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说技巧合集
2013-07-06 | 阅:  转:  |  分享 
  
一初学写作指南

a、对于初学者来说,要避免语病、废话、过分夸张地描写或语气。首先追求通顺,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表达清楚,这是基本功,但不少人就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没有学会走路,别着急跑步。

b、文字基本功扎实了,开始追求修辞、语言的味道(幽默、细腻、诡异、平实等等,更具自己的性格和作品需要来确定风格)。文字风格方面,个人不太喜欢贫嘴和故意模仿,这样只能表明作者的肤浅。

c、故事背景要明确??科幻是发生在虚拟的时空背景下的,但是不能胡来,设定阶级结构、法律道德、人际关系等软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只有合理的社会背景才能使故事看起来真实可信。科幻小说是社会小说,不是童话。

d、人物性格要鲜明??你必须清楚自己笔下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赋予其复杂的性格??要有优点,缺点也不可少,不要脸谱化平面化,否则人物是“活”不起来的。

e、情节的内在逻辑??“性格决定命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些技巧很多作家都很善于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故事即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f、开篇和结尾??开篇切忌大段介绍背景或者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开门见山最好。把背景介绍拆开来,接着情节推进逐渐介绍,这样别人开起来就不会太累。如果要玩花样,可以借鉴《红楼梦》黛玉见宝玉那一段是怎么吊读者胃口的。结尾有几种:出人意料、意犹未尽、适可而止。

g、对话??对话的用处有两种:述说和描写。述说,是指介绍背景、交代情节、介绍事物人物。描写,是通过对话来反映人物的性格、情绪、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决定其行为方式,这是设计对话的时候必须注意到的逻辑问题。

h、场景??场景包括了建筑、风景和人群描写,嘿嘿。场景介绍必须符合情节的需要,或者是情节要求必须说明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周围人群状态,或者是为了渲染烘托气氛。作者应当投入地去设想故事中的环境是怎样的,如果作者自己都不清楚,是不能让读者看明白的。好作者就像导游一样,带领读者四下游览,处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就能看出作者是否将心静下来投入自己的故事中了,写得不投入,莫怪读得没感觉。

i、细节??写字毕竟不是拍电影,总不能把每个细节都“拍摄”下来。精心设计的细节,或许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或者一个很细微的场景描写,就像画龙点睛一样,省时省力,事半功倍。怎么做到虚实相承,合理留白,这就要在不断地练笔中慢慢领悟了。

j、构思??科幻小说很注重构思,也就是科幻内核的质量。但我这里的构思指的范畴更广泛一点,即以什么角度去表达主题。写小说的人那么多,几乎所有的的大题材??爱情、亲情、战争、友情??都被写过了,那么我们这些后来者只能想办法,看能否以一个新的角度去讲述故事,能否将一个古老的题材写出新意。

k、文以载道??即作品的思想内涵。不必非要直白赤裸地将你要表达的意思用一句说出来,那样反而入了下乘。其实,从选材、情节设计、人物设定和细节描写上就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用意。作品中作者不能大发感慨,或者表达出过于强烈的倾向,判断的权力属于读者,你把什么话都说完了,读者就没事干了。和美术相比,文学是一种互动性更强的艺术形式,必须要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判断的空间。而这也就是文字的美感所在。



二写作大纲

大纲指南

新手最常出现的偏差

说明:

这些道理编辑都知道。但根据我的经验,很多作者确实还不知道。

下面说的,有些是常识,有些就是我的一家之言。凡是诸位看着不顺眼的,就是我的“胡说”。肯定会有编辑跟我观点不同甚至相反,我认为这是好事。

新手最常出现的偏差有如下几种:

1.投“裸稿”

2.设想编辑会花费2-3天读完陌生投稿

3.“后面写得好”

4.人物基本是“无事忙”

5.文字粗糙

6.构思不成熟就动笔

7.“只认名家和熟人”

下面分别说一说。

投裸稿

“裸稿”指的是只有小说正文的稿件。

编辑首先是个读者,也有普通读者的坏习惯。我在书店里看陌生作者的小说,先看书名和封面,引起我的兴趣了,才会拿起来翻一翻,看看开头。如果不能勾起我进一步的兴趣,立即放回书架。

我看到很多读者也是这样的。

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出版者想了一些办法:

1.把最刺激的(感官的,心智的)语言挑几句印在封面上;

2.把故事梗概的前三分之二印在封底;

3.把读者可能认可的评论者的佳评印在封面或者封底。

所以,我对陌生投稿者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投裸稿。

你的投稿,除了小说正文之外,还至少应该有以下要素:

1.通联方式。

2.200-800字的内容梗概。(内容梗概怎么写,后面详谈)

3.把你写的最好的几句(段)摘出来(很多人跟我说,全篇都好。呵呵,一听到这话,我就会感觉这作者没有鉴赏力。莎剧和红楼梦尚不能称“全篇都好”呢)

4.开篇一定要夺目

设想编辑会花费2-3天读完陌生投稿

我经常接到作者投来若干万字的小说稿,过2-3天后,就来询问是否读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小说极为吸引读者,恰好编辑这几天有空。99%的投稿,我都是只看了内容梗概和开头,不对自己的口味,就放弃了。

“后面写得好”

投稿者问我阅读感受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说:“开头不够吸引人。”有些投稿者会说:“后面写得好。”

我们都不能在书店里拉着丢弃书的读者告诉他:“后面写得好。”

开头不好怎么办?很简单,重写。

柏拉图写《理想国》,据说开头改了99次;密切尔写《飘》,开头改了十几次;《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托尔斯泰也是数易其稿。还有人跟我说:“我这么着已经很不错了啊!”我回答他的是:“一个人长得1.90米的个头,确实挺高的啊,但要去NBA打球,似乎还不够。”

人物基本是“无事忙”

事件对于人物的意义,每个人评价不同。有些人看来十分刺激、百分新奇、千分复杂、万分重要的事情,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寡淡、寻常、简单、无谓。在这样的读者看来,很多小说的主人公基本就是“无事忙”。

比这稍好一点,是主人公在忙活若干件小事,比如做生意吧,今天签了个一万块的单子,明天签了个八千块的单子,后天又找了两个助手……

有人跟我说:这就是生活啊!《红楼梦》不就是这么写的么?

是,这就是生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劳民伤财去了解这种生活。

《红楼梦》MS是这么写的,曹公“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几乎每一个句子都耐得住咂摸,时见曹公自创的句法。不看故事,就单为其文字,我也愿意买一本经常看看。

文字粗糙

我相信我能分辨“文字粗糙”与“文笔粗粝”的区别。一个相貌粗豪的剧中人,登上舞台之前,仍须极为细心地化装,以达到那样的效果。王国维说李后主“粗头乱服”,不掩国色。呵呵,作词有李后主水平的又有几人?

特别要说明的是,有些作者文风细腻婉约,但文字仍然非常粗糙,读起来有碜牙之感。

这就好比是,一个姑娘没有化妆就出去见人,还穿着睡衣!

一般情况下,见要人之前,还是应该穿上正式衣服,精心化妆。

除非你对结果无所谓。

构思不成熟就动笔

故事与人物关系、人物命运没有考虑清楚就开始动笔写下去,试图在写作过程中寻找灵感——天才如金庸者,也不敢采取这个办法。

如果不怕白写,这样也未尝不可——只当是练笔。

如果小说稿被出版机构看中,但又需要大力修改,岂不是很麻烦?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写一个3000字的故事大纲,把基本的核心故事情节写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能有所表现,然后跟出版机构的编辑协商修改——改3000字的大纲总比改十几、几十万字的小说容易多了。

当然,编辑审读起来也容易。:)

“我画了一个图表,先将金庸笔下所有女主角的外貌及性格都详细列出来,非常的费劲,但异常的有趣。”——这是亦舒做过的研究。

“只认名家和熟人”

这个误解也很常见。

在优质稿源方面,几乎所有的编辑在任何时刻都处于饥渴状态。

我不会因为不认识作者就不看投稿。密切尔在《飘》出版之前,罗林在《哈里波特》出版之前,都不曾出版过小说。

作者要找欣赏他的编辑。甲之熊掌乙之砒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如果不认识编辑,投稿者可以到书店去,找5本跟你的小说类似的书,记下出版社和编辑的名字,直接联系他即可。

“没有类似的。”

“把类放大。”

“还是没有类似的。”

“太好了,你找我吧!”

关于故事梗概

千万不要指望编辑在不知道故事梗概的前提下会阅读全稿。有人说“我不会写故事梗概”,我心的话,这都不会,那趁早别玩儿文字了。如果还想继续玩,就必须学会写故事梗概。故事梗概要达到如下目标:

(1)说明人物的姓名、性别、身份、年龄、外貌、性格与气质特点。

(2)说清主人公要干什么事情(发财、升官、复仇、争霸、结婚等)。凡是一号主人公干坏事的小说,我一概不看。虽说好坏难言,我们也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式:请把自己代入故事,假定你要做这个事情,问一下你最尊敬或者最亲密的五个人(从父母、配偶、姐妹、兄弟、师友中选),如果有三个人赞成,就算是好事。根据这个规则,小说《教父》中迈克做的,就算是好事了。

(3)说清楚主人公做这个事情的意义及困难所在。举例:男一号要取得“校园歌手大赛”的冠军,以获得校花的爱情。困难在于,校花本人也参赛,不但实力超强,而且争胜心超超强,仇视任何打败她的人。

(4)说明事件的结果。有“虎头蛇尾”这个成语,估计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事情。

故事梗概的常见偏差

(1)流水账。

(2)说概念,谈感觉,看不出故事。

(3)情节线叙述不清晰,看不出主人公行为的逻辑。

(4)文理不通。写者要么不够认真,要么文字功底不够。我不认为一个不认真对待自己笔下文字的人能写出10万字的好书来。

常见的具体问题。

从“故事、人物、语言、结构”四个方面来考察。特别说明:在任何一方面有极为突出的天才表现的,其他方面的缺点都可能被读者忽视。

故事:

主人公不知道在忙活些啥。这个是我看到的最多的问题。

主人公干的不是好事。

故事老套。

故事零碎。

事件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大。

情节缺乏刺激的力度。现代人心,要么护着好几层的甲,要么长了好厚的茧子,用抓挠搔根本就没感觉,要用快刀扎刺砍斫。

人物:

人物平庸,没有明显的特点。

主要人物的境遇与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同情。

一号主人公过于消极,次要人物过于积极,戏份与光芒盖过主要人物。

人物雷同:自我雷同;与他人雷同。

人物关系太简单。

人物关系说服力不够。

语言:

语言花拳绣腿,形容词特多。舞文弄墨实在是行文的大忌。

单纯搞笑。除了搞笑之外没啥说头。

貌似高深,其实晦涩而空洞。

粗口、秽语与语显多。

语言太过平淡、直白。

生造。

结构:

开头长篇大论,议论并不高明。

开头长篇写景,写法并无创新。

故事线索不断变向,前后脱节。

故事没有高潮,没有关键时刻或者焦点时刻。

虎头蛇尾。

篇幅太短或者太长。单行本小说的字数,一般在12-25万字之间。



三动力来自批评

所有的批评都是主观的,编辑也可能出错,但如今我只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检验我的作品:如果他或她的某个观点让人信服,我该怎样做?

??黛安娜?李佛

在我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还没有挣过大钱,第一次收到寄给自己的作品时,我大感震惊。但随着退稿单逐渐增厚,及“近乎理想的成绩”一类善意的评语逐渐增多,我的企盼转移了重点。尽管我仍希望作品尽快出版,但我更希望能得到中肯的批评。但当批评终于到来时,我却没有足够的准备去迎接它。

一部分问题与我的期望有关。在太多令人气馁的孤寂后,我梦想着有位编辑会突然发现我的天才,然后问:“这些年您都躲到哪儿去了?”另一个幻想是,某位编辑会在我的书稿上圈圈点点,为我作些提示,告诉我如何把一篇有瑕疵但又有希望的故事改成一篇杰作。然而,我收到的评语大都是泛泛而谈,而具体的批评又常令我困惑不解,因为编辑们也相互矛盾。看来我确实被误解了,却又没有机会与编者交流。我只好把这些编者来信搁置一边,不再去管它。一段时间过后,我会突然捕捉到一些想法,并合理地采纳编辑的建议。

是的,所有的批评都是主观的,编辑也有可能出错。但如今我只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检验我的作品:如果他或她的某个观点让人信服,我该怎样做?

于是,我学会了与编者进行想象中的对话。假设某位编辑不理解某个角色的行为,或者无法设想出结局,我必须承认我的第一个反应会是,“这很明显!”但是,当我不再神气活现地摆架子,而是写出一篇详尽的阐释来回应他的问题,并且重读自己的作品时,才意识到,我的解释与观点,竟完全偏离了故事本身。也许,我需要另写一个说明性的章节,或者从我的阐释中抽出一两句话,再策略地放到故事中去才会奏效。

编辑可能对弱点特别敏感。哪怕我不同意他们的提议,他们也会指出作品里需要加工的地方。例如,当一位编辑说,某个场景不可信时,我真想说他天真得不可救药,因为这个场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那么,我在取材时,忽略了什么而影响了它们的真实性呢?如果一位编辑认为,某个人物的家庭背景写得不真实,很可能因为在故事中,这个人物写得不够有力,受到的损伤太少,与他那令人震惊的背景不相称。

我没有立即坐下来进行修改。相反,我做起了白日梦。我抛开原有的素材,让那些人物和他们的环境背景“自由地漂移”。我构思着新的情节,其中有一些会与编辑的想法一致。有时,那些刚构思好的故事既平淡又肤浅,但一些新的想法又会不断地浮现出来,变得越来越明朗。只有这时,我上了正轨。



当编辑没有领会某篇作品的意思时,的确有可能是他和她并没有细心地读它。但是记住,错误可能在于你自己。于是我去重读原稿,努力琢磨我的表达因为什么而误导了读者。有时,一个隐喻没有被人理解或意识到,多半是由于上下文关系不明确造成的,把隐喻改成明喻就会好些。

顺便提一句,对编辑的批评意见做冷处理效果会更好。在刚开始阅读编辑来信的时候,我经常感到,他们的批评要么离题万里,要么毫无意义。可第二天我回头再看它们的时候,竟会感觉非常的合情合理。

如果一位编辑指出,某个人物还欠完整者太平面化,那么,你不妨分析一下,这个人物是不是写得太刻板了?他是否真实可信?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问问你自己,这个人物怎样做才会使你感到惊异?转换一种思维方式,调动你的想象,用各种生动、具体的场景刻画你的人物。你可以利用身体描绘、心理流露和对童年时代的回忆,在上下文中清晰地将他呈现出来。如果让他与其他人物相互影响,或者在某个具体、细致的环境中活动,则更能栩栩如生地展示这个形象。

对待批评的关键是,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应该修改作品,什么时候应该坚持立场,什么时候去寻找不同意见。

我认识的很多作家都不会随便修改作品,除非编辑明确地说:“如果你能做一些改动,我会考虑出版它。”不然,谁会为了适应别人的口味而修改自己的作品呢?我对取悦编辑不感兴趣,我尽力做的是,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完善。如果某位编辑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我是会考虑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重写。如果一篇作品几经重读,对我来说仍然没有毛病,我会再把它原样不动地寄出去。我有一篇被好几位编辑认为“没有重点”、“并不像一个故事”的作品最终发表在《文学评论》上了,并获提名奖。另有一篇作品,直到我第91次投稿才发表。接受这篇作品的编辑对其他人的说法一无所知,他喜爱的是作品本身。

说到这里,我并不认为编辑的称赞或批评就是最终的判定,除非它们对我而言的确合理、明智。比如,最近有位编辑退回了我的一篇小说,尽管她对这篇小说不大感兴趣,但还是指出了作品中的一个弱点。主人公裘迪是纽约的一名护士,可看上去这份工作对她毫无影响。这位编辑相信,在那种紧张、沉重的环境中工作过的人,都会被刻下烙印。她是对的。在我的笔下,护士职业不过是一个途径,我想利用这个职业让裘迪遇到其他角色。考虑再三,我决定改换裘迪的工作。但是,当我考虑到她的工作经历会怎样影响她的外表和她的人际关系时,另一个裘迪呈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我对这篇故事满意多了,即使我不再把它寄给那位编辑,但我对她仍心存感激。

如果某位编辑要求再次读到修改后的稿子,出版就是十分可能的事了,所以,大多数作家都会立即着手修改,但切勿仓促,除非编辑告知了你具体的截稿日期。要知道,小说编辑关注的是深思熟虑,能引起轰动的作品,而不是速度。稿子寄出时,一定要在信封上标明“应要求修改稿件”的字样。在做任何改动之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一下编辑为什么会建议你修改稿件。

一些编辑要求你改动,可能与这份杂志的办刊宗旨及其读者群有关,而与作品的直接关系要少一些。例如,如果有个大型杂志要你将故事的结局改为大团圆,或者改变主要角色的年龄,这时候,这必须做出判断,这样做会不会毁掉你的作品。你可能想试一试,看看结果如何。若结果嘲弄了你,没有关系,你只需把原样不动的稿子投寄到另处去。至于那位编辑,可能你有更合适的稿子让他评审。

同样,编辑因为版面的限制建议你做删节时,你可以拒绝。但如果一位编辑写道:“这篇故事太长,实在没有必要。你真的需要所有那些闪回段落吗?”评论直接指向了作品本身,你就要认真考虑了,你一定要再读一读原稿,看看那些背景介绍是不是真的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如果所有的章节的确加强了作品的总体效果,你还可以检查一下,句子是不是太冗长?对话是不是太罗嗦?过渡部分是不是太过详细?当《弗吉尼亚评论季刊》的编辑接受我的作品《小处女们》时,他说他很愿意发表它,但是希望我能“再看一眼作品,有可能的话多少删掉一些什么”。我原本可以对自己说,稿子被接受了,还劳什么神呢?我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头到尾又读了一篇原稿,逐字逐句逐行,删掉了多余的部分。我很高兴有人提示我这么做,已发表的作品比我当初交上去的那篇要好得多。

你应该跟编辑谈话吗?

