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青云诗歌的“草根味”

 娜视花开 2013-07-07

杨青云诗歌的“草根味

——评长诗《深圳只在春天的现场》 

/周思明

 

杨青云把他在深圳的人生经历写成长诗《深圳只在春天的现场》,这是一件好事。将深圳的文化人、作家评论家乃至政界人物写入长诗,我以为,这首先是一个具有史料价值的创意,单是对文化人、对作家批评家的尊重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注目,此外,长诗还让我从奔放自由的语言中读出深圳文化人、作家批评家的个性风采。杨青云的诗有着浓鲜明的草根性,如果再过细打磨一下,应该是有生命力、可以传之久远的。从文学本体论上看,民间诗歌写作者的加入,无疑会为诗歌生态多元带来新鲜血液。中国专业出版刊物数量有限,诗歌发表的门槛很高,把许多诗歌爱好者挡在门外。主流诗人、高校教师、政府官员占据着诗歌创作的舞台。诗歌创作越来越小圈子化,脱离社会,远离读者。而网络传播使诗歌发表的门槛变低,吸引了无数打工者、农民、退休工人等民间群众进行业余诗歌创作。中国诗歌的写作生态已经改变,工人、农民开始成为主体。杨青云正是这种幸运儿中的一位。

这就是说,网络催生诗歌大众化。大量像杨青云这样的外来民间草根诗人的加入,使中国诗歌“体制化”、“学院化”、“官员化”发生了陡然的逆转,草根气息越来越浓。这是中国诗歌回归民间、走向复兴的征兆与幸运,这也是杨青云们的滥觞与起飞的开始。现在,网络传播和草根创作已然使中国诗歌生态日趋多元化。在杨青云2008年东莞市政府为他出版的东莞长诗《新莞人》,当时引起了一番热议。批评家冯楚说杨青云在网络上总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传闻,但主要是说他喜欢奉迎拍马与名人官僚套近乎等等。对于这些民间指控,按杨青云本人的说法:你总是对社会有敌对情绪,看什么都不顺你的眼,能写出好作品吗?比如,他为清史小说名家二月河写的《二月河评传》,得到了二月河先生的称赞,说他这样年轻对清史研究感兴趣,这是后生可畏啊?杨青云为政府领导写歌功颂德,大唱和谐社会主旋律,尤其是为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写的诗歌评论,获得了李部长百忙中的亲自回信。这成为他一生中都难以忘怀的事件。后来他又写《孙中山》长诗,洋洋洒洒,歌颂民主革命,倡导人民共和。杨青云写的《孙中山》长诗被大东北的媒体《沈阳日报》在人间万象版20071116日以《农民工作家冲击诺贝尔》进行报道。杨青云多年来一直作为一个在珠三角流动的打工诗人,力争通过自已的各种努力,找到能名正言顺写作的理由,这样一个对主流文学充满热情而执著的人,最终在深圳一家财智杂志落地生根。从而让杨青云写出洋洋大观的46章深圳长诗。他说还不打算写完这首长诗,总要找一个好的机会来结束这首万言长诗。

杨青云一直做着诗人梦,他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作为诗人美梦成真的花丽转身。上个月的一天,杨青云突然被任命为河南中原青春诗会系列活动深圳大赛组委会秘书长。这完全带有一种传奇色彩,这主要是在于那个字上。前段时间,杨青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谈诗歌的事,说还要聘任他为河南中原青春诗会深圳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当他按指定的约见地点来到河南人家大酒店时,河南团省委驻深圳办事处的杨少君副书记开始介绍说,这个青春诗会是由河南团省委、河南省委宣传部等八个单位联合主办的,要杨青云来负责活动深圳分场的全面工作。

