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hzlc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秋声赋 教学案及教学反思
2013-07-02 | 阅:  转:  |  分享 
  
高一二部语文教学案设计

设计人:苏堪钦审核人:潘若益时间:2013、6、7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反复诵读,品味欧阳修的情思

【情景设计】

自古文人多悲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一位文人才子,抒发了秋的悲伤。“宋玉悲秋”典故——“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辨》宋玉是抒发悲秋之情的第一人。后来很多文人不厌其烦地追随“悲秋”的主题,抒写宋玉式的悲凉,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下的秋是否有新颖之处。(板书课题作者)

古今异义如赴敌之兵(兵,古义;军队。今义:士兵。)金铁皆鸣(金铁,古义;兵器。今义;金属名).词类活用欧阳子方夜读书(名词作状语)春生秋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文言句式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呢)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来……,是……)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

文中怎样描写秋声的?在文中找出并朗读出来。诵读时语气该如何注意?这些描写声音的文字手法上有何特点?







作者通过秋天景色的描写、对秋声的描绘写出“悲”。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我来朗读一下第三小节,请你们认真听,并说说作者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为什么要有“非金石之质”的身躯?













【拓展提高之名句默写】

(1)其色惨淡,----------;其容清明,-----------;其气栗冽,-----------;其意萧条,-----------。

(2)丰草绿缛而争容,-------------------;草拂之而变色,-----------------------。

(3)忧劳可以兴国,---------------------。醉翁之意不在酒,----------------。

(4)泪眼问花花不语,-------------------。离愁渐远渐无穷,-------------------。

(5)平芜尽处是春山,--------------------。

【作业设计】

请你尝试用尽可能多的四字句来描绘一个你喜欢的季节。力求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体现,并能连缀成文。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的地方:

1.重视文言文的课堂朗读。

有听读、个人读、自由读、教师范读、集体朗读等,体现了文言文要求诵读的特点。通过朗读来体验文章的情感。

重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教师的追问,富有启发性。如听读时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节分析后问“第二段没有写秋声,写秋之状、秋之性,是不是走题了?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尾处“主题已经出来了。那么文章第四节最后一小节还有必要要吗?是不是画蛇添足了?”等等。问题设计的好,课堂挖掘的深,课文就理解的透。

.重视学法指导和规律的揭示。

如描写声音一段,结合课文进行了适当的迁移,并揭示出描写声音的方法。如结合情感注意朗读的声调变化等。

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1.学生回答第二段运用的方法时,讲到“联想、象征”,这个地方讲解不够具体,是不是准确,教师没有点出。

2、关于文章主题的挖掘,似乎少了一点,“人生易老的悲秋情怀”,学生概括时未提到,教师也没指出。《秋声赋》的悲秋情怀肯定是有的,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年龄,正是人的秋季年龄,所以他感叹“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3.利用了电教手段,却忽视了板书设计,另外,重点字词落实还不够到位。







献花(0)
+1
(本文系hzlc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