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为合肥文化底气埋单

 风吹乱了年华 2013-07-15
上周三孝口科教书店的改妆亮相,成为一个时尚发布会,文艺潮人争相前往,

  因为:“好像台湾诚品啊!”

  从科教书店了解台北诚品

  卡缪搬家了。马奎斯搬家了。卡尔维诺搬家了。莫内搬家了。林布阑搬家了。毕卡索搬家了。瑞典KOSTA BODA 彩色玻璃搬家了。英国WEDGWOOD骨瓷搬家了。法国HEDIARD咖啡搬家了。金耳扣大大小小的娃娃也要跟着人一起搬家了。

  二零一三年六月,合肥科教书店不用搬家,却照样美丽换了新颜。

  好吧,以上套用李欣频为诚品书店书写的创意文案。就像当下被城中文艺潮人们热议不断的三孝口科教书店,借鉴“诚品模式”,优雅地拎起裙摆,轻轻地踮起脚尖,潇洒地转了个圈,华丽变身艳惊全城。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底气从书店中可见端倪,因为书店往往最大程度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文化面貌。从北京的库布里克到上海的汉源书店,从巴黎的莎士比亚到伦敦的福依尔,无不透露出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与骄傲的自我范儿。城市的精髓,便是在这一间间书店里。

  正如倘若你想坐拥台北,怎能不走进诚品?如果说台北的地理地标是101高楼,那文化地标必然是诚品书店。这个创立于1989年的台湾本土自创品牌,不仅名气早已跃出了台湾岛,更是成为台湾城市文化提升的指标,吸引到全球华人驻足流连,被视为必去之文化景点。

  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35岁前的经历与时下大多数财富新贵的故事类似,白手起家,当过皮包工厂工人,做过高职老师,后来进入销售行业,通过努力和勤奋挣到第一桶金。但不一样的是,他接下来30 年的人生选择。

  1988年,38岁的吴清友因为心脏病发,与死神擦肩而过。疾病让他坚定了要把生命投入到与心灵相关的事业上来。这段迷茫期疯狂阅读哲学大师著作的吴清友,在一年后于台北敦化南路创立了第一家诚品书店。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台湾,经济平稳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更精致的文化艺术,秉持着人文、创意、艺术、生活为精神的诚品书店诞生得恰当其时。到了90年代,台湾政治日趋民主,市场消费主义进一步吞噬了80年代燃起的理想主义。

  布尔乔亚的诚品书店亦适时地放下身段,开启小资文艺范儿。从硬件的空间规划到软件的中外文书种、艺术文化活动的推广,创造出既具本地特色、又具国际视野的文化景观。诚品书店逐渐从文艺精英的秘密基地转变成为全台湾最主要的连锁书店,是台湾的文化象征、台北的旅游地标,甚至影响了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台湾美学风格。

  但这些荣光并不能掩饰诚品书店连亏15年的严峻事实。新世纪以来,诚品书店打破传统书店经营模式,先由品牌奠定成功基础,再带动商场、书店与零售的“复合式经营”,使书店不只卖书,而是包罗书店、画廊、花店、商场、餐饮的复合经营。

  诚品书店长期举办各种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每年至少举办4500场演讲与展览,范畴遍及文学、戏剧、环保、舞蹈与美术。因此它不再只是买书付钱就走的地方,而是可以悠然流连的温馨港湾,这是诚品的迷人之处,亦是诚品扭亏为盈的关键点。

  若不是在人文气息浓郁,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台北,不知能否有诚品的诞生与成长?若不是因为有可以触摸到城市灵魂的诚品,台北是否能成为全球华人的文化朝圣之地?

  瞧!书店与城市的关系,就是这般暧昧。

  从争相参观说明合肥缺失

  毋庸置疑,整个六月对合肥城来说最潮爆的文化事件便是前科教书店,现新华书店三孝口店的华丽转身。人们嘴巴谈论的,微博热议的,微信圈图片疯传的,身体力行组团前去观摩的,都是它的全新姿态,它的优雅亮相。其惊艳效果犹如“当头棒喝”,砸得满城文化人一脑袋瓜的幸福金星,俨然有米兰昆德拉与费太太的相见恨晚之感。

  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这样一个蔚为壮观的观摩队伍,显示出人们对人文、艺术、创意、生活阅读平台的渴望,显示出人们对丰富文艺沙龙活动的热爱,显示出人们对提升心灵,诗意栖居的憧憬,更是显示出人们对城市书香气质的追求。

  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的城市虽被热情的网民戏称为“霸都”,但说到底,在文化底气这回事儿上,谁也无法否认其薄弱的一面。与一线都市相比,我们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些小家碧玉。而与丽江、绍兴等文艺小城相比,我们的城市又鲜有书香门第的质感。

