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中的鹰象征

 指间飞歌 2013-07-04
鹰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心物相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的生存意识与生产实践,从物质向精神转化的创造与应用。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的发展,文化与政治、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华夏民族文化中的鹰形象,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鹰是神的化身。在历经数千年的宗教意识中,鹰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奉为神鸟、天鸟、神鹰。在古代军事上,鹰象征战神。《列子·黄帝篇》中记载:“黄帝与炎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为前驱,雕、鹏、鹰、鸢为旗帜。”黄帝战胜蚩尤,作《桐鼓曲》以示庆祝,其中一章“雕鹗争”是中国最早把鹰作为英雄胜利的象征。《诗经》中描述军队出征:“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文,时维鹰扬。”以鹰象征军容的威猛和战争的胜利。又有《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西周,春秋之时的朝廷旗帜为:“熊虎为旗、鸟隼为角、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反映了古代鹰崇拜在军事,政治上的作用,鹰崇拜也是古代皇权的象征。

古代图腾崇拜、图形与象形文字,是华夏先民神会自然,与物通神、智慧与创造。象形文字的出现历经变迁和演进,是原始社会逐步迈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最早“龙”、“凤”、“鹏”的图形和文字,其美学因素是从生活中取象,变化和应用的创造。商王朝殷周甲骨文的“鸢”,青铜器时期钟鼎文“鹏”,秦汉古篆文中的“鹰”,是汉字高度概括的艺术美。“鸢”和“鹰”二字是对自然的写照,“鹏”字是凭想象的创造。与我国原始文化共存的“鹏”、“龙”、“凤”,是神秘、祥瑞、福祉,经历华夏五千年,贯穿于整个中华大地,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内涵的寓意象征。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鸢形陶鼎”,青铜器时期“鹰形尊”、鹰形饰纹样,以及秦汉时期的玉饰鹰图形,画像砖和画像石对鹰形象动态的生动描绘,是我国可考试实物最早有关鹰的文化和艺术。

中国古代关于鹰的神话传说,诗文篇章,均赋予鹰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精神象征和文化内涵。古典文学、诗歌常用大鹏和鹰艺术形象的磅礴气势,雄伟壮美的境界来比喻非凡心志,博大胸襟和无畏气概。《楚辞》中的“苍鸟群飞”,说的就是鹰。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夫翚翟备色,而翾翥百步,肌丰而力沉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以山雉多彩,则无力高飞作为对比,描绘、赞美鹰的骨劲气猛,高飞摩天的不凡气质和勇猛力量。先秦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恕而飞,其翼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鹰的理想化身——大鹏。这大鹏“背若秦山,翼若垂天之云”,鼓风击水三千里,奋翼乘狂飙,升腾九万里高空,壮哉大鹏!庄子以大鹏的壮伟、博大、神勇作对照,人的意志和精神得以遨游无极,反衬出对理想、自由人生的追求。唐代大诗人李白《大鹏赋》的“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及“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气概豪迈,雄伟崇高。杜甫的咏鹰诗有:“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黑鹰不省人间有,渡海疑从北海来”。我国古代经典散文对于鹰的赞美,诗赋中的《鹰赋》《鹏赋》《咏鹰》诗,是人格化、理想化的鹰艺术形象,比喻、比拟、象征人格气质和精神理想。

鹰形象作为视觉艺术的出现,最早始于原始时代的摹崖石刻、图腾,并逐步发展演化至陶器时代的鹰形陶鼎,青铜器时代的鹰形尊和纹饰艺术,殷周象形文字,古代征战以鹰为旗帜图形,以及秦汉鹰形玉雕、画像砖、画像石的描绘。鹰的绘画,较早记载有晋唐宫廷、官署、寺观壁画,画史中唐宋至元、明、清的历代传世画鹰作品大多出自宫廷画师之神笔。绘画形式通过艺术表现,塑造了可视的艺术形象,与文化传统、精神方式合契,反映出这种属于壮美范畴的艺术形态和画意内在的精神象征。具体而言:“与诗人相表里”的中国画鹰艺术,以人的精神意志为主体,形式语言为结构,是情感移注于物、经心营造的鹰原形与意识境界的主客观统一。通过艺术表现,升华为人格化,理想化,作用于“言在物外”的寓兴与象征,从而唤起文化情怀。

在艺术表现中,古人把卦象、文字和绘画的性质归为一类。古代顔延语:“图载立意有三:一日图理,卦象是也。三日图识,字学是也。三日图形,绘画是也。”

卦象、文字、绘画都是以形式表现内容,以象征表达意义。表示着“天地圣人之意”,互补不足,共为之道,在此意义上,宗教与艺术性质相同。认识方法所产生的联系,对艺术、人生、对宇宙、自然的理解,主客观的契合统一乃为“道”,浑然一体。

现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代表时代特征和传统精神的完全整体。毛泽东的诗词中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句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咏鹰名句。其典型性是借古典大鹏之气势,鹰的搏击高扬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博大胸怀。

鹰的雄强威严,器宇轩昂和阳刚大气,是最具感染力的精神要素之一,在美学中是高贵与壮美的象征。有史以来,一直崇尚自然天地,崇高生命永恒与超凡力量的中国人,是代代追求,相承于一脉。把天地日月、嵩岳高山、沧海百川、雄鹰之搏击,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恰与物我相谐的精神方式,不卑不亢的阳刚气节相照映,来完善自我人格,以及传达精神象征意义。

人的意志融于自然,自然也就是人的意识反映。中国人赋鹰画鹰的文化内涵是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生命升华。画鹰即画人,文艺创作通过对鹰艺术形象的描绘和塑造,实现了艺术的超越。在表现鹰的雄健,犷悍之美的同时,映射出具有超凡拔俗的人格大美和精神境界的外化。其主旨直指现代美学的中国精神,是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自强不息,超越庸俗,彰显大义,人格刚正的时代气象。

大鹏展翅,雄风飏,正气扶。振翼羽,怒而飞,迎狂风骤雨,雷霆万钧,搅起千里尘沙;奔飙长驱,烟蒙蔽日,摇撼五岳昆仑,激荡江河沧海,威震五洲,气盖乾坤,搏云破电,斗转天动,纵横磅礴,迅征太空,挽彩虹,映日月,一飞冲霄汉,扶摇直上九万里,神应也。

文以载道,丹青寓兴,乃我国文艺思想,哲学观念,民族精神之大道。从古代至现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与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古开今,是现代文化思想,艺术魅力所表述的民族之魂,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承载意义。中国式的鹰象征一直体现在军事、政治、宗教、人文思想领域。以鹰的精神,传达叱咤风云、大气磅礴、惊心动魄的恢宏之壮美和雄威卓越、巍巍风采的天地正气,是中华民族气质,豪迈精神的体现。鹰击长空、高瞻远瞩、大展宏图、神采飞扬,长久以来激励和振奋中国人的精神理想和对远大目标的追求。

现代文化展现的是共通的时代审美和时代价值,时代赋予了鹰的象征所呈示的至高、至大、至刚、至正所凝聚的宏大致远、浩然正气的时代意义和现代品格。国运强盛、积健为雄,鹰的象征是蕴含、汇成中华民族的振兴、腾飞和崛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