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琴

 苏迷 2013-07-14

觅琴

  王 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扬州康森先生,去年十次来苏州,几乎一月一趟,就是为了“善其事,利其器”———寻觅一把称心如意的二胡。
  苏州民族乐器的制作,就像苏州其它的手工艺一样,以精美考究而为人们所喜欢。唐代时苏州的乐器制作已颇具规模,到明清更是昌盛。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吴中绝技有……范昆山做三弦,上下百年,无人可敌。”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苏州,路过申衙前(今景德路),在一家叫“周兰素”的乐器店里,看见店中所制凤笙,玲珑精致且音色优美,赞赏不已,龙心大悦。后来乾隆还御赐“周兰素”龙凤招牌一块。
  苏州制作的二胡,更是出类拔萃,被人们称为“苏胡”。“苏胡”不但演奏起来音色优美,而且其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精美的工艺品。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大多喜欢赶到苏州来定做自己得心应手的“苏胡”。
  康森先生喜欢拉《二泉映月》,常常会情不自禁陶醉在自己的悠悠琴声中。一日有朋友告诉他,演奏《二泉映月》,必用定音稍低的专用二胡,俗称“二泉胡”,如此,音色则苍凉幽美,深沉低回;琴声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几句话令他茅塞顿开,于是急急来苏州寻访“二泉胡”,终于觅得一把好琴,欣然而回。然而用“二泉胡”演奏的乐曲,除了《二泉映月》,就是《汉宫秋月》,曲目毕竟有限,要想演奏活泼风趣的《扬州小调》,深情委婉的《姑苏春晓》,无奈“心有余而琴不足”了。“芭蕉不展丁香结”,于是康森再来苏州寻琴访友。先得一琴,音色倒也响亮,几天后却感觉稍稍有点涩滞,便觉不如意而出让。复得龙头二胡,细品则两弦共鸣稍有不配,无奈又弃之。再得一把紫檀,几无瑕疵,心满意足。一天晚上,月色似水,他在窗前拉《月夜》,渐渐入境忘我,忽听得一丝泛音如败鼓,虽细若蚊鸣,入耳却如雷轰,顿感大煞风景,不由得心烦意乱:“寻觅好琴何其难,不知何时方相遇?”
  莫道“得来全不费工夫”,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康森一次一次来苏州,或店铺,或作坊,或闹市,或郊区,踏破铁鞋一番寻寻觅觅,后来终于相遇一把好琴。他屈指一数,正是第十次了。这把琴,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试琴鉴定的“小叶紫檀野蟒皮”,为苏州民族乐器厂的名匠精心制作而成。
  据说琴是有灵性的,新琴犹如“人之初”,所以第一个演奏者的气质、技艺、音色,每每会悄然融入琴中,琴会一生不忘。既得宋飞试琴,此琴自然成了麒麟佳儿。康森心痒难搔,马上调弦运弓,拉起《江南春色》来。一曲未毕,就爱不释手,也不问其价高低,当即收入囊中,并额首庆幸,笑道:“十次来苏寻访,方得十全十美。自此,再也无憾也。”
  人的一生,其实无一不是在寻觅———寻觅琴,寻觅爱,寻觅美丽,寻觅真情,寻觅新的生命,寻觅称心如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