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智能”误导的生活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7-04
被“智能”误导的生活

  沙 龙

  上周末,朋友驾车赴淮安参加同学婚礼,从南京到淮安花了两个多小时,到了淮安GPS却带着他兜圈子,找酒店花了一个半小时,差点没赶上婚礼。

  被GPS误导的新闻层出不穷:3位日本游客在澳大利亚开车被“导”到海滩上;青岛一货车司机去上海,被“导”进大海……

  被“智能”误导的何止是行程。

  一同事爱好跑步,习惯用计步器记录自己的跑步轨迹。最先买的电子计步器别在身上,号称每动一步都能记录下来,但同样的路线,记录的步数却相去甚远。后来他在智能手机上装了一个计步软件,依托手机自带的GPS,记录跑步的轨迹和速度。这个计步器也三天两头打盹,要么把圆形路径记成直线,要么定位到几公里之外,如此,同事本是匀速跑,计步器却显示他时而快如汽车,时而慢如蜗牛。

  这样的导航和计步错误或许无伤大雅,有一些“智能”错误却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南京汽车南站售票处的高级指纹锁曾“罢工”40分钟,工作人员进不去,票卖不了。更有甚者,嘉兴高速公路上,一辆小车的定速巡航功能失灵,小车失控,撞到护栏上才被迫停下!

  “智能”产品已经渗透到生活的角角落落,带来的便利成倍增长,带来的尴尬也日益增多。智能手机集通讯、娱乐、上网、阅读、游戏等功能于一体,智能手机与电脑可以远程操控家里的电器,所有的家电产品都可以通过智能运用联结到一起。智能电视的回放功能让观众不再担心错过精彩节目,而且一摁控制器就可通过电视购物、游戏甚至上网、缴纳水电费。还有智能马桶、智能家居……

  但是,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智能”产品的功能是花钱买来的摆设。比如花几千元买来的智能手机,有十几甚至几十项功能,70%很少用到,经常性使用的功能与几百元的手机无甚区别。智能电视“无所不能”,但大多数人不过是跟着媒体的娱乐报道,每天看两三集热门电视剧……

  “智能”会出错,很多是摆设,但我们已经患上了“智能”依赖症,不用“智能”就不踏实。开车出门,立刻打开GPS,尽管前面的路线自己很清楚;买手机不假思索地选择“智能机”; 每出一款“智能”产品,无论是用于居家、办公还是旅行,能配齐都配齐。

  用进废退,不用大脑用“智能”的结果就是大脑功能衰退。比如,电脑输入法的联想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的打字速度越来越快,以至于快过思维,口水昏话在网络上恣意横流。还有提笔忘字;心算稍稍复杂就算不过来;一切依靠百度,知识点的记忆形同虚设;判断力低下,各种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一犯再犯,像前述被GPS误导的糗事……

  “智能”依赖的背后是“智能崇拜”。1996年,机器人“深蓝”与俄罗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战成平局,是“智能崇拜”的一个标志。很多人忘记了“人工智能”最初是对人脑的模仿,单就智商而言,它在机械的、重复性的大量计算等方面超过人脑,但缺乏人脑的自主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没有万无一失的“人工智能”。与其崇拜“人工智能”不如崇拜人脑。另一方面,人生不只是享受这一需求,还有发展的需求,包括发展头脑与心灵。其次,大脑保健是身心健康一个必不可少的面向,而日常用脑就是最好的保健。可惜,很多人仅只注重体能锻炼,如此大的误区,估计与习惯性不动脑筋大有关系。        林华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