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泺源书院 2013-07-13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对于一个历史沉淀丰厚、民间文化独特的文化资源县而言,必须主动增强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注重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全力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打好文化牌,走出特色路。

  坚持文化自觉,视“土”为“宝”。文化自觉是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高度的文化自觉是将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根本,一旦有了文化的自觉,就有了一颗文化的心、一双文化的眼,就会深化对文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强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强化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唤醒”“土”文化,将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凝聚为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上,一些人认为残垣断壁、功能缺失的遗迹是城市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包袱,保护的成本昂贵,得不偿失。在这种认识影响下,有的地方将文化遗产当作包袱甩掉,实际上是把“珍珠”当“垃圾”。要树立文化“无穷大”的理念,“物质矿越挖越少,文化矿越挖越厚”“文化是软实力,更是硬支撑”,只有文化厚实强大了,发展的潜力才会强、后劲才会足。要树立文化“永续性”的理念,“勿将今天的物质文化遗产化为明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只有保护好了,才能按照传统方法延续生命,使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科学价值和商业价值更加突出。要树立文化“产品化”的理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特色文化产品”,既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又增加非遗文化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蔚县把窗花、打树花、点杆这些在常人眼里司空见惯的民间手艺、百姓杂耍,以及古建筑、古村堡这些历史的建筑“垃圾”、需要花钱保护的“累赘”,看成了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用心提炼文化资源,用创意激活文化资源,用载体物化文化资源,用市场撬动文化资源,用科技提升文化资源,用产业融合文化资源,推进“挖煤矿”向“掘文矿”的转变,使昔日沉寂的文化宝库华丽转身为蜚声华夏的耀眼明珠。

  坚持文化自信,点“石”成“金”。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只有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创意生辉,推动文化资源向项目转化、向资本转化、向产品转化、向品牌转化,才能彰显文化光芒,焕发出无限生机活力,真正走向文化自强。从全国来看,大量的文化资源目前仍然处于原始的待开发状态,已经开发的也多是初步的、浅层次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的文化产品还不多,有市场号召力、对群众有吸引力的知名文化产品数量更少,文化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与打造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对一个文化资源大县来说,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创意引领,品牌打造,申报提名,融合发展,叫响文化品牌,放大文化效应,培育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非遗文化应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国际潮流结合起来,变“文化遗产”为“文化产业”。民俗文化应在挖掘中整理、在整理中丰富,保持地域性、体现差异性,专业化深挖民俗文化内涵,组织化培育强化民俗产业,规模化提升民俗文化,变“无形文化”为“有形产业”。古建文化应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从旧城改造走向遗迹保护、从单体保护走向整体保护、从随意修复走向修旧如旧、从甩掉包袱走向产业创新,变“文化包袱”为“文化财富”。生态文化应在提升中注入内涵、在发展中增强后劲,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把文化元素与生态资源紧密结合,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深度融合的旅游产业,变“自然资源”为“文化产品”。红色文化应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拓展,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古迹文化结合起来,立足现实生活基础,打造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特色文化,通过吸引力、感染力的形式走进群众,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旅游中,变“红色文化资源”为“特色文化产业”。蔚县高度树立文化自信,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内容、技艺、业态创新,使蔚县的剪纸艺术始终走在中国乃至世界剪纸的前列,“打树花”节目提升后的大型实景演出剧《火树金花》成为中国一绝、世界一绝,蔚县名城名镇名村打造成了囊括起于辽代、止于清代的九朝古建博物馆群、教学实习基地、影视摄影基地,小五台山和空中草原两大生态景区晋升为4A和3A景区,叫响了“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年节之都·民俗蔚县”“千年蔚州·九朝古城”“小五台山·空中花海”等品牌。2011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实现了连续三年翻番。

  坚持文化自强,铺“路”架“桥”。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自强。从国内外发展趋势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打造文化资源转化的政策引擎和有效平台,把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扶持引导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努力形成有利的文化发展环境。要科学规划,树立舍得理念,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科学编制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规划,确保文化资源有序、有效转化。要政策扶持,积极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贷款发放、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培育强化文化市场主体,扶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文化产业品牌。要盘活融资,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从国内外知名文化公司、大型投资企业引进资金,用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开发文化资源。要整体提升,推动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旅游开发结合、与业态整理结合,积极融入文化元素,丰富三次产业内涵,提升文化品位。要人才带动,一方面大力培养优秀民间艺人、濒危文化项目传承人等本土文化人才;另一方面要根据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需要,大力引进文化新人、文化“名人”和文化管理人才,造就一支扎根民族文化土壤、具有较强创造能力的文化建设队伍。要文化惠民,文化保护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惠民的过程,在文化保护传承中让群众直接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成为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蔚县通过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主体,在打造河北文化第一县、全国文化产业领头雁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励人、以文聚心、以文惠民,蔚县挂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中共蔚县县委书记 王志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