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特殊疗法 →熏蒸疗法

 老儒子牛 2013-07-15

第一节 治疗作用机理和特点

  熏蒸疗法,即熏洗、蒸、熏等疗法的合称。它是祖国传统医学外治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气熏蒸或用药物煎汤熏洗全身或局部,以治疗多种疾患的方法。本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收载了“熏浴法”。疮口清创用药有“谷酒”、“沃”、“娓”法,该书还较详细地记载了外治的运用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金匮要略》一书中专有苦参汤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下部者。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一书中记载的熏蒸方有二十余首,用于治疗感冒、中风等病症。现代医学的临床中也常以此法作为辅助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熏蒸疗法与中医其他内外治法一样,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的病证按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熏蒸或熏洗方法,并与中药的整体调节作用相结合,借助蒸熏的刺激作用和药力渗透,使腠理疏通,气血调和,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祛除病邪、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功。其作用机理大致有二:

  【一】刺激作用

  刺激作用是指熏蒸时药水蒸气对体表现肌肤腠理和穴位所施加的温热或冷刺激,化学刺激和机械物理刺激等。它首先表现在药水蒸气对局部所产生的一定刺激,通过经络、腧穴将其信息传人内脏或致病处,发挥调节或治疗效应。其次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导,以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认为,熏蒸疗法对体表某一部位的刺激,可通过反馈原理将刺激信息传人体内相应的部位,起到调节生理或治疗效应。

  【二】药效作用

  药效作用是指药物透过皮肤吸收,产生一定的局部和/或全身的血药浓度而起治疗作用。熏蒸疗法是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根据不同病症选择相应的药物配伍组方,以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药效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循环系统功能:熏蒸疗法的功效之一是舒筋活血,疏通经络,治疗上常选用具有活血化淤之效的药物,如当归、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路路通等,这类药物能够扩张微血管,对血液成分起到调节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循环系统的功能,从而起到行血、散淤、通经、利痹、消肿及定痛等功效。

  2.抗感染作用:熏蒸疗法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如痈、疮、肿毒等,多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如黄连、黄柏、黄芩、金银花、连翘等,经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均有抗炎、抗病毒的化学成分,因而对局部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又如蛇床子、苦参、百部、土槿皮等药物对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常常被运用于癣、霉菌性阴道炎等疾病的治疗。

  3.祛腐生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祛腐生肌类药物对疮口的修复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增生分化,加速肉芽组织的增长;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异物和坏死组织碎片,提高局部抗感染的能力;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加快创面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4.发汗解热作用:熏蒸疗法所使用的药物大多是性味为辛味的。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辛味药大多数含有发挥油,有局部刺激兴奋的作用,也有发汗解热、镇痛、杀菌等作用。而其基本药理作用与兴奋神经中枢,扩张周围血管有关。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如麻黄挥发油有发汗和抗病毒的作用;紫苏挥发油有发汗、解热、杀菌、健胃作用。因此,辛味药物多用于外感病及风湿痹痛等。

  此外,有些药物如桃花、菊花、款冬花、槐花等,其花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皮肤营养中不可缺少的。长期坚持用这类药物洗浴面部,可使皮肤明显细润,减少皱褶,祛斑悦容。熏蒸疗法还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液和内分泌调节的作用等。

  二、特点

  1.疗效显著 熏蒸疗法作用迅速,疗效明显。它是将药水蒸气直接熏蒸于皮肤、孔窍、腧穴等,使药物直达病所,故疗效良好。如治疗妇女各种原因所致阴痒,口服药治疗往往很难取得满意疗效,而用熏洗、蒸气、坐药等治疗,则药专力宏,奏效迅捷。

  2.毒副作用少 熏蒸疗法属于中药外治法的一种,常在患部及体表施治,因而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很低,而在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避免药物直接进入大循环而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毒害作用。

  3.适用范围广 熏蒸疗法历史悠久,疗效独特,适应症非常广泛,如脱肛、阴痒、外障眼疾、小儿湿疹、风湿痹症及内、外、伤、妇、儿、眼科等多种疾病。还可以强身健体、美容护肤养发,等等。

  4.简便易行 熏蒸疗法无需特殊或昂贵的仪器和设备,使用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采用,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多药物药源丰富,可就地取材,节约开支,利于普及和推广。总之,此疗法既简便易行,又经济实惠。

