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医案验方

 学中医书馆 2013-07-13

配方:当归、虎胫骨(酥油炙,后有替代品)、川羌活、川萆解、防风各二钱,秦艽四钱,鳖甲(醋炙)一钱,川牛膝(酒浸)、松节、晚蚕沙(炒)各二钱,枸杞子五钱,干茄根(蒸熟)八钱,苍耳子(炒,捶碎)四钱。

制法:上十三味,用4斤高度酒装在坛中,把坛放在大锅中隔水炖,锅中水烧开   后停火,不可久煮,否则药效降低。待坛子凉后密封固,埋入背风背阴的土中,深约半米,春秋5夏7 冬3天后,取出听用。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医书上说还能治诸风五痹,左瘫右痪,口眼斜,四肢疼痛。七十二般风,二十四般气,其效不可尽述。

用法:每日早晚饭后服两次 ,每次1050毫升,忌食动风辛热之物。

虎骨肯定没有,可以用老狗胫 骨醋炙用,加入上方50克即可。还可以参照焦树德老师的法子,寻骨 风    锻自然铜    透骨草三者代之。蚕沙药材有卖,我这里养蚕的多,随处都是。

2005年我治疗一个非常典型的类风湿是48岁的农村妇女,家里有稻田20多亩,花生地五六亩,全靠两口子干。找我治的时候,双手的指关节肿大 粗大,疼痛得厉害,晨僵23小时,踝关节、腕关节等处也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损害,晚上睡觉要服用止痛片才能睡觉,以前每年扎小针据她说要花300500元。治疗正值夏日,用上方两付加酒4斤,喝完后又加酒4斤,疼痛晨僵减轻,晚上停用止痛药也能睡好。吃完第八付时,正好秋收,劳累的时候,手指才能试出疼,但是休息后就没事了。以后又吃了4付,以巩固,痊愈至今。

防治哮喘方:平哮汤和防哮饼

平哮汤

药物组成:炙麻黄9g射干、地龙、仙灵脾、麦冬、黄芩各12g,葶苈子、石苇、当归、熟地各15g,五味子、甘草各6g,生姜3片,水煎服,分早、中、晚、睡前4次服用,每日1剂,每次冲服椒目粉1g,1周为1个疗程。

用于哮喘发作期的治疗。

方解:支气管哮喘因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发作期往往同时存在外邪、痰、瘀、虚几种病理因素,故治疗应祛除外邪、祛痰平喘、活血化淤、扶正固本并举,方中麻黄发散风寒,射干、石韦、地龙、黄芩清肺泻热以祛除外邪;祛痰:用半夏、生姜燥湿化痰和胃,葶苈子泻肺行水以祛痰饮;平喘用椒目粉温肺劫喘,炙麻黄宣肺平喘,石韦清肺平喘,五味子敛肺平喘,葶苈子泻肺平喘,地龙通络平喘,仙灵脾温肾纳气以平喘;活血化瘀用当归补血活血,地龙通络;扶正用当归、熟地、麦冬滋补肺肾之阴,令金水相生,仙灵脾温肾助阳令阴阳相济。全方急则治其标,以平喘为主,溶攻、补、宣、降、纳、敛于一炉,切合病机,故获良效。

防哮饼:黄芪、胡桃各30g,党参、白术、麦冬、当归、熟地、地龙、仙灵脾各15g,陈皮12g,甘草6g。上药共研细末,加蜂蜜50g,面粉500g,温水适量,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分成20个,分别压成薄饼,上锅烙成微黄色,每次吃1个,每日2次,空腹服,6个月为1个疗程。

本方又称固本防哮饼,用于哮喘缓解期。功效:补肺固表,健脾补肾。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补肺固表,当归、熟地、麦冬滋补肺肾,胡桃、仙灵脾温肾纳气使阴阳相济,陈皮理气醒脾化痰,地龙清肺平喘通络,使补而不滞,补虚不忘攻邪,蜂蜜润肺通肠,有利于肥的通降,制作成面饼方法简便,便于患者长期服食,有服食1~2年者,不但哮喘不再复法,而且体质逐渐强壮。

生姜半夏汤治愈糊涂

男65岁,一日突然就糊涂了,眼前的一切都变了,跟昨天的都不一样了,熟人若不说我是谁他就不认识,自己感觉很着急也很无奈,反复念叨我怎么糊涂了呢,家属让我去给看看。金匮云: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本经云:生姜通神明。

我当即就给他煎了一剂生姜半夏汤:生姜50,半夏25,煎好后马上给他喝了一半,大约15分钟后,病人豁然清醒,怕复发晚上又把剩下的也喝了,药后至今5年一直没有复发。

张友琴经验点滴

张氏世医传家,幼承庭训,及长,进入医校学习系统理论知识,并师从沪上多位名医,深得薪传。悬壶济世数十年,对内、外、喉、皮肤等科疾病的诊治均有心得。曾发表“金匮痉病与时疫”等论文。

