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求索的只是幽兰一样的品格

 传统文化网站 2013-07-08

【原文】余既滋1兰之九畹2兮,又树34之百亩。畦5留荑6与揭车7兮,杂杜衡8与芳芷9。冀10枝叶之峻11茂兮,愿竢12时乎吾将刈13。虽萎14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1516。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17不厌18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19心而嫉妒。忽20驰骛21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22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23以练2425兮,长顑2627亦何伤。擥28木根以结茝29兮,贯30薜荔31之落蕊。矫32菌桂33以纫蕙兮,索3435绳之纚纚36。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37。虽不周38於今之人兮,愿依彭咸39之遗则40

【译文】我繁殖兰花九畹兮,又培植蕙兰上百亩。分畦留下荑草和揭车,杂以棠梨和香芷。期望枝叶繁茂兮,愿到时我将得收获。虽然枯凋兮我何伤感?只是哀伤众芳之荒残。众人都竞争进取于贪婪兮,仰仗于不满足之欲望而求索。他们反而内心宽恕自己以己度人兮,各自昌盛内心而嫉妒。急速奔驰以追逐兮,不是我心中所急。暮年逐渐来到啊,害怕修美之名不再立。晨饮木兰花上的露珠,黄昏食用落下的秋菊瓣。如果我心中信任美好以选择求取,即使面黄肌瘦又有何伤?持木根以结白芷兮,将薜荔之花蕊结成串。矫正肉桂花以搓蕙兰兮,探索何绳为之栓系。我正直之法则来自于前修,不是世俗之人所能从事。虽不能周济如今的人们,愿依照彭咸留下的法则。

【说明】屈原通过他所种植的这些花草说明,这些花草并没有贪求什么名誉地位财富,而世上的人们却在不断地贪求,仰仗着永远不会满足的欲望而求索。我求索什么?晨饮木兰花上的露珠,黄昏食用落下的秋菊瓣。如果我心中信任美好以选择求取,即使面黄肌瘦又有何伤?我求索的只是正直的品格!虽然这种正直的品格不是世俗之人所能从事,但我还是愿意依照彭咸留下来的正直的品格。

——————————————————

【注释】1.滋:(zī吱)通“孳”。《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左传·襄公八年》:“事滋无成。”《吕氏春秋·明理》:“草木庳小不滋。”《说文》:“滋,益也。”这里用为滋生、繁殖之意。

2.畹:(wǎn)古代地积单位。说法不一,一说30亩为一畹,一说12亩为一畹。

3.树:(shù竖)《诗·小雅·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史记·吕不韦传》:“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这里用为培植、培养之意。

4.蕙:(huì惠)即蕙兰。一种兰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伪鳞茎卵形,叶线形,总状花序,花红色,边缘有黄带,唇瓣白色而具红点,可供观赏。《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5.畦:(qi)菜圃间划分的行列。这里是当动词用。《孟子·滕文公下》:“病于夏畦。”《庄子·天地》:“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史记·货殖列传》:“千畦姜韭。”《说文》:“畦,田五十亩曰畦。”

6.荑:(ti)通“稊”。草名。一种像稗子的草。草的嫩芽。《诗·邶风·静女》:“自牧归荑。”《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管子·度地》:“新事未起,草木荑生可食。”《孟子·告子上》:“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这里用为草名之意。

7.揭车:香草名。

8.杜:(dù度)一种木本植物,名杜梨,棠梨。《诗·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菁菁。”《诗·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诗·小雅·杕杜》:“有杕之杜,有皖其实。”《管子·地员》:“其木宜杬、苍与杜、松,其草宜楚棘。”《说文》:“杜,甘棠也。”《齐民要术》:“杜树大者插五枝。”这里用为杜梨、棠梨之意。

9.芷:(zhǐ止)白芷,香草名,也叫“兰槐”、“辟芷”。中医学上以根入药。《管子·地员》:“五臭生之:薜荔、白芷、麋芜、椒、连。”《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列子·周穆王》:“佩玉环,杂芷若以满之。”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0.冀:(Jì季)假借为“觊”。《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国语·鲁语》:“吾冀而朝夕修我。”《韩非子·五蠹》:“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史记·孝武纪》:“冀至珠庭焉。”这里用为希望、期望之意。

11.峻:(jùn)《书·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彫墙。”《礼记·大学》:“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楚辞·屈原·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这里用为很大之意。

12.竢:(sì俟)同“俟”。等待。《楚辞·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13.刈:(yì艺)《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擭。”《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管子·小匡》:“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壄。”《广雅》:“刈,断也。又,杀也。”鲍照《代东武呤》:“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这里用为割草之意。

14.萎:(wěi)《诗·小雅·谷风》:“无木不萎。”《楚辞·离骚》:“虽萎绝其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广韵》:“萎,蔫也。”《集韵》:“萎,草木枯死。”这里用为枯槁、凋谢之意。

15.芜:(wú无)《管子·牧民》:“野芜旷则民乃荒,上无量则民乃妄。”《老子·五十三章》:“田甚芜,仓甚虚。”《楚辞·招魂》:“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说文·草部》:“芜,秽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里用为田地荒芜之意。

16.秽:(huì卉)古“薉”字。《管子·形势解》:“地险秽不平易,则山不得见。”《荀子·王霸》:“涂薉则塞。”《荀子·大略》:“国之薉孽也。”《荀子·富国》:“民贫,则田瘠以秽。”《考工记·总目》注:“粤地涂泥多草薉。”《文选·班固·西都》:“并稻潜秽。”《说文》:“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这里用为荒废,长满野草之意。

