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瀹骈文》

 昵称818135 2013-07-15

主题:《理瀹骈文》

+ 关注 ≡ 收起全部文章

《理瀹骈文》内服名方的外用妙法

  清代吴师机所著的《理瀹骈文》一书,在精心研究前贤外治经验,结合自己有效的临床实践,对外治法的特色、机理、适应证、组方制剂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论述,可谓是中医外治法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尤其是吴氏将众多内服经典名方运用于炒熨煎抹的外治法中,集药物穴位、手法综合疗法于一体,成为中医治疗史上一大奇观。

    1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吴氏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又说“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脏腑也”。强调辨证也是外治疗法的前提和依据,只有明确病变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属性,抓住疾病的本质,把握病证的标本轻重、缓急,才能正确施治,达到预期效果。如桂枝汤用于治疗伤寒中风柴胡方用治少阳寒热往来凉血地黄汤热毒发斑;牛黄清心丸治中风热证,热阻关窍证;胆星丸治小儿痰迷不醒之证;白虎汤中热桃仁承气汤治妇人热血结胸证;桂附八味加减治肾虚水肿柴胡破瘀汤治妇人热入血室苏合香丸中脏闭证等。辨证细致,丝丝入扣。仅是一个喘证,就有痰喘方、风寒喘方、火喘方、水喘方等不同方剂,强调“虽治在外,无殊治内也”。

    2  炒熨煎抹,手法丰富

  吴氏对《内经》的“摩之浴之”法情有独钟,认为“岐伯摩之浴之推出,炒熨即摩也,煎抹即浴也”“疾徐轻重,运手法于炒熨煎抹之中,以药力到为候,无不效者”,故内服方外用,或擦、或抹、或熨、或摩等,手法极为丰富。如桂枝汤治“伤寒项强,中风口歪”,煎药“拓项背及面部”;枳实青皮汤治“阳明便秘”将药物“用布浸汤,铺腹上,手盘旋摩之”;牛黄清心丸治“中风热证,热阻关窍”用药丸直接“擦胸口”;《东医宝鉴》载方治“脱营失精证”将药物研粉末盐炒“擦牙”;温胆汤治“胆虚不眠证”将药物水煎“浸青布炙干再熨目”;四物加味方治“阴虚脊痛”药物“研作饼,饼贴热物熨之”;摩腰丸治“老人腰痛,妇人白带”将丸“姜汁化开,热摩腰,并贴”;通经方治“经水不调,闭经”将药物“捣作饼,帖后熨斗熨之”等。

    3  胸腹背为用药主要部位

  笔者共整理出吴氏的熨摩外用方164个,广泛用于内妇儿科,外用部位及穴位主要有:颈项、胸、腹、背、全身、脐、四肢、手足心、足背、气海、齿、心、目、头顶、腰、乳、面、胃脘命门期门足三里等。但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以胸腹背为常用部位。这不仅因为背部集中有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胸部集中有募穴,是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穴位。还因为总督人一身阳气督脉行于背,总任人一身阴气任脉行于胸腹。故通过一定的手法作用于相应的经络腧穴,可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另外,头面、胸骨肩胛骨附近的皮脂腺汗腺较丰富,而皮脂腺、汗腺又是皮肤吸收的途径之一。且躯干部温度往往高于四肢,温度高则皮脂粘度低,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更因为胸腹背表面离脏腑最近,局部给药吸收,直接使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作用迅速。

    4  凡汤丸有效者,皆可熬膏

  吴氏认为:“膏与药分为二,临床活变在此,有但用膏而不必药者,有竟用药而不必膏者,有膏与药兼用者。”或“相反相济为用”或“相佐相益为用”“膏方取法于汤丸,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膏可以统治百病”。在膏药组方优势上,他强调:“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虽苍术半夏之燥,入油则润,甘草、牵牛、巴豆草乌、南星、木鳖之毒,入油则化,并无碍。”

  中药膏摩疗法具有悠久历史,所用软膏剂是用中药细粉或经溶媒提取后浓缩成的流浸膏,加入适宜的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一种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其均匀、细腻、软滑、易涂布、有吸水性,药物的释放、穿透性较好,性质稳定,配制方便,易于携带,使用方便。在使用时,利于按摩手法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仅保护皮肤且通过皮肤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所以说,内服名方改为外用,将剂型改革为先进的软膏剂,集药物和按摩手法治疗于一体,必将会提高疗效。吴氏对膏剂疗效的总结是:“膏药热者易效,凉者次之。热性急而凉性缓也;攻者易效,补者次之,攻力猛而补力宽也。然大热之证,受之以凉气即爽,极虚之证,受之以补其神即安。”

  纵观上述可见,深入研究吴师机在中医治疗史上所创的这一大奇观,无疑对于丰富中医基础理论,开拓中医药市场具有积极的广阔的前景。(基金主持:牛淑平)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6KJ339B)

    作者单位: 230038 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05级博士研究生)

   (编辑:守  中)

日期:2006年12月19日 - 来自[2006年第2卷第5期]栏目

《外治寿世方初编》

《外治寿世方初编》   方书名。四卷。清·邹存淦撰。刊于1877年。本书仿《理瀹骈文》体例,辑录了临床各科疾病的多种外治法的治疗方药,共分68门,载方约2200余首。现存清刻本、1936年台湾铅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W]栏目

运膏肓

运膏肓   自我按摩方法名。肘部屈曲,转摇肩关节,带动肩胛骨,以作用于背部的膏肓穴。《理瀹骈文》:“两肩扭转,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Y]栏目

