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后,这样教作文

 许鸿宾 2013-07-12

以后,这样教作文

许鸿宾

关于作文教学的策略,比如写下水作文,比如分组批改,比如重写,我都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过,但是,为什么没有取得成效呢?今天听了宋淑君老师的讲座,我终于找到了原因:第一是阅读训练不到位;第二是“教学的随意性”,作文教学没有系统的目标和计划;第三是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许多措施都没能坚持下去。

找到了病因,就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今后的作文教学,我打算这样做——

第一,系统地进行阅读训练。

每天辟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一篇精美文章。文章可以是名家美文,也可以是优秀作文。阅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生自读,学生范读,教师范读。可以学习我的同事关爱菊老师的办法,培养四五个优秀的朗读高手,轮流给同学们朗读。

朗读之前,教师应该熟悉文章内容,并提出若干问题供学生探究,以增强阅读训练的目的性。设计问题时,可借鉴赵谦翔老师的办法,从“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文章内容”、“弄清文章主旨”、“欣赏文章写作技巧”这几个方面下手。问题应简单明了,不宜面面俱到,以免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

读完了,学生也探究结束了,应该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检查。这时候,我发明的“分组检查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所谓“分组检查法”,就是把全班学生按成绩平均分成四个组,每个组分别用“峨眉”、“华山”、“昆仑”、“武当”命名。每组同学按成绩分别编号。这样,每个组的“1号”就是全班的前四名,成绩相当。其它号的同学也是如此。检查作业时,随机抽出一个号,就检查这四个同学的作业,并按检查结果进行排序、加分。由于是“随机”,每个号都可能被抽到,每个人都得做认真的准备。因为这个分,既是他的“个人分”,也会加到他们组里去,你不重视分,组里其他同学重视,这对学生也是一个压力。正因为有了这个压力,不必担心学生会偷懒,检查时只需要“抽查”即可,可以抽三到四个号,也可以只抽一个号,根据时间而定。

第二,系统地进行作文训练。

如何系统地进行作文训练,是我思考了好多年的课题,但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加上强大的惰性,这个课题一直在探索中,至今没有形成“系统”。今天听宋老师说,她已经整好了一个材料,打算在遂平全县推广。到时候,我会向她讨要一份。

第三,在批改环节下足工夫。

教师精批细改,效果固然不错,但占用太多的时间,稍一迟缓,就会影响下一篇作文的写作。曾经尝试过衡水旺老师的三三制批改法,但没坚持下来,原因是有个难题没有解决:由学生来批改的话,教师就退出了批改环节,不了解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评讲呢?而且,学生的批改水平也达不到我的满意。

今天下午,我就这个困惑专门请教了宋老师。她说:学生批改前,教师要通看一遍作文,形成整体印象,可不是撒手不管了。不过只是看,并不写评语,劳动量并不算大。

如何提高学生的评改水平呢?宋老师在讲座里也给出了具体的办法。主要是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而且要对评改结果进行检查评比。我打算这样做:

第一步,作文写成后,选出一篇来(可以是随机选出,也可以由学生自荐),印发给全班同学,大家都来评改这一篇作文,然后抽查,展示,评比。最后老师也拿出自己的评比意见。如此反复几次,学生会迅速地掌握到评改的技巧。

第二步,同桌互改。两个人可以一边改一边交流。然后进行抽查评比。

第三步,分组评改。每组三到四人,最好是评改他们自己的作文,这样便于在评改过程中进行交流。然后,还是检查评比。

第四,坚持每篇作文至少写两遍。这也是魏书生老师和宋淑君老师都一再强调的重写。

作文写完了,也进行了评改,学生也知道了自己作文的问题所在,但他并没有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到下篇作文时,又开始练习别的内容,这样,评改对作文的促进作用便没有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看,重写非常重要。这两年,我一直坚持做好“重写”这个环节,对的一些重点同学的作文,甚至反复批改,要求他写四遍之多。这样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去年,在我们县教研室举行的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我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受到了教研室领导和与会老师的肯定。

以上就是我在听了宋淑君老师讲座后的一些设想,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