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冻豆腐”从餐桌消逝

 LuXin4164 2013-07-14

*老北京杂谈

别让“冻豆腐”从餐桌消逝冻豆腐冻豆腐图片

说起这句老话儿,在当今中国社会不仅显得“苍白无力”,搞不好会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骂成“腐朽滥调”。可是俗话说“茶喝后来酽”,恐怕到最后在人们生活历程中,还得应了这句老话儿!这老话儿就是“要饱家常饭,要暖粗布衣,知疼着热还是结发妻”。如果就这句老话儿列举大量实例,那就太多了。本人也不想搅进无聊的是非坑中。所以借题发挥,说的就是“家常饭”。

要说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十分丰富、传统食品琳琅满目、比比皆是,那真是名不虚传。不过不知道有关“专家”是没吃过其中的大部分食品,或根本不知道有诸多的食品;还是那“专家”的帽子戴得不实,不少“专家”不是在那已经不着边儿的所谓“宫廷御菜”上侃大山,就是八哥学舌地照本宣科,使本来丰富多彩的传统食品谈起来让人有如同嚼蜡之感。更有继承了先人“敢想敢干”的“优良传统”,真敢“发明”乌七八糟的新鲜“名菜”的好出头露面人士,在公众场合信口开河;再加上不开眼的主持人给提供宣传的舞台,又挤眉弄眼、肉麻地那么一吹捧,真不知道又有多少傻瓜上当!

其实弘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就应当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从挖掘、研究、弘扬做起。宫廷御菜、饭庄名菜等固然在其列,但是我认为,切不可忽略那“家常饭”,即家庭闾巷之主食和家常菜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这些菜在民间流传至今,不仅充分显示它们在广大群众饮食生活中的地位,也绽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老北京的传统民间饮食食品更是如此!本文要介绍的,其实就是老北京人人所共知、不少人至今喜食的普通菜——“冻豆腐”。

要说起冻豆腐来,其“广告”早就家喻户晓啦。60多年前,我还是个四岁的孩子时,邻居一位大爷说要锻炼我有伶俐的口齿,专门教我说“绕口令”。什么“崩崩崩,崩崩崩,憋死牛儿、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等等。其中就有关于“冻豆腐”的绕口令,而且说起来还真“绕嘴”。这首绕口令云:“你会炖我的冻豆腐,来炖我的冻豆腐;不会炖我的冻豆腐,就别炖我的冻豆腐;千万别胡炖烂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这绕口令里所说的“炖冻豆腐”,就是冻豆腐做法最简单的一道菜。“炖冻豆腐”,可以用肉汤炖、可以加猪肉炖、也可以素炖。炖熟的冻豆腐既保留豆腐的鲜豆香味儿,又别有风味,而且有嚼头。

所谓冻豆腐的做法极其简单,或根本谈不上什么“做法”。以前各个家庭没有电冰箱时,寒冷的冬天把新鲜的豆腐放在一个筛子或竹屉上,上面盖上屉布或干净纸,然后放在室外的窗台上,第二天就成了冻豆腐。有的家庭干脆就把豆腐码放在窗台上,事先把窗台擦洗干净,这样第二天就可以吃上冻豆腐。也可以把豆腐就一直在窗台上冻着,随吃随取,不过要把冻了长时间的冻豆腐从窗台上掰下来,那可就费劲了。冻豆腐,已不是洁白的颜色,而是满身冰碴儿的灰黄色硬块儿了。我们小孩子管它叫“砖头”。现在,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家家都有了电冰箱,只要把鲜豆腐放进冰箱冷冻室,就可以成为冻豆腐了,这所谓“做法”就更简单了。但是可惜不少人已经不认冻豆腐啦!