无论你的想象力有多么丰富,写出的作终归会有局限,与人交流一下肯定有益。但切勿打电话给编辑,要他对他的批评做出解释。如果是编辑请你打电话,谈一谈某篇作品,你一定不要放过这个机会。如果你对批评比较敏感,不妨等上两三天,让自己先冷静下来,认真读一读编辑来信和原稿,客观地思考一下,这是明智的做法。

与编辑见面时要准备好问题。如果编辑提出了某种你并不中意的解决方案,请强调他的建议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共同思考解决的方式。即使你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与编辑交谈也是必要的,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他的意思。此外,个人化的闲聊会让你大致了解编辑的品味和兴趣,知晓还有没有别的能吸引他的故事。

有助于改善作品的批评是一件真正的礼物。像任何有巨大价值的东西一样,它并不是每天都会出现的。但是,任何来自编辑的应答都会振奋作者的精神,稍微想象一下,如果你处在编辑的位置,面对的是数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份来稿,而一份杂志每年只能发表为数不多的稿件,而编辑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面对所有的要求,那么,哪怕最刺目的退稿信也会带有一种友好的感情。编辑们把时间和精力用来批评你的作品,是因为他们相信你和你的作品的价值。



四高手谈故事

故事是老百姓的口传文学,小说是个人阅读的文字文学。当前,纯文学的高雅,处于“你理解我”的地位,让人看得很累。而融于老百姓天地间的故事,在目前则没有寻找不到读者之忧虑,可喜可贺。

故事与小说的源头不一样。小说是“从上向下长”,故事是“从下向上长”。小说个性化强,故事则比较多地偏重于老百姓的集体创作,依赖于民间这块肥沃的土地,在其上采花酿蜜。

生活中故事的传播,是老百姓对古今中外生活的提炼,是广种薄收。所以说,情趣向上,眼睛向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是当今社会故事兴隆的秘密所在。

刊物的发行量大小,实质上不是经营和广告问题,根本上是文章质量问题。扩大发行量的关键是抓作者,出精晶,对读者产生吸引力。事实证明,在一期杂志中很难有百分之百的精品,但力求能有五分之—的上乘之作,就能吸引读者。

故事创作也要“讲政治”,作者要有社会责任感。讲老百姓的心里话,但绝不能无视社会效果。一篇好的故事作品,应该是作者用心,编辑尽心,读者称心,家长放心。

题材的选择要独特,大家都在写、也不难写的题材,其实并不好写,更不好刊用。“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那里容易撞车,却不容易出成果。因为众所周知的选题,很难再写出新意,如果非要超越,那你必须有多于别人的生活素材积累,然后再付出多倍的创作思维。

读者看中的首先是情节,而不是主题。如好的武侠小说,并不以打斗为始终,而以情节作主线。故事也如此,应以情节取胜。故事编辑部的择稿,具体作中实际上也是首先看中情节,然后再论主题。

利用对比的手法,在同一个故事中安排反差极大的一对人物,互相衬托。正面文章反面做,反面文章正面写。利用细节塑造人物,把人物的形象树立起来。要让故事中的人物少张口说话,多干点实事。

故事语言讲究通俗化,尽量避免用书面化过强的语言。忌讳用生僻字词。修饰语不能太长,长句子可一分为二。

故事开头要精,尽快“入戏”。对话、心理活动、意识流等静止的叙述描写要少,动作强的东西要多。中心线索鲜明突出,准确把握简繁疏密,着力塑造好人物形象。结尾不要拖泥带水,该收手时就收手,戛然而止。



五网文写作之路

从黄金书屋看书时代到龙的天空时代,再从龙的天空时代到幻剑书盟等专业化书站时代,网络文学书站的发展呈树状分布,而伴随着这些书站的发展,网络文学也随之越分越细。随着各文学书站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涌现了大批专、兼职网络原创文学写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获得了令人称羡的名声和物质报酬。这种情况直接刺激了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促使了更多喜欢文字的作者加入了这支庞大的码字大军之中,从而推动了原创文学的蓬勃发展。

然而,网络文学虽说门槛较低,但却并非就适合所有作者的入驻,有许多作者在从众随大流的心理作用的驱使下,盲目从众,漫无目的地跟风写作,码文的结果往往容易扑街收场。在众多的作品中如何能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如何能让自己的作品人气快速上升,是众多作者长久的讨论话题,但根据各人的定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前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才行。好了,现在言归正传,正式开聊……

&&新进入门之写作理念篇&&

先说说目前的网络读者的心态。概而括之,网络读者根据职业的不同可以对看小说者划分为以下几种心态:

1、学生一族:追新追奇追有趣。学生的身份让这部分读者难逃繁重的学业,都希望在课余时间看到一些轻松有趣、新奇的作品来放松一下学习的紧张。这部分读者一般比较喜欢故事情节的张力和内容精彩与否,对于作品内容的新颖度有较强的优胜劣汰意识,基本上是那种:“一千字定阅读目标”的人。据有关统计,这部分读者占总网络读者的55%以上。

2、都市上班族:舒缓压力求放松。这部分读者大多都是工薪一族,由于接触社会较多,加上大都是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的人,对于小说的阅读更倾向于理性化分析,由于时间分配有限,一般比较注重作品的结局和总体风格,在作品中找到有趣的东西来放松和舒缓自己的工作压力。据有关统计,这部分读者占总网络读者的35%左右。

3、剩下的10%左右则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阅历丰富看人生。这部分读者都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阅历丰富,对于人情百态看得比较通透,但由于年岁曰益垂幕,对人生比较怀旧和依恋,故阅读小说时更注重作品的发展过程,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他们会有意识地去分析这些人的心理,从而判断出这些人的性格和本质是好是坏。

综上所述,网络的主要读者群在学生和上班族之间,而网络的VIP用户也大多在他们之间,相比之下,上班族更有支付能力,这样一来,VIP的目标受众就显而易见了-都市上班族!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写作时注意一下控制作品的内容比例,可以将重点放在作品的内容新、奇,故事情节安排比较精彩,快慢有致,轻松有趣,高潮不断的作品上。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新作者刚接触网络文学创作时通常会出现的问题和心态。

对于刚接触网文写作的朋友而言,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作者创作的心态问题。这个心态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爱好。一部分读者因为爱好看书读故事,看得久了,对故事的整体发展就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能对作品的结局进行一定的预测,而这部分读者往往会不满足于看书,最终会发展到亲自执笔,加入到原创码字的大军中来。这部分作者是比较容易发挥其创作灵感的,不过由于是一时兴趣,真正能长期坚持下去的比较少,能写成全本的更是少之又少。这部分作者更新一般不会很快,如果遭遇打击,很容易使作品提前寿终正寝,成为太监。

2、利益驱使。网络作品一经发布,便以其新颖别致的构思、千奇百怪的内容和瑰丽多变的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大量的读者,经年积累之下,有了曰益庞大的读者群,而如幻剑书盟这类的专业网络文学网站的出现,给大量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为更好的促进作者的创作激情,各文学网站纷纷出台各种稿酬制度,或分成、或买断、或保底、或出版,形式多样的回报方式极大的刺激了更多的作者加入到码文大军这庞大的队伍中来。这部分作者一般都比较现实,能理智地处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写作进度,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比较重视读者的建议和反馈,并将其融入到自己以后的写作中去,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但这部分作者由于目的放在了利益方面,如果一昧地为了迎合读者而写作,对自己的写作创新将会是个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作品就算能红一时,却不会持久,应该注意在写作之余多积累素材,收集写作材料,为自己多加一些料,尽可能的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可以任意调用的资料,以便以后的写作充电。

3、追求名气。随着各文学网站迅速走上轨道,网络推荐制度曰益完善,各站都力捧出不少本站的人气作者,这些作者往往伴随着作品名气的提升而扩大着自己的无形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就是所谓的名气,也即作者的名望。名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作品与网站的签约级别和所享受的各种待遇,同时,名气也是出版社对作品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这部分作者往往容易出现为了迅速提升个人名气,绞尽脑汁地四处拉广告、发贴子,过于注重点击率,有的甚至为了增加点击率,利用作弊的非法手段来达到目的,这是很不可取的。对于这部分作者,我更希望大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名气固然是个好东西,但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不能用非法的手段来获得,否则就算你点击量有几千万,出版社、书商和网站的编辑以及千百读者的眼光可是雪亮的,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作品的好坏来,如果真是好书,是不会被埋没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其次,我们要说的是作者的创作定位问题。这个定位有很多划分方法,但在这里,我们就说说主要的也是最普遍的两种定位方向吧,这两种定位方向分别是网络VIP和实体出版。

如果对网络VIP冲刺有兴趣的作者,应以追求网络人气、订阅和收藏,以精神快餐类作品为主导向,重点从作品的吸引力上入手,在这个前提目标下,尽可能的在作品中多安排一些迭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高潮一波连着一波,如同大海之波浪一浪接着一浪,高潮不断,有高有低,有松有驰,以便让读者生出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这样作品的吸引力就不言而喻了。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高潮不断是指尽可能让作品一个章节出现一个小高潮,三到五个章节出现一个大高潮,这样有助于加强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会让读者产生阅读时情绪极速变幻的快感。作品中的高潮,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情感的对垒、矛盾的交叠、场景的变换、出场人物的特殊个性存在的亮点等各方面来逐步展现。

而对于针对实体出版为创作目标的作者而言,则应以追求文笔流畅、优质秀美、笔法老练、故事情节别致新颖、架构明确、迭宕起伏、情感动人、荡气回肠等方向为目标,重点放在开篇的布局、作品的设定、情节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等方面。

这里先说说开篇布局。现在的读者面对成千上万、目不暇接的作品,往往容易有种找不着北的感觉,如何在这么多作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或者是喜欢的作品呢?大多数读者一般都会先看书名,再看简介,然后看开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习惯:“千字内定阅读对象”。所以,在写作开篇之时,一定要弄个精彩的开篇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尽可能的少说废话,少弄一些设定之类的介绍性资料文字来充数,读者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能让他们感兴趣是一个精彩的开篇,一个能紧紧抓住他们眼球的情节。比如写都市的可以借鉴一下好莱坞式的影片开头,弄一场紧张而又刺激的汽车追逐枪战。需要注意的是,开篇的内容不能过于繁琐,语言不能过于罗嗦,一定要言简意赅。五百字内主角一定要出场,一千字内要让事件抓住读者眼球,三千字内要表现出主角的性格,五千字到一万字内要出现主角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在这个转折点上,作者尽可能地表明以后作品的发展方向(即选择主角所要走的路,是从文还是从武,是报仇还是经商,抑或是其他)。

接下来我们说说作品的设定。作品的设定也即作品中的世界观设定,一般包括人物等级设定、器具等级设定、动物等级设定和世界布局设定,以及社会关系设定等。这方面我们应重点放在设定的创新性上。所谓的设定创新性是指在原有或旧有等级设定上开辟新的等级设定,如同新瓶装旧酒,就是说同样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但换了新的设定之后,也就给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鲜感,这样可以使作品在老旧的套路上进行创意上的翻新。比如,同样是修仙成神之路的老旧套路,有的作者偏不写什么仙啊神的,而改头换面成执行者、猎杀者之类的设定,这样一来,读者就会产生一种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惊艳感觉,进而会继续关注下去。

再说说情节的安排。情节的安排上尽可能让故事弄得曲折一点,离奇一点,高潮不断,迭宕起伏。高潮不断这一点在前边已有提到过,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在此就说说如何让故事安排得曲折一点,离奇一点。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某人做某事,引发某个难解之谜或是某个神秘之人的神秘身份来做为线索,以此来引出一个奇奇怪怪的世界或一系列与众不同的社会关系,在这个奇怪的世界,而作者如何将这些社会关系之间的纠葛冲突进行梳理则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除此之外,作品的离奇性和曲折感还可以从写作手法上来加强,比如说倒叙、插叙、分枝叙述、交错叙述等写作方法,都可以充分利用。这方面则要求作者要在平时的写作中自己体会和领悟。

最后我们谈谈人物的塑造。人物的塑造应围绕表现主角性格而服务,不能让配角喧宾夺主,也不能忽视配角的绿叶陪衬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每一章所涉及的主要出场人物尽可能不要过多,一般以三至五人为宜,其他的可以成为衬托红花的绿叶,做为配角,为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性格而服务。主要出场人物也应有主次之分,配角不能过多的抢主角的戏份,适可而止,否则主角的人物形像容易淡化。尽可能的通过做某件事情,各角色的处理态度和手法的不同从侧面来展现人物性格,而不要直接说某某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过于直白的描述往往不如从侧面表现效果来得更好。

&&新进入门之写作准备篇&&

写作方向的定位清楚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做写作前的准备吧。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体裁和写作类型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作品最受读者欢迎的有以下几类:奇幻、科幻、仙侠、都市、言情(主要是校园言情)、悬疑惊悚,现结合这几大类对2007年原创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个概略的展望。

在说这些热门的类别之前,不能不提一提武侠这个比较传统的门类,毕竟作为这些热门类别出现以前,武侠曾以它独特的魅力在华人文学小说世界独领风骚数十年。前有经典金古梁,后有新派温李黄。而今随着网络奇幻新文学时代的兴起,武侠逐渐被滚滚的奇幻文学潮流所淹没,很多人以为他没落了,会成为即将消失的存在,其实武侠没有没落,而是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所存在。在与各类网络热门文学类型接触的过程中,武侠与各类型互相渗透,已衍生出许多新的门类,例如:奇幻武侠、玄幻武侠、都市仙侠等等,至于纯武侠的市场则急剧地被这些由其衍生的门类蚕食着,而我们在这里既然说的是商业写作,那么就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些衍生的新类别中去说吧。

先说说奇幻。从哈利伯特传入中国带起了西方魔幻作品的兴起后,东方奇幻、玄幻随之峥嵘而起。树下野狐的《搜神记》等一大批本土优秀奇幻作品的面世,一方面打压了哈利伯特带来的西方魔幻潮,另一方面也带起了东方玄幻的热潮。而出版界看中了这个火爆的卖点,抓住这个机会,打着弘扬本土文化的大旗,大肆签约诸多玄幻作品,间接促进了本土玄幻作品的创作和开发。毫无疑问,东方奇幻作品以其玄奇、瑰丽的景物、波澜壮阔的场面以及稀奇古怪的各种上古生物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吸引了大批的忠心FANS。因此,此类可列入最受读者欢迎、最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作品大类的首位。

其次要说的是科幻,这里所指的科幻,不是纯粹的科幻,它可以是软科幻,也可以是伪科幻,多与军事类的作品结合,从而形成的“杂交品种”,比较多的是类似星际战争之类的科幻文,比如小兵传奇之类。另有一些是从网络游戏衍生的一些周边作品,这是指一些喜欢科幻背景的网络游戏的爱好者,在玩过网络游戏之后,根据科幻网络游戏的背景和其中的人物及一些遭遇所编写的科幻作品。这一类相比第一类来说,人数略少,但只要掌握了适度的YY点,很容易大热。在这里,《小兵传奇》就是例子。



接下来我们说说仙侠。仙侠类作品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古典仙侠,二是现代修真。其中,古典仙侠可以看作是传统武侠的升级版,不过这一类与传统武侠类似,正趋于没落状态,相比之下,比较热的是现代修真。现代修真可以看作是都市异能的一个分支,我们可以把仙术看成是异能的一种,只不过它比一般的异能更为强大,也更有体系,更有文化底蕴一些。在写作类型上,现代修真是很占便宜的,现代都市的背景,是读者所熟悉的,现代人身份的主角,能很大程度地增强作品代入感,而传统的仙侠体系,在读者中接受度也是相当高的,同时,仙侠和都市的结合,修仙者和高科技文明的碰撞,很容易造成强烈的对比,引发一系列的故事,也是很方便进行YY的。所以说以现代为主背景的现代修真类作品将会大红大紫。

都市类则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都市异能,二是不带异能的纯粹都市生活。前者更多时候会与仙侠或奇幻类相结合,产生一种“四不像”的“杂交”类别,比较容易YY,也更容易热。这点与现代修真比较类似,此处就不多说了。后者则是以现代都市生活经历为背景从而发展的故事,这类故事一向以曲折婉转,更接近生活,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实际,容易使人产生共鸣,是以也是个比较容易热的大类。

言情,这里的言情主要是指校园言情。有调查显示网络作品的读者学生身份的占55%以上的比例,学生时代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就注定了学生时代是富有想象力和最容易产生各种各样故事的。而现代应试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是一种束缚和压制,尤其是对于男女生之间的早恋现象,一般情况下,学校是不会允许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学生们以此为基点进行的一些幻想,从而满足这个时期的心理成长的需要。因此,校园言情作品就产生了,并且占有了相当广阔的市场。

悬疑惊悚,为什么将这两类放在一起说呢?这是因为这两类往往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渗透,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让人惊声尖叫的效果。悬疑可以尽可能多地吊起读者的胃口,而惊悚往往更多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的感官神经绷紧,增加读者的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二者结合起来的作品类型将会在07年的原创舞台上发挥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而对于针对出版为目的的朋友,可参照以上的大类,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类别进行相关创作,注意不求百样通,但求一样精。对于出版商而言,最重要的是你的作品创意够新,有了好的创意,你的稿子通过的机率就多了很多,再加上流畅的故事情节,你的作品中标率将会大大增加。不少朋友觉得出版门坎很高,高得不可攀越,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只要我们以平常心对待,抱着能成固然好,不能成也无所谓的态度,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加之良好的码字敬业精神,那么你想不成功都难。