学术经验

一、精调理,善护阴液。张老擅长内科调理,临证时十分重视调整阴阳的平衡。他对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十分推崇。认为,人身功能之正常,总在于阴阳两者的动态平衡中。有形之阴血乃是无形功能活动的生理基础,人体各部的机能运动和精神表现均有赖于阴血的奉养。而阴血的生成又有赖于先天肾精和后天脾胃。生活中人们每每恣情纵欲,败竭肾精;或暴食豪饮,损伤脾胃以致阴血化生乏源。同时又常因思虑过甚,久病多产,劳力伤形,七情郁怒等等因素而耗伤精血,故曰阴血“难成易耗”,这就是临床上阴虚血虚者往往多于阳虚者的原因。因此,张老在临证时比较注意调整阴阳,尤其注重固护阴液。张氏护阴有其一定法则,即未虚者用甘润养阴法,已虚者用滋阴填精法。用药方面,温阳多用附子、菟丝子、仙灵脾、仙茅等;补阴多用生熟地、玄参、麦冬、二至等,若为肺阴不足选加沙参、玉竹;肝肾阴亏选加山萸肉、桑椹;胃阴虚弱选加花粉、石斛。此外,平时常嘱病人要善于生活起居的摄护保养,亦强调食疗的作用。曾治一产后虚弱的病人,因有中寒腹泻,舌淡苔腻等表现,而辨为产后阳虚,先用附片、煨姜等回阳止泻,但效果不显。考虑产后不但气虚阳弱,精血尤亏,若单纯补阳,阳无阴则不长,故在加用鹿茸助复阳气的同时,又用旱莲、女贞、萸肉、麦冬补其阴,人参、五味养其气,当归、芍药补其血。如此治疗,病人的各种症状逐渐改善,体质明显好转。

二、治皮肤,宜用清利。张老对一些难治性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以及痤疮、玫瑰糠疹、红斑狼疮等病的诊治均有不少临床经验。他认为,皮肤疾病的发生多由于湿、热、瘀等邪作祟,其中尤与湿邪最为有关。湿邪粘腻缠绵,最易郁滞气机,阻扰气血运行,从而衍生湿热或瘀血等病理情况。湿、热、瘀邪内扰气血,外熏肌肤,则可发生皮肤疾患。所以化湿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是张老治疗皮肤病最常用的方法。张老还有一个见解:现代医学无“湿”的病理概念,故对于湿邪为病多无相应的办法。而中医见湿利湿,有关祛湿的中药多达十余种,根据临床不同情况可随意选用,再加上其他药物及方法的配合,对不少较顽固的皮肤疾病多可以取得较满意疗效。他治疗皮肤病常用三管齐下的方法,即内服、外洗加局部用药。内服中药是利用药性功能祛除体内的湿、热、瘀等致病之邪,调节机体的内在环境,增强抗病御疾的能力。外洗是用具有杀菌解毒的中草药煎汤,洗涤患部及全身,以帮助内服药达到局部治疗作用。而局部用药是为了达到多次治疗,持续作用的目的。处方用药多以三妙饮或萆薢分消饮为基本方加减,对于一些较为顽固的疾病,张老在处方中常配伍重镇搜风的贝石类药或虫类药,如磁石、牡蛎、珍珠母以及蜈蚣、全蝎、地龙、干蟾、乌梢蛇等。若病人热势焮盛,则用水牛角、赤芍、板蓝根、玄参、忍冬藤、蒲公英、金银花等大剂清热解毒。

验方选介

张老业医60余年,学验俱丰,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方剂。他临症处方有一定规律,每方必为15味药,多由数组药物按君臣佐使组成。以下介绍二首皮肤科常用方剂:

一、三花二皮双叶饮

组成:金银花15g,菊花10g,连翘10g,枇杷叶10g,桑叶10g,野菊花15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地肤子12g,白藓皮12g,苦参10g,黄芩10g,甘草6g。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按:用本方治疗头面部的痤疮、脂溢性皮炎以及虫咬皮炎、过敏性皮炎等均有较好效果。皮损色鲜红,痛痒较甚者,加生地、赤芍、土茯苓、干蟾皮、乌梢蛇;大便秘结者,加羊蹄根;皮脂分泌较多者,加赤石脂、生煅牡蛎;皮损色紫或暗者,加红花、桃仁。除服用外,也可用药液熏洗或搽洗。

二、活血解毒汤

组成:大生地30g,赤芍12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金银花15g,连翘10g,水牛角40g,黄芩10g,焦山栀10g,土茯苓30g,玄参15g,麦冬10g,蛇舌草30g,生甘草6g。

主治:红斑狼疮、天疱疮、银屑病、皮肌炎等属于热毒炽盛,皮损焮红,痒痛肿胀者。

按:本方系犀角地黄汤化裁,临床多用于起病急,病势重,热毒较盛的病人。方中忍冬藤、板蓝根、蒲公英合生地、赤芍二组药同用,经临床证明有降低血沉的作用。使用本方对于减少激素用量以及减缓使用激素后的副作用有一定效果。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热象较重者,加泽泻、萆薢、车前子;大便秘结,加羊蹄根或大黄;搔痒剧烈,加蜈蚣、地龙、磁石;皮肤角化较重,皮屑多者,加当归、炙甲片;有瘀血表现者,加丹参、红花、桃仁。若经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应酌情予以养阴益气扶脾等善后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