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人气节重如山

 指间飞歌 2013-07-10
军人气节重如山
作者:许振峰
2013-07-09 09:35    来源:解放军报
【 字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我理解,军人的气节,就是在敌人和在艰苦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敢打必胜,就是在邪恶和谬误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持正义,就是面对生死考验表现出来的“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伟大精神。

  军人的气节,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的集中表现。在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气节”作为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为无数的仁人志士所追求;他们或忍辱负重,或战死沙场,均以保全气节为最终目的。文天祥《正气歌》中赞美的齐国太史、崔柕、董狐、张良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当代军人的气节,还源于我军建军80多年来的战斗历程。它表现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英勇杀敌、奋不顾身、临危不惧、坚贞不屈、铁骨铮铮、毫不动摇。比如叶挺在受尽严刑折磨和高官厚禄的卑鄙引诱下,仍坚贞不屈,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囚歌》;吉鸿昌在赴刑场前奋笔疾书:“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豪言壮语;瞿秋白在临刑路上,高唱《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最后席地而坐,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在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下,军人的气节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有些人职能意识淡化,习惯于当“和平官”、带“和平兵”,缺乏战斗激情;有的人认为,打赢高技术战争主要取决于高科技装备,对发挥顽强战斗精神的信心不足;有人认为,这几年的军事斗争准备、战斗精神的教育没少抓,道理没少讲,成天喊“狼”来了,可至今也没见到“狼”,把人的思想都搞麻木了;还有人认为,战斗精神是在战斗中产生的,真正打起仗来自然就有,用不着现在费劲去抓。这些模糊认识与军人应有的气节不相适应,与军事变革的紧迫形势不相适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军人的气节不是骤生的,它不是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就能表现出来的,它需要通过长期的积淀,以艰苦卓绝的高尚思想品质为基础。岳飞从小就崇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夏明翰小时候最爱读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人物的传记,它最崇拜的就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并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一名军人,我们要选准自己学习的样板,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通过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自觉培育自己坚定的军人气节。宋代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告诉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阖棺。”浩瀚的大海,涌起的浪头只是汪洋的一掬,可是没有无尽的海水,哪有激扬浪花。在和平的环境中,我们更需要保持军人的气节,传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坚持正义,反对邪恶,不断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摔打自己,全面提高打赢能力,永葆军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高尚气节。

  (作者系广州军区某装甲旅政治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