在明确了写作类型之后,你还需要写个全文的大纲。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很必要吗?也许有的作者朋友会这样问。在此,我想说的是,如果在你不能很好的把握整个作品的全局情况下,尽可能还是先写个大纲吧,大纲可以有助于你更加清楚地定位自己的写作方向,也可以帮你扶正偏离主线的细枝末节,不致于写着写着写跑题。再则不管你的目标是针对VIP签约上架,还是实体出版,编辑都会要求你写个大纲,以便对你作品的全局把握力度进行考察,尽可能避免以后作者写作时出现写不下去以致产生太监的情况。

至于,很简单,开篇以某人做某事产生各式各样的结果,从而引出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或某个奇怪的世界或社会体系,然后以某人(主角)在这种复杂环境中如何生存为主线或者如何在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找出自己的生存之路,作为整个故事结构的全文线索,定下了全文线索,就围绕这条线索将全书的重要事件依时间先后顺序记述下来,这样一个完整的大纲就完成了。

大纲定好了,这时你需要取个响亮的书名。人的名,

树的影。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是你的作品受读者关注的前提,也是你的作品在万千作品中被读者所注意的前提。这样一来,如何取个响亮的书名也就成了大家长期谈论的话题了。取个好听响亮的书名说难不难,说易也不容易。取书名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全文贯穿始终的主线索;

第二,主角的个性外号(如:蜘蛛侠);

第三,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器物道具名(如:轩辕剑);

第四,某个具有代表性的厉害兵器名(如:金箍棒);

第五,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招式(如:天外飞仙);

第六,全文要表达的某种精神或信念;

第七,作品中某个吸引眼球受人关注的宠物或怪兽;

第八,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名称;

第九,作品中最具争议的话题;

第十,作品中占有重要戏份比例的配角;

第十一,作品中某个神秘的组织或势力;

第十二,作品中主要冲突所围绕的冲突中心点;

第十三,主角身上作为支线索的一个特殊的饰物。

……

以上列举了十三种与书名相关的起名办法,当然,起名的办法千万种,不一而足,还有很多种方法没有列举出来,这里列举的这些内容仅做参考,有不尽的地方还请大家补充。

书名有了,接下来是简介。简介简介,简单介绍,就是说通过几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相当于语文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写简介时,尽可能简洁地将文中的主角以及围绕主角所发生的主要事件概要引申出来,尽量使简介在吊起读者胃口的同时,又留下许多疑问,以便引起读者兴趣,进而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增加作品的关注度。

接下来开始分卷。注意每一卷应是一个完整的主题,而每一卷的结尾也应是主角在作品中的一个转折选择点。定好分卷开始定章节,每章节一般控制在3000-5000字为宜,过多则看着累,过少则看着不过瘾,再则这个字数也方便以后出版时进行整理。

规划好了整体作品构架,就可以向目标努力加油冲刺了。

&&新进入门之写作冲榜篇&&

将自己定位在网络VIP这个目标的作者朋友,初次写作一般都难免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因点击不高引起的浮燥、傍惶以及遭人批评而受打击出现的没前途、没信心等情绪。下面我们就谈谈新人冲榜相关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作者辛辛苦苦写就一篇作品发表在网站时,最大的希望是能让尽可能多的读者来阅读自己的作品,但是事实往往与理想有不少出入,往往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期望值,点击数迟迟低空徘徊。这就难免会使作者会产生不少想法:“自己是不是扑街了?是不是自己写得不好?是不是不适合在这里发展?…”等等一系列的疑问。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的情况每个作者都遇到过,就是大神也不例外。写作初期的低空点击徘徊期是每个作者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所以没必要为此而沮丧和失望,更没必要为此而失去继续写作下去的信心。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写作,只要能保证每曰最少更新一章,定时更新,那么你的人气一定会上升起来。如果作品被编辑看中,签约后会安排相应的推荐,配合编辑安排的推荐,定时更新,那么你的人气一定会稳步上升的。

对于在推荐期间的更新问题,经常有作者问我,这其实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一般而言,在新书推荐期间,每曰以稳定更新3000-5000字为妥。当作品经过新书推荐之后,编辑安排编辑推荐时,每曰以稳定更新5000字左右比较好,而经过编辑推荐以后,再进行封面推荐或闪屏推荐时,则以每曰5000-10000字分多次更新比较好。至于收藏推荐期间,鉴于这时人气已经积累到差不多快达到上架标准,只能要能保持每曰一定字数的更新就行了。

经过连番的更新和推荐,这时你的收藏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比如达到了可以上架销售的条件,这时你的编辑就会通知你作品准备上架(即签约VIP作品真正意义上的赚钱历程启动了),这时你所要准备的就是大量的存稿,以迎接即将到来的VIP章节订阅和销售情况。

要想获得作品的高订阅和销售大卖,一方面要维护原有的读者群,并稳固其基础,尽可能多的将忠实读者转化成自己的VIP阅读客户,另一方面要在作品的曲折性和新奇性上下功夫,尽可能地挖掘新的潜在读者群,使其将VIP订阅读者群的方向迈进,尽可能多的听取读者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归纳整理,在不背离自己大纲主线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有效的整改,以满足VIP订阅用户的需求。这一点简而言之就相当于企业的品管理念:了解客户(读者)的需求,改进产品(作品)的质量,以满足客户(读者)的需求。





六网络小说与创作

一、读者的角度

「我很高兴与普通读者意见一致;因为,在所有那些微妙高论和鸿博教条之后,诗坛的荣誉桂冠,最终还得取决于未经文学偏见污染的读者们的常识。」

──约翰生博士

「普通读者不同于批评家和学者,他是为了个人的兴趣而阅读,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见解。一切都是本能的指引。」

──维吉尼亚?伍尔芙

普通读者的多数意见,往往是声音最小,却也是力量最大的。他们不见得会发表什么高论,却会静静地做出判断与选择。他们虽然不发言,却也是他们养活了书籍的作者与出版商。掌握他们的心理,尤其他们多数人的心理,是大众小说作者的梦想,也是绝大多数小说作者所无法忽视的课题。

关于掌握其心理的部分,我打算另开专着来说明个人的看法,在此,仅想就自己对网络小说的一些观察,提出一些我观察到的现象与感想。

首先,网络上的作者似乎是值得同情的一群,由于大部分的读者就算读了,也没有发表响应的习惯,因此他们往往并没有获知自己作品影响力的管道。这与公开贩售的作品有显著不同,公开贩售的作品,至少还可以由销售量而推知反应,而网络作者却不可能。事实上,网络作品会引起热烈讨论者,除了少数在联机故事板引起众多共鸣的成功作品外,大多数分类小说板的作品,都陷在这种困境里面。能够形成讨论串的,反而是作品中有问题被人家抓到而引发争辩的情形比较常见。

是因为写得不够好吗?也不能这样说。要求读者响应内容丰富的评论,比请他们花钱买书也许都还要难些,就算对联机故事板那种信箱被灌爆的成功作品而言,真正认真对它们做评论写感想的读者仍然是珍贵且罕有的,这点相信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然而,这却是读者的权利,他们肯花时间看,就不错啦!

于是,我在认知这点后,进一步观察之,又发现一点:作品中有没有问题,被抓到与否,虽说在网上会掀起一阵波澜,却也会很快地消灭,大多数读者所重视的,其实仍然是直觉与感性,「故事好不好看?」是他们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其它的训诂与考证,故事合不合理矛不矛盾,倒是次要的东西。这种现象,虽也有些读者曾经提出,可是由于他们并没有对它详申论的时间与精力,故往往被当成灌水文章砍去,这是很可惜的一点。

参与争论的人反而是小众!

当我决定为这个结论大声疾呼的同时,其实内心的冲击是很大的,因为我也是小众,可是我却没有办法阻止自己去相信:这的确是个事实。习惯于我们板上生态,习惯于目前模式的讨论者们哪!你可知道,自己不知不觉已陷入了一种小众的思考模式吗?

如果一个作者想走大众的路线,我所想到的唯一方法,是跳脱争论与过多考证,将自己的精力更多用来接触大众化的书市、书籍、与媒体,然后尽可能以冷静的眼光,让自己成为读者,并做更多的观察。这会比争论、挑错、以及单纯地闭门造小说更来得有意义些。

然而,这却不是作者的唯一一条路,至少对于我们板上许多作者而言,都不是的。另一条新而宽广的大道,正开展在我们眼前。

二、作者的角度

野火,还在延烧。

不过,精金却也是在烈火中熬炼而成。

以下的讨论,尝试由作者的角度来看问题,通篇论述,以一种旁观者的笔调为主,将作者的类型稍作分类。当然,没有任何一位真正的作者会完完全全属于某种类型,就跟没有一种真实气体是理想气体一样,但是,理想气体理论的价值并不因此减损,同样,将作者归类为几种范型来讨论,对本篇而言也有必要。

且让我们以一种在网上不可忽视的作者类型为开始:基本上,他们拥有「创作本身即为其最高价值」的崇高理念,除此以外,他们也注重资料的正确性、故事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并拥有对矛盾现象强烈敏感的逻辑性。于奇幻文学,这类声音以要求军事情节合乎现实,及要求魔法世界设定体系完整无缺陷为主;于科幻小说,则以具有相当科学背景,对小说中的科学叙述在意的人最具代表性。

这类作者,投注相当多的心力于自身的创作,外力很难影响或打断;作品的细节描述在他们而言,往往十分重要,甚至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们对别人的期望或许严苛,对自己的作品却也会要求,那些没有要求自己,而被人抓到毛病的例子,通常只是因为他们当时没有想到,而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自我要求。也因此,对这类作者而言,针对故事细节与背景知识反复讨论,绝不是浪费时间,反倒是实现其理想的必经过程。

某些人对他们心态小众化、以及闭门造小说的指控,其实是很不公平的。相反,他们往往是乐于提供意见、资料,且积极参与讨论的。然而,这些指控虽不公平,却也反映了一定程度的实况──这类讨论,的确有逐渐局限于小众的事实,不过却与这类作者的心态无关,而是现实上的不得已所致。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今天一个网友到了板上,提出一个精华区中已经讨论到烂的老问题,大家一定会请他先上精华区去看看;如果这位网友不但懒得去看,还进一步放言高论的话,只怕就会成为众人另眼相待的对象。读者或其它作者与这类作者的互动也与此类似,他们的确懂得很多(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知识与所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这不仅与年龄无关,甚至与天份的关系也不大,与他们互动,让我学会了谦卑自己),懂得多照理讲会很吃香,事实上却不尽然,因为其它人未必习惯他们那种深入的讨论与严格的要求,就算能够适应,也难免因为背景知识较弱,而成为遭到另眼相待的对象(已经讨论无数次的老问题,还要一再解释,是很容易让人丧失耐心的)。

在此我想做个小结。第一类注重细节、合理性,且以创作本身为最高目的的作者们,一般而言,并没有打算小众化,只是因为讨论内容的专业化而自然成为小众;他们也不是闭门造小说,只是门槛太高,让其它人以为他们把门关上了而已。交流,对他们而言仍是重要的,且是被渴望的,只是想加入其讨论圈必须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罢了。

小众化、闭门造小说之类的评语,由「读者的角度」来看,的确可能是真实且深刻的,但由其它的角度观察,却未必如此。

接下来谈第二类作者,他们与第一类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就是「创作本身即为其最高价值」,也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因为对他们而言,藉文字展现作者的生命,是远比资料正确或情节合理来得重要的。

这类的创作者,与其说是有系统地在创作,倒不如说是以一种直觉的、天赋的才能来展现自我。由这类作品中,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是很容易的,这也是我觉得第二类作品往往比第一类更接近大众文本的主因,虽然因为个人的观点与喜好不同,切入的角度也殊异,但普遍的人性却是同一的,能共鸣的。所以,虽然作者的本意是表现本身的生命,却仍有感动他人之能力。

简而言之,一部近乎纯粹的第二类作品,感动别人的机会是比第一类作品要来得大的;但相对而言,由于着重的地方与第一类作者有显著不同,它的故事也可能是有矛盾的,较有瑕疵的。

在理念上,许多人对第二类作者的评价的确比较高,认为他们是自由的、奔放的、有创意的(连我自己也习于这样认为);可是在实务上,这类作品被人所下的评语有时却也是艰涩的、看不懂的,或说客气一点:「是只有某类人会喜欢的」。问题在哪儿?就在于这类作品强烈的个人性。

且容我举例说明,比方说一个醉心于魔法世界设定的人,由于个人的兴趣,他直觉地花了极长的篇幅来描述他的设定,且对自己的设定过程极其享受,然而在作品本文中活用其设定的部分却很少,就可能给人这种感觉。又或者一个企图写出宏大科幻架空世界的作者,因为对希腊著名史家希罗多德的个人偏好(注一),乃决定先巨细靡遗地描写各星球各种族的文化特性与科技,洋洋洒洒数十万言以后才开始故事核心所要写的星际战争,也可能造成类似的结果。更常见到的,则是将自身的思想与经历投射到故事主角的行动上,通篇充满了个人独白及内心的挣扎与纠葛,偏偏,这些花了极大篇幅写出来的内容,又"刚刚好"是大多数人不感兴趣的(这种"刚刚好",发生的机率只怕还不会太低),那就难免不为读者所喜了。这种由于强烈的个人化而产生的小众文本,可能让他们在「闭门造小说」这一点上展现出比第一类更强烈的倾向(尽管凡事总有例外)。

不过,是否为读者所喜,对他们而言却是不重要的。置身内心创作狂热的驱动力当中,在创作本身即终极目标的崇高理念大旗引领下,一切的负面因素,都变得微不足道了。(注二)此外,许多世界文学名著,的确在这种创作理念下诞生,也是一件不容否认的事实。

最后附带提一下,第一类与第二类作者在网上的可能纷争,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第一类作者所认为最重要的,对第二类来说只是次要的东西,当第一类作者尝试对第二类作评论或建议的时候,就可能引发「你管得也未免太多」之类的反弹。相对的,第二类作者也可能对第一类作品的人物生动性颇有微词,认为他们的作品只不过是资料的堆积而欠缺生命。不过,由于第二类作者明显的自我,也使他们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并不具备主动讨论的欲望,也比较少攻击性,这是一体的两面。对一、二类作者来说,尽管当双方情绪上来的时候,仍然可能在板上或双方信箱中杀得腥风血雨,但这些对其创作生命却不会构成致命性的打击,因为旁人的反应本来就不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

走笔至此,该是稍作歇息与沉淀的时候。下一回,我将尝试讨论第三种类型,据个人观察,这也是网上最普遍的一型。



注一、希罗多德的名著《历史》,就是先花了许多篇幅描写波斯与亚非各地的风土文化,然后才开始叙述主题:波斯─希腊战争。

注二、本文所举的例子,为免引起误会,已经尽可能地避开与网上已知作品类似的范型,如果尚有类似雷同之处,还请见谅。



三、评凡谛希

引自《凡谛希》的铭言~~

「什么?说我像你归类的第三类作者,要我帮你写感想?你有没有搞

错啊!随便把我归类,我可不干。」刚被梅林那家伙要求写这篇响应时,

感觉就是这样,真想一口回绝他。不过看他可怜兮兮恳求的样子,我最后

还是答应了他──啊!我还真是个好人哪!!!

反正只要写写我自己就成吧,这倒不难,就照梅林的要求,从读者跟

作者的关系谈起吧。说到我,读者对我当然重要啊!读者的支持是我的命

,读者的声音是我的纶音,没有他们,怎么可能写得下去啊!虽然有时候

也会想想,写作是我的兴趣,何苦对别人的反应患得患失,可是,偶而收

到鼓励的信件,还是会让我乐上好一阵子。

在这种前提下,虽然不见得会很严重,但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我多少

还是会揣测读者的喜好,进而修正自己的写法;读者的响应,也会影响故

事后续的发展。说到「响应」,得再强调一下,读者的响应对我来说是最

重要的东西,比小说结构和任何资料都要紧,事实上,假如说我曾经在小

说结构或故事合理性这方面下过任何苦工的话,那也是因为读者的要求所

致。也正因读者的响应是这么重要,只要有人办什么写作组织、同好会之

类的团体,我就不愿缺席,因为在当中有我最珍视的响应与意见;假如别

人要求我「以响应换响应」的话,我也乐于接受,虽会影响我创作的时间

,对我而言,这一切仍是值得的。

最后再透露一点,尽管我欢迎各种评论与响应,赞美──尤其言之有

物的赞美,却仍是我的最爱,以及我写作动力的来源。我也知道批评难免

,更明白虚心受教能让我进步,可有时还是忍受不了。假如这网上都是批

评,那将是怎样一个凄惨的修罗世界!其实,又有谁不是这样呢?那种号

称「请大家都来评论,甚至骂我也不要紧」的人,请大家不要相信他,他

若不是料准了大家对他一定是有褒有贬的话,绝不敢唱这种高调。就像猫

园那个梅林,假如大家都去围剿他,把他评得一文不值的话,看看他下次

还敢不敢这样说……?报复一下〉……?

至于我,却是爱护我的读者的。扩大读者群,是渺小的我唯一还算得

上是个野心的念头。讲起来虽然有点恶心,不过我还是要说……

读者,我爱你!

