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龙玉鉴赏

 生命之树常青 2013-07-07
好玉不言意无尽 
——黄龙玉鉴赏点滴谈之一
http://www. 2013年06月08日 作者: 吕国平 编辑:中国矿业报

导 言
  黄龙玉, 21世纪才面世、2004年始得名的一品新玉。类归珠宝,细腻温润,光泽亮丽,天然蕴涵着至真、至善、至美。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珠宝业得到空前发展。从黄金、钻石、翡翠、彩宝、寿山石到珍珠,一波接一波热浪翻涌。但如果说最近10年有什么东西,价值增长快得令人咋舌,恐怕非黄龙玉莫属!不到10年时间,和田玉贵上加贵涨价了成百上千倍,而黄龙玉更从普通石头摇身一变,竟然涨价了成千上万倍!自然就成为“玉中新贵”。甚至有人推测:下一个热门宝玉极有可能就是黄龙玉!
  在广西贺州、云南芒市的市场上,好的山料2004年初只要几元钱每千克,现在几万元也未必能得到!深圳水底天黄龙玉艺术馆的袁家武先生说:“这种东西当时农民盖房子都嫌它太光溜而弃之不用,那时当石头卖,几十元就能得到一拖拉机。而今,却得论克来买了。”市场如此追捧,人们如此热情地收藏与投资,这绝不简单,必有根由。此中自蕴大学问,真情趣!
  “心读”者,我与宝玉石行业断续地接触多年,常得便随心鉴读千器万印,从不曾有意拥占一块半片,只是想要保持着平常心、惜福心、怡悦心、共享心,用心、真心、潜心、细心地读玉悟道,有所感悟意会,自得欣悦慰藉。以心印玉,以玉印心,自净其意,庆悦恬澹。以求能够见本性根智、悟真空妙有。其如如然,何其足矣!
  “体得”者,即自身体悟所得的点滴,宝贵而真实的东西。万物静观皆自得。不过,近代大禅师铃木大拙先生在《现代世界与禅的精神》中说过,“禅家所说的体得,那是保有绝对积极性的究极的肯定,真的自由从此出,自在、自然、自重、自尊等等,其本原全都在此”。这样的体得,当是我们应有的追求。
  黄龙玉品质完美,面世时短,文化底蕴尚待发掘。本人基于学习地矿专业的深挚情意,感于服务宝玉石界的特殊机缘,近年幸得袁家武先生父子为门师道友,时而拥坐其“水底天”馆,对黄龙玉之珍贵,偶有一孔之察觉(识),而得一己之体会(惜),并不敢谓之为真知。
  以下共有八篇,便是我近来 “黄龙玉之心读体得”,也将是“水底天黄龙玉艺术鉴赏”的一个总论。另外,本文图片皆为袁家武先生的作品或玉料。

  处世做人,最好能不存分别心。但惟先能知分别,而后能除分别,方为真不存分别。而格物论事,却得要明白往来难易、多寡大小、净浊明暗等等,于是也就有了好坏贵贱。比如,自然界所产出的那些美观、耐久、稀少的,经工艺加工可成饰件藏品之类的物品,就素被贵奉为宝玉石。
  珍贵,便是宝玉石的特征和属性!
  贵为矿物单晶,才能视为天然宝石。而玉石则多为致密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矿物集合体的隐晶质颗粒越是微细致密,就越发罕见而稳定地温润、劲韧、光洁,达到至美的程度才被当做玉石!
  而今黄龙玉能被当成是玉,自然也是至美若此。
  如何才能认识并爱惜其珍贵?还是先从一般的宝玉鉴赏说起。
  通常,仰仗专家、借助显微镜或仪器工具所做的,往往是对宝玉石进行“鉴定”。鉴定是一种重要的专业性、技术性工作,是宝玉石鉴赏必不可少的基础。
  但我以为,宝玉石鉴赏,既不只是鉴定,也不同于鉴定。鉴宝赏玉,最紧要的是“体悟得出其价值的由来高卑”! 真正的鉴赏,实在是要心到意在,“既能识贵,又能惜珍”。
  “石之至美方始为玉,并非凡玉皆可成器。成器之玉必经琢磨,琢成之玉深蕴德道”。由此想来,得美玉、成贵器、悟大道,总有着特殊的艰难。我将之归为如下5种难处:
  一者探寻难得。真正能珍贵如宝玉石者,集天地精华、历亘古沧桑。其稀罕之至,莽原深涧、野脉老岩,何曾能得其亿万之一?遍踏青山无觅处!
