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四大古都

 温柔的TIGER 2013-07-13

四大古都

百科名片

四大古都  
四大古都
西安、南京、北京和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古称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是周秦汉隋唐等十三朝古都。南京古称金陵,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北京古称燕都,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洛阳古称洛邑,洛阳地处中原,居天下之中,山川纵横,地跨黄河南北两岸,是夏商周汉魏晋隋唐等十三朝古都。

目录

古都并称
中华四京
南京
  1. 简介
  2. 府市建置
西安
北京
  1. 简介
  2. 历史沿革
洛阳
唐以后无西安,元以前无北京
  1. 含义
  2. 三都历史
展开
古都并称
中华四京
南京
  1. 简介
  2. 府市建置
西安
北京
  1. 简介
  2. 历史沿革
洛阳
唐以后无西安,元以前无北京
  1. 含义
  2. 三都历史
展开

古都并称

1920年代,中国学术界开始出现将中国著名古都成为“大古都”并将几大古都并称的说法。“四大古都”是提出最早的说法,也是最为权威和公众认知最高的说法,即:西安、南京、北京、洛阳。

中华四京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东京:今洛阳(历史上又称“洛邑”、“洛州”);或 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应天”)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长安”、“奉元”)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又称“燕都”、“北平”)

南京

简介

南京中华门

  南京中华门

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南京位于我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 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连江淮平原,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四周低山盘曲,山环水绕,自然风貌独特。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气势雄浑、景色秀美。 
秦淮,自
南京仪凤门

  南京仪凤门

晋以来即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杜牧的一首《泊秦淮》如今已是脍炙人口:“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历史上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所以一般南京称“六朝古都”);南唐、明(洪武年)、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南京被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评价南京的地理环境时说:“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诚难觅此佳境也。 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之最丰富区域之中心,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南京秦淮河

  南京秦淮河

京城身系中华儿女荣辱,五胡乱华,中原汉族衣冠东渡,建立东晋王朝,抵抗外族,还我汉人河山,大明江山抵抗蒙古族元代外族统治,太平天国 ,中华民国,汉人一次次的反抗外族的根据地,维系华夏文明的复兴之地。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府市建置

越城:公元前472年 
金陵邑:公元前333年 
秣陵:公元前210年 
建邺:公元211年 
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

宁府:公元937年 
建康府:公元1127年 
南京(应天府):公元1368年 
南京府:公元1912年 
南京特别市(首都特别市):公元1927年 
南京市:公元1930年 
南京市(中央直辖市):公元1949年5月10日 
南京市(江苏省辖市):公元1953年1月 
南京市(副省级市):公元1995年

西安

西安明城墙

  西安明城墙

西安,古称长安,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连接中西方的古老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如今的西安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
自然环境
西安

  西安

西安是陕西省西安市的省会,位于关中平原的心脏地区地区。它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故称关中。关中地区南靠我国南北气候地域的分界线——秦岭,北部为高低起伏的丘陵,滔滔渭水贯穿其间,滋润着两岸膏腴的土地。包括长安在内的西起宝鸡,东至潼关的渭河流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一地区土地肥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自古以来享有“陆海”、“天府”的美誉。西安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水”即指泾、渭、 浐、灞、沣、滈、涝、潏等八条河流。关中地区自古号称“四塞之国”,境内有关山带河之险,沃野千里之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同时,由关中东出函谷,可联络中原;西逾千陇,可沟通河西;南越秦岭,可抵巴蜀、江汉;北上黄土高原,可进入阴山南北,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外向性。因此,西安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极大。
国际地位
西罗马、东长安,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是公元十世纪之前东方世界的文明中心,与西方的罗马一同标志着古代城市文明所达到的最高成就,自古就有“西罗马,东长安”的美誉。
今天的西安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对古代东亚各国都城的影响
西安对东亚都城的影响

