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门学子上重点大学少输在公平上

 无名小兵 2013-07-02

寒门学子不是输在智力而是公平上

洪巧俊

今年广东文、理科排名前十的学生中的19人,发现有17名高分生来自城市,只有2人来自农村。高分生的家庭背景也非常集中,父母中至少一方为教师、公务员的达10人,父母均为医生的有1人,父母至少一方为白领的有3人,剩余3人的父母为生意人。( 2013年7月1《羊城晚报》)

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就是:高分的家庭教育都是相似的,低分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无奈。报道说,这些来自城里的高分生,成长经历高度相似。他们普遍参加过付费的培训,除了奥赛班和补习班,他们在小提琴、吉他、钢琴、绘画、芭蕾舞、国际象棋、拉丁舞等也有一技之长。但是,连生活费都成问题的贫苦家庭,显然不能供孩子上奥赛班和特长班。所以说,寒门学子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输在金钱和公平上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报道说,2010年清华大学的新生当中,农村的孩子只占到了17%,而在这一年,在全国高考的考场上,农村的孩子占到62%。清华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如今成了农村孩子遥远的梦,就连为农业培养人才的农业大学,农村孩子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减少。中国农业大学在2011年,农村生源却出现了低于30%的现象。都说数据自然会说话,那这些数字究竟在向我们揭示着什么呢?

农业大学本该以农村孩子为主,这是因为农村生源熟悉农村,了解农村,更适应于农业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为农业培养人才的农大都出现了农村生源少,这说明教育优质资源过于向城市地带集中,从而导致很多农村优秀学生失去更好的教育机会。

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解决教育资源均衡的问题。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首先是城乡教育资源起点不公平。资料显示在农村能够接受学前教育的不到40%,且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十分简陋,有的幼儿园是一个教室一个老师,没有活动场所。大多农村孩子是跟着老人生活,其教育成问题。其次是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在乡村学校缺失优质资源,当今师资、教育设施政府都倾斜于城市,优秀教师涌进了城市,教师在乡村学校工作肯定比城市艰苦,但工资待遇却比城市低得多。农村优秀的生源得不到好的教育,从而无法进入重点中学,进不了重点中学,也就与名牌大学无缘。再就是城乡教育结果不公平。本来乡村孩子从幼儿教育到义务教育都遭遇不公平,在录取上应该倾斜农村生源,可恰恰相反,很多重点学校都是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大城市,这些学校对于本地生源招生的比例大很多,同一所大学录取分数线城市生源还比农村生源低得多,从而造成农村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由此可见,城市与农村教育的不平衡,也是我国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的一个缩影。

如今农村家庭经济宽裕的,都会把孩子送进城里读书,有的父母甚至去陪读。陪读很花钱,但一些家长咬紧牙关也要这样做,因为农村孩子,只有这条道改变命运。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不了大学的农村孩子,只能面向黄土背朝天在家务农,或踏上打工之路。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增加了农村家庭的负担,有的为了孩子读书,把家都读穷了。这也是四川崇州市女孩高考失利,父亲多次拉着女儿跳河的根本原因。可以说,这些孩子的命运与家庭、乃至整个农村的命运密切相连,并深刻影响中国农村未来。这种影响事实上已经发生,而且日趋严重,那就是乡村的沦陷与败落。

城乡间的差距呈扩大之势,始于学前教育的差异在其后各教育阶段逐渐固化,直接影响社会公平。要想解决这一深层次矛盾,政府应向农村教育倾斜,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进一步解决师资上的不平等。俄罗斯也和中国一样,教育存在着城乡差距,但俄罗斯已经破除了这种固化,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方面,俄罗斯政府十分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在规划和实施农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将农村教育改革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将农村教育视为农村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教育现代化对农村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同时积极发挥农村学校对农村地区的文化辐射和教化功能。另一方面,在教育系统内部主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区域性学校联合体,既降低了教育成本又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中国是农业大国,仍然有9亿农民,农村教育问题解决不了,中国要实现全面奔小康就是一句空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