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议福建推广朱子文化研究和朱熹故乡游

 昵称12396106 2013-07-11

建议福建推广朱子文化研究和朱故乡游

朱熹一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讲学授徒上,足迹遍及南中国的无数书院(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武夷精舍等等),他自己一生也创办了多所书院。为了集中体现朱熹一生的主要活动轨迹,可以把他所经历过的各地的著名书院克隆到朱子文化森林公园中,依照山形地势合理布局,让游客在同一个地方欣赏到中国各地的书院文化。根据朱熹《重九日登天湖》中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且吹衣的诗意,建造正冠亭。并且充分利用这些建筑物,开发餐饮、娱乐、健身等项目,使朱子文化森林公园成为既是市民的休闲场所,又是一个新型的产业集群。朱子文化森林公园,不能排斥游艺项目,可以适度布设游乐设施,最好选择能体现文化、艺术、科技主题的项目(礼、乐、射、御、书、数是孔子倡导的六艺,可以开发建设射击馆、赛马(车)场和专门演奏韶乐、梵音等古代音乐及优秀民族音乐的国乐厅;朱子文化包括天文星象等,建设一座观星台,配备具有一定档次的天文望远镜,不仅为中、小学生提供学习场所,也可以为天文爱好者、游客服务,做到资源共享),但不能太多太滥,以防喧宾夺主,掩盖彰显儒家精神、理学名邦的主旨。
   
台湾与福建仅一水之隔,历来是祖国的领土,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与祖国大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传统的不可分割联系,便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大陆最重要的纽带,而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朱子文化更是对台湾的影响成了一个典范。
    
夷夏之辩,捍卫中华。朱子及闽学诸儒坚持的尊王攘夷严华夷之辨内中国而外夷狄大一统的思想,是郑成功和清廷的共同理念,也是郑氏收复台湾和清廷力求维护统一台湾的动力所在。闽学对台的传播,激励一代又一代台湾人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忧患意识的仁人志士。近代一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屡遭烈强的蹂躏,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敌入侵,表现出中华优秀儿女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概。民胞物与,物丰民富。民胞物与得农务本是朱子及闽学诸儒一贯坚持的治国安邦的立场,也影响了郑氏及清廷治理台湾的理念。郑成功入台后,采取多项措施发展农业生产;清初台湾开发多承郑氏旧制,过台垦荒者春时往耕,冬成回籍往来络绎恤民爱民,民族融合。郑氏和清廷,效法朱子恤民爱民之法,帮助台湾原住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郑氏与清廷的恤民爱民,密切了与土著居民的关系,促进了台湾各族人民的团结与融合。、仁政德政,社会安定。郑氏与清廷,彼此对立数十年,积怨甚深,但清廷宽大为怀,以仁政德政对待异己郑氏力量。这种彻底捐弃前嫌、化敌为友的政策,显然符合时代的要求,有利台湾政局和社会的安定,同时也为清代台湾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廉明清正,缓解矛盾。对民实施仁政德政,对官提倡廉明清正,这是郑氏和清廷一项治台方略。促进台湾的兵民关系日趋融合,为缓解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诚正修治,社会文明。郑氏和清廷,重视朱子及闽学诸儒倡导的诚、正、修、治、平等一套道德伦理,教化与启迪人们重礼义、厚民俗,以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台湾的社会文明。在汉族同胞士知孝弟,民皆力田民间秀良子弟颇知励志诗书的影响下,高山族子弟也读铿锵。台湾迈入一个知书达礼的文明社会。

综上所述,朱子是中国传统的儒学、哲学、经学、史学、教育学、艺术学、自然哲学、经典之祖。朱子学派留在福建的名胜古迹胜多,朱子理学又称闽学,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在世界各地留传相当广,建议开展朱熹故乡五日游。

 

 

作者:福州二中转民革会员张祖仁

邮编:350001

电话:136650455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