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寨欢歌

 LAOSUI110 2013-07-01

水寨欢歌

 

随心所欲

 

从美丽的黔南小城荔波出发北上,走全国唯一的一个水族自治县三都,来探访一座充满神秘,充满新奇的水族山寨——水各大寨。清晨上路,一路山野峻岭中穿行,来到水各大寨的村口时,清晨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消散,一切都笼罩在朦朦胧胧之中,朦胧中看水寨,水塘环围,景色隐约,未看见大寨,道看清寨前一个大型停车场和一幅巨大的水各大寨鸟瞰图,看来这个地处山野僻壤的水族大寨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景区了。

水寨入口是一座古朴典雅的门楼,极富有着水族的民族特色,两边楹联撰书着独有的水族文字,文字极似商周时期的甲骨、钟鼎文,只可惜一字都不认识,幸亏下有汉字翻译,楹联内容彰显着水寨人豪爽的气势和期盼的希冀:“邀高山流水入座”,“为风调雨顺干杯”。步入村寨,干净整洁的道路里叫人耳目一新,就是这样,仍见身着黑衣的水族妇女在清扫着道路。走走敞亮的主街,串串狭窄的陋巷,寨子里的住家全都是木制的阁楼式建筑,上面是人的居所,下面是牲畜圈棚或杂物储藏室,楼前物品摆放很是规整,圈棚也无有太大的异味,看来这是一个喜整洁,爱干净的民族。走近居民小楼,一些新盖的楼阁,看起来十分的气派,或已失去了符合当地生活环境的功能,或许还正在失去水族本民族的特有风格;一些老的搂阁,看上去是十分地陈旧,然而决不显露其破败,有的只是岁月沧桑的烙印,更有的是安居、安心生活的温馨,可以说寨子里家家户户的小阁楼都是靓丽的风景线。

沿主街来到寨子中间的大广场,广场上一座回字型的大阁楼矗立在面前,楼顶赫然张挂着“中国水族卯文化陈列馆”的扁额。水族卯文化就是水族的卯节,卯节是水族最为神秘古老的特色节日,它依据水族历法和水书推定而来,每年的十月(即农历六月)择一卯日为节,即称卯节是水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日,也是水族青年男女用歌传情,寻找意中人,赶“卯坡”、谈恋爱,相交往的节日,故又称之为水族情人节东方情人节水各大寨是水族文化的发祥地,是卯节的中心区,“卯坡”就在距离寨子不远的一座小山包上。今年的卯节是七月十四日,我们虽然是在十多天后来到的,仍然感受的到了一些水族村寨欢乐、欢庆的气氛,广场上粉饰一新的楼阁,新砌的带有水书文字的铺地石板,还有旗幡招展的祭祀台,再有的就是热情洋溢的水各村民了。

村中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位吴姓的水族壮年汉子,他就是这水族卯文化陈列馆的负责人,看到我们的到来很是高兴,说如果能早些通知,将在村口列队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我们进村。就是这样热情的水各水族村民还是摆起了香案,端起了酒杯,向我们每个人敬献了自家酿制的糯米美酒。又一次真切感受到了贵州少数民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应我们的要求,村中组织一台载歌栽舞的水族风情表演,表演开始之前,村民们拿出了他们的乐器,见过的芦笙、皮鼓,少见的大号、铜鼓,未见过的长短芒筒。眼热的乐器,使我们走上前来,会吹的,吹起了悦耳的芦笙;会敲的,敲起了对点的皮鼓。不会吹的,卯足劲也吹不响那长长的号角;不会敲的,怎么也敲不出出征铜鼓的激越。不会吹也不想敲的,拿起了芒筒不知如何下嘴。还是在村民乐手的指导下,才吹响了长号,才发声了芒筒,才敲出了鼓乐。姿态各异,洋相尽出,其情交融,其心欢乐。

村民的正式表演开始了,香案供桌摆上,一整套祭奠神灵的仪式,一整套欢迎到来的礼仪,两对年轻男女各拎一只装满清水的木桶交叉环走,手持青翠的枝条,沾水洒向天空,洒向大地,洒向人群。敬酒的欢迎仪式非常地热烈隆重,让我们还真有些受宠若惊之感。原生态的妇女纺车舞,原生态的妇女毛巾舞,原生态的男女对歌台,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水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凸现着水民族独特文化的魅力。美妙悠扬的歌声,欢乐欢庆的场面,吸引来了村中一位百岁老人,沾些喜庆,与老人合个影。欢快的歌舞很快进入到了我们和村民大联欢的场景,先是由一个年仅五岁的水族儿童吹着芦笙打头而出,象摸象样的吹奏,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一阵狂拍通照,似乎阻碍了后续队伍的前行,后续队伍走出,一时笙声、号声、铜鼓之声齐声合奏,一时载歌、载舞、载心声欢声雷动。村民和我们手拉起了手,我们和村民肩并着了肩,脚踏着动人的乐曲,伴合着美妙的旋律,跳起不太熟练的舞步,一圈一圈跳向中心,最后振臂的同呼,汇成一片欢乐、欢畅的海洋。

