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死亡事件调查——曹爽之死

 相约归渡头 2013-07-09
曹爽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重臣大司马曹真之子。曹爽,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中,谨慎持重,深受魏明帝曹睿的喜爱,累次封官加爵,特别是曹睿临终前,与司马懿一道被授予托孤重任。齐王曹芳即位后,曹爽一度把持朝政,并与司马懿发生矛盾,最终,因为骄奢淫逸疏于防备,被司马懿趁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从而失势圈禁,最后落得一个惨遭夷三族的悲剧结局。那么曹爽是怎么一个人,他为什么会在政治较量中输而给司马懿,他的死对三国历史有着什么重要的影响?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一些思考呢?

  曹爽,按今天的话说是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曹魏宗族,重臣曹真。曹真深得曹操祖孙三代重用,官至大司马,曾一度在祁山与诸葛亮对战,是三国中期,曹魏宗室的代表人物。出生于这样的宗室家庭,无疑是上天带给曹爽的光环,这也是他日后晋升,直至掌管朝政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出生宗室,但由于曹丕称帝后对宗室人员的限制,年轻的曹爽此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太多的表现。但曹爽能以宗室身份经常出入宫中,而且人又谨慎持重,给当时还是太子的曹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对曹爽也十分亲爱。曹睿继位后,对曹爽大加提拔,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武卫将军,宠待有殊。

  尽管,曹爽在魏明帝时期恩宠有佳,但他却始终没有进入曹魏政权的领导核心。而他的转机,是从魏明帝临终前的托孤开始。魏明帝临终前,欲让宗室的曹宇为辅政的首席大臣,与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等共同辅佐自己的儿子曹芳。但曹宇自知才能有限,无法承担重任,陈诚固辞。看曹宇不肯受任,曹睿向身边的近臣孙资、刘放询问意见,刘放等人与夏侯献、曹肇等有矛盾,借机诬陷曹肇等人,并劝说魏明帝任用曹爽为辅政的首席大臣,并召司马懿入朝辅政。其实,刘、孙二人当然明白,只有司马懿才能保全其官位及身家性命两人,所以他们以私念而坏国家大计,昭然可知,裴松之称“放、资称赞曹爽,劝召宣王(司马懿),魏室之亡,祸基于此”,确为的论。果然,听了刘放等人的话,曹睿对曹肇等人十分生气,决定听从他们的建议,让曹爽与司马懿辅政。但曹肇的再次进谏,又使魏明帝举棋不定了,暂停了召司马懿入朝。最后,听闻帝意复变,孙资、刘放急速入宫,在病榻前胁迫魏明帝,下诏罢免了曹宇等人官职,再次召司马懿入朝。在征讨辽东回军的司马懿,前后接到两份内容不同的诏令,感觉到朝廷有变,星夜入朝赶到曹睿榻前。最后,曹睿宣布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共同辅政太子曹芳,一场托孤的闹剧就此结束。整个托孤事件,是一场权臣与宗室之间的权力较量。魏明帝作为主要责任人,应对整个托孤事件负责。他缺乏深谋远虑,事前没有对托孤事情进行全面考量,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预案。在第一人选曹宇不受职的情况,开始举棋不定,最后又偏听偏信,听信近臣的刘放等建议,错选了没有才干智谋的曹爽,这也表现了他识人不明。在任用司马懿的问题上,没有预见曹魏宗室与权臣之间日后激烈的矛盾,对权臣掌权也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没有抑制权臣的势力发展。这些都对日后曹爽之死,曹魏宗族势力衰败,司马氏权臣掌握大权,并取魏自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魏明帝死后,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八岁的幼主曹芳继位。曹爽时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曹芳又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与司马懿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曹芳即位之初,曹爽与司马懿的合作关系还比较融洽,曹爽以长辈之礼敬待司马懿,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敢专行,司马懿亦以其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但时间长了,曹爽就开始志满意盈不怎么把司马懿放在眼里了。后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军权。因为司马懿擅长统兵,在军队中威信极高,他一旦有控制中军的势头,对曹爽集团无疑是个严重威胁。同时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趁机免去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后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另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曹爽兄弟于是完全掌握京师禁军;他的表弟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朝中要职,如任丁谧、何晏、邓飏为尚书,且由何晏负责选拔官员;任用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京城内外权柄;同时令尚书奏事时先向自己汇报,由自己权衡轻重后再询问司马懿,其后渐渐连询问司马懿对政令的看法都不做了,开始自专政事,掌控朝权。从曹爽集团的人员分析来看,那曹爽、夏侯玄出自曹氏、夏侯氏宗族,何晏、毕轨是皇室姻亲,丁谧、桓范属“谯沛人”,都与曹魏皇室关系密切;邓飓、李胜则通过何晏、曹爽进入该集团。因此,他们无疑是一个亲曹魏皇室的政治集团。此为其一。其二,以地域论,主要集中在沛国、南阳两地,都在黄河以南地区。其三,除桓范、毕轨年岁较长外,其余为年轻人。从此可以看出曹爽集团基本上是亲曹魏的宗室和姻亲近臣。但曹爽身边的人,大多是浮华之徒,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缺乏治国之术,曹爽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开始骄奢淫逸,志满意盈了。而随着曹爽重用何晏等亲信,他渐渐疏远排斥了蒋济、刘放、孙资、高柔等曹魏重臣,反而把他们推向司马懿的集团,缺少重臣的支持和帮助,任用何晏等浮华之人,无疑是曹爽日后失败的重要原因。