  二者常眼难识。璞玉纵有温润光洁的卓绝资质,也尽皆隐匿介石、杂居凡土,出身并非高贵之处,平素何有耀眼之色?纵然相逢不相识!
  三者精器难琢。玉不琢,不成器。若无穿透顽石的慧眼、巧夺天工的技艺,便难以构思设计和雕刻琢磨,其真正的品质光彩怎能显化?造物有命,刻刀无情。一刀毁损岂再生!
  四者至美难享。美玉生自天地,当由天下共享。然而,古往今来,玉却被用以示权显贵,富户深阁珍藏,显达风雅赏玩。瑰意琦行惟高阶!
  五者天缘难解。上苍赋予玉石天然的生命力和精气神。人能得玉赏玉藏玉是难得的机缘。涵精化神,示性通灵,施仁育善,转运佑生。好玉不言意无尽!
  宝玉为何弥足珍贵?当是因着有上述种种的难处!
  进而言之,这些要素(品质、稀缺、工艺、文化、偏好等)从根本上共同决定着宝玉的价值。
  无论是钻石定价的4C法则,还是翡翠等诸玉品定价的各类准则,归根到底,便是在体现以上各种基本要素的。
  相应地,同一件玉品的鉴赏(识而能惜其珍贵者),我以为也会有5个层次:
  基础层次的鉴赏,取决于“自然品质”。黄龙玉之贵,贵在天生丽质,地育精气,色绚晶莹,清雅温润;
  普通层次的鉴赏,取决于“珍稀程度”。 黄龙玉之贵,贵在资源缺绝,激发偏好,市场追捧,创价居奇;
  较高层次的鉴赏,取决于“艺技水准”。 黄龙玉之贵,贵在设计出奇,随性寓真,雕技高超,工艺增值;
  更高层次的鉴赏,取决于“文化意蕴”。 黄龙玉之贵,贵在凝聚文化,承载传奇,附着盛事,收藏流转;
  最高层次的鉴赏,取决于“情感体悟”。 黄龙玉之贵,贵在折射大道,彰显厚德,启悟禅机,润身养心。
  总之,是自然演化、社会发展,加上世人的爱美本能,共同造就了一切宝玉之珍贵、珍贵之宝玉。
  于是也就可以说,黄龙玉之贵,在于玉,在于世,也在于人

 

玉随大师出盛世 
——黄龙玉鉴赏点滴谈之二
http://www. 2013年06月17日 作者: 吕国平 编辑:中国矿业报

  人类特别是中国,产玉、用玉、琢玉、藏玉的历史,甚至比青铜器时代还要早。有的学者甚至主张,要在青铜器时代之前,专门列一个“玉器时代”。
  古往今来,一直有“乱世拥黄金、盛世出美玉”之说。比如,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青海昆仑玉被选来制作了奥运会的奖牌。而 “舞动的北京——中国印” 奥运会徽,则以和田玉镌刻。中国之玉,顿使“六宫粉黛无颜色”,这自然要算是“盛世出美玉”最为鲜活的例证和注解。
  时至新的千年,从广西贺州、云南芒市等地的市面,溯源至云南保山市的高山深谷,始见一种璞料,空前绝世地温润细腻、清透灵动。绚丽多彩的颜色,或如旭日般金黄,或如荔枝冻般晶莹。劲韧质坚,外皮内草,天工巧成,美轮美奂。
  这种美石,看似是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常见的黄腊石,却又远胜之,堪与中国古玉(和田玉)、世界名玉(翡翠)相媲美,令人叹为观止!