凡谛希,就是我心目中第三类作者的典型,由于他们在写作时多考虑到读者的感受,他们的作品可谓大众文本的近亲。对他们而言,过度的批评──或者比过度批评更残忍的──过度的冷漠,将是对其创作意愿极具杀伤力的必杀一击。与一、二类作者完全不同的,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读者的肯定,假如连这道最后的长城都惨遭批评者或冷漠的读者无情拆毁的话,他们只怕也很难继续创作下去。此种情形的发生,尤以网络创作的新人为最,套句痞子蔡的名言:「心脏不强的人,想跨足网络创作,还是多考虑考虑吧!」?不记得其原文,姑取其意?

然而,这却是很可惜的一点。谁知道今日不成熟的作者,不会在日后卓然成家?只允许心脏强的、或者已有相当水准的作者在网上存活,这也未免太「小众取向」了吧?退一万步想,就算这个新进作者日后不再写作,假如他在曾经有过写作意愿的时候,能受到温情与善意的对待的话,这不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像这种对奇幻文学有过憧憬、有过美梦的人,岂不正是奇幻文学最佳的读者、支持者,甚至意见的提供者吗?

畅论至此,那条新路已逐渐柳暗花明;宽广的大道,正开展在你我眼前。

睽违许久,小说与创作的最后一篇终于诞生了──果然生得很慢。

四、记得在作者的角度

讨论到第三类作者的特质,我们不妨由此开始:第三类作品由于在创作时考虑其读者的需求,堪称大众文本的近亲,然而实际上能成为大众文本者却极其有限,此情况不仅在中文网络的奇幻与科幻文学发生,其它的领域情况也大同小异。爱情小说的品类虽然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实绩,成功者仍是少数。为免离题,本文仍锁定网络奇幻与科幻为主要讨论范围。

一部作品是否走向大众化,原因很多。行销方面的因素,我涉猎不深,暂时不谈,其它的原因倒可以提一下。首先,是技术水平的问题,尽管不是所有大众小说作者都拥有出众的文采,市场对于作者文字驾驭的纯熟度、桥段安排的可读性,或者人物性格的塑造、场景构成的功力……等,毕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此外,作品在正式出版以前,也得经过编辑群的润色、修改,方能定稿。凡此种种,对于作品整体层次的提升,是有助益的;对于作者技术水准的精进,更是不可或缺。(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信手拈来,大家对于知名史家黄仁宇先生也许有印象,他以切片方式纵论历史走向的方法,更是风靡一时。然而,却鲜少人知道,黄仁宇先生著作的原稿文字却是不太高明的,甚至可说是干涩的,如非知名文人如廖沫沙等人的润色,他的书只怕也不会如此脍炙人口。)

正因此,网络文学常受到所谓学有专精的学院派抨击,谓其:文字上既不入流,又有何价值可言?然而,这种说法,我却以为是不公平的,首先,这种批评显然忽略了一点:网络是一个鼓励发表与著作的自由园地,而不是拥有重重编辑群把关修订的出版公司,其中的作品水准容或参差,鼓励发表的功能却是其它媒体望尘莫及的。如此严格的要求,就跟拿金矿与银楼相比一样,观察者当然可以说,一座金矿的砂土,平均每立方公尺不过一点点砂金,怎可能与银楼相比?然而却忘了,金矿的样本比银楼不知大了多少倍,其中的无尽宝藏又是何等地有价值。没有金矿,银楼开得起来吗?

其次,在网络文学中,参与者的多元化也是过去的文学界无法想象的,以往在小说题材中不过只能浅尝即止的许多主题,在网络作者与读者的专业素养与互动下,如今都可以发扬光大,成为非常有意思的小说题材(在奇幻与科幻的领域中,这种情形尤以科学、军事、武器、武术、中世纪历史……等专业知识,最为明显)。

不过,在大肆宣扬网络文学的优势之余,我们却也得谦卑地承认,网络文学领域的平均文字水准的确居于许多其它文学领域之下。

这是板上作品难以成为大众文本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也跟文字有关,不过却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风格上的。比方说,一部魔幻写实风格的小说,在架构世界观方面有独到之处,场景构成与物品、人物的描写也很出众,幽暗地下城的气氛更是棒极了,然而,以目前的情势来看,它成为大众文本的机会却可能小于一部由新手写成,文字未见得多高明的言情小说。很不公平吧?但这是读者的口味,也是奇幻文学文字风格上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然而,读者的口味却是可以培养的。

我绝不会宣称:读者的口味是作者养出来的,因为读者们拥有其的思考体系。可是,若说读者的思考体系会受到众多作者的影响,我却举双手赞成。武侠小说不就是个鲜明的范例吗?数十年的发展,金庸、古龙、梁羽生、上官鼎,乃至温瑞安等名家的绽放,让读者「习惯」了武侠的语言,也让曾经视武侠小说为不入流的文学院,请了武林一代宗师去当院长。这当然不是一夕之功,却也揭示了一条实际上有希望成功的宽广大道。

事情是很明显的。欲大众化,必先吸引读者;欲吸引读者,必先增加作者;而欲增加作者,别无他途,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方有成功的希望。建立良好创作环境的共识与行动,就是前文所提的「宽广大道」,也是这四篇系列讨论的终极目标。

「诚实的喜鹊」,对我而言,就是驱使网络奇幻与科幻蓬勃发展,进而建立良好创作环境的「隆中对」。自比孔明,虽然狂妄了点,却还是寄望各位刘皇叔能够花点时间,看看这些未必成熟,却满腔热血的意见;假如诸位能有些指教,甚至因赞同而愿意以行动稍加支持的话,就更感激涕零了。

所谓喜鹊,自然是报喜的人(此处的比喻,是拾了猫园FHN板板主Moti君在联机科幻板上的一句牙慧,特此致谢)。然而,在此所强调的却不只是:你写得很好,加油加油;或是:期待再看到你的新作;诸如此类的口头嘉奖。这种鼓励当然也有其作用,却非「诚实的喜鹊」所谈的主题。

我真正梦想见到的,是更多更多「言之有物」的赞扬。

很久很久以前,网络上就有一个残酷的事实,辩论与批评,由于激起人捍卫己身意见的雄心,往往成为内容最丰富,篇幅最长的专文;虽然措词激烈了点,甚至难免嗅到硝烟味,其论点之深入、论据之专门,却也是网上其它文章难以望其项背的。可惜,这样的文章,也使某些个性比较温和的网友却步。

那赞美呢?网上的批评如此兴盛,作者们最需要的赞美呢?那就更可惜了,因为九成以上的赞美,都被当成灌水文章砍掉了。:P是板主的错吗?当然不是,因为那些文章本来就是二三句的灌水之言,假如板主不砍的话,才真正是对不起大家。

这就是我在此大声疾呼,要做「言之有物」的赞美的原因。一体总有两面,网络作品水准虽参差,也总有其独到的优点,何不试着发掘看看?比起网上批评声浪的风起云涌,我敢说,只要把批评的力道分过来一半──不,甚至只要三分之一,就足以替奇幻与科幻的园地带来一阵及时雨,让这地气象一新。

此外,根据我个人身体力行的经验,作一只「诚实的喜鹊」其收获也是非常大的;表面一点来看,你可以藉此赚到一些人来评论你的作品(先付出努力,再去逼人家读我的作品,做些响应,事实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深入一点观察,发掘他人的优点,对自己写作技巧的精进,以及场景描绘和人物血肉上的丰富,更是有极大帮助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大家花这么多力气,去批评、去「见不贤而内自省」,却忘了「见贤思齐」所能带来的庞大收益,不是很可惜吗?

让这地的喜鹊多起来,是建立良好写作环境的第一步。

不过,最核心的一步,最核心的一步,却不是要大家都当喜鹊,或者都当乌鸦,而是希望,这些喜鹊能够诚实。

一只报恶信的乌鸦,有时往往比较诚实,对不对?然而,乌鸦说的诚实话,却是很难让人接受的。诚实的喜鹊则不同,喜鹊既是他的本质,报喜就是他的任务;然而他的诚实,却让他在评论别人的作品之时,不会在小说情节、小说结构、对话技巧、背景设定等等方面,忘却了自己的责任。该说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闭口的。不过,由于他是存着发掘对方优点的心态来作分析,所以,就算是找到缺点,也不会显得那么有杀伤力;因为争执而戴上有色眼镜的情形,也会少了很多;如此一来,自诚实喜鹊口中发出的建言,岂非正是一帖「不至苦口的良药」吗?

只要从「言之有物」的赞扬出发,网友们的专业知识和多方涉猎,就不再是纷争的源头,而是最佳的信息。假如一个写作新进,发现网上有那么多给他「建筑师型言语」的好朋友,而非充满「杀手型言语」的潜在敌人,他该有多么高兴?假如他更进一步发现,网友们多是能提供他文字技巧上建言的老手,或是提供实质资料协助的饱学之士的话,我想他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了。

套句物理学的名词:有了够多的样本,才可能有波兹曼常态分布。意思是说,唯有从更多的作者中,才可能产生顶尖的作者;也唯有从更多的作者中,才能发现各方面的专门人才,以及多采多姿、充满特色的多变风格;而在形形色色文字风格的熏陶、交流与互动下,网络作品平均文字水准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一、二类作者应该向第三类拢?第三类作者应该向「目前」盛行的大众作者看齐?没这回事!优点当然可以吸收,维持自身特色的重要性却绝不在吸收他人长处之下,让我们都好好地「做自己」吧,只要有更多诚实的喜鹊,只要能鼓励更多的作者参加创作的行列,又何愁没有更多深爱奇幻与科幻风格的读者来互动?与其向大众拢,倒不如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大众取向,这就是宽广之道最宽广的地方。

盼望诚实的喜鹊,能在空中自由地翱翔;

但愿认真的作者,能在奇幻与科幻的苗圃中──

滋生众多,遍满全地。



七小说常见的创作技巧

虽然这个题目我定得不好,但大家将就一下吧!我讲的都是一些粗浅的东西:

个人这几天以来,都关在书房里,猛读一些前人对武侠小说的见解。

其中读到的,发现和今日奇幻(姑且不管那个什麽很正统的武侠)有相通之处。欣喜之余,打出来跟大家分享。

(1)读小说的契约关系

由於武侠小说的发展有好一段历史:就我读到的理论,可以上溯到《水浒传》,所以人们在读武侠小说时,都有一个惯性的期望:「我读武侠小说就是要看到这样的!」而写武侠小说的作者(有自我定位者),都又意识到他在写的是武侠小说,所以也会把武侠该有的元素(或说读者习惯看到的元素)写进去。可以说,当作者清楚地意识到我在写某类型的小说时,就等於跟读者定下一种契约:作者、读者心中都有一把尺,有若干无形的规则他们要遵守且习惯。

奇幻小说,还有其他类型的小说也是同样道理。

(2)器物成标志

不知从何开始,器物成为小说人物的一种标志。(有一说是为了应付竞争性强的大众小说发展,以特殊器物标榜人物成为风气。)如玄铁剑之於杨过、风华刀之於兰斯洛(原谅我,一时想不出更好的例子>_<,不过这也很惊典啦~)唔.......还有........光轮两千之於哈利波特?(已经更新成火闪电啦!)龙气剑之於素还真?井中月之於寇仲……。圣衣之於圣斗士~~这个算吗?(例子真多,小叶子用msn跟网友讨论出不只这些)

总之,以现况看来,角色们拿着名牌刀剑、魔法器具蔚为风行。(君不见那些什麽东东,都是上古名剑啦~或者是那个铸剑大师制作的?)

以上,虽然我把这个现象说成拜名牌,但以其作用来说,看到器物、听到器物的名称就想到器物的主人,真的是件方便的事。

其他还有某角色特有的绝招,拥有的坐骑(赤兔马~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啊等,都会起同样作用。

(3)创造环境

个人理解,侠的行动要得以实行,必须要有个反抗的对象,甚至环境在,这样行侠才有理由──有理由使用暴力。就如同「师出无名」的道理一样,行侠如果没有正当(或者表面上理所当然)的理由,拿能称之为「行侠」?

从这个观点来看,和《水浒》的「逼上梁山」来比对,可以发现这个“逼”字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小有高俅这位反派逼害忠良,大至当时的政治环境所致。「落草为寇」本来是不合法,做的事也不是什麽好事,但一经「反抗对象」的设置後,本来不好的事便变为想当然尔,甚至还可以树立「替天行道」的大旗。环境、反抗对象的设定得宜让本来负面的事(暴力、杀人越货等)有了变质,这一点和武侠的特色是相通的。(嗯……以奇幻来说,用魔法轰人也是暴力^^)

总之,除非你以当人为宗旨,不需要使用暴力的理由外,角色的行动都要有合理的理由的。

他为什麽会这麽做?逼不得以?为了自保?……其他如一些以收集美女为宗旨的小说的话,就可以换成:他为什麽会打架?因为敌人抢他老婆、因为他看上了敌人的女人、因为要英雄救美钓mm……。不安排一些会有mm出场的环境给这种角色的话,他就收集不到美女。这些都是同样道理。

说到这里,我们下面讨论小说常见到的人物手法:

(4)人物的对立

这个道理很简单:有英雄就有雄、小人。有主角就有敌人。没有对立、冲突那来剧情?所以,如果要写一个侠客的英雄行为,要他们路见不平、为民出害,在武侠小说常见到的一种手法是,把敌人(不管是大条的还是杂卒……)尽量贬低,以突显英雄。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无恶不做的贵族高官(或恶霸)欺负主角……。以奇幻小说最显着的例子,应该就是那什麽代表邪恶的「大魔王」的存在吧?

进阶一点,比较高级的:我个人认为是已经脱离了上一段强压落(欺负)的状况。可以设计一些立场不同啦、或关念不同之类的。如两人所效忠的主人不同、分属不同阵营,还有正邪之分等。这时就会出现差异,突显出主角的特色了。

这些都是我的小见解。一家之言,不足尽信。如果有不足的,期望大家补上来吧!

(5)描写的技巧:你是在写照片还是在写剧情?

我们经常看到一种写法,某某女角出场时,作者会用很多形容词套在她身上,什麽眼若繁星、肤白胜雪,从头到脚洋洋洒洒两三百字,可是写完後我们什麽都没看到,还是不明白到底这人长什麽样子?

我不敢说我的方法是最好的,但我们可以拿别人的作品来看看:

------

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走进一个少女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

这段文字中,看不出来这少女长什麽样子,眼大眼小、脸尖脸圆、身高体重、胸围腰围都看不出来,只知道她穿着一件白纱,皮肤也白,长相好像有点漂亮。再过几段,我们看到这样的形容:

------

只觉这少女清丽秀雅,莫可逼视,神色间却是冰冷淡漠,当真是洁若冰雪,也是冷若冰雪,实不知她是喜是怒,是愁是乐?

------

好,我们还是不知道这少女长什麽样子,不过我们却多了一个印象,这少女不太爱搭理人,脸上也冷冷的没什麽表情,我认识的漂亮妹妹好像都是这样的(还是看到我才变这样?)。每个人多少都认识一两个会带给别人这种感觉的朋友吧?於是这少女的形象就慢慢浮现出来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少女是谁了吧?後面的情节我就不再照章转贴了,简单的说,是一个小孩把他在外面受的委屈诉说出来,然後利用老女仆的热情以对反衬出这少女的冷眼旁观,而以这少女「说话斯文,但语气中自有一股威严,教人难以违抗。」点出她的身份气度,相信大家都会「看到」一名高贵、有教养的少女下令仆人把那突然闯入家里的野孩子送回去。以她的个性、她的身份、当时的情况,不接受这野孩子留在家里也是可以谅解的。

这个叫做剧情。

看到没?我们还是不知道这少女眼大眼小、脸尖脸圆、身高体重、胸围腰围,但一个鲜活的形象却直接从文字中浮现出来,每个人心目中的少女形象都不一样,但又何必一样?作者的工作,只是要告诉读者这个角色是这样的个性、这样的想法,所以他或她遇到事情会有那样的反应、那样的处理。不同性格的人物交互参杂,遇到同一件事情时的情感差异,再以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这就是读小说的乐趣。

与其花偌大功夫去描写角色的外表长相,让每个读者都看到一模一样的照片,倒不如以简单几笔勾勒出角色的线条,其余细节留给读者在自己的心里塑造,毕竟如果读者想看照片,直接拿张照片来看是不是比较快?

(6)人物的心理活动

关於人物的心理活动,各家都有各家的写法,优裂难定。



就我个人的看法,人物的心理活动大致有分“简”、“繁”(情状侧写)、“带入”、“台词”......当然这分法不见得够健全,不过就先请大家将就听我说说吧!

简:就是把事实陈述出来而已。

例:A感到很伤心,掩面而走。

就这样,简简单单,我们只知道人物伤心,至於怎麽个伤心法要让人去想像。

繁:多作情状的叙述。一为在上头“简”文後面,加上一些侧写。二为纯侧写。

例1:A感到很伤心,脸色突地煞白,身子抖了一下。接着他「哇」地一声,掩面而走。(形式1)

例2:A的脸色突地煞白,身子抖了一下,接着他「哇」地一声,掩面而走。(形式2:纯侧写。没写出A很“伤心”,但看了行文後,读者大都能猜出他在伤心。)

代入:我觉得这个分类会和“繁”部分,甚至“台词“重叠,不过还是把它分出来了,希望大家看了不要混乱。代入,就是说把人物的心理活动用语气的方式写出来。其方式有很多种:

方式1:「可恶!被骗了!」A狠狠地把帽子一摔,猛地站起。

方式2:可恶!被骗了!A狠狠地把帽子一摔,猛地站起。

方式3:A狠狠地把帽子一摔,猛地站起,心中恶道:可恶!被骗了!