豆腐有多种做法吃法儿,冻豆腐也有不少做法吃法儿:炒、炖、熬等都可以。冻豆腐菜肴也多种多样。就在老北京经营涮羊肉的馆子里,也有不少食客要点一盘儿冻豆腐涮了吃。不管哪种做法,要真正做出美味可口的冻豆腐菜肴也不容易,我想这可能就是前面这首绕口令的依据吧。

我家住平房大院时,一直在冬天做冻豆腐吃,如肉末儿雪里蕻炒冻豆腐,这道菜营养价值很高;大白菜粉条熬冻豆腐;炖肉汤炖冻豆腐等。那切成的冻豆腐块儿,像一小块、一小块“海绵”,看着柔软膨松,吃起来却特别有嚼头儿。尤其是炖肉汤儿炖冻豆腐,那汤香味儿都浸在豆腐块里,吃在嘴里一嚼,就像用手挤压海绵里的水,总有汤水流淌在嘴里,可谓清香爽口。

虽然现在据说很少有人家经常吃冻豆腐了,不少年轻人根本不吃冻豆腐,但冻豆腐在老北京人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不少饭馆,尤其是普通的个体饭馆或经营老北京菜肴的知名饭馆,都有冻豆腐的菜肴。有的做法虽属推陈出新,但却恰到好处、别有风味。一天,我的两个朋友邀我去南二环一家经营京味儿餐馆吃饭,他们说那里有很多老北京菜肴,我一定喜欢吃。到了那家两层楼的餐馆,我初步印象是环境典雅、气氛温馨,新装修的二楼还没正式营业,我们在一楼靠玻璃窗的一张餐桌旁坐下并开始点菜。其中有个名叫“木耳、肉片炒冻豆腐”的菜,我就只点了这道菜,其余菜让朋友点。这道冻豆腐菜一端上来,我立刻拿起筷子夹了品尝,两位朋友也一起品尝。我们刚吃一口,竟不约而同地同声赞美“真好吃”!无论是火候、口感、滋味儿,都让人感到这菜做得真地道。于是那天我们又要了两个这道菜,三盘儿木耳、肉片炒冻豆腐,都被我们吃个精光!其他的菜基本都打包了。出于好奇心,我特地问餐馆的老板炒这道菜的厨师是不是老北京人。老板说我算问着啦,他告诉我主厨是他的父亲,是个纯粹的老北京人,在大饭庄干过。至于这道菜的做法,我根本不用问,恐怕问了,人家也不会告诉你,这大概数“商业秘密”吧。其他几个北京风味的菜,味道都不错。看来我的朋友还是很有眼光和品位。否则我们何必开车跑老远的路到这里来吃饭呢。

老北京不少平民百姓的菜肴,在平民百姓中流传多少年、多少代,其原因不仅是那些菜肴的京味品味、文化底蕴,而且这些菜也蕴含老北京人之间温馨、和谐的关系。这些,不是老北京人的人可能理解不了,就是现在不少老北京人的后代,都不知道前辈的心意啦。所谓“要饱家常饭”,在过去老北京人心中最有体会,吃好吃次,吃的就是那顺口;吃的就是大杂院邻里之间那热情、温馨的气氛。就拿冻豆腐来说,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冬天,我们院几家住户都在屋外窗台或迎风的地方冻豆腐。我们房东老奶奶老两口儿是老北京旗人。他们屋外的窗台长度较其他院内房屋的长,宽度也比其他房屋窗台宽。每年冬天寒冷季节,老太太在窗台上摆满豆腐,足有100多块。每逢下大雪天气,路滑出行买菜不方便,老太太就招呼各家拿几块冻豆腐吃,于是各邻居也不客气,全院就全吃冻豆腐了。待冻豆腐“消灭”得差不多了,老太太就买豆腐接着“冻”,大家接着拿着吃。老太太的大方和慈爱,也是邻里之间关系和谐的纽带。那时候的人们也诚实朴实,我们院和胡同里其他院子里的情况一样,不管你在室外放置什么食品,从来没有人顺手牵羊,特别是那些生活贫困人家,似乎更遵循“穷死不做贼”的老古训。我们院房东老太太每年冬季,简直成了供应全院人吃冻豆腐的“后勤部长”。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老太太逝世。

待到了那每人每月一块豆腐的定量供应年代,每月的豆腐被各家庭视为“宝贝”,谁也舍不得把新鲜的、少得可怜的几块豆腐冻了吃。所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没有吃过冻豆腐。好像当时一般的饭馆里也没有冻豆腐菜肴啦!

我至今爱吃冻豆腐,而且从那小小的一块冻豆腐上,我似乎又看到折射出的社会变迁和人事、人心变迁。所以,吃冻豆腐菜肴,不仅是仅仅享受老北京平民菜肴风味儿,也使人回忆起诸多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