  随即,人们发现,这是一种由隐晶质的玉髓及部分玛瑙所形成的东西。其石英颗粒非常微小,质地细腻、温润灵动,可以说是“达到了玉石级别的黄蜡石”。
  一时间,坊间对此便有了种种称谓。因其首见于广西贺州市面,与黄腊石酷似,品质优异,而被称为“贺玉”或“黄冻蜡” 、“龙黄石”等,不一而是。总之,是要与只能做观赏石的黄腊石类区别开。
  2004年,黄龙玉原生矿在云南龙陵小黑山地区被人们发现。云南观赏石协会经过多年的考察、采样、鉴定和研究,将此类玉石特别命名为“黄龙玉”。
  寓意明确,借重其以黄为主要色调、取其“中国(龙)、龙(陵)”的产地、重其温润如玉的品质。虽然这只是一种命名尝试,却也是其第一个正式名称,标志着一个新玉种正式面世和得名!
  2010年9月26日,经国家质监总局、中国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发布最新一版《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GB/T 16553-2010珠宝玉石鉴定》、《GB/T 16554-2010钻石分级》。这三项新国标于2011年2月1日生效实施。
  在这一最新版的《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中,黄龙玉赫然在列:增加了“蓝玉髓”、“绿玉髓(澳玉)”、“黄玉髓(黄龙玉)”。
  新的《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也对鉴定方法做了相应的完善——将矿物岩石名称由“玉髓”改为“石英”,并在“放大检查”一项中增加了“特殊图纹”。
  由此,黄龙玉第一次在国家标准里被作为黄玉髓的别称而给予明确定义,并正式有了对其鉴定的国家标准。
  虽然,黄龙玉既不是古代国玉、也不是国际名玉,而只是在新的千年、在中国大地,方始面世、方始得名。但,这却是一品盖世美玉!一种盛世新玉!
  香港国际知名宝玉石专家欧阳秋眉女士,在为《中国国家宝藏——黄龙玉》一书作的“序”中说:“或许是冥冥中的天意,在中国崛起逐渐步入世界强国之际,一种主色调契合了国徽、国旗的国家标志性色彩的玉石现世了,真是应了‘盛世兴、美玉出’这句古话。”
  黄龙玉一经面世,珠宝市场就热闹非凡。CCTV-10科教频道在“探索·发现”栏目《解码黄龙玉》中曾经报道说,全国范围内从事黄龙玉交易的商家、收藏家、雕刻师总人数超过10万人,而且建立起从龙陵产地原石毛料的公盘交易会,到摆件、首饰终端产品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有的珠宝商感叹说:“黄龙玉真是个宝啊!做翡翠生意的,最多一半能赚钱;谁知做黄龙玉的,竟会有九成八的人赚了大钱!”
  近年来,国内已经开通了中国黄龙玉网,相关资讯易于检索。从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云南省珠宝协会到龙陵县黄龙玉协会,都相继组织过大型专题展示推介、工艺比赛等活动。
  与此同时,人们对黄龙玉也日益重视起来,他们对黄龙玉进行勘查探寻、研究鉴赏、雕琢加工、收藏鉴赏。今年的5月24日、25日,在CCTV-4频道先后3次播出“一方收藏”栏目《他山美玉》,还专题介绍了广东潮州黄龙玉博物馆馆主、收藏家曾荣文先生及其藏品。葛宝荣、候德升、摩亻太、、张家志、刘涛、官德镔、冯炳金、朱旭佳、肖养杰、李群、李立新、林忠祥、张仕新、詹保国、黄日锦、林金秋、李志明、项家意等,一批行家里手,在行业内已颇为有名。他们的作品和研究著述相继行世,为黄龙玉走进老百姓的生活、造福社会做出独特贡献,增添夺目光彩。
  苏晋云先生有言:“不逢大匠材难开,肯住深山寿更长”。但从总体来看,真正让黄龙玉得到艺术升华和价值发现的大匠大师,迄今为止,依然是寥寥可数。
  就我所知,隐身于深圳罗湖的“水底天”艺术馆的袁家武先生,当算得上是玉石界一位这样的大匠大师。
  袁家武先生平实的人生不乏传奇的故事。他和他的家庭,与黄龙玉有着不解之缘。1957年4 月出生于湖南湘潭县姜畬镇的他,贫寒童年中学会了做事要坚强执着;动乱文革间懂得了为人当自强不息;恩师教导下思考着人生的“昨天今天明天”。他不甘心终生埋没在乡土。自小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羸弱、力不如人,却使他立志要靠动脑筋过上体面的生活。初入社会,他曾跟父亲学着做豆腐,了无兴趣,但做生意的意识从此根植于心。随着改革开放,乡间小贩或沿海打工渐兴。当他看到有的亲戚靠一副扁担收破烂,也能赚得好生计,深感触动,迅即循入此道,收集变卖金玉古董,藉以谋生。
  他先做了几年黄金生意,曾经获利颇丰,却又一朝赔尽。一度只得负债回乡,靠赊养猪仔维持家计。在极度困难时,他却看到珠宝首饰业正在中国蓬勃兴起、生机无限。那些年,黄金、钻石、翡翠、珍珠,消费时尚一浪接一浪地涌来。金银珠宝从宫廷臣宦之手到平民百姓之家,从显贵示富到美化生活,从地下流通到公开交易,从臆断式定价到鉴定配证式营销,这是一种历史转变和时代潮流,金银珠宝正在成为一大行业。他断定,这将会是他安身立命的行业!
