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游走芙蓉镇

 LAOSUI110 2013-07-01

漫步游走芙蓉镇

 

芙蓉镇,也就是王村。这个因二十多年前一部名叫《芙蓉镇》的电影而被外人所知,从而又被改换名称的小村镇就位于张家界去凤凰古城的路途之间。从张家界市出来,汽车一直就穿行在湘西大地的崇山峻岭之中,时值中秋,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金黄色的稻田,到处都可见收割的稻地。路边土家族人世代居住的楼阁房舍,大山怀抱中绿树掩映的古老村落,木板土坯砌就的土楼,山间袅袅飘荡的炊烟,一派丰收的景象,一片美好的家园。这一路山川锦秀,随便拿出一片地域,就能成为一处景色迷人的景点。

芙蓉镇就坐落在美丽的猛洞河畔。因是过路车,汽车停在一个岔路口,没有标示,只有一座还算高大的土家楼阁昭示着这里有旅游景点。顺岔路一直向前,询问过几个路边的居民,终于走上了王村大桥,一个还算较大规模的滨河临山的村镇展现在面前,小镇滨临的河不是猛洞河,只是猛洞河上一个不出名的支流。跨过大桥,就来到镇区大街的一个十字街口,车辆,人流十分拥挤。路口一边石牌坊下更是喧闹异常,原来今天恰逢王村赶场日,十里八乡的土家村民都汇集到此贩卖购买物品。这道是个很好地体验土家人生活的机会。汇入到赶场的人流中,看看和内陆乡村赶集有什么不同。贩卖的物品都大同小异,只是赶场的人且有不同,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不少头带斗笠身背背篓的土家族山民,几乎每个赶场的土家妇女身后都背有背篓,小件大件的物品都能装进篓内。看到山民在吃一种红薯块般象萝卜样的东西,很想买一块品尝,但,泥土无法清洗,只得作罢。问问市场上的小老板:刘晓庆拍电影的地方。回答:就在下面。

穿过土家人集中卖菜的广场,走过土家街亭式的门楼,走上青石板小路,一条斜街的尽头就是王村镇的商业街,也就是旅游开发的古镇一条街,街面道路全部都是规整的石块铺就,街道两边是土家大屋木扳门面房和土家木楼门面房,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在门脸之上,显露出了些旅游景点的景象,这段道路似乎不是主要街区,铺面几乎都未开张,游客也是十分稀少。沿石道向下行走,穿过一个巷口,巷子里一眼盖亭封闭的水井,分列着三个水池,井水先流进的池子是做饭淘米池,再流进的池是洗菜刷碗池,再流入才是洗刷杂物脏物的用水池。水尽其用,十分科学的用水理念。巷边一家开张的店铺,张挂着电影刘晓庆米豆腐的招牌,店面极为冷清。转过街弯,仿佛一下子,感觉很突然,这里的街道马上热闹起来:两边的店铺也都全部地开了张,店铺门前张挂、店铺门楣上悬贴着各种各样的招牌;店铺门上悬挂、店铺门边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游客也象突然冒出来似的,一下子拥满了街道。一道精巧的青石贞洁牌坊横亘在道路上,游人穿过牌坊,就会看见一块黑色的招牌,上面黄字书写:正宗113号米豆腐店。两边小字书写:电影《芙蓉镇》刘晓庆饰胡玉音。看来这才是刘晓庆卖米豆腐的地方。坐下品尝一下刘晓庆卖过的米豆腐,体验一把当年电影里的生活。2元一碗,滋味滑溜,好吃不贵。食客们心满意足,店主老板娘脸上更是堆满了笑容,一天一、两千碗的量当然是对门前金字招牌的最好回报。店主姓田,店里摆放着当年和姜文——电影《芙蓉镇》中男主角的扮演者一起的照片,姜文正在有滋有味吃着米豆腐。店面虽不大,绝对是风水宝地。店家古朴的店铺后面已经新盖起了两层的豪华木制楼房。

继续沿街道下行,沿街店铺有许多是卖各种姓氏姜糖的,并且有许多是现做现卖,长长粘粘的米黄色的姜糖坯,挂在店前的铁钩上,在店主人的反复扯挂下,反复地拉伸复原,最后成为一块块硬邦邦的姜糖。在张家界就买过一包,味道还不算难吃。漫漫悠悠东游西逛行走在街道上,不经意间就会碰见当年盛极一时的土司王府,土司别院,土司王行宫等一些古老的建筑群落,不过这都是要收费的,这里的人就认15,门票钱都是这个数。街道上行走无意间拐到了一条小巷外,一片河弯谷地,景色十分怡人,河岸半坡是土司王府的行宫,粉墙黛瓦翘角飞檐的古建筑,在河谷的悬崖上层层叠叠,参差错落排开,峡谷中碧绿的河水泛着清波,更加宽阔的猛洞河就在下面。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令人陶醉其间。

重回游道,过了天下第一螺的饭店,也就基本走完了王村——芙蓉镇的仿古一条街,走到了猛洞河的码头,宽阔的码头上坐落着一座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有电影《芙蓉镇》导演谢晋题写的“芙蓉镇”大字。登楼俯瞰猛洞河,河水浩荡,河面宽阔,这就是有着天下第一漂之称猛洞河。河岸上彩绸竖幅招展,码头停泊十几艘客运船,午时已过,赶场的山民都要满载而归陆续回家了,真想和他们一起坐一坐客运班船,在猛洞河上走一走,停一停。情况不熟,时间也有些来不及,也只能是想一想了。

回程不走商业气氛浓重的旅游街道,走村镇居民走的家门口路,看看本色的,原汁原味本地居民的家居环境。再岔回旅游通道时,已走过了繁华热闹的游览区域,走上基本是居民本色的街道,封闭的木扳门面:是自由开启的门,也是隔断视线的墙;见识到了一家偶尔敞开的庭院:过街的门房、汇雨的天井、阴暗的朝堂。行走在这样的街道,努力寻找过去山民人家的遗存和留痕。走到镇区所滨临河流的上游,看见有一座古朴的小桥,整座桥身都是大青石条砌就而成,桥下石拱如半圆之月,桥上石栏似城垛之墙,桥身平整,桥面两边有石阶与河岸相连。想来未建成王村大桥时,这座桥就是沟通两岸的唯一通道,当年要有多少人、车在此桥上走过。桥上遍布着时代的痕迹,桥下存留有岁月的沧桑。

两个小时的滞留,虽基本上将小镇走完,但,仅留下极其肤浅,极其宽泛的印象。小镇的旅游街道虽有一定特色,但,浓重的商业气氛,使人不会去过多欣赏。道是那碎石板铺就的镇边小路,曲折蜿蜒的镇中陋巷,让人怀念;还有那座横架在王村镇区上游小河之上的单孔拱曲古石桥更叫人心仪,更使人留恋。

 

 

 

 

 

 

 

 

 

二○○七年十月十七日一气呵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