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针诊疗操作规范

 彩霞A 2013-07-10

      耳针  耳针是指用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廓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望耳的形态、色泽可以辅助诊断疾病,刺激耳 部穴位可以防治疾病,这些在古代的医学著作中已有不少记载。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耳与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耳与脏腑的关系密切。   
  (二)耳廓的表面解剖      耳席分为凹面的耳前和凸面的耳背。     耳轮  耳廓卷曲的游离那分。    
耳轮结节  耳轮后上部的膨大部分。     
 耳轮脚  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     
 对耳轮  与耳轮相对呈“丫”字型的隆起部,由对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  三部分组成。对耳轮体  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向下分支的部分。     
 三角窝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耳屏  耳廓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屏上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对耳屏  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轮屏切迹  对耳轮与对耳屏的凹陷处。     
 耳垂    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耳甲  部分耳轮与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窝。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  分组成。      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外耳门  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四)耳穴的临床应用    
 1.耳穴处方的选穴原则     
(1)按疾病的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选胃穴,阑尾炎选阑尾穴,肩痛选肩穴,咽喉痛选咽喉穴等。    
  (2)按中医理论选穴: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疾病所出现的症状辨证取穴。如耳鸣选肾穴,因为“肾开窍于耳”;目病选肝穴,因“肝开窍于目”;失眠选心穴,因“心主神”,失眠多与心神不宁有关;皮肤病选肺穴,因“肺在皮毛”等。     
 (3)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高血压选降压沟,十二指肠溃疡选十二指肠、交感,心律失常选心穴,月经不调选子宫穴,输液反应选肾上腺穴等。     
(4)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目赤肿痛选耳尖,癫狂选神门,牙痛选齿穴等。选穴须注意精练,一般以选用2—3穴为宜。一侧有病取同侧,两侧病或脏腑病选双侧穴,也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2.耳穴的探查方法       临床常用的耳穴探查方法主要有3种:      
 (1)直接观察法:就是利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对耳部由上而下,从内  到外,直接观察有无变形、变色征象,如脱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软骨增  生、色素沉着以及血管的形状、颜色的变异等。     
  (2)按压法:诊断明确后,在病人耳部相应部位用探针、火柴梗、毫针柄等物用轻、 慢、用力均匀的压力寻找痛点。一般在疾病相应部位的耳廓部从周围向中心探压,或自上而 下、自外而内对整个耳廓进行普查,耐心细致地找压痛点。当压到敏感点时,病人会出现皱眉、呼痛、躲闪等反应。挑选最明显的一点作为耳针的治疗点。       (3)电阻测定法: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多数患者相应耳穴的电阻下降。这些电阻下降的耳穴,皮肤导电量必然增高,故又称为“良导点”。这种良导点,就可以作为耳针治疗的刺激点。测定时用特制的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的电阻、电位、电容等变化,方法是病人一手握电极,医生手执探测头,在病人耳廓上进行探查,当电极探头触及敏感点时,如电阻低的耳穴,可以通过指示信号、音响或仪表反映出来。这种电测定法具有*作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      
 3.耳穴治疗*作方法     
(1)毫针刺法     ①定穴与消毒:诊断明确后,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将所测得的敏感点或耳穴作为针刺点。行针刺之前必须严格消毒耳穴,先用2%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酒精干后施术。   
  ②体位与进针: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28-30号0.3—0.5寸长的不锈钢毫针。进针时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中指托着针刺部位的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在刺激点针刺即可。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人的进针法均可。刺人深度应视患者耳廓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一般刺人皮肤2-3分,以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刺入耳穴后,如患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程度等综合考虑。 
③留针与出针:留针的时间一般约为15-30分钟,慢性病、疼痛性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儿童、年老者不宜多留。留针期间为提高疗效,可每隔10分钟运针1次。治疗结束出针时,医者左手托住耳部,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免出血。    
 (2)压丸法      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  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压丸所选用材料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绿豆、小米、白芥子等,临床现多 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应用前用沸水烫洗2分钟,晒干装瓶备 用。应用时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厘米X0.6厘米的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依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症宜用强刺激法。    
 (六)适用范围    
  1.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     
  2.炎症性疾病及传染病  如牙周炎、咽喉炎、扁桃腺炎、流感、腮腺炎、百日咳、急  慢性结肠炎、菌痢等。     
  3,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眩晕、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荨麻疹、哮  喘、鼻炎、紫癜等。     
  4,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  等。    
  5.其他  有催产、催乳、预防和治疗输液或输血反应等作用,同时还有美容、戒烟、  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七)注意事项     
1.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因耳廓在外,表面凸凹不平,结构特殊,针刺前必须严格消 毒,有伤面和炎症部位禁针,针刺后如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
       2.5%碘酒,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     
 2.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者,进针后宜适当活动,有利于提高疗效。     
 3.对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     
 4.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  行强刺激。     
 5.耳针治疗时亦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万一发生应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