  等到手上略有点本钱,袁家武便下定决心,要矢志不移投身这个行业。从黄金、翡翠到钻石,从珠宝采购、销售到设计、加工,从矿山、工厂、市场到海关,从银行借贷、进口报关到租店设铺,从湘粤桂滇到东南亚,从远涉千山万水到扎根深圳,从不时上当失手的教训到日积月累的经验……他带同全家,在珠宝界磨砺了数十年,既尝尽个中艰辛,也独得其间甘饴。
  2004年那个“石破天惊”的场面,至今让他念念不忘。一个行内朋友不经意间砸了一块圆仔料,一分为四,展露出来的那种空前绝世的温润细腻、清透灵动、绚丽多彩,让他如经雷击电触一般,震惊感奋,不能自拔!从此,他便对黄龙玉偏爱若狂、如醉如痴。他苦心孤诣潜心钻研近十载,探玉寻宝辛苦奔波千万里。他因收贮玉之原料,曾倾尽家资;为发掘石之大美,而向隅偏居。但袁家武并没有在狂热的市场中随波逐浪,而是冷静思考,站得高看得远。
  他认定:新玉应盛世而出是苍天大地给人类的巨大财富,但要让社会共享这份厚爱福报,若是简单地把黄龙玉当一宗好买卖、好生意来做是远远不够的,也与黄龙玉的高贵品质不相匹配的!
  他要采取与众不同的做法,既不会像以前当地村民那样视之如废石,更不想像炒手一般低进高出,赚几个钱完事。他要创造和发掘价值!让黄龙玉天然自在的大美,彰显于世,怡悦众生;要让黄龙玉深藏内蕴的商机,蓬勃生发,多赢共享。以此,他致力于推动这一新玉种得到社会认同,进而推动黄龙玉行业得到深化发展。他发誓,此生定要在黄龙玉行业发展和艺术创造上做出一番作为!
  无疑,这是要在盛世研究大课题,为社会贡献大福祉!
  于是,他一改忙碌奔波的习惯,静下身心,夙兴夜寐,伴石饮茶,“读石论道”。他全部的精力转向对黄龙玉的艺术创造、鉴赏引导。他意象玉品,取 “投石冲破水底天”诗境,以“水底天”命名自家玉馆,馆名曾由中国收藏协会会长闫振堂先生亲自题写。
  他读石务透、论道证悟,体会日益独到,见解越发深邃,功夫更加老道。他构思设计,匠心独具,既要充分焕发原有品质将璞玉变为天工美器,又欲显化其主旨光大出灵魂大道。
  他精心创造的大组印章《走象(向)鼎盛》、主题艺术品《海之韵》等一批杰作,经中国·东盟石文化博览会、中央电视台等诸多媒体的展示、评奖和报道,引得举世惊叹!
  关于他的黄龙玉艺术创作及其精美作品,后面会有进一步的介绍。
  苏东坡咏琴有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好琴须与琴师共,始得和谐天籁声。黄龙玉,也是要与大师并存于世的。
  并不在意声名、一直埋头读石论道的袁家武先生,堪称这样的“大师”之一。他与诸多行家里手一道,同黄龙玉相得益彰地应运而生于当代,“玉随大师出盛世”!

