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中的西府(二)

 songsgt 2013-07-05
 
 西府人的性格耿直、豪放,说起话来也不喜欢打弯弯绕。所以,在西府的俗语中,很少用修饰性的形容词,直接、形象的描摹和比喻倒会经常出现。“倒灶”是说谁家的光景不好,过不下去,连灶都倒了;“晒暖暖”,是说晒太阳,那种暖和的感觉从话中都能感觉到;“光屁股撵狼”,是说干了胆大又不知羞的事,好比裤子没提上就招摇着去撵狼一样……
    俗语是西府人在生活中总结并流传下来的,是最有人间烟火味的。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西府俗语,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社火过了法门寺 盛大集会衍生出的感叹
    “你干啥去?”
    “村头李家待客,我去吃席哩!”
    “娘娘,社火都过了法门寺咧,席都散了,你赶不上趟咧!”
    在西府干什么事情“赶不上趟”“慢半拍”“迟了”,人们都会用一个很形象的话语来说,这就是“社火过了法门寺”。
    位于扶风县的法门寺在唐代被誉为皇家寺院,因安置舍利而举世闻名。常年致力于扶风文史、民俗研究的吕松柏说,至少从唐代开始,每年正月初十到十五,法门寺周边很多社火队伍都会前来表演,并一路演过去,这虽是一个盛大的敬佛仪式,但是在精神娱乐方式贫乏的古代,这却是一个盛大的娱乐活动。
    在吕松柏的记忆中,儿时的法门寺社火声势浩大,阵仗排场,就连岐山青化、益店的社火队都能给吸引来。前来看社火、凑热闹的人更是蜂拥而至,人山人海。
    看社火的人多,那是谁如此不巧错过了看社火的时间呢?
    吕松柏说:“社火的装扮非常复杂,化妆、穿戴行头,尤其是马社火、高芯社火等得好好装一番。演社火的人什么时候装扮好就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可以在报纸、电视、广播上宣传通知一番,所以难免有些人错过了表演的时间。”
    腿勤的人会早早候在法门寺门前,等待随时开始的社火;腿懒的人,估摸着时间赶去,难免错过了。于是,在老百姓的你来我往之间,就会产生“你咋么才去啊?社火都已经过了法门寺”的感叹。
    由于看法门寺社火的人来自扶风、岐山、眉县、凤翔等各个地方,所以“社火过了法门寺”这句老百姓间的感叹流传甚广,也逐渐形象生动地用在了其他“赶不上趟”的事情上。
光绪他娘拾麦穗 老百姓的讽刺你当不起
    闲来没事,干与自己不相干的事,在西府百姓口中会被称为“光绪他娘拾麦穗——散肝花”。“光绪他娘”是谁?在老百姓眼中当然就是慈禧太后了。这位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女人,在老百姓眼中没留下什么好印象——卖国、奢靡、残忍。在西府百姓的心目中,她还有一点就是“不干正事”。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与光绪帝一路向西,踏上逃亡之路。据史料记载,她曾在西安大兴土木,居住一年多。
    宝鸡距离西安近,虽然史料并无记载慈禧是否到过宝鸡,但是在民间却流传着不少慈禧在宝鸡的故事。
    相传,慈禧与光绪在西安闲来无事,便浩浩荡荡地继续向西来到西府地界。百姓听说太后和皇帝来了,都拥在路边叩拜。老太后心里一热,便下了车辇,问过后知道,麦收之际,百姓正在割过的麦田里捡拾落下的麦穗。反正闲来无事,慈禧便与农妇们一起在地里拾麦穗。善于奉迎的官员说慈禧是“与民同劳作”,其实百姓心里清楚,这是老太后闲得没事,散肝花呢!肝火旺了,就得散一散,找点闲事干。
    宝鸡民俗专家、宝鸡民俗博物馆特邀顾问李福蔚说,身为当时国家的实际掌权者,面临八国联军侵略的危机,不思国家百姓之苦,反而在这里拾麦穗,图消遣,不得不说是昏聩的表现。“光绪他娘拾麦穗——散肝花”,这句俗语也正是表现了西府百姓对慈禧以及清政府的讽刺之意。
仓颉庙底下的青蛙 有趣的传说留下黑嘴的蛙
    “你说,你说,说不出来了吧?!看成了仓颉庙底下的青蛙——黑嘴头了!”
    在西府,听到有人说这句俗语,那八成他是岐山人。岐山县城附近有一座庙,因纪念造字圣人——仓颉而闻名。仓颉庙附近有“两绝”,一绝是这里种出的胡萝卜细长、色艳、味道好,虽然价高但却是抢手货;再一绝就是,庙所在的土崖底下有一条小河,河里的青蛙嘴是黑色的,而且不会叫。
    于是,在岐山当地就有了这么一个俗语,仓颉庙底下的青蛙——黑嘴头。每当有谁吞吞吐吐说不出话,或者哑口无言、理屈词穷之时,就会被笑为“黑嘴头的青蛙”了。
    据岐山县政协文史研究员詹生杰介绍,相传这黑嘴的青蛙还有一个有趣的来历。黄帝时期,仓颉翻山越岭,体察各地风土人情,记录方言土语。当行至今仓颉庙附近时,他所骑的毛驴死了,不能继续前行,他便住了下来,朝朝暮暮写写画画,夜以继日地造字。有一天,他正在专心致志地造字,但是河里青蛙叫个不停,扰人心烦,于是仓颉顺手在青蛙的嘴上抹了一道墨,从此,这一带青蛙的嘴变成了黑色,而且都成了“哑巴”,再也不会干扰他。
    考古发现,商代中晚期的骨器和石器上有了墨迹。但是,在商代更早的炎黄时期是否也有墨了呢?仓颉是否真的用墨抹黑了青蛙的嘴?这些都只存在于传说中。
    詹生杰说,至今听附近村里的人说,仓颉庙下的小河里,青蛙仍旧是黑嘴的,不会鸣叫,但是谁也说不清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我们不妨理解为,岐山作为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人们素来敬重文化,也敬仰文字。当圣人仓颉造字之时,受到蛙鸣干扰,于是,后人就演绎出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来表达对圣人的崇仰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