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离恶性肿瘤 从健康生活开始(第1页)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7-15

 近日,《北京市2009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正式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市首次发布市民健康状况“白皮书”。

  今天,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统计中心高燕琳副主任,将详细解读北京市民期望寿命以及导致本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专家介绍

高燕琳公共卫生硕士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统计中心副主任,1994年开始至今一直从事死因监测工作。

预期寿命

定义

期望寿命又称预期寿命,通俗地讲,就是已经活到一定岁数的人平均还能存活的年数。

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预期寿命,在不特别指明的情况下,人口期望寿命或人口预期寿命是指0岁人口(出生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2009年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为80.47岁,指的是按照2009年本市居民的死亡水平,新出生的人口平均可以存活80.47年。

误区:北京市平均预期寿命80.47岁意味着如果某人已50岁,还能再活30.47岁。

此观点不正确: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一般是0岁人口(出生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国内外最常用的人群健康评价指标之一,与个体的实际寿命不同。

就每个个体而言,人的实际寿命和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医疗保健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个体可能活不到这个年龄,也可能活过这个年龄。

计算方法

北京市采用通用的简略寿命表方法计算期望寿命。首先收集人群的人口资料和死亡资料,计算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生存人年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人口期望寿命与同年的死亡率水平有关。

意义

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已达80.47岁

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国内外最常用的健康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此指标的比较,可以衡量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目前,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80.47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齐平,且已达到北京“十一五”卫生事业规划不低于80岁的目标。

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由解放初期的53岁增长到2009年的80.47岁,60年来共增长了27岁,每年平均增加0.45岁。

自2005年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达80岁至今,期望寿命已达到一较高水平,每年仅平均增加0.09岁,处于缓慢递增阶段。

今后,除非治疗控制慢性病的医疗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否则期望寿命持续不断增长将比较困难。

因此,人们不应只追求寿命的延长,更应重视生命的质量,即追求没有疾病、健康、高质量地活着。

相关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公布的《世界卫生统计》结果显示,世界高收入国家居民的期望寿命平均为80岁。

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公布的全国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为,中国居民期望寿命73岁。

2009年本市居民死亡原因调查

主要死亡原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前十位死因中,除损伤中毒和传染病外,其余均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的90%左右。

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前三类死亡占全部死亡的73.06%。

传染病在死因中的位次从解放初期的首位降至近年的第九或第十位,死亡率在9/10万以下,占总死亡的比例小于1%。2009年传染病在死因顺位中位居第十,死亡率5.05/10万,占总死亡的0.8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