 

丽质天生黄龙玉 
——黄龙玉鉴赏点滴谈之三
http://www. 2013年06月24日 作者: 吕国平 编辑:中国矿业报

  对于黄龙玉的鉴赏,一开始当然是要了解其“自然品质”。这是鉴赏的基础。
  黄龙玉之珍贵,首先贵在其天生丽质,地育精气,色绚晶莹,清雅温润。
  玉,必须是至美之石。依照宝玉石名称最新的国家标准,正宗的黄龙玉、合法的黄龙玉、标准的黄龙玉,应当是黄玉髓。这里,仅对黄龙玉石的物质特性略加叙述。
  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曾对云南送验的各场口黄龙玉样品进行过系统的化验分析和测试,国家珠宝玉石质检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等也合作进行了黄龙玉的基础研究,为认识黄龙玉的组成、结构、成矿条件、致色原因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站在地质成矿的角度来看,从和田玉、翡翠到黄龙玉,几乎所有的硅质类矿产玉石,成因均与火成岩密切相关。在成矿地质年代,高温岩浆从地下沿裂缝上涌,在火山岩体边缘侵入其它岩体的节理、裂隙、构造破碎带,温度和压力下降,液体中的矿物质沉淀,再通过极其漫长过程的浸染、交代、结晶等作用,使岩石结构和物质成分发生改变,产生脉状、透镜体状、带状变质带,形成蕴藏黄龙玉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国家标准的《珠宝玉石名称》并不做档次的分类。但在玉石行业,却习惯于依据色、透、硬、韧等工艺特点,将玉石分为高档玉石、中低档玉石和雕刻石,如翡翠、软玉均属高档玉石。
  高档玉石,一般色鲜透亮,温润光洁,韧性好,摩氏硬度高于6。黄龙玉韧性通常好于翡翠,略逊于软玉;摩氏硬度同于石英,高达6.8~7度(而硬度小于4的,价值再高也不称玉,只称为石,如寿山石、鸡血石、青田石等)。
  专家们常用类比的方法,确切地证明 “黄龙玉是继新疆和田玉、缅甸翡翠之后的新兴美玉,天然具有高档玉石的品质特征”。香港国际知名宝玉石专家欧阳秋眉女士曾说:“我第一次亲眼目睹黄龙玉的真容。它有如翡翠般的细密而坚结及强的反光度,有如田黄与鸡血石般的色彩、和阗玉般的滋润;特别是其浓郁、正阳而丰富的色彩,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的确,黄龙玉有 “和田玉(玉祖)之温润、翡翠(玉王)之硬度、田黄(石帝)之色泽、芙蓉石(石后)之柔韧”,既可见翡翠似的纤维状结构,也有与田黄相似的萝卜纹,既有媲美翡翠的水头(其透明度可达3厘米~6厘米),又有胜于和田玉的油头。 而黄龙玉以黄色、红色为主色调,更寓意“富贵”、“吉祥”。总之,黄龙玉集合了诸多高档玉石的至优至美,当然要列属于高档玉石。
  相关的岩石矿物学研究表明:黄龙玉,是一种极致密细微的隐晶质硅质集合体,主要由二氧化硅(SiO2)矿物(石英、玉髓、蛋白石等)、铁质矿物、方解石、蒙脱石、绿泥石等组成,化学性质极为稳定。隐晶质矿物颗粒,直径不到0.001毫米,用高倍显微镜才能分辨。黄龙玉的密度约为2.6克/立方厘米,无解理,具贝壳状、蜡状断口。做放大检查鉴定,则其隐晶质结构有时含锰质包体的“草花”(黑色树枝状等),有时含“砂金”(金属光泽矿物包体)。黄龙玉石没有放射性。这些,都是黄龙玉固有的极为宝贵的自然特征。
  黄龙玉原生矿,主要在花岗岩边缘接触带(变质成矿带)上,后经漫长的地质变动,甚至出露地表,经过次生风化运移等形成次生矿。因而,在产状上,黄龙玉既有原生矿的硐坑玉料(山料),又有风化堆积的玉料(草皮料),还有半山半水(山流水)玉料、籽玉(籽料)。而在品种上,以上各类产状的黄龙玉又都可以有诸多的品种,各个品种又各有千秋。
  黄龙玉块料有大有小,形态多样,既可把玩原石,又适合被设计雕刻成各种摆件和饰品。
