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与大肠相表里,针灸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7-06

上篇提到苦杏仁可通大肠,降肺气。这里隐藏着一个重要的中医理论,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

  手太阴之脉是属肺络大肠的,手阳明之脉是属大肠络肺的,故两者为属络关系。又由于两者位于手臂表里两侧对应位置,故又为表里关系。所以,可以通过通降大肠之(热)气而敛降肺(热)气,亦可以通过敛降肺气来助通大肠。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在临床上,如果遇到儿童因咳嗽来就诊,首先要考虑食积咳或寒咳。因为现代儿童生活环境优越,贪食饮冷是常有的事,贪食会出现食积咳,饮冷会出现寒咳。此时,绝不能误认为是感冒轻症而用抗生素治疗。食积咳,会在大便中发现不消化的食物(完谷不化)。治疗上宜健脾为主,并配以消食导滞药。常用的健脾药为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常用的消导药有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莱菔子、枳实、厚朴、大黄、芒硝。如果患者已出现便秘一症,应立即投强消导药以治标,待积滞排出后,投健脾药善后以固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