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元年(705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在人生的舞台上完美的谢幕了。死后葬在西安市郊的乾陵,陵前有代表六十多个国家形象的石刻人物肃立致哀,为她守墓,这种史上罕见的景象令人震憾,更显她生前的威仪。在她的墓前立有一块没有字的石碑,这与很多帝王死后极尽华美言辞的表彰完全不同。多少年来这块无字碑引起了人们许多议论,有人说武则天立无字碑的意思是让后人评价她的功过是非,自已说得再多也是苍白无力的举动。也有人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太伟大,无法用语言表达。可是,这么一位非常出色的中华奇女子,在她死后的漫长时期里,在崇尚男尊女卑思想的中国,却淡视她生前的功绩,生出了很多无端丑化她的憾事。但是,从精神实质的角度上说,武则天这位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屹立在历史长河中,就像高大的无字碑矗立在乾陵一样,一直不断地引起后人的兴趣和思索。 意大利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克罗齐有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看历史的视角和方式会随时代的变换而变化。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正是如此。在唐朝,特别是唐前期,因为武则天之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也因为唐朝儒家正统思想并不浓厚,所以对武则天的看法相对比较积极。但是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以后,随着程朱理学逐渐深入人心,武则天和传统礼教的冲突变得明显起来,对她的评价也大为降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甚至说武则天是“鬼神使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而近代,受女权运动的影响,人们又把武则天和妇女解放运动联系起来,开始给她做翻案文章。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涂抹,武则天的故事越来越传奇,但是离真相可能也越来越远了。 也有人说,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被歪曲得最厉害的人物。 但是我想,也正是这一千多年来见仁见智的评价,使得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在很多人心中激起了探索的无限欲望。对她的评价,也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了。不过,真实的永远不会是假的,事实永远胜过雄辩,武则天生前建立的伟大功绩,就如同被封尘在土里的真金,风雨过后终会向世人展示出昔日辉煌的面容。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才华的话,那么在她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同样充分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政中,大胆进行吏治改革,放手招贤,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采取扶植新兴地主阶级、打击豪门世族的政策,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每次录取的名额,除考选文官外还增加了武官考试,她还开创了用殿试的办法,亲自测试贡士,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还允许有才能的人自荐。通过种种措施,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制度,为一般的下层阶级参政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涌现了一批如宰相狄仁杰等有才干的大臣,扩大了中央集权统治的社会基础。同时,武则天还善于纳谏,能虚心接受臣下们提出的意见。她专门做了铜匣子用来装臣下们提出的意见,命大臣们大胆地批评朝政的得失。 在国家大政上,提出建言十二事,劝农桑、兴水利、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执行具有进步性的政策。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社会经济呈现出非常好发展的趋势,民户数量不断增长,使国力达到鼎盛。 外政上,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恩威并用,灵活掌控,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 公元657年,遣大将苏定方攻灭西突厥帝国,解除突厥对唐朝的威胁。公元660年,遣大将苏定方攻灭百济,染指朝鲜半岛。公元662年,遣大将薛仁贵北破铁勒大军,使唐军兵锋直指漠北。公元663年,置单于都护府。公元669年,遣大将李绩、薛仁贵攻灭高句丽,置安东都护府,完成太宗未完之愿。同年置安北都护府。公元679年,置安南都护府。公元692年,遣大将王孝杰等大破吐蕃,复安西四镇,置安西都护府。随着帝国势力对外不断扩张,她感到帝国的整个西部疆域过于辽阔,不易管辖,遂于公元702年,把安西都护府管辖的广大地区划出来,另置北庭都护府。 武则天执政时的疆域,不仅包括了内陆设置的三百多个府州,而且容纳了六大都护府辖地,帝国疆域最大时北起贝加尔湖以北,深入俄罗斯境内,南达越南中部,东至库叶岛,西临咸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 武则天在她统治时期,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确实滥杀了一些好人;她虽对亲近人注意控制使用,但对侄儿武三思、武承嗣等人仍有偏爱、放纵和授予重大权力,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徭役苛重,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庶族地主们上台后,和原有的门阀氏族一起,加倍到盘剥农民,使土地兼并之风更盛,均田制遭到破坏,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她提倡佛教,废弃学校,还大修庙宇,造像,建明堂,修天枢,铸九鼎,耗费了大量钱财和劳力。 尽管武则天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过失,但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个女皇帝,在她统治中国的半个世纪里,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社会安定,使贞观时期所取得的统一和国家强盛的局面得以巩固下来并继续发展,这是她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这一点,即使是对武则天称帝有“微词”的史书也不得不承认。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就说,武则天“僭于上而治于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