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知足心」必备的智慧

 yagi1 2013-07-03

培养「知足心必备的智慧

作者:橋田壽賀子

 

 走过日本二战前后的贫困却心灵富足的岁月、历经日本高度经济发展乃至泡沫化的过程、从失落的十年到东北大地震的毁灭性灾难,桥田寿贺子这位日本国民剧作家总是以戏剧反映时代的良心。而经历过这次大灾害与核能电厂爆炸的问题,人们终于开始注意到她放在《阿信》剧作里的讯息,也就是「现在的富裕难道还不够吗?」与「知足」的议题,而体悟到「简朴」是最好的答案。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可能会让人皱眉头。此时的日本有必要体会所谓的「深渊」,无论是物质或精神方面,都需要彻底去体验。为了唤醒挑战新事物的勇气或危机意识,我们也应该这么做。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找回日本人已经遗失的「芯」。所谓的「芯」就是指物品中心的「芯」,也就是核心的部分。一支蜡烛能辉煌照耀,主要就是有最重要的「芯」。没有「芯」的蜡烛,即使靠近火也不会燃烧,只会熔化而已。

我们一定要当个有芯的蜡烛才行。我必须承认,没有芯—也就是没有支撑生命的基盘、无法点燃生命之火的人,现在好像还是很多。如果我们无法利用这次大地震的时机,找到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生命基盘,日本将会因此衰弱不振,走向灭亡。

让年轻人在集体生活中自我锻鍊

要找回「芯」,每个人都必须想要努力地改变自己,让新的自己觉醒过来。话虽如此,我想人类几乎不想改变自己,长期习惯所累积下来的个性,已经变得如同本性一样了。

在此,我特别要推荐的方法是,应该让即将成为大人的青少年,跟与自己生于同时代的人过集体生活,让他们从事自我训练。人类必须透过集体生活学习生存技巧,也才能了解别人的思想与心理。

对那些出生在如此富裕的时代、核心家族中生长、人际关系薄弱的孩子而言,我认为父母有必要用半强迫的方式,把他们放进团体中生活。

我本身就是个被溺爱的独生女,在家里不用帮忙做任何家事,只顾着读书、我行我素地长大成人。直到进入女子大学的宿舍过着共同的生活,才学会过去从未做过的煮饭、洗衣服、清扫等一窍不通的家事,这对我未来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帮助。

一边领会、一边发觉新的自我,也因此锻鍊出柔和的精神。

透过亲身的经验,我发现人类是一种透过同伴才能发现自我的动物。再说,这世界上,有很多思想与自己不同的人。我也是过集体生活后,才开始学会如何跟这些人取得协调,以及顺利过生活。


如果拥有类似这类的集体生活经验,我想,就可以让社会产生更多人性里具有「芯」的年轻人。

如何在贫富差距大的社会中,培养富裕的心情?

的确,不平等的贫富差距社会、竞争激烈社会也是眼前的问题。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把上流社会当成标准,当然就会觉得自己的情况很惨,心情也因此变得慌乱。如果差距大到跟软件银行(译注:Softbank,日本的电讯与媒体公司,业务包括宽带网络、固网电话、电子商务等)的创办人孙正义之间的程度,想必你也不想比吧!跟那些无法比较的人相比,只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贫弱而已。

想在不平等的社会中维持好心情的祕诀就是,秉持「人生二流就好」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拚命想当一流,光是这样的想法就足以形成枷锁,让自己丧失发挥真正实力的空间或舞台。

无论生在什么样的世界,若要达到一流境地,都得花费异常的能量、忍耐力,并且通过无数考验才能做到。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有没有那种成就大事业的胸襟,以及自己本来是否就具有足够的能力。

瞄准一流,想让自己的孩子就读东京大学(东大)的家长何其多。问题是,孩子根本没有那种能力,只知道盲目地对孩子吼出:「东大!东大!」来激励他们也无济于事。身为父母所该有的作为是,清楚了解孩子的能力。孩子跟你是不同的两个人,他会思考自己的将来。

忽略上述重点、只想往高处攀爬并非贤明之举。对亲子而言,都是不幸。因为即使东大毕业,也无法保证孩子就能够从此过着一流的生活!

与其只想到成为一流而努力,忘记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倒不如改变思维,甘于「人生二流就好」的想法;踏实地实践自己的思想,迈向人生,这样不是可以用更富裕的心情过生活吗?

停止高攀、确实地了解自己本身的优、缺点,一定就会更喜欢当下的自己才对吧?稍微放松一点,找到更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相信一定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普遍不奢侈的时代

以前的日本,每个人都很贫穷,因此大家也不觉得贫穷是很惨的事。搭出租车太过奢侈,大概都是搭电车,然后拚命地走路。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不在外面用餐,一般人家里也没有电话。一定得用电话时,我就跑到附近的牙医诊所借用。

紧急联络都是用电报。公司有事找我,就会发电报给我。

例如,松竹公司如果传来「某月某日,前来」的电报,我就会想到:「啊!又有事给我做了吧!」然后战战兢兢地出发前往公司。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那是个令人无法置信的悠闲时代。但是我们过得很顺遂,也不会想要这个、想要那个,充满欲望。因此我们的心也很稳定,微小的幸福,就可以让人感到满足。我认为原因就在于当时我们过的,是符合我们所需的生活方式。

谨记对钱财的感恩心情

那时候,当然还没有银行转帐制度,我的稿费都是领取现金。当我领到稿费时,真的充满幸福、开心的感觉。当我用稿费的钱买第一台电视时的那种满足感;还有断然买下期待已久的时装时,紧张到心跳加快的心情,特别令人难以忘怀。那时,过的是细细品味渺小幸福感的生活。

现在的稿费都是由对方汇进户头的,感觉上,那种感恩的心情也淡薄了。其他的事也变成同一个调,平常的生活里,甚至连「谢谢」这句话都消失了。

我的意思并非贫穷才是好事,跟现在相比,以前的确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钱多一点当然好。

我想说的是,以前的人就是因为贫穷,反而享受到很多快乐;也因为穷困,才让人有更多机会,经验到对人类而言重要的事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