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原于莺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7-02
  于莺近照
  “急诊室女超人”于莺

  屈一平

  很多人以为熟悉于莺。

  2000条微博,220万粉丝,上百家媒体报道,似乎足以令一个人物饱满——协和“女超人”、急诊科幽默主治医师、直爽豪饮的“和谐姐”。

  然而,在微博之外、协和之外的于莺,谁知?

  从开微博3天粉丝数量的10万飙升到今天的220万,两年间,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于莺经历了怎样的成长?

  2013年6月8日,微博认证名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发布微博消息,自爆即将辞去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职位:“妞爸要去玉树支边3年,而我,干完这个月就辞职了。打算给自己放一个月大假,追求自由执业之梦想!”

  时光追溯到一年前,同样是6月的一个清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大厅。

  一群焦急的护士正面对满员的22名病人发愁,一个胖胖的女大夫迎面走来,裹着蓝色的工作服。笔者分明听到,护士们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仿佛看到了一个裹着披风的“超人”一般释然。

  笔者就是这么认识了于莺。

  时隔一年,脱下蓝色急诊科工作服,还原“女超人”于莺双面本色——一个奔波于求职之路,一个品味着刚刚开始的新生活。

  前者,依然身着红披风,怀揣仁心仁术的梦想;后者,悄悄在早餐桌上摆一个“超人”玩偶,期待女儿对多年久违的早餐好评。

  “请给我安静的最后一班”

  6月16日凌晨,于莺的最后一个夜班。

  “请给我安静的最后一班。”电话里,于莺嗓子沙哑,情绪有些动荡。听得出来的疲惫,从话筒那边传来。同时传过来的还有略显严肃的语调,一改以往的诙谐幽默、插科打诨。“我很累。”

  北京协和医院的新急诊大楼,灯火通明,已经不似记者去年此时看到的旧楼暗淡。不同的是,此番于莺,不曾用明亮的双眸风风火火地出现在急诊大厅,直爽地接受采访,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就在12小时之前的前日中午,于莺在电话里承诺了此次采访的时间——当晚23时。“尽量不干扰到医院。”挂电话前,她调侃地自言,协和医院应该送送我,最后一班。

  当日下午,记者收到于莺的短信,内容大抵告知不要来了,不希望给院方带来影响。

  窗外,闷热的初夏,突然毫无征兆地下起阵雨,一如北京每一个夏季的反复无常。

  记者试着传递不会干扰正常工作的短信,相约凌晨相见,之后的时间,没有拒绝或者同意的回复。

  然而,最后一班的凌晨,在协和医院的急诊大厅,有了文章开头的拒绝。

  阵雨过后,午夜的长安街头,鲜有行人。身后,忙忙碌碌的协和急诊大厅,依然人头攒动,不同的是,大厅深处,于莺所在的值班室里,宁静无声。

  “goodbye my love”——于莺在协和的最后一张照片,定格于空荡荡的工作台:最心爱的大水杯、蓝袍红巾的女超人画像、香薰灯、红酒……在干净如新的桌面上,寻觅不到一丝曾经停留的痕迹。

  回绝了记者的采访,推托了病患的合影,最想告别的协和,以最安静的常态记录了这一特别的夜班。

  十几米长的急诊走廊,因为周末,稀少的同事,愈发显得冷冷清清的。

  “忍住,不哭,我们永远是好姐妹”,几日前的微博里,与护士们回忆第一次搭班的趣事,护士眼圈发红,“女超人”的微博少见的“催泪帖”引爆无数粉丝飙泪。

  “我相信,医院成功的标志是‘快乐’”

  于莺身边220万粉丝无疑是其精神上最大的支持者。然而,她似乎并不买粉丝的账。

  一边奔波忙碌离职手续,一边推却各种粉丝的“相聚饭”,她不加掩饰,现实地表示,求职是第一位的:“粉丝数量不等于我将来的客户数量,那么多粉丝不会带给我那么多客户。”

  一家家走访私立医院,心目中的选择路径越发清晰:第一、价值观要认同:长期投资理念,等待成长的价值认可;第二、要做全科发展模式,不要跟公立医院竞争;第三、待遇要合理。

  6月19日傍晚时分,北京东城区一个小型朋友party。几位私立医院医生围着于莺,探讨这位39岁主治医师第一次跳槽的未来。

  这一天,顺利盖满20多个印章的女超人,终于将档案挂在了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

  “你说你要多少薪水?”——第一个问题出来,于莺脸红了。本以为应对自如的女超人,有些害羞,不好意思地像个笨拙的孩子,拿着现有的工资条一笔笔算下来,包括独生子女费、公积金等在内,在协和的工资总共11000元。朋友们惊愕,纷纷出谋划策建议下一个“东家”至少应该支付三倍之多的工资,方可选择跳槽。

  直面自己的优势,于莺清楚在于临床和服务态度。她要寻找的私立医院,工资待遇并不是第一位的。她似乎更看重管理者的理念,一个开明的,共同发展观念的人,值得属虎的于莺拿出大无畏的勇敢,共同努力。