(没办法,书上是这麽分类的~~我照掰

台词:还是会和上面的“代入”重叠。大家将就一看吧!(分类本来就不怎麽好分了)台词就是用「......」(不管是说出来的话还是内心话)来表达内心活动。目前我见到的形式有两种:

形式1:「奇怪,怎麽会这样?难道是(以下省略)......?或者是(以下省略)....?」(←人物内心的思考)A想着想着走到湖边。

这一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把人物的思考模式清楚的呈现出来,但坏处就是太白了。(我个人认为)人物的思考不见得每每都能用几句话一语道尽的。不过用来让人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确有其方便之处。

形式2:

A冷冷地瞪着B扬长而去,良久良久...。

「贼子赶尔!」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一种方式,人物讲出的话短短几句而已。不过如果能和当时的情境配合的话,也可以把人物的情绪表现出来。所谓“尽不在言中”,我个人把它戏称为“关键句”

好了,以上都是我粗略的分类。其实一部小说里,是不可能只采用上述单一类别的技巧的。上述的技巧可以交叉组合使用,至於怎麽组合运用,这就看作者多功力了。

(7)不同写法的运用时机:文字的抑扬顿挫

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除了题材与创意之外,如何善用文字的节奏表现出剧情的张力,才是作者的真功夫。也是在众多题材类似的小说当中杀出重围、突显自己的唯一方法。

而语言与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题会文字的节奏,朗读作品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常建议作者在写完稿子後拿起来念一遍,不但要念,还要念出声。我自己在校稿时也是边念边改,有时还要加上动作,俨然自己就是剧中人物一般,所以常常被人用奇怪的眼光「关切」。

照章念稿,可以抓出字句不通顺处,也可以更体会出你笔下的人物在对话、动作方面是否合理连贯。能抓住节奏,读者在看文时不会那麽累,自然就更能耐心的看完你的作品,也更能融入故事情节当中。

举个例子:

-----

强龙站在门外,手上拿着地头蛇寄来的挑战书,心里感到十分激动,不由得大声说道:「可恶的东西!枉费我栽培你那麽久,今天你不但不知感恩,反出我龙门帮不说,还敢指名跟我挑战?你是活腻了不成?来人啊!抬我的刀来!」

-----

这是很平?直?的写法,文字没有什麽节奏,读来的口感也是一般。

-----

「可恶的东西!」

强龙站在门外,手上拿着地头蛇寄来的挑战书,心里感到十分激动,不由得自言自语:「枉费我栽培你那麽久,今天你不但不知感恩,反出我龙门帮不说,还敢指名跟我挑战?你是活腻了不成?」

怒气难以抑制,强龙大声吩咐:「来人啊!抬我的刀来!」

-----

上面这段文字分成三段,情感也分成爆发->反抑->再爆发三阶段,节奏就出来了。

-----

强龙站在门外,手上拿着地头蛇寄来的信,心中微微感到好奇。

「这家伙,既然已经反出龙门帮,还写信回来做什麽?难道他又想回头吗?」

带着一脸疑惑的神情,强龙拆信展读,越看越怒,眼睛渐渐睁得跟铜铃一般。

好个地头蛇!枉费自己栽培他那麽久,他不但不知感恩,居然还敢寄挑战书过来指名挑战!他是活腻了不成?

强龙忍不住大喝:「来人啊!抬我的刀来!」

-----

这又是另外一种写法,虽然还是第三人称,但透过视角的转换,可以让读者的眼光跟着剧中人物的角度旋转,一面推演剧情一面引动读者跟着剧中人物行动思考,自然也就更能让读者产生身历其境的感觉。

至於哪一种方式比较好,其实没有一定的规范,我认为对於能让人产生代入感的主角不如多用第三种写法,把「作者第三人全知」的观点转成主角的视点,这样更能让读者有代入感,但不重要的配角或过场情节就以第一或第二种方式交代过即可,以免耗费太多篇幅而打乱了剧情的节奏。

能利用文字的节奏加强剧情的节奏,对作品有加分的效果,再配合善用标点与分段,你在掌控文字这方面的基本功力就显现出来了,至於作品受不受欢迎,那就只剩下题材的问题而已。



八如何修改你的小说

修改不是创作的结束,而是一个新起点。修改是一个机会,不只是去粗存精和编辑重组,而是开辟和发现。

??约翰?杜弗雷尼

修改并不是对作品挑三拣四,许多初写小说的作者或是拒绝对其小说进行修改,或是误解修改的重要性。当我们阅读一篇引人人胜、只有10页长的小说时,我们大概不会知道这篇小说在修改过程中,删去了多少页。假如你们不知道,作品是~种成品而不是一道工序,是连续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本身,那么,修改对你们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惩罚,即对没有一次性写好的小说的惩罚。可是,写作本来就不是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的事情,作者有责任也有机会对小说进行再修改,以便发掘出最准确的词语和最生动的情节,甚至重写一遍,直至满意为止。

如果你想成为多萝西?帕克那样的作家,那么你就得从小说的第一句开始修改。多萝西?怕克曾说过:写作中每7个词她就修改过5个。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拟提纲,打草稿,修改,再修改,反反复复,杂乱无章的过程。

其实,当你开始写小说直到小说完成,修改就已经开始了。如果我们把修改理解成“再读一遍”的话,现在你可以阅读它了,你可以看到什么你已经谈论过了,还有什么需要再说。修改意味着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你的作品,使它有别于你的第一遍稿。你要重新组织材料,推敲措词,思考人物和情节,审视章节的开头、结尾、过渡和衔接,考虑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删减和重写。

正是在修改的过程中,你才了解了你笔下的人物,理解了他们的动机和行为的意义。修改不是创作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修改是一个机会,不只是去粗存精和编辑重组,而是开辟和发现。

当你已经完成小说的草稿时,最好先将它搁到一边儿,过段时间再看它。每次你读完它,都会有新的收获。大声朗读才能知道哪些是流畅之处,哪些是生涩之处。标出哪些是优美雅致之处,哪些是棘手之处。注明哪些人物语言连贯一致、富有启示性,哪些断断续续、没有说服力。找出哪些是与上下文关系密切的,哪些是偏离主题的。你可边朗读边倾听自己的小说,听听它试图告诉你什么。

你现在看到的是你已经写出来的东西,而并非是你原本想写的东西。那么再次阅读时,你一定要给自己提几个问题。比如,每个情节都是必要的吗?这样写是否能够增加读者的兴趣,牢牢地吸引住他们?这个情节是一连串因果关系中的一环吗?我的主人公的思想和性格前后有变化吗?如果变化了,那他是怎么变化的?他改变的过程合乎逻辑吗?每个人物的形象是不是都鲜明?小说的主题是否新颖?细节是否生动、准确。富有启示性等等。

实事求是地回答这些问题,修改所有需要改写的地方,看看是否还需要做别的补充。你还可以再问自己另外一些问题:我的小说写的是什么?我的写作意图是那样吗?我想让读者体会什么样的感情?我做到了吗?小说的文字是不是言简意赅?如果情节拖泥带水,就删去;如果对话冗长,就精简。要惜墨如金。

每个人都有自己修改的方法和程序,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做到最好。但是对于每一位作者来讲,打初稿只是一种心灵的发现,真正的劳动是在修改时才开始。

小说是在一次次修改中趋向完美的。理清你的思绪,仔细阅读草稿,找到小说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一定要找到解决它们的办法。假如你从不修改草稿,你就学不会写作。在修改中你会看到你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会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吸引力。他们在小说里过着有趣、但又常常令人心碎的生活。

我喜欢一边写,一边修改句子,我修改过的地方经常是黑麻麻的一片,以致于不得不停下来,将整个修改过的地方重抄一遍。这样,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叙事风格。

当我最终知道笔下的人物想要什么时,我在计算机上排好草稿,并打印出来,然后将它搁置几天。当我再次读它时,那些在写作时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此时变得清晰起来。我意识到我的小说可以写得更好。于是我再次进行修改,然后再扔到一边儿,再读,再重写,周而复始。

一些文体方面的问题,可以在每次修改过程中或在草稿完成之前解决它们。下面的“质疑”清单,也许能帮助你建立一种修改的程序。

1.质疑第一段。有时第一段有助于故事的展开,但它经常在向读者介绍我们即将讲述的故事。实际上,在第二段中故事才真正开始。

2.质疑最后一段。如果它没有必要用来概括或阐述小说的意义,就删掉它。

3.质疑你喜欢的每一行。删去每一个不准确的词,每一个无意义的句子。查看你“喜欢”用的词:“刚刚”、“非常”。“那个”等是否用得太多,如果没有必要,就删去。

4.删去不必要的对话称谓。在一个两人谈话中,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称谓。

当你在陈述对话时,直接用“说”或“问”即可。任何多余的添加成分都会转移读者的注意力。

5.删去你不确定的地方。如果你拿不准一个句子、词或行为的归属,那么就删掉它。

6.大声朗读草稿并仔细听有没有蹩脚和重复的词。

7.校对文章的错别字、标点、语法和简练性。要不断地校正。

修改不仅仅是一种编辑工作,它还是一种发明和创造。写小说,你必须诚实和苛刻,不停地修改直到你竭尽所能,使故事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放弃修改,则表明你对作品不够经心。



九有意义的动作描写

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和使对白富有活力。

??威廉?塔玻利

当我第一次写作时,我认真地接受了一位朋友关于写作的建议,他强调人物的动作对故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那种平静的场景中,当小说中的人物在交谈和聆听的时候,我就有了麻烦。我错误地认为在这里只要用一些简洁的“动作”词语就足够了。

因此在我的场景描写中充斥了“他点头”,“她耸了耸肩”,“他起来”,“坐下来”,或“跷起二郎腿”这样的短语。我甚至让我小说中的人物看、打呵欠、微笑、叹息。这些都是我在人物对白时所用的“动作”,我把“有意义的动作描写”误认作写单一的“动作”。由于这些可有可无的词语大量充斥其中,我的手稿不得不报废。

时间和一些有关小说写作的研讨会帮助我改掉了这些毛病。我懂得了枯燥无味的陈述和平凡的动作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小说的大敌。

我终于明白,当人的活动与情感、态度、姿势或表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动作,这是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和使对白富有活力。

我来给你们举个例子:中士霍金斯和中尉卡拉瑟斯是两名警察局的探员,他们正在中士的办公室讨论一桩谋杀案。

霍金斯看着卡拉瑟斯,“有几件事还没有查明,中尉。这只蓝色的鞋是谁的?还有这把钥匙,它是一把劣质的钥匙,究竟是门上的、挂锁上的,还是旅行箱子上的呢?”卡拉瑟斯耸了耸肩,霍金斯把这两样物品放到他的抽屉里。

卡拉瑟斯站起来,“也许我们可以从验尸官那儿得到更多的线索。”他向门口走去。“他的验尸报告现在应该在我的桌子上了。不要担心,霍金斯,我们很快就能查明事实真相的。”他离开了办公室。

这个场景缺乏戏剧效果,这些枯燥无味的动词:看、耸肩、放、站、走和离开,没有一个描写到意图、态度、姿势或表情的。它们都没有表达两个人的情感。

再看一看,当这些枯燥无味的动词被改成生动的活动时,场景就立刻变得充满活力了。

霍金斯把身子往前倾了倾。他的手指着桌子上的物品:“有几件事实还没有查明,中尉。这只蓝色的鞋子是谁的?还有这把劣质的钥匙,它究竟是门上的、挂锁上的,还是旅行箱上的呢?”他把它们塞到抽屉里,“砰”地一声关上了抽屉。

卡拉瑟斯微笑地站起来,拍了拍霍金斯的肩膀。“也许我们可以从验尸官那儿得到更多的线索。他的验尸报告现在应该在我的桌子上了。不要担心,霍金斯,我肯定我们很快就能查明事实真相。”他信步走出办公室。

现在这幅场景的情感就清楚了。每一个动作都涉及到姿势、态度和表情。我们看到霍金斯的烦恼,以及卡拉瑟斯用自信在消除他的烦恼。这些词语和动作相互起到了补充的作用。下面这个例子,是两个小男孩在一幢老房子大门外的对话。

“快点,约翰尼,我们进去。”比利说。

约翰尼看着他,“我听说这儿闹鬼,人们说他们看见过幽灵。”

“啊噢!根本就没有什么幽灵,那都是吓唬人的话。”比利走上门廊。

约翰尼跟在后面。在他刚到达前门的时候,他听到一声尖叫,立刻转身就跑。

这儿又出现了一些没有色彩的动词:说、看、走、跟、到达、听见和转身。这个对白的目的是想让我们知道,比利用激将法鼓动约翰尼进一幢闹鬼的房子。但是对话没有涉及到姿势。

现在,就让这些动作来传达态度、姿势和表情,使场景活跃起来。

“快点,约翰尼,我们进去。”比利估计他不敢进去。约翰尼脸色苍白,甚至说话声都在颤抖。“我听说这儿闹鬼,人们说他们看见过幽灵。”

“啊噢,根本就没有什么幽灵,那些都是吓唬人的话。”比利大摇大摆地走上台阶,他用挑战的目光瞥了瞥站在门外的约翰尼。

约翰尼往比利的肩后扫了一眼,终于又往前挪了挪。他强装大胆,却在前门不停地发抖。这时候,他听到了一声尖叫,一声恐怖的尖叫。他飞快地跑下台阶,冲出了大门。

现在这个场景就有了恐怖的基调,并给这个小小的场景赋予了生命,中心意思也非常明确。

在这两个例子中,对自全部没有改变,而只是动作的描写有了变化。也正是这些经过改动后的动作描写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场景。

作为一次写作练习,你们可以试着在同样的两种场景中加人有意义的动作描写,而不改变对白。比如,你可以试着表明霍金斯和卡拉瑟斯之间的幽默感,或是比利和约翰尼之间的冒险感,而不是恐惧感。注意,当读者能够“听出”人物的语调时,对话是如何变得活灵活现的。

为了展示情节,我的小说在警察出现的场景中用了比平常更多的动作。虽然使用生动且富内涵的动作能给小说增色,但若用得不恰当,便会起一种干扰作用。

例如,你希望一个人物能给你的读者带来一组具体的信息,如指出为了解决某些问题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或者正在执行什么样的计划,你要确定这种信息不是被埋没在乱糟糟的一大堆动作当中。过多的看、叹气、耸肩,都会对事实起一种干扰作用。为了调动情绪,应该把这些有目的的动作限制在一段对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如果你想让这种情绪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最关键的就是要使用不同的动作,让读者看出变化了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

一些故事仅仅是从客观角度来写的,作者几乎没有深人到主人公的思想活动中去。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使所有的动作都能够带有确定的意义,使肢体动作能够表达人的感情和想法。

有时我们需要更多的词汇来赋予一个动作以实际内容和戏剧效果,特别是在写短篇小说的时候,要做到字斟句酌。所以当你的人物作出动作的时候,要知道哪个动作对场景是非常关键性的。记住,与一连串零乱的动作相比,一个有实际内容的句子会使你的写作更有影响力。



十怎么让你的小说引人入胜

索然无味是得不到回报的,得到承认的作家和初学者之间的真正区别只在于,他们掌握技巧的能力是不同的:他们的写作题材是一样的,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运用技巧的能力。

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位短篇小说作者的写作技巧。首先是看他对结构的掌握,这可以衡量一个作者的构思能力;它还表现了一个作者的观察力、认识水平和归类、剪裁的能力。再就是看作者艺术地表现他的题材的能力。在这方面对技巧的掌握,包括能把写作素材糅合成一篇小说,并使读者意识不到其中的人工痕迹,而只是受它影响。这是一种“隐藏艺术的技巧”,它来自语言知识的宝库。一个作家的这两种才能(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应当同步发展。说这两种才能中的一种比另一种更重要是荒谬;构思和表现若两者缺一,小说就不会存在了。不过,构思先于表现,这就是我要求你们在考虑表现之前先考虑构思的唯一理由。

短篇小说作家要记住的首要的事情是,短篇小说是一种现代的文学形式,它不是只考虑去创造一种单一的情感方面的效果,也不只是一种篇幅短的小说。如果篇幅短就是它的惟一标准,那长篇小说中的一章也就可以成为三篇小说了。出版界的读者对一些“相当不错的”稿子,常常给予这样的评语:“差那么一点儿,还不够小说味儿。”而一篇在其它方面并不怎么样的小说,却常常被出版界接受了。这是因为,尽管它有种种不足,却富于戏剧性;这种戏剧性更多地是在描述方面,而不是光情节。我们开始读两部小说,它们的情节在事件的选择和安排上大致相同,但由于其中一部有戏剧性(它把情节趣味同描述趣味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就为它所吸引;与此同时,对另一部不具备这种特点的小说,我们又感到厌烦。小说里有着各种不同的趣味,一个真正的作家应当知道它们。然而,日复一日,编辑们还是收到了大量并不值得寄来的稿件;假如作者知道那些能造成趣味的必不可少的手法,他们自己也不会寄出这样的稿件。幸好,要认识这些手法也不难,那就是作者要利用有关趣味的规律。

有趣味,照字典上的定义,就是能保持人们的注意力。努力获得读者持续不断的注意力,这是每一位提笔创作的作者所要面对的任务。说千道万,读者是最后的法官。这一点不言而喻??不先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谈不到保持它。抓住读者的兴趣,然后保持它,这是短篇小说作家永无穷尽的任务。这一来,关于趣味就有两个问题??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它。要抓住读者兴趣,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一门心思地要更多地了解某件事情。好奇心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然而,一旦读者知道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时,他的注意力就减退了。

在读者达到这一点之前,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另外一种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又不那么容易减退??所谓保持注意力。当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仅仅是好奇心时,读者心理的疑问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伴随着持续注意力的,却又增加了期待的因素;这使得读者要问自己:“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而且必不可少的还有“小说里的人遇到那件事后会怎么办?”同持续注意力在一起的,是已有的好奇心加上期待,我们通常称之为悬念。