  与黄龙玉同族物质的珠宝玉石,还有水晶、硅质玉、欧泊、硅化木等。黄龙玉所具有的“隐晶质、透明好、不必定会起棉、不需油养”等特征,与通常不够透明、常起棉、要油养的观赏石类黄蜡石(黄腊石)存在明显区别。
  对于黄龙玉的天然品质,不同专家各有其独到的认识和深刻的体悟。而色、水、底、种、形,皮、草花、包裹体,色带、光泽,细微度、密度、韧性度,棉、裂绺,出产的场口等,往往都是被当做鉴定和鉴赏黄龙玉的基本要素。
  袁家武先生尤为重视欧阳秋眉女士的研究成果和权威论述。他借鉴专家们对翡翠的鉴定分级,综合考量黄龙玉的“色、种、水、形”,着重关注色的“正(纯正度)、匀(均匀度)、阳(鲜阳度)、浓(浓郁度)”,视“黄如金、红如血、绿如翠、白如冻、黑如墨”为至佳。
  绚丽色彩的黄龙玉属于他色玉石。根据其产生颜色的成因机理的不同,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不同成因决定其稳定性有所不同:“内源染色(氧化转色)”主要是因其自身所含硫化亚铁(FeS2)的二价亚铁离子(Fe2+)在成矿演化过程中,经氧化后产生三价色素离子(Fe3+)。而“外源染色”(浸染致色)则是成矿后,经由溶解于地下水的外来色素离子渗透、滋润,再加上微量稀土元素影响,从而将玉髓转至丰富色彩。玉石即便是翡翠一般都会怕烈火和强酸,但黄龙玉尤其稳定,虽然“外源染色”的受强酸腐蚀或长期烈日暴晒会微弱褪色,但“内源染色”的则几乎永不“褪色”。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9年7月1日实施了地方标准《黄龙玉分级》。这个分级标准参照了当时国家标准的《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鉴定》以及《翡翠饰品分级》,确立了黄龙玉的术语定义、成分、结晶状态、常见颜色、光泽、解理、摩氏硬度、密度、光性特征、多色性、折射率、双折射率、紫外线荧光、吸收光谱、放大检查、特殊光学效应等17种质量指标。
  《黄龙玉分级》根据颜色、透明度、净度、质地等因素有详细的分级方案。例如,颜色划分为5个等级(由高到低为S1、S2、S3、S4、S5),光泽划分为4个等级(由高到低为G1、G2、G3、G4),透明度划分为5个等级(T1透明、T2亚透明、T3半透明、T4微透明、T5不透明),净度划分为4个等级(J1极纯净、J2纯净、J3半纯净、J4欠纯净)。
  虽然这还只是一个地方性标准,在具体内容上或需适应新的国家标准与研究进展而有所调整,但这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地认识黄龙玉的参考依据,是详细地对黄龙玉进行分级的相关准则。
  科学、规范地鉴赏黄龙玉,以上基础知识当需知晓。

 

珍稀显贵黄龙玉 
——黄龙玉鉴赏点滴谈之四
http://www. 2013年07月01日 作者: 吕国平 编辑:中国矿业报

  在掌握黄龙玉“自然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则需了解其“珍稀程度”。
  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通常被人们视为最贵重的和田玉、翡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资源缺绝,激发偏好,市场追捧,创价居奇。
  和田玉出产于古代和阗(今为新疆和田)。从殷商至今,稍好的原料早都采掘枯竭。玉料价格已高到难以想像,寻常百姓家已很难见到。
  而翡翠出产于缅甸,直到清朝才进入我国,流行历史并不太长。但到了十八世纪末,它已是最昂贵的珍玩了。近代以来,至美的翡翠极为稀少,价格翻番的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
  那么,黄龙玉也像和田玉、翡翠等那样,会因稀少而显珍贵吗?