浴面

浴面   导引方法名。又名摩面擦面、干洗脸等。方法为:双手擦热,贴在面下部,两手中指分别放在鼻翼两侧迎香穴处,向上推擦,经睛明攒竹至前额发际处,然后两手分开推擦至额角后而下,经耳门穴而返回下面部。《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浴面:将两手自相摩热,覆面擦之。”《理瀹骈文》:“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有畅通气血、祛风散寒、提神醒脑之效,常用以防治感冒鼻炎头痛失眠等症。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Y]栏目

《外治寿世方初编》

《外治寿世方初编》   方书名。四卷。清·邹存淦撰。刊于1877年。本书仿《理瀹骈文》体例,辑录了临床各科疾病的多种外治法的治疗方药,共分68门,载方约2200余首。现存清刻本、1936年台湾铅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其他]栏目

《理瀹骈文》

《理瀹骈文》   外治法专著。一名《外治医说》。一册,不分卷。清·吴尚先撰。刊于1870年。本书正文系以骈文体写成,并联系《子华子》一书所说“医者理也,药者瀹也”的涵义,故以《理瀹骈文》为书名。这是一部以内科理法方药的理论依据而又以膏药为主的外治法专书。卷首总论外治之法。正文部分则分别论述了伤寒、中风、痹症等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病症的外治方并详加注文阐述,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书末附常用外治膏药方的配方与制法,并附《治心病方》一文。全书以记述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治法多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便于推广。除膏药外,本书还记载了敷贴法熨法、洗法、熏法、照法、拭法、浴法、溻法、吸入法、取嚏法、灌导法火罐法、割治法等。由于作者本人是外治法卓越的实践家,其所收选的治法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所以此书为外治专著中影响较大的一种。但本书存在纲目不清,缺乏条理的缺点。书中也掺杂了一些糟粕性内容。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其他]栏目

《理瀹骈文摘要》

《理瀹骈文摘要》   外治法专著。又名《理瀹骈文二十一种膏药》。二卷。辑人不详。刊于1875年。本书摘取吴尚先《理瀹骈文》一书中的21个膏药方(附糁药方27种,初录验方10余首)编成。上卷述各方的治疗病证;下卷记各方的配制方法。后又有将此二卷本合刊为一卷者,改名《理瀹外治方要》。现存多种清刻本。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其他]栏目

水灸

水灸   指用刺激性药物涂擦体表以治病的方法。《理瀹骈文》。:“痨瘵,用大蒜擦脊梁,名水灸。”《外治寿世方·劳伤》:“治劳病人未气虚者,水灸法:……尾闾起,擦上至大椎,又从大椎起擦下至尾沟,如此数十遍。”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S]栏目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9 1 2 :

梳法

梳法   推拿手法名。见《理瀹骈文》。又称疏法。五指展开,以指面和掌面为接触面,如梳发状在体表作轻轻的滑动。有疏通积滞作用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S]栏目

抹法

抹法   推拿手法名。   ①用拇指指腹或手掌面紧贴皮肤,略用力作上下或左右缓慢的往返移动。常用于头部、颈项及胸腹部。   ②推拿的俗称。《理瀹骈文》:“推拿,乡村人谓之抹。”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M]栏目

摩腹

摩腹   导引功法名。揉摩腹部。有健脾胃、助消化等效用。《理瀹骈文》:“调中者摩腹,寓太和之理。”“饭后摩腹,助脾运免积滞也。”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M]栏目

《理瀹骈文摘要》

《理瀹骈文摘要》   外治法专著。又名《理瀹骈文二十一种膏药》。二卷。辑人不详。刊于1875年。本书摘取吴尚先《理瀹骈文》一书中的21个膏药方(附糁药方27种,初录验方10余首)编成。上卷述各方的治疗病证;下卷记各方的配制方法。后又有将此二卷本合刊为一卷者,改名《理瀹外治方要》。现存多种清刻本。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L]栏目

《理瀹骈文》

《理瀹骈文》   外治法专著。一名《外治医说》。一册,不分卷。清·吴尚先撰。刊于1870年。本书正文系以骈文体写成,并联系《子华子》一书所说“医者理也,药者瀹也”的涵义,故以《理瀹骈文》为书名。这是一部以内科理法方药的理论依据而又以膏药为主的外治法专书。卷首总论外治之法。正文部分则分别论述了伤寒中风、痹症等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病症的外治方并详加注文阐述,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书末附常用外治膏药方的配方与制法,并附《治心病方》一文。全书以记述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治法多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便于推广。除膏药外,本书还记载了敷贴法熨法、洗法、熏法、照法、拭法、浴法、溻法、吸入法、取嚏法、灌导法火罐法、割治法等。由于作者本人是外治法卓越的实践家,其所收选的治法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所以此书为外治专著中影响较大的一种。但本书存在纲目不清,缺乏条理的缺点。书中也掺杂了一些糟粕性内容。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L]栏目

核桃灸

核桃灸   间隔灸的一种。以核桃壳为垫隔物,上置艾炷施灸。《理瀹骈文》:“凡肩背腰胁手臂腿膝环跳贴骨处疼痛,用沉香木香丁香乳香麝香、山甲末,裹核桃壳覆患处,正面作圈护住,上用荷叶遮盖以防火落,烧艾一二炷,觉热气入内即散。”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H]栏目

灌溉中州

灌溉中州   导引功法名。《理瀹骈文》:“以中指鼻梁及鼻翼两边揩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浆中州,以润于肺也。”即灌浆溉中岳,见该条。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G]栏目

擦面

擦面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理瀹骈文》。即浴面。见该条。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C]栏目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9 1 2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