  西安对东亚都城的影响

西安作为古代东方规划最完整,政治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其规划、命名影响了一批东亚曾出现过的其他民族的都城,如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日本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等。 隋帝国在建造长安城时,依照周易乾卦理论及星象图规划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长安正宫太极宫位于都城北部正中,向南紧接安置百官衙署的皇城,出皇城正门朱雀门,便是宽达150米的中轴线朱雀大街。整座长安城便由朱雀大街分为东西相应的两片城区。
长安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交错的25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里坊的布局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均匀分布,呈棋盘式。“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南北皆十三坊,象一年有润。……皇城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王城九逵之制。”
东西两市为长安的主要商业中心,东市承担国内贸易,西市则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通过丝绸之路到达长安的西方商人便在西市进行贸易,两市商贾多达220行,买卖非常兴盛。据日本僧人圆仁记载,843年一次失火即烧去东门曹门以西商肆4000余家,其商贸规模之大可以想见。在唐中宗时,两市商户往往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扩大营业面积,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出面予以干预。景龙元年十一月:“两京市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仿照长安建设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日本平城京奈良、日本平安京京都,都严格遵照长安的形制,由中轴线(日本京都称朱雀大道)分为东西两部分对称城区,中轴线北端是宫城(日本奈良、京都称大极宫),宫城正门称朱雀门,东西分别置两市进行贸易。日本平城京奈良甚至在城市东南角仿照长安城东南郊的著名风景区曲江池,开辟公众景区。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张骞为联系西域各国与汉帝国一同对抗匈奴而出使西域,虽使命未完成,但却开通了连接中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东汉末期一度堵塞,在隋唐时期达到历史的顶峰。丝绸之路上往返商队络绎不绝,来自各民族各国家的商人穿梭于此。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丝绸之路各国积极筹备,欲将丝路沿线的重要历史遗迹整理、保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丝绸之路描述[1]如下:
西安大唐西市

  西安大唐西市

TheSilk Road is the ancient trade route that starts in the old capital ofChang'an, the present-day Xi'an city and the center of politics, economy, andculture in a long period of ancient China. It refers to the overland commercialroute connecting Asia, Africa and Europe, which goes over the LongshanMountain, follows Hexi Corridor, passes Yumenguan Pass and Yangguan Pass,reaches Xinjiang, stretches along the oasis and the Pamir Plateau, enters theCentral Asia, crosses Central Asia, Western Asia and Southern Asia, and thenleads to Africa and Europe. It also served as an important trunk road where the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Orient and the West weretaking place. In its very first beginning the function of the trade route is totransport silk, the fine, delicate, elegant and portable goods, representingthe civilization of ancient China which enjoyed advanced agriculture andwell-developed handicraft industry. Therefore, when the name of "SilkRoad" was first given by the German geographer Ferdinand Freiherr vonRichthofen in the 1870s, it was widely accepted.
译文: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的古代贸易路线。它指的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路上商业路线。它跨越龙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那些代表了拥有先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中国古代文明的那些精致、细腻、优雅并且轻便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历史沿革
西安秦始皇帝陵兵马俑

  西安秦始皇帝陵兵马俑

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汉代的文景之治、隋代的开皇盛世。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汉唐时期,长安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唐王朝建立后更名长安依然定都于此。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安人民为推翻腐朽反动的清朝政府奋起战斗。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陈得才部围攻西安,于三兆、杜曲等地大败清军,在西安地区播下武装起义的火种。清同治五年(1866年)西捻军入陕,在西安东郊十里铺大败清军。这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同南京的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震撼动摇了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
唐长安大明宫

  唐长安大明宫

在1924年至1927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高潮中,拥护孙中山革命政权的国民军于1925年把军阀刘镇华逐出陕西,控制西安。1925年10月。西安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诞生。当北洋军阀向国民军反扑时,刘镇华率镇嵩军围攻西安达8个月之久。西安军民在李虎臣、杨虎城率领下,克服缺粮断炊的严重困难,奋起抗击,殊死搏斗,保住了西安这一革命阵地。当北伐战争推进到华中地区时,国民军联军进驻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合作努力下,西安地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927年初,共产党人刘含初、史可轩、邓小平等人在西安创办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培训大批革命骨干。西安附近的农民运动也蓬勃兴起,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民族存亡系于一发的危急关头,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向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种充满爱国热忱的浩然气概,有力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全民族团结抗日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历史的重大转折。
西安明钟楼

