈萨克人、回人和汉人,各个民族都有人加入。众人在“嗨拉”、“嗨拉”呼喊声的伴奏下跳起这种粗旷、奔放、节奏强烈的舞蹈,个个跳的起劲,人人舞姿蹁跹。舞圈越来越大,几乎占了广场的一大半,形成了约有上千人参加的穆斯林集体群舞场面,这就是在当地每逢重大节日就会出现的“萨玛”盛况。有幸目睹盛况,倍感欣慰。          两天的等待还是值得的,望着欢快的人们,刚才的懊恼早已抛在了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有听着美妙的木卡姆乐曲,看着迷人的“萨玛”舞蹈,陶醉其中了



                                       二〇〇八年十月三十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