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网络写作历程

 啸海楼 2013-07-04

我的网络写作历程

闫红 47分钟前

2000年的某一天,同事让我到他的电脑上看一篇文章,我凑过去在他座位上看完,确实挺精彩,那篇文章是谁写的什么内容我全部记不清了,但我记住了发表那篇文章的论坛:中青论坛。

从那之后,我才知道,网络不只意味着邮箱和新闻网页,也可以是一个发表观点寻求同好的地方,用我文绉绉的话叫做:“吸引相似的灵魂,前来确认。”

对于一个资深文青,这个发现有跨时代的意义,从此我在中青论坛安家落户,时不时上去发一些小感慨,也把成篇文章发上去。记得我有次发了篇赏析类的文章《蚕马——底层男人的爱情》,李方兄大加赞扬,其他朋友也纷纷给予肯定,我当时又吃惊又快乐,那种直接的互动,是纸媒所不能做到的。我还有篇文章《周郎顾》也是首发在中青论坛上的,李方兄还戏作了一首打油小词,十几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对我说,我看过你的《周郎顾》,当然,被人记住的是少作,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也挺悲哀。

我在中青论坛上认识了“三糊涂”“三七”“魔鬼教官”“MP3”“兰格格”等人,开始习惯“灌水”“沙发”这样的网络词语,之前我是个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环境中的写作者,就是在和大家的互动中,我逐渐摆脱长年累月的文青生涯中不自觉形成的文艺腔和关于紧张的行文风格,渐渐变得更为自然一点。

那时候我还是通过拨号上网,网速很慢,中青的网页尤其难打开,我常常会用十分钟来刷新页面,就是想看看我的文章后面,那个最新回复在说什么。我困守在论坛面前的姿态经常被家人耻笑,称之为中青论坛的编外员工。其实对于我来说,中青更像个茶馆,吃过晚饭不去坐坐,总像缺点啥。

所以,当那个一直在网上写啊写的朱海军去世时,我震惊而哀戚,这个被纸媒拒绝的人,拼命在网上写,好像那一年,他在中青论坛上发表的字数是最多的,你可以叹息他忽略了健康,我却能懂得,那是他终于有个地方说话的亢奋。

我到现在都很怀念在中青论坛时,那种如兄弟姐妹欢聚一堂的气氛。

但后来还是渐渐离开了中青,似乎因为李方从中青报辞职,很多熟面孔也渐渐来得稀疏,更关键的是,我发现了一个新去处,天涯社区,这个论坛文青更多,字更大,唯一的缺憾,也许就是不能修改自己发表过的文章。

我先是以“尔林兔”这个名字在天涯混过两年,2003年,因为和某作者沟通不良,她在论坛上投诉我扣发她的稿费,引起论坛对我的大讨伐。我当时亲历了一个小事件被发酵的过程,谩骂、谣言、道德表演,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论坛各方势力的暗中角力,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

在事件的漩涡中,我是众矢之的,也是最为密切地关注此事的观察者。我从中明白欲望与情绪,往往遮蔽真相,这使得我后来在旁观各类网络热点时,更注意通过细节了解真相,也善于从所谓的正义面孔下,辨别真实的意图。我以为,这件事对我的积极影响,大过许多年的默默写作,而这认知,非网络而不能给。

2004年,我以忽如远行客的ID在天涯上发表“误读红楼”系列,渐渐被人注意,被论坛推荐,有一阵,几乎每天,都有我好几条帖子在首页上飞着。我的那些文章原本只是心有所感随手写下,在我的经验里,不会有任何杂志报纸愿意发这样的文章,对于普通的杂志,它们太学术,对于学术著作,它们又太通俗,我原想着在网络上热火三两天就拉倒了,没想到,当它们引起的关注足够多时,三天两头的,有包括中华书局在内的出版社跟我联系,表示愿意出版。在当时的我看来,有人不收你钱还愿意给你版税帮你出书,实在是从天而降的一个大好事,而这,正是拜网络所赐。

其实我从1990年就开始在纸媒上发表文章,曾在《散文》《作家》等杂志发表过很多作品,但我于2005年出版第一本书后,一直被人称为网络写手,好笑之余,亦有许多感触。

那几年是天涯最为鼎盛时期,很多人都通过它出了书,打捞了自己在江湖上的第一桶金。但负面效应也有,很多人发现这是博取声名的捷径,在最被出版社编辑瞩目的“煮酒论史”论坛上,写手们为了炒作,无所不用其极,不停顶自己的帖的有之,雇水军的有之,互相抬举的有之,互飞板砖的更有之,时间久了,会觉得江湖遍地,枭雄林立,成也败也,皆是因为往来者太多,影响力太大。

之后博客兴起,它的好处在于清净,只有对你真正感兴趣的人才会来看你的博客,避开了无理谩骂、人多嘴杂。但博客的坏处也有,来看你的人都是喜欢你的,你就很难听到另外的声音,写起来亦很随意,家长里短,鸡零狗碎,作为光阴的纪念还行,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没有太多帮助。

它被微博取代便是自然之事。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句话起码对微博是适用的。微博上,有那么多聪明人,能够在140字之内做那样机智的表达,活色生香,麻辣鲜脆,令人眼花缭乱。

但时间长了,也看出微博写作者的问题来,他们太热衷于抖机灵了,当然,确实也很机灵,可是,对各种小机灵的满足,有时妨碍对于生活做更深入的感触,有很多流传极广的微博,若你将它的形式击碎,会发现,内里实在不怎么坚实。

今年年初以来,我开始给腾讯《大家》写专栏,之前,我和大多数写作者一样,在网络上写作获利都是间接的,网络只是推介自己的一个渠道,这是第一次有稿费可拿的网络写作,很新奇,也很令人愉快。跟给杂志报纸写专栏比,给《大家》写专栏没有字数限制,这对于不习惯于写短稿的人来说,是获得了莫大的自由。给《大家》写文章比给论坛写略带一点紧张,因为需要通过筛选,亦因为《大家》上就没有那种灌水兑水混江湖的气氛,它就是个写文章看文章的地方,别人都写得不错,你自然也要写得好一点。

我很喜欢这个新的可以写文章的地方,我希望自己能在上面写得更好一点。

【编辑按】本篇专栏,亦为腾讯《大家》话题“写作的可能”约稿之一。在#写作的可能#这个话题下,我们将于7月5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同名笔会,邀请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在内的华语写作圈一线作者,在全民讨论房价的时候,我们打算坐下来,讨论写作的问题。

若您对本届笔会或写作这个话题有兴趣,请点击此处,或报名参与(报名截止时间为7月4日下午16:00点),或留下您的意见和建议。

报名邮箱:ipress@foxmail.com 微信:ipress

(责任编辑:余江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