让我们考虑一下该怎样在小说结构的片断中利用这两种趣味。这些结构片断就是开端、主体和结尾。用以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必须用在小说开端部分。开端并不只是小说开头的几段文字,有时,它占据了整个小说的一半儿,甚至是三分之二的篇幅。开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情境(或者说小说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它,读者知道故事主角面临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他必须有所行动。

小说开端的另一部分,往往给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是由于作者没能了解它的功用。这一部分是由解释性材料构成的,它对抓住读者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它通过让读者感到小说情境或问题是饶有趣味和合情合理的来抓住他们的兴趣。小说开端的解释性部分的功用是展现条件或事态,它们造成了小说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有些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问题十分有趣,不需要解释性材料,马上就可以叙述它,并它抓住读者的兴趣;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内在趣味的故事情境。

然而,在大多数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部分只是在其重要性被解释性材料(主角所面对的条件或事态,展现给读者后,才变得富有趣味了。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合成趣味的故事情境。)

即使在含有内在趣味的小说中,解释性材料(条件)也不可或缺;即便对它的介绍会有所拖延。让读者对所描述的事情清楚明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为了达到合情合理。展示小说主角面对的条件也很必要,这样可以使读者感到自己的兴趣被激起来并非没有道理。为了让读者明白,你会希望向读者提供作品中人物过去生活经历的细节,这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中的角色;你会希望读者对故事背景或环境中的某种特征留下印象;也许,你还会感到这是最主要的理由??为了使读者充分了解故事主角面临问题的重要性或困难程度,或是它怎样迫切地需要加以解决,读者需要知道某些以前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预示了可能碰到的失败和可能遇到的敌手的事。

因此,在构思小说开端时,你要记住这两部分:

1、小说的主要问题或故事情境,它的趣味或是内在的,或是合成的。

2、解释性材料,它使读者了解到造成了小说中要解决的问题的那些条件。

这样推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读者有足够的兴趣看完小说开头直到主体部分,他就会继续读下去。这样,你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马上引起他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在获得读者对造成小说主体聚合和交流的持续兴趣之前,先激起他的好奇心。

在只具有合成趣味的小说中(这里,条件必须在故事情境之前被展示出来)情形更是如此。在这类小说里(大多数小说属于这一类),一切要描述单元本身饶有趣味。读者读过一些描述单元后,才会了解到主要故事情境的重要性。

对于趣味的这种要求,你在写作小说时必须始终牢记。特别是在写小说开端的解释性材料时。我们往往这种材料抓住读者兴趣。小说开端部分能否引起读者注意,它常常决定了读者(包括编辑部的专业“读者”)是否愿意读完整个小说。

标题应当引人注目,激发联想,并富于刺激性。吉卜林的《没有牧师的好处》就满足了以上三点要求。巴里的《每个女人都知道的》,利詹姆斯的《旋紧螺丝》,欧利的《警察欧罗恩的微章》和约翰马康德的《银行里的一千美元》,无不如此。奥凯塔夫罗利科恩就更是老于此道了。你可以有把握地说,最先用于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就是选择标题,它使读者注意到你的小说,激起读者的好奇心。

在选择、安排进入小说开端部分的材料的过程中,应当始终让要引起读者好奇心的愿望来引导你;在开端部分,我们提出小说中的问题和牵涉到它的种种事物。

不管你打算写什么样的小说,不管你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进到了哪个阶段,你的材料总是这样的??刺激因素、角色和作品中人物的反应,它们构成了叙述格局。

也许你在小说开端已使用了所有这些材料,却没能引起读者兴趣。这可能是在材料安排上出了岔子,读者“不知道你在卖力地搞些什么”;所以,对材料的安排是不能杂乱无章的。

为了使读者觉得小说的开头有意思,材料必须这样安排:它使读者意识到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碰到了需要他有所行动的问题,或是陷入一个他必须从中解脱的困境,或是处在了这么一个位置上??他必须在种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有了需要完成的事,或有了需要作出的决定,往往也就有了要叙述的问题。这是对任何种类的小说和每篇小说开端的最基本的要求。它使小说成其为小说。

有的,也许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事实??在手头所有的材料中(尽管其中有足够的事件去显示有某件事要去完成或是被决定),你竟找不到有趣到足以作为主要故事情境的东西。这时,有关兴趣规律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事实就开始为我们知晓了。举例来说明:你坐在平静无波的小湖旁,一只狗懒洋洋地在岸边水里游来游去。这时,你也许会让狗去抓一根棍子。你对狗下命令时,然而,如果代替平静无波的小湖的是一堵被狂风恶浪击打着的险峻的海边峭壁,狗也没有懒洋洋地游水,而是筋疲力竭,难以游到你让它去的地方了;这时,你的兴头就起来了。如果狗是你的,又是只值钱的动物,曾在赛狗中多次为你赢得奖金,你就会兴趣倍增。进一步说,假设你已经同意让这只狗再参加一场时间已确定的比赛(比赛时间快要到了),如果不到场,你会被处以大笔罚款,这时,你就会格外关心它了。再有,代替安闲地坐在那里的是你被堵在了一辆翻倒的汽车里,你的关心就会变成焦虑了。也许,那会更令人揪心??你试图让狗游去救一个五岁的孩子,孩子已淹得半死,而他正是你最心爱的儿子。

在前面的场合里,你发现自己不很感兴趣,而在后面的情况下,你却是极为关切的。在分析兴趣所以不同的原因时,你会发现,后面这种情况更多地是依赖于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有关趣味的至关紧要的秘诀??重要性。一种包含有目的或选择的情境的有趣程度同它决定着什么成正比。要完成的事越重要,没能完成它所会带来的灾难就越大。将要作出的抉择意义越重大,作出错误决定所会带来的祸患也就越大。对有想象力的人来说,任何情境在小说写作中都可能是重要的,因为他可以贼予它以巨大的意义。当你充分理解并能运用这一关于趣味的规律时,你就掌握了构思的关键。

这样,抓住读者兴趣的另一个手法,就是一定要使情境具有重要性;

在搜寻有趣的故事情境时,报界人士所谓的“新闻嗅觉”会帮助你。由于目的在于激起好奇心,你就会认真调查人们对什么感到好奇。大家还记得,在世界大战最初的年月里,美国人贪婪地读着他们所能得到的所有关于战争的消息。随后,由于战争的新的更“合乎人性”的方面为人们论及到,它又成了“新闻”。几乎人人熟知那个经验丰富的记者的故事,他对初出茅庐的生手说“狗咬人不是新闻;如果人咬了狗,那才是新闻。”前不久,一位新闻编辑独出心裁地总结了新闻价值,他说:

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0

平凡的人+平凡的妻子=0

一个平凡的人+一辆汽车+一枝枪+一夸脱酒=新闻;

银行出纳员+妻子+七个孩子=0;

银行出纳员+十万美元+歌剧女演员=头条新闻。

对此的解释自然是这样的:没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是些寻常的事物,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则非同寻常。这样,你又知道了激起或创造趣味的另一种手法??非同寻常。这种非同寻常或是在故事情境(要去完成或决定的事)中,或是小说人物(他面临这种情境)本身。在佩利的小说《窗户里的脸》中,故事情境虽然是不寻常的(一位妇女打算去抓危险在逃的杀人犯),这位妇女本身却普普通通。她是新英格兰的农村妇女。然而,一般情况,新英格兰的农村妇女是不会花时间从事这种追捕的。另一方面,在普渥的小说《西部材料》里,故事情境(要去完成的事)平凡得很(一个女人发现另一个女人迷住了自己的丈夫,就打算把丈夫夺回来),可小说人物却有其独到之处;她是马骑士中的女王,是人们难得一见的人。在选择奇特的情境作为小说主要叙述问题时,检验方法很简单??你扪心自问,在一百个你所认识的人中,有多少人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法选择人物类型,看你在街上遇到的一百个人里,有多少人属于这种特殊类型。



在这种非同寻常的趣味中,你找到了有“地方色彩”的小说在美国风行的原因。人们对某些地方感兴趣,他们或是在那里呆过,或是愿意去那里。某些地区或地点有象征意义。大多数美国人对纽约市感兴趣,于是,一段时间里,大部分小说的背景取了纽约??对许多曾去过那里的人来说,这正是他们向往的地方。人们愿意读这样的小说??那里描写了他们希望了解的地方。有关地点的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小说人物。一位作家发现某类人物有意思,就不费吹灰之力把他们写活了。吉卜林笔下侨居印度的英国人,欧_享利笔下纽约女店员,威廉斯笔下的新英格兰的乡巴佬,科恩笔下的亚拉巴马州的黑人和威特活笔下的职业拳击家,无不如此。由于公众对对这些人物着迷,其他那些在独创性和才能上要稍逊一筹成就不能与前一种作家相比的作家也去描写这类人物,却没能成功。很快,这类人物变得如此之多,读者开始厌倦了。他们不再是活生生的人物,而成了类型。二流小说杂志的字里行间到处可见他们的影子,电影银幕就让他们霸占了。开始还是有个性的人,现在看看却没什么个性,已是千人一面了。

可以说,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在于非同寻常,这可以成为一条格言。你还会记得,在我选出的二十篇小说中有五篇,虽然它们涉及的只是普通的美国背景,却仍是饶有趣味的。这因为在角色或在事件上,它们有其新颖之处。

不过,你还是可以见到埃德娜_弗布尔这样有才能的作家,写了趣味盎然的小说,表面看来却是普通人在普通背景中做着最平凡不过的事。这是因为作家给了陈旧的主题以崭新的意义。兴趣是这样的获得的??或是对平凡的现象作了不平凡的解释,或是以独特地手法改造了一件平淡无奇的事。这样,你又了解了抓住兴趣的又一种手法??把表面平凡的事描述成非同一般。这并非措辞表达问题,而是需要思想的独创性。

在埃德娜_弗布尔写的一篇小说里,就有这样的范例。一个姿色倾城的纽约女店员,却来自一个寒酸的家庭。这就是埃德娜_弗布尔处理的题材。可是,她却想出了这样的对比??一位秀丽的姑娘与周围寒酸肮脏的环境,有如蝴蝶出自虫蛹。在欧文_科布的小说《我们老南方》中,处理的题材是一个姑娘,她从这里借用名字,又从那里借用口音;如此等等。科布的想象力使题材脱出了俗套。他用汽车配工的行话把她比做“杂牌货”。从而使旧题材别开生面。

比似和譬喻属于想象力的领域。正是想象力使作家认识到奇特的事物,特别是在这奇特一看不那么显眼的情况下。这种能力有助于给小说中最乏味的部分??主要情境的解释性材料??增加许多趣味;是否具备它,还决定着作为创造性的艺术家,你究竟水平如何。作为作家,你必须同时是心理学家和广告专家,必须了解不同感染力各自的价值。众所周知,一串珍珠链在天绒大衣上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而在白色背景上就未必如此了。这样,对比,或者说是不同事物的并列,就是用以获得趣味的另外一种手法。对此可以在主角和背景之间进行。

梅艾汀顿在她的小说《紫色布和细麻布》中,就利用了这种对比手法。她描述一个女人在伦敦某一地区行乞,而这个地区在那些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俱乐部里的富人们看来,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比也可以在主角和其他重要角色之间进行。欧文科布在《我们老南方》中就运用了这种对比。他把一位典型的,单纯、坦率而又慈祥的南方老上校同歌剧女演员摆在了一起。几乎水到渠成,在这种角色和生疏的背景的并列中,在非凡的人与普通人的并列中,在非凡的人与平凡的问题的并列中,或是在普通人与独特的问题的并列中,你认识到抓住读者兴趣的又一种手法??制造关于冲突,关于要去克服的困难和要造成的灾难的悬念。

你会记得,编辑对那种“差不多可以接受”的小说的评价往往是,“还差那么一点儿小说味儿”。真正的“小说味儿”是伴随小说主体部分出现的。这时,读者已意识到故事情境,冲突也展开了。冲突以突发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才会有持续的“小说味儿”。不过,你在开端部分激起读者对主要情境的结局的好奇心的同时,也在诱使他保持兴趣。你为此采用的方法是提出关于冲突、困难或祸患的悬念。这就是情节趣味,它不同于读者对场面本身的兴趣。这样一来,算上标题,你就有以下几种用来在小说开端部分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几种手法是:

1、引人注目、引起联想(在好的意义上说)和富于刺激性的标题;

2、故事情境(要去完成或决定的事)

3、这种情境或与之相关的事物的重要性,并将这种重要性通过一个或几个场面表现出来;

4、在故事情境或主要人物身上安排某种独特的东西;

5、用独创思想或阐释使表面平淡无奇的事情变得非同一般;

6、对立事物之间的对比或并列;

7、提出关于困难、冲突或灾难的悬念,使读者的兴趣从小说开端进到主体部分。

当编辑说“缺乏足够小说味”的时候,他的意思不外乎下述两者之一:或是小说缺乏足够数量的危局来保持读者对小说结局的挂念,或是那些介于危局之间的聚合本身还不够有趣,不足以保持读者持续的注意力,直至新的危局产生。在第一种情形下,缺陷是在于构思,在于对那些能使读者意识到危局的事件的选择和安排。在第二种情形中,缺陷是在描述上,这常常意味着在你选择的情节中,没有足够的冲突。这就是当普通的男人或妇女说:“我不喜欢那篇小说,那里面‘什么事也没发生’时,所想表明的意思。”大多数遭到拒绝的小说都犯了这一重大错误。它们没有足够的冲突,读者也就看不到敌对力量冲突的意义;或者,它们让读者感到能否成功尚大可怀疑,从而使读者处于悬而未决的焦虑之中。冲突进行时,产生了故事趣味。在结构良好的小说里,冲突应当由主要故事情境派生出来。

在描述构成小说开端的聚合和交流时,你让读者意识到主故事情境,并提出小说冲突的悬念,从而获得了小说趣味。在描述构成小说主体聚合和交流时,你则要在一系列的冲突中向读者展示矛盾。在构成小说主体的所有描述单元里,读者看到小说人物陷在一个或一系列冲突之中,这是由于他试图解决一个叙述问题,其结局却是莫测的。这样,包含有这种冲突或是敌对力量之间的斗争,就是造成趣味的第八种手法;这也是保持兴趣的主要手法。然而,不管你在描述这些敌对力量之间的聚合和交流时文笔是多么生动,如果你的情节意识很糟糕,以至于没能向读者指明,每次这种聚合和交流的结果,都是小说主角在解决主要故事情境提出的问题时所遇到的一个危局(这样的危局造成了新的情境,使故事最后结局仍属未知之列),那么,你照样会收到退稿单。

通过悬念,通过让读者想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事,可以使每场冲突都趣味横生。这样,小说趣味就可以或是由危局,或是由聚合造成;当然,最好两者都有;因为小说趣味来自悬念,它既可以和整个小说人物在聚合中的即时目的后果有关,也可以和整个小说主要情境的后果相联系。不过,一般说来,你希望在小说主体部分引起的兴趣是持续注意的兴趣,或通常所说的“悬念”。

一旦离开小说主体,开始考虑被归为结尾的部分时,第三类型的趣味就出现了。在小说开端,你通过暗示将有冲突出现来激起读者的兴趣;这种趣味主要是好奇心的趣味。在小说主体部分,你通过使读者对冲突的最后结局始终心里没数,来保持在开端部分引起的好奇心;这种趣味是悬念的趣味。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悬念结束时,剩下的任务就是使读者觉得,他读小说没有白费时间。你一定要使读者感到,从最后发生的事情来看,他的好奇心是有道理的,把小说读完是值得的。你要让他对故事结局感到满意,觉得你描述的这种结果,同他想象中应加给人物和背景的冲突的最后结果不谋而合。结尾并非一定要“皆大欢喜”;所需要的只是,它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小说结尾的趣味是满足的趣味。

在获得这类趣味时,作家主要使用两种手法。其中之一,有欧_享利的范例。在给情节以巧妙而突如其来的转折方面,他身手不凡。事实上,正因为做得太好了,今天人们能记住他竟主要是由于这一点。当然,他的杰出之处却并不仅在于这一方面。他对现代人中的典型有着了不起的观察力。而在他没有描绘他们之前,他们还称不上是典型。尽管如此,人们如今引他为例证,却总是因为他精于运用使人出乎意料的手法。让主角面临的最初情境发生逆转,是为使读者对小说结局感到满意所经常使用的最受欢迎的手法。

通过使人感到意外,小说结尾获得了戏剧性。利菲尔丁(一般他被认为是英国小说的创始人之一)曾十分简洁地解释了这条关于趣味的规律,原话如下:

“……我想,在这不多的限制之内,任何一位作家都可以如其所愿写一些奇妙的东西;不仅如此,只要不超出合理可信的范围,越能使读者感到出乎意外,就越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越能迷住读者。”

欧_亨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就是这种出其不意的情境逆转的一个范例。那个想使自己被捕的流浪汉,只是在他改变了主意后,才被抓起来;在一般能使人进监狱的原因都没能奏效以后,他却因聆听教堂里的音乐而横遭逮捕。

另一种我尚未谈及的手法虽然极为有效,却没得到适当的运用。你已经见到,没有内在趣味的事件,通过与其它事件结合,能够获得合成的趣味。通过使之富有意义,也可以给事件以合成的趣味。一件本身平淡无奇而毫无意义的事情,可以因其意味深长和富于象征而变得有意义而引人注目。斯蒂尔在《地狱上冻的时候》这篇小说里,让一个女人把自己的手捅进碱水锅里,以此象征她承认了自己对丈夫的不忠。在《灯光信号》中,伯克让小说里的一个人物扯下了窗帘;这本是一个意义不大的行动,但由于它是向警察报告屋里藏有逃犯的信号,就变得事关紧要了。在《星期六晚班邮件》这篇小说开头,一位姑娘对继父开玩笑说,她能控制情感的骚动,如果她真的闹恋爱了,她就一定要给西里尔打个电报了。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对要他喝一杯的邀请回答说“谢谢你,我不喝酒”时,没什么更多的含义;可是,如果它是同酗酒行为做斗争的成果,那就有意思了。用来获得趣味的第十种手法,包括要具有象征性或有意义的行动这两方面。