  曹爽独自专权后,在身边的属下建议,干了两件不得人心,也不成功的事情。一是正始改制,一是出兵伐蜀。我们先看看正始改制这件事情,关于正始改制,历史无具体记载,由于《三国志》、《晋书》的时代背景和维护司马氏的因素,对曹爽这次改革就乎是众口一词,司马懿政变时数列曹爽的“罪状”,即称他“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史书也称“曹爽秉政,多违法度。”其实正始改制是以权力和人事为中心的变革,这必然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比如何晏任吏部尚书,即是取卢毓而代之。史称“(何)晏为尚书,主选举,其宿与之有旧者,多被拔擢”,反映出变革已逐渐深入下层。这些举动自然要遭到敌党攻击。王夫之对此辨析说:“史称何晏依势用事,附会者升进,违忤者罢退,傅嘏讥晏外静内躁,皆司马氏之徒,党邪丑正,加之不令之名耳。晏之逐异己而树援也,所以解散私门之党,而厚植人才于曹氏也。”所见极是。从有限的历史记载来看,正始改制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整顿九品中正制,到页“台阁”(尚书台)、“官长”(各级行政长官)和“中正”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要避免“中正干铨衡之机于下”。第二,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将州、郡、县三级官府并省为州、县两级,减去郡一级。第三,改革奢侈的服制。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的是正始改制是为了抑制中正的权限,发挥吏部的作用,精简地方吏员,也有利于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威。一定程度也反应了夏侯玄等人要确立以玄学为主导思想治理理念。尽管正始改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曹爽集团改革的目的性不纯,加之所用非人,又缺少曹魏重臣的支持,而曹爽集团进行大规模的改制,确有扰民清静和不合时宜之嫌,从而使改革的效果大为降低,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曹爽失去不少人心。另一件就是出兵伐蜀。如果说曹爽搞改革,还有积极的一面,那么仓促伐蜀就是大错特错了。公元244年(正始五年),邓飏和李胜等人为了令曹爽建立军功名声而建议征伐蜀汉,曹爽于是西至长安,不听司马懿劝止,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与其率领六、七万大军从骆谷入蜀,但因为关中及羌、氐的运输不能应付行军所需,令当地和军队都缺乏物资和粮食;而且蜀汉将军王平又先一步领兵据守山岭,曹爽无法前进。曹爽在参军杨伟和夏侯玄都劝他撤军,但邓飏力主继续进军,与参军杨伟在曹爽面前争执不休,杨伟怒道:“邓飏、李胜将会败坏国家大事,应该将他们斩首。”曹爽不悦,无奈之下只好撤军,但已经被王平事先进兵据守住魏军后路,曹爽经过苦战方才得以撤离,死伤甚多,关中大为虚耗。其实曹爽、夏侯玄不过是宗室子弟,丝毫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却自不量力,仓促伐蜀,这样的胡作非为,损兵折将,使曹爽声誉大损,更加失去人心了。通过上述两件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是曹爽是个志大才疏、缺乏治国能力的人,加之所用非人,自然不会成功,而由他做曹魏的执政人,显然是名不副实,只会把国家弄得一团糟。此外,曹爽还纵容他的党羽亲信,霸占农田,窃取官物,索取财物,罢黜反对的官员,而曹爽随着权势越来越大,他也开始骄奢淫逸,安于享乐,自己的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类似。而且珍贵玩物亦积聚了很多,并有很多妻妾,甚至私自带走明帝七、八个才人作为自己的妻妾。而且又擅取太乐乐器和调武库禁兵制作布置华丽的窟室,多次与何晏等人在其中饮酒作乐,极尽奢华。其弟曹羲见此甚为忧虑,曾多次劝谏,但曹爽不听。他又写文章三篇,陈述骄淫奢侈过度将会产生祸败,言辞十分恳切,但不敢直接指责曹爽,而是假讬训戒诸弟以警示曹爽。曹爽也知道曹羲其实是在告诫他,因此很不高兴,依旧我行我素。曹羲见曹爽对劝告不予理睬,只得涕泣而去。

