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恨交加的纸币

 一个好老头 2013-07-15

受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我一直以为咱们国家的纸币始于清末民初票号衰亡,银行出现之后,读了《货币历史》才知道我错了。原来,我国的纸币在宋朝就有了。

纸币始于宋朝,主要是流通的需要。宋朝是一个奇特的朝代:你说它强大吧?它一直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先是搞丢了半壁江山,被掠走了二帝,最终亡于“只识弯弓射打雕”的“一代天骄”。你说它柔弱吧?它经济异常的发达,南北政权维持了200多年,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和平建设时期,国富民也富(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

经济如此发达,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使货币流通的需求量增大。这就造成了金属货币,一是不够用了,二是不方便(试想,如果买一个大件高档商品就得拉整车的金属货币去交换,拿不动哇)。于是,纸币出现了。

最初的纸币叫“交子”,属于信用货币。它与金属货币的基本功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它只能在发行者的信用范围内使用,出了这个范围就没人认可。交子最早产生于民间,《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蜀人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后来(仁宗年间)四川地方官见此招不错,就奏请朝廷发行“官交子”,同时禁止民间发行私“交子”。

到了元代,纸币进入了鼎盛时期。据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看见纸币流通,很是惊奇。当他将这个见闻带回欧洲,引起了讪笑:一张小纸头就能买东西?胡扯!元朝的纸币以丝作为本位,所以就以“两”为单位。一贯(千文)称作“两”;百文称作“钱”(这个字沿用至今,我们将货币称作“钱”);十文称作“分”;一文称作“厘”。

到了明初,由于管理上的问题,纸币的信用下降,逐步退出了交易,开始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小说始于明代,所以古典小说在写到用钱时,都写作“摸出一锭银子”、“抓了一把碎银”。以至于我一直认为古人没有纸币,只花银子、铜板)。

清朝仍然以铜钱、银子为主要货币。可金属货币虽不易贬值,但着实不方便。除去沉重,携带困难。最大的问题是纯度不统一,且不易计量(离不开戥子)。到了清末,外国的“银元”流进了国内,它较好的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于是,出现了中国第一种银元——龙洋(背面铸有龙的图案),也称“大洋”或“现大洋”(后来的“孙大头”和“袁大头”也沿用了此说法)。银元的流通,引出了一个货币单位——“圆”,也称“块”(这个称谓沿用至今)。与“大洋”同时流通的还有小面值的“银角币”,称为“毫洋”、“银毫子”,单位为“一毫”、“二毫”。广东人把“毫”简写成“毛”,一毫也称作一毛(这个叫法沿用至今)。

大清曾尝试恢复纸币,但三起三落。其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兑换困难,加上超发,信用度降低。到了清朝后期,随着贸易的发展,银票出现了,且慢慢地由单一汇兑功能,逐渐融进了流通功能(但其不是货币)。再后来,现代银行出现了,随后现代纸币也出现了……

纸币,从出现之日起,就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一直伴随着信誉问题。尤其是,每至王朝末期都曾有过乱发纸币,强掠老百姓手里的钱,致使币值大幅度贬值现象。一个王朝的灭亡,除去政治上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等原因外,金融的崩溃也是其主要因素。

纸币,真是一个爱恨交加之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