你会十分感兴趣地发现,由于运用了上述种种手法,小说变得趣味横生。阅读别人的小说时,通过确定在哪一点上你因感到乏味而跳过不看,你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通常你会发现,你去读两个人物之间冲突的场面,蛮有兴味;可是,如果场面结尾处没有预示情节里的一个危局,你的兴趣就会低落。照这个路子,你将亲眼看到,小说场面由于有所意味而变得趣味盎然。经过分析认识到这一点后,你的任务就是创造性地实现它。小说对你来说将不再是唾手可成的了。非同寻常的条件也许存在,但它自己不能构成故事情境。你的任务是选择或创造有重大意义的主要故事情境。你先要把它具体化为小说人物要去完成的某件事,或是小说人物要去决定的某件事。如果这样提出的叙述问题本身是平淡无味的,那就设法使许多问题要由它而定,使它对于小说人物来说是重要的;最好使它既重要,又非同寻常,并以此使它富有趣味。一旦抓住这一要点,前进道路就会豁然开朗;在没抓住它之前,一切却只是混沌一团。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

创作的熟练只能来自实践。对许多人来说,构思是轻而易举的;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永远不会精于构思。他们的只能是描述,而描述也并不那么容易。描述需要负出的劳动令人感到厌倦不堪。许多人为此而嫌恶它。可是,不能就此放弃努力。许多人发现自己的肌肉因从事体育活动而酸胀不堪;而肌肉越是酸胀,就越说明你需要锻炼。想象力的训练也不例外。想象力和自然界万物一样,要喂养才能成长。你们中间多数人会发现,构思过程中创造性的一面开始时是困难的;但会变得愈来愈容易的。你要始终目标明确,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下来。在试图做到这一点时,你是在和许许多多的人竞争;读者却有充分的选择余地。除非你的小说吸引了他,否则他不会去读的;如果感到乏味,他会就此为止了。请记住,“索然无味是得不到回报的”。



十一对话里的虚构

马原

小说中的对话

一开始写作,我就觉得,小说中的对话相对简单,但是这个简单对我来说并不真的简单,因为在当知青之前我没有上过大学。那么,让对话承担叙事功能,这在传统的写作里是最极限的一种方式。比如,在《罪与罚》里面,你看到的绝大部分是对话。这有一点像古典戏剧。但是小说在自己成长的过程里,它逐渐开始脱离戏剧,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时候,作为一个成熟的品种开始完全于戏剧,小说里面的对话已经跟传统概念当中的这种简单的承担叙事功能的方式不同了。记得那时候我在写作中想把我的人物、我的故事放在一个对话的框架里写出来,我开始尝试着写一个女知青的故事。这个故事差不多完全是由对话构成的。当然,我在处理这个故事的时候,尽量把故事当中的铺垫部分去掉。

通常对话至少应该有两个人,这才叫对话。叙述可能相比之下就单纯一点,是一个人。你可以叙述一个人,你也可以叙述一群人。但是对话则是一群人交织的。比如说过去经典作家写大场面,像《战争与和平》里面就有非常多的人物交织的大场面,同一个场面里有若干组对话相互交错,有的是两个人,有的是三个人,有的更多。所以我最初在小说中尝试对话的时候,就发现这是一个掌握和控制都非常困难的手段。实际上,当初由于我在自己相对无知的状态下,就觉得这可能是最难的一个事情。但是后来,我也尝试着写过几部话剧,写话剧的时候我就发现,以往关于对话的知识,一下子都会来帮你。

类型化的对话

最初的时候你会模拟一句话,因为你想模拟张三、模拟李四,模拟男人、模拟女人,模拟小孩、模拟老人。但是你知道,在生活中,大部分人说话是难以模拟的。比如,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托尔斯泰曾经对莎士比亚说了一句不敬的话。他说,莎士比亚笔下的所有人物,无论是车夫还是国王,他们都用一个腔调说话,都是用那种奢华的、典雅的、带着贵族气息的、矫揉造作的腔调说话。当时我是有一点吃惊,因为至少在我的概念里面,托尔斯泰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另外那个被他说得一无是处的莎士比亚也是个大家、高手,我甚至以为托尔斯泰是同行相轻。但是在读过托尔斯泰大量的小说之后,就会觉得,托尔斯泰的小说毕竟是那种可以在任何课堂上作文学教材的那种,应该说托尔斯泰是一个特别让作家们折腰的作家。托尔斯泰指责莎士比亚的小说人物对白的时候,他的说法无疑是对的。你自己在读莎士比亚的小说,你可能不这么去看莎士比亚。可是如果你读了托尔斯泰的这段话,再去读莎士比亚的小说,你会觉得托尔斯泰切中莎士比亚的要害了。

我现在知道很多喜欢王朔小说的读者,他们特别喜欢王朔小说的对话。在小说里面,王朔的人物本身特别??应该说王朔小说的人物语言都特别个性化。但是也有问题,王朔小说的人物多半都是王朔本人的这种性格类型的。在说话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所有的人都在调侃,都挺幽默,都有明确的睿智的说话路线。但事实上你知道,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像这么睿智的人,像这么有趣的对话的人特别少。你经常会觉得有那么一个人,他说话有趣,这个人是人群当中的一个尤物。王朔的人物??差不多他的每一个人物都以这种方式说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也会觉得有疑问,尽管你喜欢他的小说,你喜欢他的小说里的人物,但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是会有排斥心理。

纯粹的叙事

相对于对话,纯粹的叙事可能难度会更大。当你写作写到一定程度之后,你会发现,简单的从头到尾把你这个故事讲出来,读你这个故事的人,他会觉得乏味,你自己都会对你自己的这种平铺直叙、这种叙事的节奏而感到乏味。所以叙事在个人写作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会成为你个人面对的最大的一个问题,你会发现在写作中叙事特别不容易。怎么把一个故事讲得张弛有度,既有悬念,又有趣、又有力量,这就非常非常难。那么也就是在你可能对叙事产生畏惧、感到叙事的艰难之后,对话在你心里可能相对就不那么困难,相对显得容易了。

小说中的对话对于我们的意义可能已经跟传统的意义不一样。如果单纯让你用对话去做一篇文章,你可能会觉得这事情对你来说不是特别了不起。是的,在一段对话里面,有那么两个、三个人形成一定的关系,让他们的关系在这段对话里发生变化。可是如果你接着再往前想的时候,也许在一个简单的、不太复杂的对话结构里面,你会发现有很多的空间,让你利用这个对话去寻求你在写作之前所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一种关系和结构。

解剖一个个案

举个例子,海明威在小说《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里,写了蔑视自己丈夫的麦康伯夫人,她蔑视丈夫的那种怯懦和临阵逃脱。后来她跟陪猎的威尔逊上床。那之后,麦康伯的尊严??他做男人的尊严,他做丈夫的尊严,他做一个人的起码的自尊,都被踩到脚底下之后,他突然变得冷血,突然一下子从自己的困境当中走出来,他一下子内心充满了渴望,变得勇敢,他要为自己的临阵逃脱、被非洲仆人和陪猎的轻视、被妻子的小看而一雪前耻。他变得特别兴奋,特别冲动。紧接着他们去打野牛,这野牛实际上是更危险的一个动物,至少在擅长打猎的海明威眼里是这样。打野牛的时候,他突然变得有勇无谋,一定要置生死于不顾,一定要去冒这种不必要的危险。在这个过程里面,麦康伯妻子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觉得麦康伯变了,但是她不知道变在哪儿。她心里一直有一个特别害怕的东西在涌动。海明威写了她这种害怕,我不知道怎么去描述她这种害怕,她的害怕首先因为她当众嘲弄了自己的丈夫,其次她这个害怕可能还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她背叛了他。如果她的丈夫重新向她显示了一个男人的勇气之后,那么她不知道如何去对待自己因为瞧不起丈夫而做出的背叛。她内心更大的一种害怕,可能就在这里。当麦康伯完全不顾个人危险冲向野牛,这个牛的头差不多已经顶到他脸上,而他的枪杆差不多已经完全顶到这个牛头上的时候,他扣动了扳机。他扣动扳机的瞬间,突然感到白光一闪,一声巨响使他轰然倒下。不是他的枪爆炸,而是另外一枪打过来,是他的妻子。他妻子看到这头野牛要扑向丈夫,在这个瞬间,她对着野牛扣动扳机。子弹一下子打在麦康伯脸上。麦康伯感到的那道白光、那声巨响,是他生命最后一刻感到的。那巨响实际上就是他妻子对他脸上开的枪。小说里没明说他妻子究竟出于什么动机。但是海明威说她是向野牛开的枪。我们不知道,我说的是读者,他妻子究竟是要打野牛还是要打他?因为我们在看西方的电影时就知道,狩猎是最好的谋杀时机,因为狩猎时杀人可以说是误伤。把误伤作为惊险的电影情节来加以发挥,它在视觉上特别刺激,特别有效果。移动的目标人切换偶尔抬起的枪管,非常的简单,但是它已经向观众做了某种暗示,这个时刻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小说结尾是这个陪猎,也就是和麦康伯夫人上床的威尔逊,与麦康伯夫人两个人的戏。因为主角已经死掉了。

暧昧的对话

在这篇小说的结尾当中,你可以看到海明威的高超处理,对话非常奇特:

麦康伯夫人守在死去的麦康伯身边,威尔逊说:“我不会给他翻身。”这个女人嘤嘤地哭着。威尔逊说:“我会回到汽车里来的,那支来福枪在哪儿?”她摇摇头。他的脸已经变了样。那个非洲仆人捡起那支来福枪。威尔逊告诉他去把枪放在哪个地方,并让他找另外一个人,就是找一个目击者,因为这里已经发生了事情,用枪打死了一个人。

那么在发生事情以后,这个占了便宜的陪猎威尔逊,他首先帮助麦康伯夫人从困境中解放出来,他首先让她放下那把枪,然后找个人来。这意思就是说,现场一保护,你不会有事。

威尔逊站起来,看着躺在一边的野牛,说:“一头呱呱叫的野牛。”这时候他说起野牛来了,他是想让麦康伯夫人稍微松弛一些。他说:“一头呱呱叫的野牛。”两只角之间巨大的距离足有五十英寸长,或者还多一点。然后他就把驾驶员叫来。他吩咐驾驶员把尸体上盖一条毯子。接着他走到汽车跟前,她正在角落里哭。威尔逊说:“你干得真漂亮。他早晚要离开你。”

威尔逊说这个话的时候,你看到他真的是个坏人。他和他雇主的女人上床,然后他雇主的女人在意外事故当中失手打死自己丈夫的时候,他说了这种话。但是在这段对话里面我们找不到麦康伯夫人。她一直没说话。他发现麦康伯夫人并不特别欣赏他说那句“你干得真漂亮,他早晚要离开你”。她没说话,因为她在哭着。威尔逊又说:“当然了,这是无心的,我知道。”她还是在哭。威尔逊说:“别担心,免不了会有一连串不愉快的事情。”他指的肯定是警方要看这个现场,要取证据之类。他说:“不过我们会照一些相片。在验尸的时候这些相片会非常有用。”

他这意思是说:我会帮你脱身,我来做这件事情,你不要担心。

对话的人物关系

他这时候认定这个女人吓坏了,所以他的话都是围绕着“不要担心”呀什么的。但是,麦康伯夫人对他说:“别说了。”威尔逊却说:“还有重要的事情要料理呢。我不得不快一点赶去发电报。要来一架飞机,把咱们接走。你干嘛不下毒呢?”你看他这时候坚决认定是她有意要杀麦康伯。那个女人叫起来:“别说了,别说了,别说了!”我想翻译家肯定是不会自己去杜撰的,应该是这个女人突然声调提高,连着喊三次“别说了”。而在此之前,她说了三次“别说了”,这三次都是在威尔逊安抚她的时候她说的。等到第四次,就是他说“你干嘛不下毒”的时候,按照我们汉人的习惯是“事不过三”,海明威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可这个威尔逊却还在喋喋不休。这个时候那个女人一下子把轻声的三句“别说了”,放在这个威尔逊的絮叨上,变成了一次性的三个高声“别说了!”威尔逊用他那没有表情的蓝眼睛望着她,说:“我的工作现在算是结束了。我刚才有一点火,我原来已经开始喜欢你了。”威尔逊终于开始意识到他自己说错话了。他开始往回拉。在他往回拉之后,我们看麦康伯夫人说了什么。她说:“别说了,请别说了。”威尔逊说:“这样比较好。现在……不说了。”

那么,我们从这儿看一下,在一整段对话中间,在这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关系里,主要当事人,她的对白实际上只有“别说了”。那么也就是说,这段对话,几乎是没有任何内容的。但是她不能忍受威尔逊说她有意杀死自己的丈夫的这种暗示。她不能面对这个。

这篇小说我第一次读它是二十多年以前,前后看了不下二十遍。我记得我跟同学讨论说,她到底是不是谋杀了自己的丈夫。虽然现在,我仍然有疑问。可经过了这二十多年,我的看法有些变化了。我原来比较倾向她出于怯懦无法面对洗心革面的麦康伯,我甚至曾经怀疑她有意为之。但是现在我把疑问抛给它的作者海明威,所以我不怀疑是他故意制造的障碍。他把事实真相模糊了,他真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2008-10-1518:42:10



十二漫谈奇幻

一直以来,我尽量避免针对某一篇文章做出过于具体的评论,原因有两个:一、评论永远是主观的,主观的评论如何对作者起到正面的作用,完全在于作者本身的取舍;二、我坚持认为,一个作者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有足够的认识,这一点远远优先于任何外来的评价。当然严肃的有质量的评论,对作者还是有好处的。但是评论和小说一样,都是自我的表达,往往没有针对性。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悖论,总结起来就是说评论对作者而言都是废话。

真正在点拨作者上面,一个成熟的编辑,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上能看见的吕叔湘,可能比沈从文或者老舍更加有效。很可惜,我们这个时代,优秀的编辑太少了,而同样是一个三流作者的我,也就更不可能对别人的作品提出真正有价值的意见来。

但是不咸不淡地写了几年奇幻故事,多少也有些自己的想法。这一点东西,或许对其他的新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所以还是决定写出来。

什么样的小说是好的小说呢?这问题太大,我回答不出来,只是就小说的几个要素做些讨论。

新作者往往重文字,这里分两种:一种是追求文字花团锦簇;还有一种是反华丽鄙视华丽,觉得朴实沉静才是正道。看评论的时候也往往有人说,这个作者的文字如何如何,反正不是华丽无双就是返璞归真了。其实我们谈小说,光说文字压根都没擦着边,充其量也还是说写字而已。

美女人人都爱看,清水芙蓉是美女,烈焰红唇也是美女,只要不是画皮,怎么好看就该怎么打扮。而写作的意思是心里有话想说,用文字表达出来。当然这个表达本身是很大的功夫,一般写手,十分话能说出一分已经不易,若是能说出五分,文字表达就应该算炉火纯青了吧?然而光会表达没有用,满大街都是会说话的人,随便拉一个过来说上五分钟能言之有物的就稀罕。所以文字表达真是非常非常低级的东西,基本上我觉得话能说清楚,不要太啰唆不要走样太多就成了,高级的部分在要表达的内容。

我记得以前好像是跟某作者提过:表达能力基本过关了,差不多就到了出版刊载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不高!你看99%的出版物都是垃圾)。是的,文字本身也能带给读者很大的愉悦。梁启超说李商隐的诗看不懂,但是觉得很美。“锦瑟无端五十弦”这个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无端五十弦”?上下没有因果嘛!但是这里有情绪,有口齿,是意象之美音韵之美。

我觉得很多作者,尤其是JJ系(指晋江原创文学网站)女作者的文字都很漂亮,一看见字脑海里就绸缎铺子般铺得满满的,这也可以是很有美感的。不过我们看见漂亮的文字绮丽的辞藻,往往都在诗词歌赋里,到了现代就是散文随笔,长篇大论的很少。这里自然有些道理。一方面我说文字华丽还是朴实并不影响小说质量,另一方面还是觉得对作者压力很大,因为文字本身会把人拐跑。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验:看完了一篇小说,就记得其中的某一个场景,记得女主角点漆般的瞳仁在清冷的月光下闪亮,但是故事讲什么给忘记了。这不是不好,但这是漫画!小说好不好,不是字面上的事情,是那些锦缎包裹之中的内容。如果内容苍白浅薄,浮起来的文字就更容易露出短来,这是作者的积累问题。很糟糕,我们写奇幻科幻的作者基本都没什么过硬的积累,能撑起辉煌架子并赋予深刻内容的人眼下看来还是没有的。

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开始关心构造,时髦一点说叫叙事结构:同样一个事儿,怎么说比较好比较抓人?当然最传统是平铺直叙,不过这办法笨,平地波澜,不是有大智慧的人用不好,那咱们得另辟蹊径。正着不行反着说,反着不行拆开说。同样一个事情,打开来掰碎了再揉到一起去,它所能容纳的想象和技巧几乎是无限的。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那么构造也是。碎片的不断重组可以给作者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就好像是面对着一堆玩具的孩子。作为文学中青年,能够抵挡这种魅力的很少,我也不例外。和文字一样,对于构造本身的追逐也容易满足作者的成就感:看,搭出一个擎天柱,明明是个拖车头嘛!这个意图的实现非常直接,不由人不沾沾自喜。和文字一样,构造本身并不构成小说的充分要素。

不过前面说了,文字作品阅读是有进入门槛的,因此构造往往不会成为小说读者的第一关注。用电影做例子可能效果更好些:近些年商业电影经常看见所谓圆形叙事结构或者网状叙事结构、PULPFICTION、TRAFFIC、CRASH、21GRAMS还有最近的BABEL等等。往往我们看了半个小时就开始醒悟——原来又是这样的故事。然而故事和故事仍然不同,单纯叙事的快感和新鲜感边际递减,回头一看,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什么是始终灿烂的,什么离开了照明就会变得暗淡。写小说把精力过多放在构造上,效果更糟。刻薄点说,如果电影绕人,还能用个穿得很少的美女拖着观众继续,那个感官刺激起码还直接。读小说的有多少肯被一堆铅字绕晕呢?