  面对曹爽的胡作非为,司马懿一开始还是加以劝阻的,但随着自己被架空,没有实权后,司马懿对曹爽开始睁一眼、闭一眼,后来,索性上书曹芳,请求告老养病,任由曹爽在前台表演。其中,司马懿是个权欲极强的人,此时他引而不发,是力不能及,曹爽毕竟是曹睿指定辅政大臣,一时难以搬倒。所以,司马懿是以退为进,等待时机,聚集力量。他一面在家装病,迷惑曹爽,另一面暗地联络心腹,暗中准备力量,韬光养晦以待时机。其子司马师“就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为兵变积蓄力量。得知司马懿称病在家,曹爽更加无所顾忌,安逸享乐。曹爽曾经多次与曹羲等出洛阳游玩涉猎,他的同乡大司农桓范认为他们兄弟掌握朝政和禁军,不宜一齐离开,以免一旦有人关闭城门反对他们,他们就不能回到洛阳控制大局。曹爽却认为无人再能对他有威胁而不听。公元248年(正始九年),李胜即将出任荆州刺史前,曹爽让他前往司马懿处拜会顺便试探虚实,闻之李胜前来拜会,司马懿马上装作奄奄一息,病入膏肓的样子。装病是司马懿的强项,早年间为了逃避曹操的征调,司马懿就装病卧床好几年,不肯赴任。此刻,无非是故技重施。在于李胜的交谈中,司马懿有意装聋作哑,说话显得语无伦次。婢女侍侯他穿衣服,他抖抖嗦嗦地抓不住,衣服也掉在地上;婢女服侍他喝粥,只见他难以下咽,粥都从他嘴边流了下来,撒满了前胸,并多次将李胜前去赴任的荆州说并州。最后,司马懿还假装地表示推心置腹地拜托李胜,请李胜好好照顾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显然一副不久将死的样子。司马懿这场表演非常出色,李胜竟信以为真,他回去将其所见所闻详告曹爽,并说:"司马公言语错乱,口不摄杯,指南为北,已经形神离散,不过是一具尚有余气的尸体,不足为虑了。曹爽听后了十分相像,非常高兴,更加肆无忌惮了。可他们做梦也未曾想到,“重病在身"”的司马懿,则是扮猪吃老虎,是在迷惑曹爽。而司马懿父子则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一场政变。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得知曹爽出城的消息,司马懿毅然在洛阳发动高平陵政变。他又入永宁宫向素来与曹爽不睦的郭太后上奏,称曹爽兄弟败乱国典、擅权营私,遂奉太后上奏天子请求意旨罢废曹爽,并与蒋济等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接着任命司徒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事,接管曹爽的职权;王观行中领军事,接管曹羲的禁军。曹爽接到弹劾表后,一时惊慌失措,不敢告知曹芳。于是将天子车驾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与此同时,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逃出洛阳,跑到高平陵会合曹爽。桓范力劝曹爽带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反击司马懿。见曹爽没有主见,于是又劝曹羲可以利用阙南别营和典农校尉的军队暂作抵抗,然后占据许昌,且表示自己可以用大司农的身份为他们的军队调运粮草。此时,曹爽兄弟若能听从桓范的建议,局势尚有可为,但早已惊慌失措的曹爽兄弟始终犹豫未决,不肯定下定决心反击。司马懿怕曹爽会绝地反击,接连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等人劝说曹爽:只要罢兵息甲,交出兵权,仍可回归府第,保留爵位。他还指着洛水发誓,表示决不食言。太尉蒋济也写信劝说曹爽投降。这样一来,更动摇了曹爽抵抗的意志。冥思苦想了一夜的曹爽,终于决定放弃抵抗,向司马懿认罪投降,准备做一个富家翁。曹爽认为,你司马懿不过是想要回兵权和权力吗?我现在全部交给你,你一定不会对我赶尽杀绝的,再说之前我们之间不是合作的很愉快吗?我对你也还算尊敬,你也会网开一面,保我荣华富贵的。当曹爽解下印绶时,主簿杨综劝道:“您挟持天子手握大权,难道要放弃这些权位而跑到东市去被砍头吗?”但曹爽不听从。桓范也大哭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意思就是说,曹真这个大英雄,怎么生了你们这些动物不如的蠢人,我们这些人都要受你牵连而灭族了。

