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 0”或有可能重启 欢迎A股与世界接轨--20130713

 qinhuanwei 2013-07-14

“T+0”或有可能重启 欢迎A股与世界接轨

2013年07月13日 15:00来源:新民网

每周五收盘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针对市场热点问题的表态,均备受市场关注。本周五,最扯眼球的,当属“T 0”(当天买入的可在当天卖出)交易制度。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监管部门将根据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细致研究A股“T 0”有关制度,目前实施“T 0”没有法律障碍,但尚无推出的时间表。证监会的表态,既是对“上证50[-2.94%]要实施T 0交易”传言的回应,更表明被中断18年之久的“T 0”交易制度已提上议事日程。

A股市场一度被冠以投机市和赌场,当年暂停“T 0”启动“T 1”,正是想割掉“投机的尾巴”。但是,历时18年,股票现货交易“T 1”制度的消极作用已经显现,尤其是随着股市容量增大投资者增加,以及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副作用显而易见。

首先,与股指期货交易不匹配、不对等。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在于套保、套利以及投机,这决定了其交易制度只能是“T+0”;在高杠杆机制下,“T +1”交易轨制有重大漏洞,因为融资融券者不能及时抛售,若再遇连续跌停或连续涨停,无法平仓,由于杠杆效应会出现投资者倒欠融资机构的奇怪现象,不仅套牢投资者还套牢融资机构。股指期货可实时出清,而股市现货却不能及时出清交收,凸显出两种交易规则不对等而带来的市场扭曲。

其次,是对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的扭曲。市场瞬息万变,黑天鹅时常突袭,“T+1”交易制度无疑延缓了应变效率。但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和实力较强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期指货的“T+0”对冲风险,或者通过融资融券抓住机会。广大中小投资者因门槛限制,无缘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如果再不给予及时的回转机制,终将会沦为“鱼肉”,这对中小投资者显然不公。

还有一点,是阻滞了市场活力。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也是价格发现的场所。如果市场不活跃,如果人为阻滞投资人的及时试错和纠错,则其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就会失灵。

而从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角度来看,A股市场“T+0”乃大势所趋。中国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制度,本身就是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重要步骤。放眼纽约、伦敦、中国香港等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哪一个不可以做“T+0”?

以及,QFII、RQFII、放行在内陆工作的港澳台居民直接交易A股、酝酿中的国际板,以及拟恢复的“T 0”,为推动A股的市场化、国际化,管理层努力多多。

但是,我们也看到,熊长牛短沦为财富绞肉机的A股市场,当前最需要“国际化”的是恢复投资功能,提振投资信心,引进包括养老金在内的重量级的机构投资者。至少,把投资功能——切实保护投资人利益、实现股民财富递增,置于与IPO、再融资、大小非减持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们欢迎“T 0”重启,让制度红利的释放,为弱市A股带来些许活力。凌天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