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路亚软饵的配重问题
2013-07-05 | 阅:  转:  |  分享 
  
路亚软饵的配重作为一个初入路亚的新手,在做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拟饵配重的问题。而当我们力图从浩若瀚海的资料中查询配重的本质的时候,却发现我们似乎总会站在无从选择的岔路口,不知该何去何从。而岔路的分歧无非是在于配重的轻重两端哪个中鱼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如果你真的能确定一条鱼的确切位置的话。我们确实可以尝试用轻一些的饵来尽量消除它的警惕性,以便使它更容易的就饵。但这必须是要和其他因素相关连的,而不是简单的可以单独用来执行的一条定理。当我们不清楚鱼的具体位置和情况的时候加重配重无疑可以提高搜索的效率。曾听托马斯说过:其实很多地方你抛过几杆就认为没有鱼了,就把它放弃了,但是有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你的角度、饵的大小、饵下降的速度、鱼的状态。。。。。有关系而已。由此可见,季节、天气、水温、水质、含氧量、鱼自身状态。。。。。。等一系列的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做钓的过程和结果。用高配重还是用轻配重,这其实是一道算术题。如果四分之一盎司的配重足以使你能够钓到鱼又何必再用二分之一盎司的配重呢?但是如果多种因素促使鱼的活性和就饵范围大到四分之一盎司和二分之一盎司没有区别的话,那么高配重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仅仅是在水中迅速的沉降就省下了你不少的宝贵时间。但是每当我们面临这道算术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能够影响计算结果的诸多的客观因素,因此这道简单的算术题又不得不演变为一道猜想题而广为众人争论。其实在我这样一个近乎外行的新手眼里,可能反而使得问题简单。犹如台钓的配重一般直观的体现是在漂目的变化上,调高调低的纠结也正如路亚配重的困惑。而事实上调几钓几仅仅是一组数字而已,配合以影响鱼就饵的客观因素才使得这组数字有意义。不知如此的举例能否阐述清楚,正所谓适之者为正。我们常能看到的轻配重上鱼更好和重配重上鱼更好的文章都有有力的举证,实在是影响我们新人不浅,使得我们对事实无法判断从而无所适从。而真正的根本,客观的告知我们在怎样的条件下需要怎样的配重(而不仅仅拘泥于轻与重),才是诸多纷乱表象后面的干干净净的本相。而这,也才是路亚知识的真实所在,并不至令其又如台钓竞技一般被部分有意而为的大师和惰性驱使的粉丝们架至空中楼阁般的幻景。

献花(0)
+1
(本文系wltsg10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