  关于离开协和的理由,成为这一时期各大媒体追问的焦点,在于莺自己的微博里,她坦言:“一、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二、航母式的医联体最终会让专注于临床的一线大夫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成炮灰;三、我不是专家,不看专病,但专家可干不了我的活儿,各有所长。”

  离开协和一周后,她不再过多解释离开的原因,为12年工作的协和附对联一首:风雨飘摇协和精神不倒,千军万马急诊历久弥新,横批——爱过。

  当然,经历此番的于莺,心态较去年接受采访时也不尽相同,彼时的她希望做一名全职太太。今时今日,她用词颇有大姐大hold住气场:“我需要权利”,她告诉记者。

  一向不按规则出牌的于莺,冷静剖析自己:无论是“和谐姐”还是“协和姐”,除了微博认证的大V光环,敢想敢闯的性格,做全科医疗-健康管理-家庭管理的理念是她的特长。而她自己更希望参与到私立医院的管理中去,亲自体验整个医院的管理流程:从用人的选拔到规章制度的管理考核的建立等。

  风平浪静后的6月23日,她首度透露自己心目中的医院:“我相信,一家医院成功的标志是‘快乐’,职工感受到快乐,患者感受到温情!”

  如同《小王子》中的地球人,拿着自己的蟒蛇吃象的图画,尽管被一个个成年人误读成“帽子”,依然痴心不改,寻找看得懂它的“小王子”——“我相信终有一天,医院是为患者和医疗服务的,管理人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善待员工,制定合理的规章别让他们超负荷劳动。”

  “爱心胖天使”

  6月20日,离开北京回上海老家休整之前,于莺的最后一个周末,出现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两周年庆会场。

  有记者慕名而来,她关闭手机。

  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整个会场停留不到一小时。

  作为救助中国尘肺病农民的大爱清尘公益项目支持者,她坦言自己是“爱心胖天使”,力所能及的是尘肺病的病理咨询,对于公益使者的称谓,并不认同。

  “对于一个温饱都没解决的人怎么公益?”显然,她并不愿附和大众要求的“忘我公益”形象。

  于莺所负载的争议颇多,在支持者眼里,她犀利善良、敢说敢做、不古板不服软;在批评者看来,她高调,不按常理出牌,不迎合大众喜欢。

  公益在她眼里,是一个个小感动的积累,并非轰轰烈烈,但却持久关怀。

  6月2日,于莺的微博记录了她眼中的“公益小事”——“白班不算忙,探视时某患者家属向我了解病情,拿出一红包放在桌上就走。我微笑着放进口袋,转身去收费处存入患者账号,拿到收据,签上大名,抬头对监控摆个pose。然后放在患者的床头柜上。自媒体时代做好事必须写在微博里,倘若你问我是谁,我的名字叫嘚瑟。”

  而不为微博记录的公益事件,在与她的交往中,屡屡看到:2013年1月,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医院一位120接诊女医生上门营救病人时,被病人丈夫李某砍杀身亡。得知女医生的孩子和自己家妞同岁,于莺悄悄地寄了500元钱。

  正在寻觅的私立医院,她依然有着内心不为人说的公益资助心愿:希望说服未来私立医院经营者,接诊无钱看急诊的病人,一件件小事去做,不建立基金,不成立项目。

  微博见证女超人

  微博,急诊科女超人的诞生地,见证着超人的成长。

  220万粉丝,距离上一次记者采访时间,2012年6月的89万数量——一年间,微博粉丝,百万增长。

  自2011年10月7日开通微博以来,于莺的急诊科“萌”面孔,颠覆了医院严肃刻板的大夫形象,仅开博三天时间,粉丝增长了11万。

  在微博里,她插科打诨,红娘牵线,爆料黑幕,俨然一段段140字“院说新语”,将急诊科的紧张和生死悲欢,演绎成一个个温馨善良的故事。

  2012年11月,她的第一本书《@急诊科女超人》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在当当一度断货。尽管仅仅是将其在微博上的言语集结成册,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组合,然而图书市场上的热销令于莺自己也没想到。在当当网上,98.6%的购买者给了四星以上的好评,2000多买者强烈推荐。

  在亚马逊为此书进行的专访时,于莺自己表现淡泊:“一本厕所读物,一趟厕所的时间就看完了。”她依然推崇微博,看微博不一样,读微博会有共鸣互动。

  2013年2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急诊科那些事儿》,于莺与现实题材作家李开云合作,讲述一个个发生在急诊科的故事,选用小说的表现形式,故事化的手法,将急诊科一幕幕令人悲痛、令人感动、令人愤怒、令人开怀的场景再现给读者,演绎出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急诊科故事。

  2012年5月4日,于莺作为上海知名人士发起的名人讲坛《听道》的演讲嘉宾开讲,声称自己的微博内容从医院的红包现象到社保问题等,不断挑战一些人的底线。

  这样的“挑战”在2012年底到2013年初屡屡出现,“原汁原味”的程度,令粉丝为之担心,同时透露出来的,是于莺离职的端倪。

  2013年,3月26日,她在微博吐槽:“又一个大夫从急诊科辞职去了相对轻松的科室……现行的制度不断在挑战着承受底线,仿佛听到有个声音在说:到底要走多少人才会让社会恐慌,才会让科室排不开班,才会让梯队断档。每个留下来的人都在默默忍受……不该反思些什么吗?”