  西安明钟楼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新中国成立后,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84年被国务院列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被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1994年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西安建都的王朝
西安是中国建都最久(1200多年,不计入陪都),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城市。西安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西安书写了中国历史最华彩的篇章。在中国历史上,有21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这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和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14朝和17朝等等不同的说法。
13朝说: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00余年之久。 13朝是目前官方和史学界公认的建朝数。
13朝是目前官方和史学界公认的建朝数。 
朝代
名 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西周
镐京
丰镐遗址
周武王-幽王,共12王
前1046年-前771年
咸阳
秦咸阳城遗址
秦孝公-子婴,共6帝王
前350年-前206年
西汉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汉高祖-孺子婴,共12帝
前200年-9年
常安
汉长安城遗址
王莽
9年-23年
东汉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汉献帝
190年-195年
西晋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晋愍帝
313年-316年
前赵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刘曜
319年-328年
前秦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苻健-苻坚,共4帝
352年-385年
后秦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姚苌-姚泓,共3帝
386年-417年
西魏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元宝炬-元廓,共3帝
534年-557年
北周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周闵帝-周静帝,共5帝
557年-581年
大兴
隋大兴城遗址
文帝-恭帝,共3帝
581年-618年
长安
唐长安城遗址
唐高祖-唐昭宗,共20帝
618年-904年
16朝说 16朝——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由樊崇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和黄巢建立的大齐。
17朝说 17朝——分两种情形:(1)在14朝第1种情形的基础上加上武周,大齐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2)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大齐和的大顺。

北京

简介

北京天坛

  北京天坛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贯穿五大河,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俯中原,诚天府之国”。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春秋战国时期分别是西周王朝北方诸侯蓟国与燕国的统治中心。历史北京曾为辽的陪都(当时称南京,又叫燕京)、金国的首都。公元1267年,蒙古族忽必烈定都北京,北京成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蒙古帝国汗国之一的元汗国的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洛阳、长安、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沿革

北京八达岭长城

  北京八达岭长城

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国都,元大都,或称大都,由于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9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
古代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前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后北京成为范阳节度使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区)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则为1071年),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
元大都

  元大都

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10年,则为857年),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元代时,蒙古大汗国改名元朝。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时的北京称为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往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后明朝在大部分时间内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于此,明朝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便于加强北方边防,保卫北方安全,将都城迁至北京。从那之后,北京成为了明朝的新都城。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1215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突厥语:Khanbalik,意为“汗城”,音译为汗八里、甘巴力克)。据马可波罗游记叙述:元人笃信佛,象为佛教祥兽,当时大都常有象只漫步。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北京城秩序井然,繁荣安乐。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
近代 晚清时期(1860年-1912年)
18
北京大学燕园

  北京大学燕园

60年《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外国使节和传教士得到特许进北京,借传教的名义促使和参与了不平等条约的签定,搜集中国情报,进行文化侵略,传教士常常诉诸该国领事,以政治势力维护“传教”活动,在城内各处兴建教堂,使馆则集中在东交民巷。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美丽的北京城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和洗劫,大量文物被侵略军和坏民劫掠。
中华民国前期(1912年-192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中国国民党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直至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
国军北伐至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1928年-1949年)
1928年北伐战争后,
北京天安门

  北京天安门

由于蒋介石不重视北方边防,把首都迁到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这一时期,北京尽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教育方面仍有关键的优势,被国际人士称为“中国的波士顿”。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将军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率领25万国民党军队投向正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实现对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洛阳

洛阳丽景门

  洛阳丽景门

洛阳,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隋唐大运河中心城市,是中国建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较多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古都、八代陪都”之说。洛阳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洛阳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华中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黄河沿岸中心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是一座无愧于国色天香之美誉的牡丹花都。洛阳也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洛阳地跨黄河南部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古称豫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易经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开山于此。洛阳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

  

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陈寿完成了著名的《三国志》,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日本重大影响 东汉时期:日本首次派出使节来到当时大汉的首都洛阳奉贡朝贺,汉光武皇帝赐予“汉委奴国王金印”。这一枚金印作为中日两国最早交往的证明,成了日本国宝。
关公信仰 关公是我国唯一跨越各个宗教的神,佛教奉为伽蓝护法菩萨,道家奉为关帝圣君,儒学把他和文圣孔

  

子并列为武圣,埋葬关公的墓地也叫关林和孔林并称为文武二圣林,就连藏族佛教也供奉关公。关公成了我国唯一的跨越各个宗教派别共同拜祭的神。关公的葬首含元之地就在洛阳关林。台湾信仰供奉关公的人数超过了信仰妈祖的人数,香港警察和黑帮都供奉关公,台湾首富,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去年连续两次来到洛阳关林拜祭关公,关公被民间誉为武财神,也是道教的文武财神之一,各大企业商铺都多供奉关公。因其忠信仁义被儒学所推崇为圣人,而其恪守信用和义气被视为生财之道之根本。故而道教把其誉为武财神之一。又引起忠勇无比,并佛教奉为保护寺院安宁的伽蓝菩萨。 洛阳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关公国际朝圣大典,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关公信徒都会云集洛阳。 
道学及道教滥觞地  道学创始人老子,自幼进入东周首都洛阳,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五十年时间在洛阳形成了

