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江:不要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性

 xql696 2013-07-01
为这个轻生的孩子惋惜,这是教育的失败之处:孩子们被推上独木桥,却没人告诉他们想渡过那条河还可以选择划船、游泳,甚至潜水。

■常江

  高考成绩刚刚揭晓,便有悲剧发生。辽宁省营口市一位考生在答案揭晓当晚离家出走,几天后其家人接到警方电话,得知自己的孩子已在鞍山郊区投河自尽,身上还带着高考准考证。据悲痛欲绝的父母说,孩子去年的分数已够“二本”线,但他还是坚持复读一年,想考上一所“一本”大学。

  类似的悲剧年年都有,大家似已司空见惯。但悲剧终究是不该发生的,既然已经发生,其背后的一些深层逻辑便值得我们去探究。

  首先,高考是否决定命运?以前也许如此,但现在早已有了变化,且不论行行出状元已是不争的事实,单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卖猪肉、回乡种地、当保安的故事,人们也已耳熟能详。再退一步,还有考研、出国等其他深造的途径。为了高考成绩而轻生,实在不值得。更何况,我们的文化里固然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但现代社会早已打破了这个规则。如果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没有辍学,也许微软和苹果也没有今天的地位。创造力并不必然与大学教育紧密相连,读大学或不读大学会渐渐成为平等的选择。我为这个轻生的孩子惋惜,首先是因为他没能看清未来有着无穷的可能性。他给自己预设了一套程式,一旦不能实现,便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这是教育的失败之处:孩子们被推上独木桥,却没人告诉他们想渡过那条河还可以选择划船、游泳,甚至潜水。

  不过,悲剧的诞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其实早在六七年前,深圳大学的校长便主张取消“一本”“二本”“三本”的划分。这一方面是因为原来的“计划等级”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用行政手段将教育机构和学生分出三六九等的做法,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公平原则。前几天,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再提此事,称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分数差异并不能决定一个学生的价值。尽管我们不能准确判断出营口这位寻短见的考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承受不了“二本”这个标签,但显然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长来说,“唯分数论”和“学校等级论”仍然是无法回避的思维定势。再健全的人格、再活跃的创造力,也不及一纸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实在。而巨大的心理压力,归根结底要由尚未成年的学生来承担。

  在将高考视为一种总体公平的选拔方式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行政力量的广泛参与,使得“级别”这个本应来自民间口碑的概念,成了官方说法。大学有985、211、一本二本和三本,每一个级别对应着相应的政策扶植和经济利益。而上行下效之下,中学也就有了自己的标准——生硬而粗暴的标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观念依然顽固地存在于大众的头脑之中,且并未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和开明而有所松懈。记得我在读书期间,父母曾反复对我强调他们的一个愿望:哪怕生活不尽如人意,也要尽量把能念的书都念完。他们的愿望自然是朴素的,但现在想来,又何尝不是与现实相脱节的呢?

  最近一段日子,除了高考,还有毕业。送走一批学生之后,又要迎来新一批学生。也许高考的时候很多人都取得了不尽如人意的成绩,也许很多人最后没有走进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但四年之后,他们将面临的是同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着无穷的可能性。为了长长路途中的小小挫折而舍弃这些可能性,实在得不偿失。同样,对于整个制度中不平等因素的反思,也要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坚持。普通人的人生有无穷的可能,制度的建设与改进也有着无穷的可能。要在最大程度上让这些可能“为我所用”,除了要有豁达的态度和心胸,恐怕也需要我们放弃很多自己恪守了许久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