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浦金澤古鎮(一)【圖文】

 還舊樓主. 2013-07-14
 
    金泽是青浦最西南的一个镇,离青浦城区22公里,距上海市中心66公里。金泽历史悠久,早在宋初已建镇,有兴于宋、盛于元之说。相传昔日有穑人获石如金,故曾取名“金石”,也有此地为水乡泽国且盛产鱼米赛金,故称“金泽”。镇区明清建筑浩繁,尤以寺庙规模大、古桥集中,跨越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可谓“四朝古桥一线牵”,有“江南第一桥乡”之美名。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金泽古镇是上海地区有名的桥乡,著名书法、篆刻家钱君陶为之题写“金泽古桥甲天下”7个大字。据记载,金泽原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且有“庙庙有桥,桥桥有庙”之说,每一座桥梁不仅各有特色,且都与寺阁庵庙有关。如今绝大部分寺庙已废,但当年的桥却风姿犹存。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至今金泽镇还保存着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桥梁,分别是迎祥桥、祖师桥(如意桥)、放生桥、普济桥、天王桥、万安桥与关爷桥(林老桥)。建于宋朝咸淳三年的普济桥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金泽迎祥亭----在迎祥桥的东南面,另辟园地,建造古亭,栽种树木花草,供游者赏景休憩。古亭上有对联一副:“虹影环空如入画,水天一色合吟诗”,赞美古桥景色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现代建筑,石质结构。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迎祥桥建于元代,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造型特别,造桥材料采用砖、木、石组合结构,桥柱用青石拼成,石柱架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木,桥面两边外侧、覆贴水磨方砖,以保护木梁。梁式五孔砖石桥,桥长34米,宽2米多。桥面无栏杆,是典型的元式桥梁,标志是元朝建国后的桥梁特点。迎祥桥还有一座姐妹桥,名为“余庆桥”形式跟金泽迎祥桥一模一样,在离金泽很近的练塘镇,故后人称它们为姐妹桥。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迎祥桥用料讲究,所用木材,全是千年不朽的珍贵楠木,是修建颐浩寺多余的材料。建造工艺讲究,桥面的承受力都计算得非常精确,桥型精巧,坚固耐用。“连续简支”梁桥的鼻祖。古时,凡名人到金泽游览,都要到迎祥桥一游,如元代书画家赵孟俯、明代政治家刘伯温、清代状元陆润痒、清代诗人陈自镐等,都为迎祥桥写诗作画。解放后,在20世纪50年代此桥已在《人民画报》上登载介绍,为青浦文物保护对象。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如意桥在迎祥桥之北,约50米的地方,因桥堍有祖师庙,故也称祖师桥。该桥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多次大修。桥型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0.8米,宽3.4米。全桥石料为花岗石,桥面雕凿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在桥的壁柱上刻有两副对联。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在桥的壁柱上刻有两副对联: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是赞美祖师,阐说如意桥的哲理的。另一对联是:朱元璋灭元,建立了明朝政权。在军师刘伯温护驾下,来到金泽,看了宋元时代所建的寺庙、桥梁,一时被倾倒。就命刘伯温写了: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朱元璋看后,含笑称好。下联含义迎合了朱元璋的思想,用兵统一天下,化险境为平坦。如意桥考虑到游人登桥休憩,在桥的北堍,有一条长石的板凳,可同时坐六,七人,石凳上凿刻“行道有福”四个大字。此桥不仅历史悠久且保存得最好、最新,1994年被列为青浦第四批文物保护对象。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金泽放生桥在如意桥之北,约50米处,因桥下有放生河,故称放生桥,又因桥堍有总管庙,故也称总管桥。此桥建于明代,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在明清以后多次重修。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金泽放生桥的桥石采用花岗石和青石,质地较坚,桥柱上刻有楹联。放生桥桥名,是佛家用语,是佛家宣扬慈善与爱心。放生桥建桥500多年,此桥保护完好。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对象。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普济桥是金泽最古老的桥之一,因桥畔有圣堂庙,故称圣堂桥。建于南宋,即公元1267年,明清两代作过重修,加置石栏,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6.7米,桥高5米。普济桥拱圈砌置,与河北著名的赵州桥相同,它的石料,用了珍贵的紫石,有紫色的光彩。每当雨过天晴,阳光照射桥上,紫石发光,晶莹光泽。桥下的石砌拱圈上,在中间的一块拱石上,镌刻“咸淳三年”,庄重有力,证明此桥是宋代建筑物。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普济桥与镇北的万安桥,在建造年代、建造式样、使用石料等方面,都很相近,称为“姐妹桥”。普济桥在700多年中,宋代韩世忠,明代刘伯温,清代乾隆,当代已过世的陈云副总理,都有登桥游览之记载。1987年被列为上海市保护单位并列入《上海辞典》、《中国名胜词典》条目。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普庆桥原名汴水虹桥,原建于北宋汴京城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笔下《清明上河图》上的一座桥。美国电视公司为拍摄这座桥,请《中国桥梁史》主编唐寰澄从史书中考证出来,于1999年9月在桥乡金泽再现当年的桥姿风采。美方将造桥的过程拍摄下来,从中了解中国木桥的施工方法。这座虹桥为单孔木拱桥,桥长16.8米,宽4米。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普庆桥是古代桥梁复制的杰作。严格按古代的造桥工艺,采用无支架施工法,没有榫头,不用钉子,把64根拱圈木与5根横梁木形成拱圈,全部用捆绑式结扎起来。桥的两旁有木拱,桥的坡度平坦,桥身上左右两边各嵌有五个狮子探头,桥体朱红色。美方很赞赏这座虹桥,在完成拍摄任务后就永远“插队落户”留在金泽。普庆桥与古镇内的其它石桥相近,如普济桥等都是宋代桥梁。虹桥的桥名,经中美双方协商,取名为“普庆桥”成了姐妹桥。金泽镇人民政府为此立碑纪念,负责维修。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总管庙在放生桥北堍,建于明代。50年代佛像毁,60年代庙屋改为金泽村仓库。90年代经青浦县批准,重建总管庙。坐北朝南,庙堂不大,庙屋高爽,重塑总管老爷和总管夫人坐像。庙前有两课古树,庙堂红漆大门,方形窗户,单檐屋顶,屋角高翘,是典型的江南庙宇。老爷塑像面前,有幕门、垂帘,有雕花长桌,桌上置放香炉、蜡扦,有果品鲜花。新建总管庙,跟放生桥紧紧相连,外有围墙,庙堂前有一片广场,有大型的香炉、蜡扦,供进香者点燃、焚香。广场前有一条小河,叫放生河,河流湾湾,流水清清。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金泽颐浩寺,建于南宋,盛于明清,相传有5048间,占半个古镇,全寺南起放生桥,北至寺界桥,南靠蔡田新村,西近市河。整个寺院,殿堂庑廊,亭台楼阁,山明水秀。曾居僧近千,盛极数百年,经历代扩建。

