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心底永存一抹纯净

 sml4605 2013-07-04

愿心底永存一抹纯净

  作者:六如
 
  西安近来持续阴霾,前几天又刮过一场沙尘,城市灰蒙蒙一片,人们都戴着口罩出门。即使安宁呆在家里,也免不了灰尘的侵袭,这些小颗粒像细菌一样无孔不入,你根本无法阻挡。人们都在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么用呢?沙尘过后阴霾还会出现,生活还要继续。那天,家里门窗紧闭以抵御灰尘,用心读完你为女儿写的散文小品《遥远的童话》,质朴亲切的文字如如沙尘过后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明净空远、沁人心扉。随之,记忆越来越清晰,梦里那个遥远又亲切的村庄瞬时又呈现眼前。
  那时,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像童话里的一群精灵,无忧无虑、开心自足。我们以为太阳是我们的太阳,月亮是我们的月亮,世界不过如此之大,我和伙伴们走过最远的路不过是离村子十里地左右的镇上。春天,满世界的油菜花披黄带绿,我们奔跑在乡间小路上玩耍嬉闹,蜜蜂、蝴蝶在头顶成群地飞舞,后面是追逐我们的黄狗,牛、羊悠闲地在路边吃草,偶尔回过头来看我们一眼;夏天的夜晚,一群小伙伴爬上高高的麦垛,仰望星空,田野里蛐蛐、青蛙奏乐鸣唱,想着大人们讲过的关于月亮的传说,不觉间就到深夜;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帮大人在田里收获耕种,把一颗颗种子洒在田里,期待来年有一片新绿;冬日里,正在下雪的时候,满世界银装素裹,白茫茫的村庄里,只留下伙伴们一串串欢歌笑语……童年的记忆是每个人心底一抹纯净的微云,只需轻轻一触,便会如斯温馨、陶醉。然而,人们对未知事物的神秘总是充满了期待和向往,正如你在文中写到:“远方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呢?这泉水流向的地方,是那么地迷离,那样地神秘,幼小的我,何时能长大,走过这一片高原,迎着太阳,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看一看,那一定是一个诱人的世界。”而今天,我们就真实地生活在这样一个精彩诱人的世界里。
  你说过,写这篇文字的初衷是给女儿看,让女儿了解你所经历过的童年。是啊,现在的孩子又有几个能理解父辈当年的那种单纯和快乐呢?就像我们永远理解不了我们的父辈经历过的那些苦难一样。看过一个笑话,父亲给孩子讲红军长征的时的艰苦,吃树皮、草根,孩子却纳闷地看着父亲问,那他们为什么不吃面包呢?父亲不知该作何解释。关于苦难,在现在孩子们眼里只是一种童话和传说,更体会不到你淌过小河走二里路去砂石厂偷铁换糖吃的那种喜悦、新鲜和惊恐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成长中的缺陷!人是大自然的孩子,与自然和谐共处本该是人的天性,但当工业化占据了整个生活后,自然淳朴的东西便愈来愈少,随之引发的食品安全、信仰缺失、道德危机等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们在繁华浮躁的社会中渐渐迷失了自我。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对白,“最初你不喜欢监狱,然后呢,适应监狱,最后你离开监狱就活不下去了,这就叫你被体制化了!”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成长的道路上为了生活得更好,我们不得不努力奔跑,一路跌跌撞撞,极力褪去天真幼稚的标签。某一天,我们真正成熟了、世故了,才发现,其实我们极力褪去的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天真容易,成熟容易,成熟之后仍能保持一种天真却是一种境界了。道家提倡的“返璞归真”修行目标、东坡当年习书时“天真烂漫是吾师”的感慨不也说的是这个意思吗?而今天,你淳朴自然、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深切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天真和纯净。繁华忙碌的世界里,人们太习惯带着面具去处世,并冠之以“成熟老道”的美誉,风光背后渐渐迷失了人性中本该有的淳朴纯真。我经常在想,以前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足快乐,有无穷的新奇和乐趣,然而,这种生活又是不能重复和复制的。还好,我们有一颗用来回忆的心,这心里播放着遥远的、永不老去的童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