  6月8日于莺在微博上称“干完这个月就辞职了……追求自由执业之梦想!”立即引起粉丝们关注,至今转发上万条。

  上万条的留言中,支持者众。

  接下来的于莺,似乎坦然离开。然而从一年前的《听道》论坛演讲内容不难看出,此次离开,依然存有遗憾——“我也想过写点文章,类似临床小经验、小知识的。目前在急诊室工作才八年,还需要积累经验,以后写成一本小册子,零售价0元。哪个大夫要就免费赠送,谁愿意拿回家,随便复印没有版权。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彼时的话语言犹在耳,只是那本梦想中的“小册子”欠缺的急诊室经验积累已无法实现。

  慢下来,聆听生活

  第一次见面,印象最深的是于莺飞快的语速,也许是急诊的职业习惯使然,语言与她,简短快速。

  然而,她曾经在公开场合的演讲题目居然是《慢下来,聆听生活》。

  在回顾曾经被协和医院派往美国交换学习的经历后,她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成功,这多少是她那段时间思考的结果。在一个个感动人心的亲情爱情友情小故事描述后,答案浮出水面:家庭幸福。

  她向记者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舒适生活:体面的工作,中上等的生活。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还记得2012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讲述自己的梦想是有一张大书桌,可以和女儿妞一起写作。如今梦想已成现实,两张长长的书桌占据于莺家大半客厅,没有茶几,客厅看起来更像个会议室。如此“会议室”般的客厅,老公是否投反对票,于莺有些小得意:“他神经大条,反应慢。我当时刻意找这样的老公。”

  即将去玉树支边的于莺家另一半,鲜见于微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于莺曾坦言由于长年的急诊生涯,对家庭亏欠太多,“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了他可跑不掉。”她说。

  6月21日清晨,在忙碌了一周的盖章离职风波后,于莺六点起床,摊蛋饼煎培根热牛奶,给女儿妞做了一顿“久违”的早餐。“要把最好的给我最爱的人!”她说。

  看惯急诊科生生死死的于莺,对于生活的感悟,关乎每一个当下:“人在每一阶段都有遗憾,与其担心死的时候遗憾,不如不让自己遗憾,每天满足自己一个小小的心愿。”

  “医生应该是心底柔软的”

  天空雪花飘落,背景音乐响起,主人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医院的豪斯医生,从忙碌的医务室走出来,画面中的他,安静地任雪花飘洒在面颊,露出一丝不为觉察的欣慰笑容。

  另一幕,从病房门口经过的豪斯医生,看到家属和患者喜极而泣,不声不响地离开,回眸看一眼,嘴角微微地一笑。

  熟悉美剧的观众都知道,以上场景出自《豪斯医生》。豪斯医生,态度无礼,表情凶恶,跛足拄着一根藤棍,永远是牛仔裤运动鞋的便装打扮而非整洁的白大褂,这些似乎与好医生的形象相差甚远。然而以上两个镜头定格在于莺的脑海中,成全了她对好医生的注解。

  “作为局外人,我不喜欢豪斯,作为一位医生同行,我欣赏他,冷酷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如此评价自己心目中的豪斯。这让记者想起去年对她采访时的一幕——急诊科一通严肃的忙碌后,她不经意流露出来的“豪斯”一面。

  镜头拉回到去年六月的那个清晨,在协和旧急诊楼过道,于莺走过来。

  “基础血压多少?哪个是新心电图?”所有对话在走往通道的路上进行。面对护士,语言简短,没有笑容。

  通道中拥挤着各种待诊病人,或躺或坐,输液架上挂着各种液体,地上是沾着血迹的纱布和撕破的包装袋……

  那一天,她发烧头疼,周旋于一个个病人之间,只有前一天的微博暴露了她的病情。面对病人和护士的赞扬和美言,她不言不语,面无表情。

  然而,当一通电话联络不到空床位,眼尖地发现过道一张空床,终于安顿了一名70岁左右胃出血患者时,她的脸上分明洋溢着一丝笑容,淡淡而过。

  “未来医生应该是心底柔软的。”作为一名医生,不仅仅是必备的专业技术,还需要人文精神。她把急诊形象地比喻为7-11便利连锁店,“来了都是客”。

  为什么病人不愿来医院?——对此问题的思考,她不止一次地提及:医生的态度很重要,没有病人会拒绝医生温暖的话语和关怀的态度。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超级英雄巨制《超人:钢铁之躯》已于6月20日登陆中国内陆,票房热卖之后,观众对于该片的讨论远未结束,科技不断发展,超人难免显得有些难以适应时代,但是那种救世英雄的地位和信仰永远不可动摇。

  离开协和,于莺依然保留着“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新浪微博认证ID,她开玩笑地称自己即使不在急诊了,也要牢牢霸占此名。

  其实,无论怎样的改变,如同电影里超人坚定的信仰一般,“女超人”如豪斯医生一样善良和柔软的心,不会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