在吴馆长的介绍下我们参观了水族卯文化陈列馆,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进入服饰厅,看到了水族婚丧嫁娶以及一些家常服饰,这些服装大多数以黑为主,家常服基本上都是黑颜色的,崇黑习俗的来由,源于当年因反抗清朝官军而遭车裂牺牲的水族民族英雄潘新简水族人为缅怀英雄而常穿黑衣以示纪念。来到民俗厅,不仅了解了水族的民俗,了解了水族的风情,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水族人书写在纸上的水族文字,我们的领队“欢乐佛”特别喜欢水书文字,因得不到手书的水书文字影印本,只好花五十元钱购买了一张破损的水书字画。也算是爱屋及乌物有所值吧。

水各村寨坐落于四面群山环抱的盆地当中,周边环境十分优美。走出村寨就是大片大片的稻田,稻田之中有两座相距不是很远的山丘,还未出村就能看见距离村寨较近的山丘上的长着两棵参天大树,跟随吴馆长走上山丘,见到了第一棵大树,这是一棵千年古红豆杉树,是水族人崇拜的树神。第二棵大树也是红豆树,是一棵五百年树龄的大树,长在山丘的另一坡面。两棵大树一雌一雄,相互携手,彼此呼应,山顶树神台上的千年大树是结果的雌树,山半坡上的大树是不结果的雄树。站在山顶的树神之下,看着隐藏在繁茂枝叶间星星点点的红豆,不由想到王维的相思子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此情此景,不由不让人会去发思古之幽情,更不能不让人去思念远在家中的亲人。

步下相思红豆的树神山,沿山峡行走不远,又是两座水族祭祀婚姻之神的祭坛,两座祭坛也分男女,是分别处置婚姻不忠者的神圣的祭坛。天然神石的祭坛上祭幡木杆林立,这表明水族民众是非常崇拜这两座祭坛的。据说水民族婚姻状况是最稳定的,是世界上几乎没有离婚现象的民族。穿过祭坛就走进了一段幽静的山谷,这里是水族年轻的男男女女们卯坡对歌后,谈情说爱私定终身的幽会谷。谷中山花烂漫,彩蝶粉飞,确实是一个理想幽会之地。走出山谷就走上了攀登卯坡的山道,卯坡一个并不高大的山包,坡上绿树葱茏,坡顶一通汉字卯形状的大理石碑,碑上撰刻有水书“卯坡”字样。站在坡顶四顾山下,周围田畴片片,溪流潺潺,阡陌纵横,峰峦起伏,宛若隔世的桃源仙境。还真有些“一坡源万古,情爱唱千秋”之意。难怪此处能成为水族青年男女唱情吟爱的圣地。卯节距今不过半月时间,你能想象当时满山遍野的水族男女以歌传情,以歌达意,寻觅知己,寻觅知音的情形吗。“不会唱歌别上卯坡,不会凫水别下江河”这是水族中最流行的一句话。男女对歌的盛况,不仅能从吴馆长的叙述得知,就是从卯坡上残存的漫山遍野的垃圾(虽已经清理了近十天),就可以想象到当时人山人海情景。

听着吴馆长的优美的山歌,我们走下了卯坡,来到坡下幽谷,一处藏龙匿凤地方,两处相距不足百米之地,竟有两眼清澈山泉。一泉临山名曰为“凤”,泉水甘冽。一泉榜路名曰为“龙”,泉水清醇。二泉之上盖有泉亭,泉口凿池分别饮用洗漱,泉上刻碑分清凤泉龙井。据传当地素有饮凤泉生男,饮龙泉生女之说。二泉共饮,不知会不会是猪八戒过子母河,怀上个龙凤胎?欲饮泉水之时,吴馆长折草结标以祭水神,唱歌祈福以告水仙。二泉虽相距不远,非同一脉,同喝二水,“甘”、“醇”之别,难分伯仲。难怪水族男男女女如此能歌善舞,如此伶俐聪慧,能创造出如此独具特色、璀璨多姿的水族文化。

 

 

 

 

 

 

 

 

二○○八年八月十七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