    吕颐浩,山东济南人,宋元祐进士。宋高宗即位,苗傅等人发动兵变,吕颐浩和张竣,发兵平乱,战功显赫,遂任右相。绍兴元年,力倾秦桧投降路线,独掌军政之权,主张恢复中原。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南宋皇帝宋高宗南渡,在相国吕颐浩护驾下,乘龙舟来到金泽。吕颐浩把自己住宅建造在金泽,为发展佛教,他将自己住宅,改宅为寺,以自己之名,命寺为颐浩寺。江南大地,寺庙数以万计,用相国之名命名,唯有金泽古镇。颐浩寺到元代,全力扩建,到明代大力增建。历代帝王,诗人墨客,名人雅士,留下无数足迹,也留下无数珍贵的诗画和墨宝。“颐浩禅寺”四个大字,系中国已故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颐浩寺大雄宝殿,建于元代。清顺治十一年五月,即1654年,不慎失火,后虽重建,其规模远不如前。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建筑物,青浦县人民政府1992年批准,重建颐浩寺。新建颐浩寺,黄墙黛瓦,山门殿有石狮一对,保护寺院。大雄宝殿,宽敞高大,单檐屋顶,四角高翘,红门、红窗,正中为观音菩萨,两旁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殿内左侧有木架,置放大鼓,旁有木鱼,殿的右侧为助愿桌。大雄宝殿两旁,建有两个偏殿,分别是观音殿、地藏殿,造了山门,恢复开放。

扫街之67----上海青浦金泽古镇(上)

    古银杏在金泽东面,现在新建的颐浩禅寺内,距今有700多年树龄。元初西域高僧聂卜尔纳,亲自种植两棵银杏树:一棵种在颐浩寺前,为雄性果树;另一棵种在西面,为雌性果树,两树隔河,相隔一百多米,人称夫妻树。解放前夕,雌银杏树卖给了朱家角木业店,被无故锯掉。雄性银杏树,不长果实,树高25米,身围4.5米,是当地古树之冠,被列为上海市古树保护对象。植树老人聂卜尔纳,蒙古族人,西域著名高僧。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后他游历了长江中下游寺庙,在颐浩寺居留时间较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