  最终,司马懿发动政变成功了,曹爽缴械投降,司马懿重新掌握了朝权。曹爽兄弟被免职后,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一开始,司马懿对曹爽还算可以,通过变相软禁的方式。让曹爽安心在府中享乐。之后,司马懿则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楼,命人日夜监视。这一举动,曹爽兄弟不安心,于是曹爽声称食物不足,向司马懿要求食物,借此试探司马懿;后来,司马懿送来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兴,自以为司马懿不会赶尽杀绝,更加放下戒心,安心要当一名寓公,以享天年。可他们哪里知道,司马懿正在搜罗罪状,必欲置他们兄弟之死地而后快。不久之后,与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之下,只得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谋反。网罗到曹爽大罪的司马懿,果断下令将曹爽兄弟与其亲信党羽逮捕,正月戊戌(初十)日(2月9日),曹爽兄弟和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连同张当一起,被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斩,并被夷三族。就这样,魏明帝曹睿指定的辅政大臣曹爽,在与司马懿的政治较量中失利,惨遭杀害。

  曹爽之死,是三国历史,特别是曹魏政权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曹魏王朝的大权由曹氏宗族和权臣二元结构,演变成司马氏独掌朝权的局面,而曹魏宗室也从此衰落,再也没有染指过朝政大权,这也导致了曹魏皇权的衰弱,之后几位的曹魏皇帝,全都为司马家族的傀儡,任其摆布。直至最后,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重新改写了历史。造成曹爽悲剧的发生,曹魏宗族失势的直接原因在于魏明帝选人失误,没有识人之明。他在临终前,偏听偏信,错选了毫无能力的曹爽当辅政的一把手,掌控朝政,而且对司马懿这样的权臣,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制约手段,限制其势力的发展。这些都导致了日后曹魏皇权衰弱的局面。再说曹爽本人,他本身是一个志大才疏,没有任何治国能力、政治斗争经验的宗室子弟,由他当辅政一把手,显然名不副实。再加之用人不当,疏远排挤蒋济、高柔等有能力的曹魏重臣,重用浮华无才的何晏等人,并一心要建立功名,干了正始改制和出兵伐蜀两件不成功,反而失去人心的事情。丝毫没有政治斗争的敏感度和经验的他,对司马懿的反击没有预见和防范,最后,在失势的时候,没有采取绝地反击,而还是抱着一丝求和的幻想,白日做梦地要交出权力,去当一名富家翁,根本不清楚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是毫无情面可言的事情。从这些方面来看,曹爽在与司马懿的斗争中失利丧命,也是有点咎由自取。这业就是曹爽之死,带给我们后人的历史教训与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