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访“六一堂”

 chao fan zi 2013-07-05
 拜访“六一堂”  

2010-05-22 12:43:29

          本文为:漂泊西南之三:  拜访六一堂

          从绵阳机场候机楼东望,在一片美丽的湖光山色中,有一座古典建筑的蓝瓦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就是“六一堂” (欧阳修纪念堂)。     

         “六一堂”是绵阳市人民为纪念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而专门修建的纪念堂,建在绵阳市南郊的南湖公园内,与南湖玉皇观(本博客有专文介绍)隔湖相望,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下图:

        在南湖湖堤上远望,图中间位于山上的建筑,就是绵阳南郊机场候机楼和塔台。左边掩映在绿树丛中,仅露出一角琉璃瓦屋顶的就是六一堂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从南湖东岸环湖路走到湖西边,沿着绿荫呵护的石阶,走上104步,就到了“六一堂”。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可能是因为时间尚早,“六一堂”前悄无人声,只有清晨觅食的鸟儿在不时鸣叫,回荡在空旷的山间。
 “六一堂”就在眼前。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路旁石刻的“六一堂简介”。
        原文如下:

    六一堂是为纪念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欧阳修而修建的。早在宋徽宗(赵佶)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就有了这个堂名,不过只是在州署厅事之东偏挂了个“六一堂”匾,后至清朝及民国,也都是匾额的新旧更替。1985年绵阳建成地级市后,才在南湖山岗上正式建堂。欧阳修在自传的《六一居士传》中说:他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所以他自名为“六一居士”,堂也由此得名。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六一堂中汉白玉的欧阳修半身塑像     “欧阳修    1007-1072”

           塑像下有“六一居士传”和“祭欧阳修文”各一。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名扬万古”匾额     落款为:重庆、大足县、安岳县、广安市、蓬安市梁县、江油市、德阳市、绵阳市、三台县、美国、旧金山、台湾、台北市等十四个城市(县)联名

        六一堂内全景                对联由欧阳氏族供贺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上联:   纪念欧阳修诞辰千周年

                        史著芳明一代文忠开北宋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下联:   波移竹影千秋霁月印南湖

                                      丁亥年仲秋月欧阳氏族供贺      高显斎撰联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六一居士传
      原文如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称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颖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乎,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可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我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所累者众矣。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侧然哀之,踢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遮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         六一居士自传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苏轼、苏辙兄弟苏洵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六一堂中介绍苏辙生平的图片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六一堂中介绍曾巩生平的图片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六一堂中介绍王安石生平的图片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六一堂中介绍苏轼生平的图片
漂泊西南之三:走进绵阳 拜访六一堂 - 栏杆拍遍 - “漂泊西南”的博客
 
        关于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又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

  欧阳修《七贤画像序》中有自述,“某不幸少孤。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时,某始生。生四岁而先人捐馆。”据有人考证,欧阳修就出生于绵阳解放街、红星街附近,并在古绵州居住多年。应该是个土生土长的绵阳人。

宋仁宗时,欧阳修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宋英宗朝,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至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欧阳修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他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宋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公元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其墓位于河南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市),墓区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后:

“六一堂”,前门、后窗洞开,无人售票,似乎也无人值守,略显凄凉。欧阳公的塑像,端坐堂中,虽然目光炯炯,但“尘满面、鬓如霜”,看来是很久没有人来打扫了。不过我认为,我还是很幸运的,倘若门上加了锁,我就不能拜访先生了!

绕过六一堂,堂后即是山坡,浓荫匝地,芳草萋萋,杳无人迹。“六一堂”,仅一堂而已。作为享誉中华文坛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享祠堂竟如此简约,与隔湖相望的金碧辉煌的玉皇观相比,就像是民居与皇宫之别!呜呼!这也难怪,世人都道神仙好,今人尤甚!

 在绵阳市,还有二位著名的唐代诗人纪念地,就是位于富乐山附近的规模宏大的“李杜祠”,目前正在大修。但愿六一堂也能有人照管,让喜爱欧阳公的人们,能够常来拜访、瞻仰、纪念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