  城市的魅力从来不在大小,不在奢华,不在拥攘与密集,而在那份精神共鸣,在于文化与品位,在于愉悦与安宁。谁也不想城市进化到最后成为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的经典之作《呐喊》所描绘的那般,后工业社会的乏味单调造就人类扭曲的人性与疏离。

  当焕然一新的新华书店三孝口店揭开神秘面纱,敞开怀抱时,看着或安逸闲坐,或陶醉阅读,或品茗小酌,或谈笑风生的人们,愈发相信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城市的灵魂在于文化。正是因为有了千姿百态的历史与现代文化,才有过去与未来的精彩对话。从城市的文化底气,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的抱负。

  从模仿开始进化城市品位

  人们热切赞誉新华书店三孝口店是“合肥的诚品”时,虽多少点出了丝缕的模仿之嫌,比如地面、灯光、色调、书架、功能区、复合式经营的理念......不一而足。但其实潜台词难道不是,咱霸都合肥的城市格调又提升了一把?城市品位又进化了一阶?

  表面上是书店的蜕变,给予了都市人精致高贵的选择,带给这座城市体面与尊严。但背后隐喻的却是城市文化的进化与都市人对精神生活的热切渴求。

  诚品用多年的品牌告诉了人们,读书不仅仅是实用,亦是一种坚定的生活态度。新华书店三孝口店用则自己的诚意告诉了人们:嘿!伙计们,城市的品位靠着大家一起努力。

  诗意的人们呀!

  我们有过期的凤梨罐头,却有不过期的食欲;我们有过期的旧书,却有不过期的阅读欲。无论你是一掷千金的富豪,还是落拓的拾荒人;无论你是德才兼备的大学教授,还是流浪的艺术家;无论你是小资白领,还是奶爸潮妈。

  日光之下,我们大可抛开克里斯蒂娜的高跟鞋和阿莫多瓦的激情迷宫置身书店,在这开放的空间里,赴一场采菊东篱下式的欢愉。

  合肥提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合肥城市品质的定位。“名城”,因何而名?一是城市建设的高规格、高品位,风格独特,功能完备,服务优质;二是对城市人文的挖掘、保护、培育、壮大、创新,这些都离不开政府。就像一个人的气质形成,除了天生丽质外,绝大多数人是受父母亲朋和知识的影响。因此,政府要大力建设文化设施,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投入。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气的养成与提高,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与自励,更需要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与文化积淀。历史积淀可以影响城市品格和市民集体的性格的形成,都市规划的蓝图决定了城市未来的文化气质的发展方向。合肥在此方面,也应该抓住两个方面,在政府方面,应该放手让各种城市书店依据其文化定位自由发展,不应该过多干涉。而在企业方面,自由发展就好。

  衬托一座城市的气质,就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

  一座城市的价值,看的不是它有多少座高楼大厦或者有多少种新兴产业,这些都属于物质层面,我们离不开吃穿住行,我们也不能一心扑在现实的物质生活中。这样的文化底气,不是速成而来的,是百年甚至千年的积淀,是这座城市的人们用不仅仅是双手更是聪明的头脑换回来的。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气息,也就感受了这座城市的心。

  城市文化底气的形成,得有这样一群人。

  一个城市文化底气的养成可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这个城市聚集了一些这样的人,氛围就会浓起来。当然在政策上的一些偏向肯定会更有利于文化氛围的养成。比如上海福州路上的书店以及民营季风书店,还有北京的中国书店,只要能多让一些书店保存着,对城市的文化总是一个念想与标杆。而这些书店大都是国营书店,对于私企做书店,实在需要很大的资本。

  书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城市的文化底气。

  古人说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店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这座城市是否具有强大的文化底气。诚品是一种标志,是很好的现象,因为这个标志是书店、是文化的代言者和传播所,而非别的。当然,一座城市的文化底气并非一个成功的文化品牌可以单独代表,同时也要看城市居民的生活气息,两种气息相符时,那是好的、可以相互代表的;两种气息矛盾时,那是尴尬的。合肥正在出现更多新形势的书店空间,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进去,与文化事件同时发生,同时改进。

  文化源自生活,亲民服务丢不得。

  其实一座城市的文化气息,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因而城市要有文化底气,也要有烟火气。即使诚品这样的概念书店,都会设有“诚品生活”馆,除提供书的贩卖之外,还在书店内提供舒服的椅子,开辟一片可供读者休息看书的休闲园区。24H的营业时间也让台湾夜晚的“都市漫游青年”有了温暖的休憩场所,“温暖”成了这座城市文化气息的主色调。

   来源:合肥时尚网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