杨青云乃河南南阳人氏,与大名鼎鼎的帝王题材作家二月河是老乡,出生河南省邓州市李楼村。香港回归后他加入南下打工行列。曾经在北京做《新国风》任编辑和《中华人物》执行主编。20069月从北京回中山,做《江河文化》理论版编辑。2007年任编辑于深圳《新山东》杂志,《凤凰咏叹》新媒体,和《深圳文化报》总策划,任执行副主编。杨青云著有长篇小说《床上的月亮》。第二部长篇小说《樱花结》,以中山的历史底蕴为背景,是以一颗感恩的心歌颂中山的。所著《二月河评传》部分文章发表后获得好评。我比较欣赏杨青云在《当代知名诗人系列组诗》中的书写,含蓄优美、凝炼内蕴,先锋大胆、坦荡奔放,其诗歌语言呈现内心深处对各位诗人灵魂世界的解读及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这系列组诗中,诗人从他们诗歌的美学特征和诗学品质的丰厚内涵出发,在生动的意象转换中,蕴涵着作者对这些诗人在现代汉语诗歌创作中的独特个性及所取得成就的钦佩和称赞。如在《北岛》一诗中:“《在天涯》一个《午夜歌手》于那镀金的天空中∕使飘滿诗人的倒影到处都不相信天是蓝的∕不相信《在我透明的忧伤中》∕充溢着绿色的夜雾 海洋注定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零度以下的风景》 就让我∕重新选择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特别是未来人们凝视的∕主流诗歌的冷峻诗艺留下∕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在黎明的铜镜中》呈现沉默∕依然为北岛的专利 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地永生∕烈烈地走红”。 这首诗可以说是建立在杨青云对诗人北岛及其诗歌的深度了解和把握之上,把北岛的杰作贯穿诗中而如羚羊挂角,对北岛作品的伟大及其被误读的命运,还有北岛诗歌的不可否定的价值,作者表达得热烈自信、大气盎然。

深圳长诗《深圳只在春天的现场》是其到深圳以后创作的诗歌作品。有人将“历史的开篇”这样的美称馈赠给杨青云,这说明这部长诗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30年来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和涌现的影响力人物,业已成为深圳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和符号,值得记录和颂扬。深圳第一长诗——《深圳只在春天的现场》通过诗歌形式,展现深圳的城市精神和发展成就,堪称深圳的史诗。该作品已列为深圳市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它所追求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可视性的统一,可以经过以下的元素得以彰显。从内容看,它涵括重大事件、如深圳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卫生、体育、旅游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书写深圳有影响的文化界、政治界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及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和引领深圳发展的行业代表人物。从视觉上看,它对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观察和感悟,是难能可贵。而对深圳的未来思考,具有一定深度思考,它所展现的特区文化成就与问题,发展与矛盾、传统及创新、彷徨与自信等等概念、范畴,经由草根气息很浓、甚至有点“不正经”的文笔、口吻的描述,让外界对深圳的了解具有了一定的依据和抓手。

我以为,民生文化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草根性”。而杨青云的诗歌写作属于典型的民生文化现象。而关注民生作为新的执政思维和社会共识,正在聚合和激发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力量。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是民生,最大的和谐是民生的和谐,最重要的人文关怀则是民生关怀。这股澎湃的时代主潮,正在深刻地锲入民生文化体系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缩影。杨青云诗歌写作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打工文学”,是外来打工者以“他者”身份与目光来观察、体验、书写深圳文化现象的作品。这种草根性很强的民生文化作品,基于一个外省人对深圳的感触。它让杨青云找到了自己诗歌写作的切入点。杨青云所从事的草根诗歌写作打破了过去那种经典、专业、正统、精英为中心的秩序,开始有了民间百姓、草根凡夫自己的表现姿态。这种草根写作,如同春风乍起,越来越强烈地牵动着整个中国主流文化的神经和情感。我相信,经过西西佛斯式推石上山般的不懈努力,像深圳长诗这样的草根文化,必将可从“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缘此,我祝贺深圳长诗的出版,也希望作者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是著名文艺批评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