  这的确是个重要的问题。虽然黄龙玉天生丽质,却由极其常见的石英组成,只不过是一种玉髓,多数石英质的玉石是低档的。因此,黄龙玉的珍贵性,刚开始时并不被人们看重。这也正应了一句俗话:“素来好玉不易识”。
  春秋时代,楚国卞和以为“凤凰不落无宝之地”,遂在荆山寻获璞玉,先后两次向厉王、武王献之。而玉工只当作是一块石头,导致卞和两次被治欺君大罪,左脚、右脚接连被削掉。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痛哭3天3夜,眼睛流得只剩下血。文王问到,卞和说:“我不哭两脚被削,哭世人把真玉当石头、把忠君当欺君。”于是,文王命人剖石,终于见到绝世珍宝,取名为“和氏之璧”。 西晋傅咸《玉赋》有曰:“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旷千载以遐弃,  焱欠 一朝而见齿,为有国之伟宝,荐神祗于明祀,岂连城之足云,喜遭遇于知己!知己之不可遇,譬河清之难俟。”就记述了“卞和识玉”的典故。
  和氏璧问世的经历耐人寻味。据说,此玉侧视为绿色,正面却雪白,定制“传国玉玺”,成为千秋国宝。和氏璧到底是什么呢?它出自楚地荆山,地质学家章鸿钊、李强、李海负等先后确认,它只是荆州的绿松石。郝用威则推测是神农架南漳沮水的月光石。著名矿物学家袁奎荣甚至以变彩拉长石为原料,成功复制了“和氏璧”。总之,绝世仅有的和氏璧,其物质成分也是非常普通的东西。
  而今,黄龙玉纵有温润光洁的卓绝资质,本身却不过是常见的石英类物质。故而,也易于被人忽视。正所谓出身并非高贵之处,纵然相逢不相识。2009年6月1日,欧阳秋眉教授也这样回忆:“前两年我就听说过黄龙玉,知道它产自云南邻近缅甸的大山深处,当时有人还送一块小的标本到香港请我鉴定过。但当我发现它是石英质玉时,我不太留意它,因为已知的石英质玉都是低档玉石。”当然,后来她见到真实的黄龙玉,则深为惊异和震撼!说是 “第一次亲眼目睹黄龙玉的真容……加上精美的雕工,巧色的运用,使我爱不释手。”
  可见,即使是成分常见的东西,但品质各异,其中至优至美者未必就不稀缺。
  那么,黄龙玉会不会真正稀缺和珍贵呢?想想石墨与钻石存在着的差别,想想许多珍贵的玉石都不过由普通矿物所组成,这类的疑虑就可以消除,问题的答案也并不难得出。
  众所周知,同是极为简单地由最为常见的碳元素组成的东西,比如钻石之稀贵,与石墨真有天壤之别!与此相类似,蛇纹岩非常多见,而其中珍贵如岫岩玉者较少。世界上叶腊石矿产储量不少,但其中至美如田黄、芙蓉石者罕有。透闪石实在普通,而其中出产于中国新疆的和田玉(软玉)却卓然绝世。辉石硬玉一类常见,但其中至佳者翡翠除缅甸外举世皆无。
  同样,虽同为石英、玉髓,但其中能至美绝伦到黄龙玉这样程度的,至今惟见于中国云南的龙陵,而且实在是少之又少!正是因为太过于少见,绵延了上万年的中国玉文化中一直没有黄龙玉的地位。也可以说是“万年追寻到于今,方始发现得面世”!
更何况,面世时间如此之短暂,能经过艺术再造而行世的黄龙玉精品,就更加稀罕!
  最能说明黄龙玉稀缺程度的还是市场!因“一石难求”,导致黄龙玉价格从一面世就开始持续多年地飞涨,这只能说明市场是由供不应求所决定的。
  可遇不可求的黄龙玉,供求关系背离越拉大,就越发成为收藏家和投资者追捧的对象。随着社会购买力增长,越稀少就越珍贵。短缺,进一步衍生短缺!
  黄龙玉何以会这样地稀少呢?显然,既有其面世时间短从而精品产量极其有限的原因,又有更根本的决定性原因:迄今只在云南省龙陵县一个极小的区域之内出产过真正的黄龙玉,资源量极为有限!
