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奇迹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7-05
生命的奇迹
米 祺
  米 祺

  深秋的华盛顿,一个寒意十足的午后,天蓝如洗,太阳耀眼,暖意却飘散在薄薄的风中,我静静地坐在一处高地上,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不远处:偌大一片草坪上,整整齐齐地站着N多个白色小碑,安静、肃穆,却没有一点点阴郁感,一片恬淡怡静,一如晨曦下的中央公园,事实上,这里却是一片墓地,一片从天堂遗落人间的圣土,安息着无数留恋生活的灵魂! 

  我已经不止一次在美国的市区看见这样的景观,不同的城市,相同的场景,生者和逝者和谐共处,甚至逝者的安息地俨然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这种对待生命的态度大大颠覆了我的生死观。也许,死亡只是生命延续的另一种方式;也许,死亡只是长者为幼者腾出生存空间而做的一种妥协。如果逝者可以这样平和地与生者共处,即使生命走到尽头,想想应该也不会是件难以面对的事吧? 

  我的思绪飞回多年前的一个夜晚,那天晚餐后,与年迈的父母一起讨论这个严肃的话题,因为厌恶中国式的“厚葬”和“扫墓”,所以迟迟都不愿意去面对这个话题,总觉得“孝顺”应该是与生命并存的一种情感,一旦生命离去,即使举行帝王级别的葬礼,一切于逝者都不再有意义,与其说是对逝者的一种纪念和孝顺,还不如理解为自己的一种寄托和虚荣。两位老人默默地看着我叨叨,听着,不置可否。 

  那次谈话最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每当我想起老人的眼神,就会努力说服自己:一切还是应该尊重老人的心意,不做让老人遗憾的决定。没想到,很快,老人的心意在父亲七十岁时就有了答案:老父亲独自一人去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

  我看见这份捐赠证书时,竟然没有预料中的如释重负和欣慰感,反而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太多的情绪涌上心头,有内疚、有难过、有心疼,还有更多的敬意。一晃五年过去了,老父亲的身体一直都还不错,只是耳朵、眼睛、牙齿的功能日益退化,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老人家对我们这些小辈的关心,一如既往地和母亲一起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 

  我常常问自己:我们这些年轻人是否也应该去办理遗体捐献手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某一天,我因意外离开人世,那我的一些健康器官就可以赠送给需要的人们,深爱我的家人和友人们,不用再为我伤心和难过,因为我并没有真正地离开,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地陪伴在他们身边。 

  我们的生活空间那么有限,“不给别人添麻烦”应该是我们的基本理念,为了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可以更从容、更舒适地生活着;也为了日益拥挤、不堪重负的地球,选一种我们能接受的、体面的告别生命的方式,应该是件幸福的事吧? 

  “上车咯!”神游的我被唤回现实,与友人一起搭车来到不远处的五角大楼,虽然时隔多年,“911事件”的伤痛依旧历历在目,罹难者的名字一一镌刻在黑色的纪念碑上,默默地述说着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 

  生命的感动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应该多多关爱无怨无悔疼爱我们的家人,多花一些时间陪陪他们,“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世间最最痛彻心扉、追悔莫及的事,不值得亲历体验。同时我们还要真心诚意地对待身边的友人,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活着不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最后一定要善待自己,坚定地相信自己活着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我们一定可以用自己小小的生活态度,来慢慢影响一些人,一些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