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頭,這是一篇很長、很多圖的文章
因為我偷懶,沒有逐次將記錄下來的圖片跟故事整理下來發表
現在要一次寫完,實在很吃力
語言能力有限,很白話的敘述,希望不要失望了!

有些農技的細節,我也僅就我一個門外漢看到的跟聽到的跟大家分享
或許有些誤差,請大家鞭小力一點囉
========分隔線===========

五年多前,吃到女朋友家的水梨,驚為天人
帶回家給家人吃過之後,大家都說現在台灣的梨子怎麼這麼好吃?!
當天嗑掉一堆(大約6個人一晚吃掉快12顆吧..)
隔天趕快去菜市場買知名產區相同品種的梨子(很不便宜),卻發現吃起來像白蘿蔔....
怎麼會這樣呢?

一年多過後,女朋友變成老婆了
原本的伯父變成岳父了
梨子也吃得更兇了
更常回娘家,也更常去山上了解水梨的栽種過程
終於知道不只盤中飱粒粒皆辛苦
連我之前吃的梨子也都是用生命呵護出來的

觀察了三年多
終於在今年有比較多的機會記錄下部份過程來分享
當然還漏掉很多細節,畢竟我不是天天在山上觀察
也不是專業的農友,而這些或許也就是真正的"眉角"

因為花不短的時間才蒐集這些相片
所以加上浮水印,希望別移作他用喔
需要原始圖檔的可以來信跟我說,我很樂意提供

========又是分隔線========= 

真的要開始說故事了

========還是分隔線=========
先說一下,高接梨的"高接",是一種技術,並不是一種品種
基本上,很多植物都可以做高接處理
而高接梨也有人叫嫁接梨、寄接梨,指的都是一樣的東西

而"高接"就是將我們要的梨種的花穗,接在我們現有的母株梨樹上
一般而言,我們用的母株就是以前我們吃的"粗梨仔"-- 橫山梨的梨樹
這些老株根系旺盛,抗病力強,是作為嫁接母株的優選

而要接上去的梨穗就有很多種選擇了
幸水、豐水、新興、21世紀、青龍......非常多種

聖誕節前要接的就是幸水跟豐水
這是每年從日本搭飛機來台的梨穗

 
台灣因為溫度的關係,只有在很高冷的地方有辦法生產這些接枝專用的梨穗
但是數量跟品質都不穩定,所以必須每年從日本進口
因為成本很高,所以幾年前有人從大陸進口相同種的梨穗進來接枝
卻造成當年嚴重的病蟲害,當年產量大減
這也讓堅持使用日本進口梨穗,品質跟產量不受影響的農民意外增加不少收入

梨穗送到之後必須保持低溫以免因高溫而開花,必須要切多少再拿多少出來處理

將梨穗上的花一朵一朵依特殊的角度跟長度切下

 
切下之後用專用的果蠟將切口跟花朵包覆起來,以免失水跟失溫

 
這個就是隔天要接上枝頭的梨穗,一天的數量大約是這邊的幾十倍吧


 
 

接穗的時間我沒有辦法去拍照
只知道一天需要幾十位工人同時工作才能完工
這是接好的樣子
 
 

除了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有限、能找到的工人數也有限以外
一天也不能接太多,以免產期一到,同時成熟的太多
造成來不及採收(在樹上過熟、爆掉)
就算來得及採收,也會造成產量太多,供過於求,價格崩盤..
所以一整片山,需要分成多區作業
越到中期,同時進行的工作越多,管理就越複雜...
每批次接枝需用不同膠帶顏色區分,採收時也是認膠帶顏色
才不會提前或過慢採收

雖說如此,幾十年豐富經驗的岳父也被近年的多變氣候整到過
突然天氣大熱幾天或大雨幾天,都會讓梨子快速長大,然後過熟
去年我就曾經看過從山上採收下來的梨子裡,一天有五百多斤因為過熟而被淘汰 (都是錢啊.....)
這些梨子從外觀看不出來,要靠經驗來分辨
跟岳父配合的都是固定的青果行,大部份專做高級客層的銷售
所以為了口碑,我們看來很漂亮的現採水梨,硬是被一天打掉五百多斤...
下場只能拿去餵牲畜或是拿來"不加水、不加糖,硬熬成梨子茶" -->這是另外的故事了

分區接枝,錯開成熟期的樣子大概就像下面幾張
 
 
 
 
同一株梨樹上的接穗,有的已經結果,有的還沒開花!
這樣的產期才能拉長,持續有水果可以供應

==> 拉回梨穗本身的介紹
梨穗接上去之後,需要密切注意存活率
如果接失敗了,需要下次補接

因為接穗開始的時候大約在聖誕節前後
氣候有些冷,所以必須為接上的梨穗做保溫
 
 
我從電視上知道宜蘭三星那邊的作法是在梨花上面架一隻小雨傘來防夜晚的霜害
嘉義這邊的作法是套塑膠袋,算是因地制宜的作法,各有巧妙

在梨穗快要開花的時候,需要將所有塑膠袋撤除,讓他順利開花
開出來的梨花,實在很漂亮喔! 
 
 
 
 
 
 
 
當我們開心的去賞花踏青的乍暖還寒時,工人們必須趕在蜜蜂蒼蠅大舉出現之前
手工為"每一朵"開出的花進行人工授粉
沒錯! 就是每一朵!
因為蜜蜂蒼蠅雖然會授粉,卻不知道牠會帶來哪裏的花粉? 是否會造成果實品質的變異?
所以必須去買特定的花粉來做人工授粉
..........

花朵謝掉之後就會結出果實
一般來說,一個梨穗會開出七八朵花是很正常
也就是說可能會結出七八顆果實
但是這樣的情況下,會造成每顆果實都很小
所以必須要疏果,只留下比較優勢的幾顆果實
有的要留四顆,因應需要大量而比較小顆的中低價市場
有的只留兩顆甚至一顆,來培養出超大的果實,應付要求大顆果實的高價需求
所以,這也是個很複雜的計算...

疏果之後的樣子如下,可以看到部分果實被摘掉的痕跡
 

 
 
 
 
 
 
 
 
 

疏果之後,果實因為分食營養的果子少了
營養集中供應,所以長大的速度變快了
 
 
 
 
 

很快就可以準備套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