  虽然国家标准对珠宝玉石的定名,不具有产地区域性局限;虽然花岗岩边缘接触带都有可能产出石英玉髓一类的矿产,但是,即使如此广受关注,迄今也只有在龙陵县的龙新、象达、碧寨3个乡境内找到高品质的黄龙玉。
  龙陵素有“滇西雨屏”、“翠绿之都”之名。凌空俯视,一道道山脊好似巨龙飞舞。在黄龙玉主要产区的三维地形图中,原生矿主要在县城东南方向约30多千米处的小黑山,次生矿床主要在小黑山附近的苏帕河流域。
  黄龙玉原生矿体呈脉状、层状、透镜状、块状、囊状和不规则状产出。洞坑玉料(山料)等首见且主要集中在小黑山矿区(地形图1、2、3、4、5、6等处),包括洋烟河、大场、团坡、芹菜塘、百花寨、大河边等矿点矿带。这些地方洞坑玉(山料)、草皮料、山流水等各种产状的黄龙玉料较齐全。玉料品种有板料、山包括筋料、瓦沟料、原封玉、草花玉等等。
  地形图所标注的7处是硝塘矿带出产的黄龙玉,以外部“白”包裹着内部“黑”的玉料为多,水头不足,颗粒度较粗。
  地形图所标注的8处迤沙寨矿带,出产的黄龙玉多呈黄、红色,也有白、灰色。色正而浓,水头很足,往往能见到很好的俏色雕刻原料。有的因内部多棉,偶有灰斑、黑斑和裂绺,颗粒度较粗,从而影响其成色和用途。
  地形图所标注的10、11、12、13、14、15、17等处,是苏帕河流经的台子田、朝阳、尹家田、椿关坪、水草岭、茄子山水库及其周边。苏帕河自北向南、由西向东流入怒江,落差很大。长期的急流冲刷,使这里成为黄龙玉仔料的主要产地。
  地形图之外,往北还有龙新乡和龙江、镇安等矿区。龙江所产的玉料,多呈黄色、红色,稍微发灰,内部多棉,见粒状杂质,影响质地。但时有较大体块,可作巨型雕件。其他如平达等地,虽可见黄龙玉石,但产出规模过小。镇安所产玉料氧化转色欠足,多呈黄橙红白,色调暗涩。镇安出产的古铜、绿、青色等仔料,内部呈灰或黑,包裹着红黄色外皮,较有观赏价值。
  目前,小黑山黄龙玉原生矿主产区已经被龙陵县政府进行了较严格管制。人们主要集中在苏帕河流域的河底、河滩及两岸,找寻和开采黄龙玉。到龙陵来开挖黄龙玉的,有本地人、外地人甚至还有缅甸人。承办过十多次黄龙玉公盘交易的保山黄龙玉开发有限公司,则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该公司集勘查、开采、加工、销售为一体,拥有小黑山地区采矿权和探矿权。
  黄龙玉有着与和田玉媲美的品质、寿山石类似的工艺特性,其稀有程度也可以借这两种国宝级的玉石进行对比。目前,和田玉只有我国新疆产出,保有储量约为5万~6万吨。而寿山石主要来源于优质叶腊石,全世界已查明叶腊石总资源量大约有2亿多吨,其中中国、日本、韩国约占75%。中国优质叶腊石主要在福建省(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60%)。其中,因矿石赋存状况复杂,寿山石的矿产资源究竟有多少?尚无经审批的探明储量。有人粗略预测,大致可能用数百万吨来计量。
  而据资料显示, 经云南省地质部门多年的地质勘探,黄龙玉探明的储量总共仅有区区的38.86万吨!只比和田玉5万~6万吨的保有储量略多一点,肯定比寿山石资源要少。
  如果做进一步分析:黄龙玉这点保有储量经开采回收率、琢磨可成器率等几次折扣(有资料称,可利用率仅为5%~20%),加上前些年一哄而上、乱采滥挖,今后真正能进入市场的黄龙玉到底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与和田玉、寿山石等同样,品质卓绝的黄龙玉,更因珍稀而显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