17.凭:(píng)《左传·哀公七年》:“凭恃其众。”《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庄子·则阳》:“不凭其子,灵公夺而里之。”这里用为依托、仰仗之意。

18.厌:(yàn)通“餍”。《书·洛诰》:“万年厌于乃德。”《诗·小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诗·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管子·势》:“兽厌走,而有伏网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老子·五十三章》:“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荀子·儒效》:“厌厌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集韵·艳韵》:“厌,足也。”这里用为满足之意。

19.兴:(xīng)《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书·太甲下》:“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郑玄笺:“兴,盛也。”《管子·侈靡》:“事末作而民兴之,是以下名而上实也。”《玉篇·舁部》:“兴,盛也。”这里用为“昌盛”之意。

20.忽:(hū呼)《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于侧,忽忽乎如将不得。”《左传·庄公十一年》:“其亡也忽焉。”《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这里用为急速之意。

21.鹜:(wù务)通“鹜”。奔驰。《楚辞·九歌·湘君》:“鼂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庄子·外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

22.冉:(rǎn)逐渐,渐进。常作“冉冉”。《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广雅》:“冉内,行也。又冉冉,进也。”古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23.姱:(kuā夸)《楚辞·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这里用为漂亮、美好之意。

24.练:(liàn)通“拣”。《管子·幼官》:“练之以散群傰署,凡数财署。”《荀子·子道》:“鲁大夫练而床,礼邪?”《礼记·月令》:“选士厉兵,简练俊杰。”《潜夫论·本政》:“既不能昭练贤鄙。”这里用为选择之意。

25.要:(yan)通“徼”。《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不庶几,不要幸。”孙星衍云:“要与徼通。”《孟子·公孙丑上》:“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赵岐注:“要,求也。”《荀子·王霸》:“所使要百事者诚仁人也,则身佚而国治。”《韩非子·喻老》:“起事于无形,而要大功于天下。”《吕氏春秋·爱类》:“要利之人,犯危何益?”高诱注:“要,徼也。”这里用为探求、求取之意。

26.顑:(kǎn)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楚辞·离骚》:“苛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说文》:“顑,饭不饱也面黄起行也。”

27.颔:(hàn)下巴颏。《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公羊传·宣公六年》:“绝其颔。”《释名》:“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释名·释形体》:“颐,或曰颔车。”

28.擥:(lǎn)同“揽”。执持,采摘。《楚辞·离骚》:“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29.茝:(chai)《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茝兮澧有兰。”《荀子·大略》:“兰茝稿本,渐于蜜醴。”《广雅》:“山茝,藁本也。”《史记·礼书》:“侧载臭茝。”《汉书·礼乐志》:“茝兰芳。”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即“白芷”。

30.贯:(guàn)《书·秦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韩非子·说林下》:“是其贯将满也,遂去之。”《列子·周穆王》:“贯金石。”《说文》:“贯,钱贝之贯也。”《汉书》:“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挍。”《苍颉》:“贯,穿也。以绳穿物曰贯。”《广雅》:“贯,累也。”这里用为穿物、穿钱的绳子之意。

31.薜:(bì碧)常绿灌木,茎蔓生,果实球形,可做淀粉,捣汁可做饮料。简称“薜”。《管子·地员》:“薜下于萑,萑下于茅。”

32.矫:(jiáo)《管子·君臣上》:“是以上及下之事谓之矫,下及上之事谓之胜。”《国语·周语》:“其刑矫诬。”《庄子·天下》:“以绳墨自矫。”《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荀子·性恶》:“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广雅》:“矫,直也。”这里用为纠正、匡正之意。

33.菌桂:桂属植物的一种,或是肉桂。常绿乔木,叶呈椭圆形,开小白花,树皮可药用,即桂皮。叶、枝、树皮可加工制成桂油。《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34.索:(suǒ锁)寻求、探索。《管子·君臣下》:“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辩以根之。”《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贞《史记索隐》:“解其所未改,申其所未申,故以索隐为名。”

35.胡:(hú壶)《书·太甲下》:“弗虑胡获?弗为胡成?”《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宁忍予。”《诗·大雅·生民》:“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诗·周颂·丝衣》:“不吴不敖,胡考之休。”《管子·大匡》:“胡不行矣?”《礼记·中庸》:“君子胡不慥慥尔。”《韩非子·难二》:“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广雅·释诂三》:“胡,何也。”这里用为怎样、何之意。

36.纚:(li)《诗·小雅·采菽》:“汎汎杨舟,绋纚维之。”《楚辞·离骚》:“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韩非子·难言》:“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抱朴子·外篇·知上》:“徒薪曲突於方炽之火,纚舟弭檝於冲风之前。”《后汉书·张衡传》:“前祝融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这里用为系住之意。

37.服:(fú扶)《书·酒诰》:“肇牵车牛,运服贾。”《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管子·法法》:“彼民不服法死制,则国必乱矣。”《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墨子·尚贤》:“以德就利,以官服事。”这里用为从事、致力之意。

38.周:(zhōu)通“週”。《诗·大雅·云汉》:“靡人不周。”《管子·小匡》:“周其君子,不失成功。”《论语·雍也》:“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礼记·月令》:“周天下。”这里用为周济、救济之意。

39.彭咸:人名。殷商时期的贤人,劝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

40.则:(zé责)《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诗·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周礼·太史》:“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尔雅》:“则,法也,则,常也。”《说文》:“则,等画物也。”这里用为准则、法则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