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在特大城市的“户籍焦虑”

 城市行者 2013-07-03
生活在特大城市的“户籍焦虑”


日期:2013-07-02 作者:李扬 来源:文汇报

生活在特大城市的“户籍焦虑”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近十年来,北京人口正在急剧膨胀,这里聚集了数百万从全国各地涌入的外来人口。尽管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乃至生儿育女,但他们缺少北京人的身份象征——户口。

  没有这一纸户口,意味着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购房购车等诸多环节的障碍,意味着归属感的缺失,因此,他们寄希望于政策的逐渐改变与放开,寄希望于时间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没户口总觉得没归属感”

  袁涛来自湖北老河口,在武汉读完大学来到北京,在一家软件公司做程序员,今年刚好是他来北京的第十个年头;他的妻子也是湖北人,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2009年,袁涛的父母举全家之力、贷款70万为他在北京买了一套两居室,他终于结束了动荡的租房生活。

  日子还算顺遂,直到2011年儿子小核桃的出生,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

  首当其冲的户口问题,严峻地摆在他们面前,没有户口,儿子不能加入北京市“一老一小”保险,只能参加每年10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从2007年起,北京市正式启动了“一老一小”保险,即城镇无保障老人和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婴幼儿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但前提是,必须有北京户口。外来人口的孩子有了病,只能由家庭自己承担。

  “虽然在这个城市有了房子,但很多事情不断提醒你,你是外地人。孩子没有户口,以后没法享受公立学校的教育。回老家过年,邻居都管我叫‘北京人’,这多少让我有点别扭,因为我心里知道,自己还不是北京人。”袁涛面色沉重地说。

  儿子小核桃已经两岁半,聪明伶俐,眼看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天真可爱的小核桃遇到大孩子总爱问:“你上学了吗?”每当这时,袁涛的心会感到阵阵灼痛,一股焦虑涌上心头。因为进不了公立幼儿园,袁涛只好和其他外地人一样让孩子进私立幼儿园。“说实话,我和妻子要户口没什么用。可是一想到儿子以后入学、高考,没有户口,孩子从小觉着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该多自卑啊!小小年纪,不该承受这些的,想到这儿,我就觉着堵得慌,难受。”

  尽管缺乏归属感,尽管每天经历恼人的塞车和空气污染,但袁涛觉得自己无法离开这座城市,他从事的软件开发工作,只在一线城市才有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逃离北上广”的念头,他觉得自己现在没有资格去想。为了孩子的未来,他停不下来,也不敢停,“年轻时想要的是可选择的机会,还有相对公平的环境和良好的秩序。但现在,我更多的是考虑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此,他和妻子每天拼命工作,努力挣钱,希望以此给孩子、给自己更多的保障。

  

要高薪,还是要户口?

  从去年年底开始,冯勤勤马不停蹄地奔波在面试现场,她已经记不清参加过多少场面试了。“众里寻他千百度”,只为找一份有北京户口的工作。

  冯勤勤从武汉大学本科毕业后,来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读研,今年7月毕业。中科院的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一向受欢迎,她发出的第一份简历就迎来了“开门红”,一家上市网络公司看中了她,承诺给她一份年薪18万元的工作。这个待遇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非常诱人,但是经过一番考量,她最终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这个机会。“这家公司的前景和氛围都非常好,我拒绝的唯一理由是它不能保证提供北京户口。户口是我找工作的第一前提,也是必要条件,没有户口一切免谈。”

  一个北京户口值不值得用18万年薪去换?冯勤勤认真思考和权衡过之后的结论是:值得。

  “北京户口不单纯是一张纸,上边写着你是北京人,它捆绑的现实利益才是我最关注的,比如养老保险的领取、办护照、办准生证都涉及户口问题。更重要的是,将来孩子也能落户北京,这是重中之重。”冯勤勤老家在江西,一路考学考到北京,这其中的艰辛她深有体会。“单说高考这一关,北京的孩子拥有的优势和机会是其他省份难以企及的,如果孩子落户北京,获得的教育资源是老家永远比不了的,以后不管考国内大学,还是出国念书,路都会很宽广。”

  也有人对她说,户籍制度终究要改革,到那时,你放弃这么多争取到的户口还有意义吗?虽有道理,但冯勤勤不想冒这风险,“户籍制度改不改革不是我可以控制的,改了我不吃亏,万一没改呢?如果不是应届毕业生,想获得北京户口比登天还难,我岂不是要后悔一辈子?”

  冯勤勤的大部分同学找工作时,目标都锁定了提供户口的单位,“错过这村没这店”是很多应届毕业生执着于户口的原因,因此,国企、事业单位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如果我在国企或事业单位干得不如意,过几年还可以再去外企,但如果我一开始就放弃户口,等哪天我累了,想过安定的生活了,没有北京户口再想进国企或事业单位就不容易了。”冯勤勤说,她有个朋友就遇到这样的苦恼,“朋友现在想去研究院之类的单位,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是难事,却发现很多研究院招聘要求有北京户口。”

  由于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国企和事业单位更加炙手可热,冯勤勤投出的简历很多都石沉大海,数月的煎熬曾一度让她怀疑自己对户口的执着到底值不值得。

  终于,在参加了数不清的笔试和面试之后,冯勤勤与北京的一家事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这家单位可以提供北京户口,但是月薪只有五六千,冯勤勤对此不以为意:“相比于年薪18万,这个收入确实有些微不足道,但那个北京户口所带给我的安全感,是日后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改变,寄望时间

  户口之重的背后,是城市资源利益分配的博弈。曾有媒体做过调查,拥有一个北京户口就等于拥有了买房、教育、就业、交通、医疗、养老、金融等80余项福利。

  因此,袁涛对于涉及户口、居住证的相关信息十分敏感,经常上网搜索,最近他收集了两条“利好”消息:一是,今年4月,北京市表示“还将启动实施居住证制度,同步研究制定医疗、教育等相关公共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并探索开展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人口评估试点”;另一条是,国家将“全面放开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开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

  虽说北京这样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这些政策新动向都让袁涛看到了希望。“对于像我这样在北京扎根的外来人口,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否享受最大限度的市民待遇,能否享受和北京居民一样的医疗、教育等权利,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看着活蹦乱跳、天真无邪的儿子,他的眼神里充满慈爱,“我不相信16年后,我的儿子还得像现在的学生那样回老家参加高考。我相信,等他长大了会成为‘新北京人’。”

  (注: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