  

道学的点点滴滴,洛阳遗存有大量的老子及道学遗迹,老子晚年西出函谷关,在当时洛阳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题字书写了道教之源。洛阳有老子拴牛处的下清宫,炼丹修行的上清宫,老子和孔子见面的地方的祖师庙,还有老子隐居修行的地方由唐太宗亲自命名的老君山,同时洛阳嵩山上有全国最大的宫殿式道观,被誉为道教的深山故宫的中岳庙。因为东汉时期创建的道教,是以老子为最高的神,三清尊神,太上老君,且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并以道学为其理论基础,所以老子道学的诞生地洛阳自然也是道教的圣地和滥觞地。上清宫和老君山等都是道学及道教的圣地和根源所在。每年来洛阳朝圣的道教徒和道学家数不胜数。
儒学的首创地 易经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我国华夏文明之源头。另外儒学由周公所创,周

  

公被儒学奉为元圣,周公当年通过准确丈量,科学规划,一首营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布局严谨规划科学的城市----洛邑(洛阳)王城,之后长期居住于洛阳,在洛阳制礼安邦,形成了中华礼仪和儒学的基础,后来孔子积极主张恢复周礼,盛赞周公之德,并来洛阳向老子学礼。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是儒道的交融,是旷世之约。 
朝代注解  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其中,“九朝古都”源于乾隆皇帝当年在洛阳嵩山上的题字,九在易经中是最大的阳数,表示最多最大之意,比如:九五之尊,九霄云外,九重天,九九重阳等。而确切的定都洛阳的朝代数,目前史学界公认的是“十三朝古都”。而这是把武则天的武周都城和中华民国的行都还有一些小证权的都城合并或舍弃之后的朝代数量,如果加上这些都城,那么洛阳确切的建都数应该是十六朝古都。除了这些首都之外,洛阳还做过八个政权的“陪都”,如果再加上洛阳作为陪都的历史,那么洛阳的朝代数就是二十四朝。不管十三,还是十六或者二十四,洛阳都是中国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的古都。史学界和国务院官方新闻确定和公认的洛阳确切定都时间是1529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陆游: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 ; 
司马迁:昔三代(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也; 
著名学者,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王鲁湘:洛阳,一个地级市,半部中国史。 
王鲁湘:洛阳是中国的圣城。如果有哪个城市具备三符(河图、洛书、八卦),三代(夏、商、周),三教(儒、释、道) ,三学(理学、玄学、经学),洛阳把圣城恭手相让,否则,却之不恭 。 
北京大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没有洛阳,就没有中华文化; 
国学大师季羡林:丝绸之路应以洛阳为起点。这是个不刊之论; 
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 
汉高祖刘邦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 
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 
班固曰:“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 
唐太宗曰“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唐玄宗曰“三秦九洛,咸曰帝京”; 
韦应物说“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宋太祖曰“吾欲迁洛,以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王奕:决眦斜阳里。品江山、洛阳第一,金陵第二 ; 
司马光: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唐以后无西安,元以前无北京

含义

此话主要是指唐代以后,西安不再做过中国的首都,逐步退出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元代以前,北京还没有做过中国的首都,还没有展示过政治历史舞台。现在主要用来形容南京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以及南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如今还蕴含着南京在中国历史上传承启下的作用,传承西安的辉煌,开启北京的恢宏。

三都历史

西安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猿人的聚居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原始聚落“华胥古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姬昌定都这里,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鼎盛时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建都朝代: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02年)、新朝(前15年)、东汉、西晋、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武周(15年)。
南京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建都朝代:吴(211年)、东晋(317年)、宋(420年)、齐(479年)、梁(502年)、陈(557年)、杨吴、南唐(937年)、宋(1127年)、南宋(1138年,陪都)、明(1368年)、南明(1644年)、太平天国(1853年)、中华民国(1912年)。
北京
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国都,元大都,或称大都,由于中国皇帝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
建都朝代:辽(938年,陪都)、金(1153年)、元、明(与南京交替)、清、中华民国(与南京交替)、中华人民共和国。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23张)

参考资料
  •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丝绸之路的表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引用日期2012-10-23]

开放分类:
世界历史古都,中国四大古都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