小说终究是俗文化。就算给它茅盾奖,给它诺贝尔奖,小说本身始终是要面对大众读者的。作者当然可以自己玩,但如果没有这个认识,那么玩的是小说是梨花体诗歌还是语义学研究报告其实没有区别。当然,小说也有不同层次的读者,不过一般说雅俗共赏的好小说,总的来说还是俗文化。看小说,我们要看波澜起伏,完了希望有个大团圆的结局;或者波澜起伏,完了一个催泪弹把人整趴下——总之是情节带着我们走。这是需要经营的。为什么说长篇小说难写呢?就是情节的安置问题。节奏感速度感不同层次的线索埋伏冲突制造,整合起来难度很高。写篇散文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就是一个扯字,能扯动读者一点小心思就行。写小说你四处各跑出八百里地去,还是原地,读者就不乐意了。我在“龙的天空”(一个著名奇幻文学网站)说国内这几年写出来的科幻奇幻都是垃圾,大约是过激了些,不过放眼望去,能玩好情节能用情节带动小说而不是用情节服务主观目的的作者实在是屈指可数。

情节占据的角色很重要。我们有时候说一个小说好,说这小说很有意义,过瘾之外还能带来思考。所以不少写手写文的时候往往要考虑:我要表达什么?错了。作者要表达的是他表达的,而不是他想表达的。文以载道,那是附生的结果,既不是手段,也不可以是目的,否则难免八股的命运。小说,首先必须有趣才成为小说,这里头因为篇幅的关系,情节占的比重应该最大。但是情节并不是说越跌宕越奇诡越好。

咱们谈到奇幻小说,尤其是网络奇幻时,往往会用到YY这样的评语。其实写小说的看小说的都是在YY,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强调小说的戏剧性,强调冲突,因为小说要展现的东西不应该是我们日常总能见到想到的,否则看小说做什么?但是写小说,不管多奇多幻,不能完全跟我们的生活不一样,要不就成了空中楼阁,无可依托。

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告诉我什么是好文章的标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这是套话,也是真理。小说要说的是其他人笔下没有的,也就是要出奇。但是小说中表达的东西又必须是容易引起我们共鸣的。我们有时候说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挠了一下,就是这个感觉。小说,尤其奇幻小说的语境是虚假的,我们一边看一边就明白这全是编出来的东西,可是情境应该是真实的,是可以体味的。先前很多武侠奇幻说奇遇,又是承接了八百年功力又是吃了什么灵丹,然后所有敌手被干掉所有的MM被迷倒。这个YY很直接,可能是心中狂想的那部分,并非全无来历,但是扯成了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小说就成了扯淡。现在很流行穿越。穿越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Biu”地一下穿越到古代/异世界去了,那么凭着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那么点常识,就可以干掉所有敌手迷倒所有MM。这比奇遇进步了一点,因为这里似乎多了那么一点点的合理性了。

再然后是城市时装剧……这样说的意思,就是流行的小说风格也是在寻求有无之间的沟通点,并试图拓展成一个模式。其实模式是没有的,我们体认到的无非是鲁迅所说的并不统一的人性,实践起来除了吹就是煽,实现了作者和读者这一刹那的沟通,就是成功。不一定得煽,煽是笨办法,用两次就不灵。人心底就那么一块痒痒肉,你挠啊挠就起老茧了。得绕道,得留白,得提示。共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读者读小说,无非为了这两个字。不管文字结构情节怎么设置,读者只需要这样一个效果,被点燃被激动被启发。然而寻求共鸣又是作者最容易用力过度的地方,因为一个小说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有多少可以实现的共鸣呢?是杜甫说“文章憎命达”,那不是说运交华盖才能做文章的意思。处在不安逸的境地,人的体验就可能更丰富更深刻——因为没有别的出路。人人都忙,忙着生活忙着过日子,忙得忘记自己心里有那么多积尘的角落。作者需要挖掘这些角落,需要运用自己的体验,通过共鸣的实现把读者带进自己营造的那个环境去,进而让他们自己去揭开去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张力。我们说文贵有气,这个“气”怎么理解?我觉得就是作者的体验与读者体验的交错融合,不断实现的共鸣。文不分长短,都说气,但是长篇小说的气更难把握,因为要塑造的不是一个语境,而是一个真实的环境了。

那一次我在“龙的天空”还说太聪明的人不适合写文。为什么呢?聪明人总能看见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然后一步跨越。然而两点之间有太多的路线选择,每一条路都是不同的。生活没有捷径可以走,也正是不断的错误和岔路才构成真实的体验。我们又回到前面一个话题了,生活本身是没有主题的,但是过程中充满了主题,这是情节的任务,也是情节的能源。

啰啰唆唆的那么多废话,并不是我能做到的。我真诚地承认,我是一个三流的写手。当然我还要拖人下水——就是咱们现在国内写奇幻的,也多是三流写手。这是时势造英雄,没有像样的,只好由不像样的来撑。这是严厉的批评,但我以为并不过分。奇幻也好科幻也好,并不天生低人一等。我们讲述的故事或许有着不同的环境,但是和任何小说一样,我们关心的主题始终都是人或者人的认知。所以奇幻小说是可以也应该有更优秀的作品和作者来托举的。

当初我看女作者萧如瑟的文章时想:若是我在她这个年纪看到这等文章,多半不会再动写作的心思。萧如瑟这样的作者并不少,比我出色的作者更多,但能到达二流境界的就近乎没有。虽然眼下还没有这个奢望,但并非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确实有人愿意做。奇幻小说可以有茅盾奖么?我以为可以,也希望看见。成功的小说可以娱乐最大的人群,而不仅仅是青春期的孩子或者白发的老书蠹。我一向以为:作为一个文学青年(中年也可),手低是没有关系的,眼界却是一定要高!如果弄来弄去都是“推倒MM大腿骨”或者“秒杀少男少女”,那就不如看看YAMEDE的电影算了,何必抱着键盘苦苦折腾呢?



十三武侠小说技巧

大家看武侠小说时总是会心跳加速,开始坠入那个弹指间灰飞烟灭的江湖中去。看完后还会纳闷,怎么写得那么有侠气呢?接下来便叹口气,恨恨地郁闷上好一阵子。但是如果你不想拼了老命要去当金庸古龙之级别而只是想赚些稿费补贴家用的话,倒是有一些办法可以借鉴借鉴。

一、开头

下棋人有句话,输一着便输全局。当然,这一着不是指被对方将军。具体说来,开头以描写景象为佳。地点选在大漠也可,水乡也可。切记侠客不可抱着剑伫立在肉店旁。否则他就只能抽出剑,怅然地在风中对着一堆猪肉大发剑瘾,接下来被投诉送进衙门,接受道德教育。所以选址还是挺重要的。另一点要注意的是,地点一旦定下,整篇文章就只能在那方圆几里内发生了......恩啊,这倒不是成规,只是据观察,还没发现除金先生以外的其他人一开始就写了个轰轰烈烈的长篇。为了说明自己比较有自知之明,还是认死一个地方的好。

二、主角

好!接下来终于轮到主角出场了。

我们的主角一定是个英姿飒爽的人。纵然没有相貌,也必定有一双犀利如鼠牙的眼睛。如此这般,即使某一天武功尽废,也可以用眼神杀死你。他在出场时,通常会摆出一个超有面子的POSE,或者做出一个重复不停的动作,如走路、骑马,等等等等,反正不是不停眨眼就好。在做造型时千万别说话,有人叫你也不能答应,不然就不酷了。相貌描写自然不能吝啬笔墨,多写点多写点。年龄是不限,从少年到老者都行。最重要的一点,主角一定要和众人鲜明地区分开来。别人走路,他偏要站着不动(这里不排除故意要当拦路石的嫌疑),别人还站着观看风景时,他已疾行数千里。

三、必备情节

1.爱情如果你平时看言情小说过多又无处发泄时,这种方法值得采纳。女子可以成为主角,但一要以配角的形式出现(下面友情链接几个关键词:翩翩然、嫣然一笑、稽首)。其中女主角也分两种:一种是绝对的柔情似水,无心江湖纷争,最后干脆发展到猛吹枕边风逼得主角隐退,两人过着居士般索淡无味的生活;另一种则是所谓的江湖鸳鸯,一手好身段,有时还可以拯救主角于水深火热之中,俨然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不过到底哪一种好,还是取决于全文的思想基调。

2.友情侠客若是独行,听上去倒是不错,但试想遇到一大拨人无力抗衡,只有仰天长叹的份,悲切啊!所以还是安排个人来陪陪算了。这个人不能比主角帅,武功也不要太高,最多到比主角少会几招就好。否则那人抢了风头,两人没事时又抢小妾,伤了和气,闹个不欢而散多不好。后果远不止这些,还会把你花了无数脑细胞构建起来的侠气又冲得烟消云散,想来还真是不划算。故事结局里两人至少得死一人,营造点悲凉的气氛。呵呵,江湖中人下场也不过如此嘛。

3.亲情其实很多侠客都像是从花果山的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没来头的。写写亲情,有时还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主角的苦大仇深,多半是家中谁谁被杀受的刺激。举个例子,主角若是从小家破人亡,无家可归,少了人管教,才走上江湖这条不归路,性情也落得个放荡不羁,整天被爹束着,不乖都很难。至于韦小宝嘛,纯属例外。在这里不作具体研究。

4.官府如果想写写带历史气味的小说,官府必不可少。技巧很简单,只要把官府的某个达官显贵写成整日狞笑着欺压可怜的劳动人民,其可憎嘴脸自然凸显出来了。这时候的主角,便成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和先进思想的人民。



十四玄幻小说技巧

第一忌讳: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

小说的作者必须牢记这点:不要过分描述任何事情,无论它是特顿山脉,是夕阳,还是怀基基海滩上的斑马。否则,你叙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响,你也将使读者的注意力出现危险的空白。请记住爱勒莫。雷纳德的金玉良言:“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读者的确愿意跳过那些无效内容。

第二大忌讳: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来描写并非重要的环境。

小说家大卫。罗吉曾宣称:“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大多数背景描写的危险在于一连串的漂亮的陈述句和叙述的中断将读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请牢记罗吉的格言,将它打在纸条上贴到计算机或打字机前:“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

第三点忌讳是:不要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者的注意力。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第四点忌讳是:不要概括,要具体。

关于写作忌讳概括化,没有人比俄国伟大作家契河夫说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诫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认为,对于自然的真正描写应该相当简略并与主题存在相关性。应该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写,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绦紫色的金光一泻而下’等等。在描写自然时,要抓住细节,而且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使闭上双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写的场景。

因此,当你坐下来写作的时候,请记住,将描写四忌与契河夫的金玉良言合二为一,我们就得到了一条所有好的作者在描写时都应该遵循的一条规则:要具体!



十五侦探小说技巧

米奇?斯皮兰曾评价犯罪小说:“那些大腕作家从来不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成花生比鱼子酱销得更好”。——斯蒂芬?格林利夫

一位显赫的市民被谋杀,警方出击但线索寥寥。谁将担此重任?是有天赋的业余爱好者,还是民间的侦探好手?都不是,这个案件要交给一位勤奋的侦探。

与神秘小说一样,办案小说要有良好的结构。与进展神速的神秘小说不同之处是,办案小说强调调查案件时,职业侦探所遵守的一步接一步的程序:在犯罪现场收集物理证据;调查邻近的目击者或嫌疑人;尸检找出致死原因和死亡方式;确定受害人身份;追踪受害人的背景;调查与受害人交往的人,还有那些目击者;研究作案者的作案手法,继续下一轮调查。

对这些步骤,作者可以繁简自酌地去写,取舍取决于故事所需的戏剧效果。不要因大专业而害怕写警察办案程序,有7项基本准则能帮助你成功写作。



设计好情节

情节是脊骨。一个构思良好的概要有助于创造生动的人物、难忘的场景,只要你遵守规范的检查程序。偏离这些程序会消除小说的可信度。

主角在预定的道路上一步步地前进,作家应该在前进的道路上设置坑穴,主角必须排除这些障碍。总有许多混乱,一个接一个,一张一弛起伏跌宕,随后又有更大的危机在等待。小说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激情反应。

到哪儿找情节?在日报或晚间新闻里找找看。凶杀案是美国人的消遣读物。最近我基于报刊文章写了一篇小说:一个强犯服刑期满释放后,他再次绑架并强了过去的受害人,这篇小说充满了激情、愤怒和讽刺。



小说的行动

行动是故事的血肉。注意步伐的速度。自我检讨,是否每个场景都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如果没有,扔掉它。不要岔题,也不要在案件中间去度假。用行动去为对话和描述加人佐料,不会有问题。

真实的警方调查总是很长久,有时让人难熬,没有休止的奔走、访问、监视,显得琐碎、乏味,你必须慎加选择。简短的场景加上轻快的对话,使调查中极为无聊的部分变得富有成效。忽略那些乏味的部分。

还有,你的小说不必罗列所有的警察工作。警察有私人生活,查理斯?威利福特的系列小说中许多事情就发生在霍克家里,有家人,也有朋友。

我的小说中,围绕主要人物及受害人的孪生姊妹,加人了强有力的辅助情节。结果是事件可以在办公室之外发生。



创造全面的人物

人物是中心。主角往往是警官,或是司法系统的人,他们是大千世界中的真人,他们非凡、机智、勇敢。

在《沉默的羔羊》中,女主人公是联邦调查局的实习生,却在追踪歹徒中,显示了惊入的成熟和勇气。我的小说主人公是新奥尔良的侦探,他有优秀的追捕记录,总是以猎豹一样的坚定和顽强缉拿凶犯。这些人物都是在不完善的司法系统中工作的专业调查人员。

约瑟夫在两部小说中揭示了繁重的工作对警官的重压,以及对最出色的警官无休止的折磨。

你有指挥人物的余地。他们可以沉思,可以为饭食抗议,可以发表精妙的演说,可以去探索人类内心的秘密。你可以在这里插入你的主题:对人类状况的评论。不像主流小说,它们的人物要不断地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这里的人物要解决的是犯罪案件。

人物必须是既思考又行动的,不是只沉思不行动。作家应给故事安排个好顺序。



创造一个独具一格的场景

场景是小说的骨架。它不是对时间地点的描述,而是描述时间地点的那种感觉。

作者应奉献给读者一个强调感官细节的独特的场景:火药的硫磺味,血的咸腥等等。场景应该生动真实,让读者相信事件确实会发生。

在我的系列小说中,场景设在新奥尔良,我尝试使场景与人物和情节一样重要。评论家一致肯定了我的场景丰富多彩,以及人物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托尼?希勒曼的《霓虹雨》(也叫《天堂里的罪犯》)等系列小说,也是一个优秀的范例,不仅给出场景的视觉描述,还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

精确使用语言

进过警察局吗?警察讲话粗俗,特别是相互之间。罪犯更糟。他们都不用华丽的词藻,很少使用完整句式。

通过对话,你可以制造激情,从杀手之间零星的谈话,到情人对过度劳累的侦探的轻声耳语。

真实的警察通过黑色幽默表达挫折感。一位警官把被害人正中眉心的一枪视为完美的牛眼,看到溅在墙上的脑浆,问是否有人想吃比萨饼。然后,大家都如释重负。这是一种对恐惧的逃脱反应。



要真实

确保事实的正确。左轮手枪没有保险,也没有消声器。警察没有“弹道实验室”,他们有枪支检验员。弹道学是飞行中研究的对象。

不要电视或电影学司法知识。你有多少次在尸体旁见过粉笔线?警察枪击嫌疑人后悠闲地走开,喝上两杯啤酒?调查员从不用粉笔保持作案现场。如果警官开枪射击,他将会被很快带走,并接受一系列的审查,麻烦很大,不管枪击是多么的公正。

侦探记笔记。你在电影或从书本上见到侦探记笔记吗?我当了9年的侦探,我从没有枪击任何人,但我确实用坏了许多钢笔。笔是侦探最有用、最有力的武器。

真正的侦探运用归纳推理,从观察的事实中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与所有的证据符合。错误的写法是,小说中的侦探用演绎推理,从一个假设得出一个特殊的推论。归纳推理依赖于事实,仅仅是事实。只有一个结论是可能的。



明确解决

不要让你的小说没有结尾,让读者感到受骗。案件总是以逮捕或判罪而告结束,有时则是以枪战结束的。这是自然的高潮事件,即使是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案件,也同样有高潮的时刻。

在你办案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邪不压正。

怎样去了解叨年代追踪罪犯的法律程序呢?怎样去知道科技的进步可以让调查员能够识别罪犯,然后将那个人的基因、指纹编人目录?有很多来源。最好的直接信息是从警官或卸任警官那里得来的,他们从来不会推脱与别人分享自己战斗故事的机会。你还可以从图书馆查找资料。

尽管司法体裁的小说不会在书店中占主要地位,但有销路,很多读者非常关心犯罪现象。



献花(0)
+1
(本文系馆鋾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