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下消化道疾病(大肠、直肠) (一)治疗肠道疾病常用穴道 1、门金穴、四花上穴 2、肠门穴 3、腑肠穴 4、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 5、大间穴、侧间穴、小间穴 6、足三里透上巨虚、下巨虚穴(十四经) 7、上高穴、下高穴。 8、土兴穴。 9、腑巢二十三穴 10、其门穴、其正穴、其角穴 11、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下穴点刺放血 12、委中附近点刺放血 13、腑肠一穴、腑肠二穴 14、肠病总治: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放血。 (二)急性胃肠炎 1、土兴一穴、土兴二穴、指五金穴、指千金穴,配手解穴、四花上穴。 2、针金营上穴、金营下穴,配肠门穴、肝门穴、腑肠穴。 3、四花中穴、四花副穴、四花外穴点刺放血。 4、各种急慢性肠炎、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小腿外侧及足跗上见有青筋放血,有特效,若无青筋则无效。此法亦治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 (三)急性肠炎 (四)慢性肠炎 1、针门金穴,特效。 2、肠门穴、足千金穴。 3、各种急慢性肠炎、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小腿外侧及足跗上见有青筋放血,有特效,若无青筋则无效。此法亦治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 (五)肠癌 1、在腑巢穴点刺出血,再针肠门穴、上高穴、下高穴效佳,及手部相关穴位埋针。 2、针通肠穴,配四花外穴里穴,有效。 3、腑巢穴点刺出血,再针足五金穴、足千金穴、三重穴,特效。 (六)肠出血 1、在三灵穴、三权穴、上俞穴、下俞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点刺出血,再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 2、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出血,再针姐妹穴。 (七)小肠胀气 1、针门金穴,配四花下穴,特效。 2、木穴放血,针大间穴、中间穴、小间穴、外间穴,效佳。 (八)小腹胀 1、腕顺一穴、腕顺二穴。 (九)盲肠炎、阑尾炎 1、在腑巢穴点刺出血,再针上高穴、下高穴,特效。 2、四花穴、三重穴点刺出血,奇效。 3、四花中、四花下穴、腑肠穴一带点刺,针上高穴、下高穴。 4、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5、四花中穴、四花副穴、四花外穴点刺放血。 6、慢性盲肠炎:先在小腿外侧及门金穴及四花穴附近放血,再针腑肠穴、四花下穴、肠门穴、门金穴。 7、治中腹肠痛:四花中穴、四花外穴和足千金穴齐下成为横三针。 (十)十二指肠溃疡 1、内庭穴至解溪穴上青筋点刺放血 2、外踝附近点刺放血。 (十一)腹痛 1、针四花上穴,配门金穴,特效。 2、针肠门穴,配通胃穴,效果甚佳。 3、针上高穴、下高穴,效佳。 4、针手五金穴、手千金穴。 5、针大间穴、侧间穴、小间穴、土兴一穴、土兴二穴。 6、针指五金穴、指千金穴、灵骨穴。 7、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放血。 8、急性腹痛:曲泽穴、委中穴点刺放血。 (十二)便秘 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花骨四穴。 2、腰灵穴、土水穴、腑肠穴,配通天穴、驷马穴。 (十三)痔疮 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特效。 2、在上、下俞穴、双奇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三权穴、三灵穴、三弼穴、木枝穴、木陵穴、火灵穴等穴点刺出血,特效。 3、膝后太阳区及阴陵泉穴一带见青筋放血,在针博球穴。 4、腘部膝后太阳区找青筋放血,再找脊柱两旁出现丘疹样突起反应点或红色反应点放血。 5、委中穴出血,特效。 6、先针其门穴、其正穴、其角穴,再于委中穴上下左右放血,特效 7、痔疮特效刺络部位:膝盖后窝后头区(委中线),乃是治疗痔疮的特效刺络部位 8、痔疮、心脏病:委中穴、阴陵泉穴附近放血治心脏病、痔疮,一次轻,多次愈。(阴陵泉穴附近见青筋,非心脏病即痔疮)。 (十四)大便脱肛 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 2、在上俞穴、下俞穴、双奇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三权穴、三灵穴、三弼穴、木枝穴、木陵穴、火灵穴等穴点刺出血。 3、大便困难:委中放血,针灵骨穴,腑肠穴、水金穴、四花穴。 (十五)直肠炎 1、针其门穴、其正穴、其角穴、正土穴,配三重穴、外三关穴。 (十六)五更泄 1、针腑肠穴、通肾穴、通胃穴,配感冒穴,配合加神阙穴艾灸。 (十七)绞肠痧 1、在腑巢穴点刺出血,再针侧三里穴。 (十八)疝气、小肠疝气 1、针大间穴、小间穴、中间穴、侧间穴、浮间穴,特效。 2、针天阳穴、人阳穴、地阳穴,配内阴穴、沈阴穴。 3、针海豹穴。 4、疝气:内踝附近点刺放血。 5、小肠疝气:(1)内踝至三阴交穴一带点刺出血 (2)大间穴、小间穴、外间穴、中间穴、浮间穴任选三~四穴用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