第二节 种类和操作方法

  熏洗、蒸、熏法是熏蒸疗法的主要方法,淋浴法、浸洗法、淋洗法(淋射法)、冲洗法、擦洗法、坐药法以及药物美容中的蒸面法、洗法等,都与熏蒸疗法相关相近。

  一、熏洗法

  熏洗法是用药物煎汤,趁热先熏蒸后淋洗全身皮肤及患部的方法。亦即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稍减后淋渍或浸洗患处。此疗法依其热力和药物力的作用,使腠理疏通,气血流畅,改善局部营养和全身机能,达到解毒消肿、止痛、止痒、祛风除湿等目的。同时可用于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防治。能刺激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和全身机能的作用。

  【一】分类及操作

  1.溻渍法将药物装在纱布袋内缝好或扎好,放在砂锅或搪瓷盆内,加水煮开以后,再继续煮10分钟。然后将药袋取出,再把药汤倒入木盆中,或用原来的搪瓷盆亦可,于盆上放置带孔横木架,将患肢放在横木架上进行熏蒸,外盖布单或毛巾,不使热气外透,待药物不烫人时,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来蘸药汤热渍患处,稍凉时再换热药汤,连续趁热溻渍患处。此法多用于四肢及头面部疾患(图26-1)。

图26-1 溻渍法

  【药方组成】二花、苦参、黄柏、地丁、蒲公英、大枫子各30克,连翘、丹皮、泽兰各24克,川I军、黑豆各15克,荆芥、防风、白藓皮、杏仁、甘草各9克。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散淤。

  【主治病证】痈肿初期,疖肿,淋巴结炎、静脉炎等。

  2.淋洗法将药物放在砂锅内,加水煎汤后,过滤去渣,趁热装入小喷壶内,不断地淋洗患处。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汤连续淋洗患处。这种淋洗方法多用于疖、痈破溃流脓或创伤感染、皮肤溃疡等,尤其是发生于腹部及腰背部者。在淋洗时,可轻轻捺按伤M四周,并用镊子持消毒棉球蘸伤M脓液,使脓液及坏死组织淋洗干净。淋洗后,根据伤M情况进行常规换药(图26-2)。

图26-2 淋洗法

  【药方组成】蒲公英30克,苦参、黄柏、连翘、木鳖子各12克,二花、白芷、赤芍、丹皮、生草各9克。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散淤。

  【主治病证】痈、疖、肿等。

  3.熏洗法

  ①全身法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沐浴,或把药汤倒人大木桶或大水缸内,桶内放-4,木凳,高出水面3.5厘米左右,患者坐在小木凳上,用布单或毯子从上面盖住(仅露头部),勿使热气外泄,待药汤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患者再浸入药汤内沐浴,以出汗为度。熏洗完后,擦干全身,用浴巾盖住,卧床休息,如能稍睡片刻更好,待消汗以后,换穿衣服。主要用于全身性皮肤病等疾患(图26-3)。

图26-3 熏洗法

  ②手熏洗法 把煎好的药汤趁热倒人盆内,将患手架于盆上,进行熏蒸,外以布巾将手连盆口盖严,不使热气外泄,等到药汤不烫人时,可把患手或腕部与前臂浸于药汤中进行洗浴。

  ③足熏洗法 把煎好的药汤倒入木桶内,桶内安置一小木凳,略高出水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放在小木凳上,用布单将腿及桶口盖严密,进行熏蒸,待药汤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及小腿浸入药汤中泡洗。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至踝关节部或膝关节附近(图26-4)。

图26-4 足熏洗法

  ④眼熏洗法 (1)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搪瓷脸盆内,患者取端坐姿势,向前微微弯腰,面向药汤,两眼紧闭。然后用布巾将头部及脸盆围盖严密,勿使热气外泄,进行熏蒸。待药汤不烫人时,揭去布巾,用消毒棉花或纱布蘸药汤频频热洗患眼(图26-5)。 

图26-5 眼熏洗法

  (2)如同上法,先利用药物蒸气熏眼。然后以洗眼杯盛温热药汤,约为全杯容积的2/3,患者低头使杯口紧扣患眼上,随即紧持洗眼杯随同抬头,不断开合眼睑,转动眼球,使眼部和药汤接触。如患眼分泌物过多,应更换新鲜药汤做多次洗浴。(3)把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暖水瓶内,将患眼对准瓶口,利用热气熏蒸,待药汤温热时倒入小盆内,再热洗患眼。

  二、坐浴法

  把煎好的药物趁热倒入盆内,盆上放置带孔横木架,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木架上,进行熏蒸。待药汤不烫人时去掉横木架,臀部浸入盆中泡洗。可用坐盆椅,先把盆放在椅下进行熏、蒸,后将盆移到椅上坐浴(图26-6)。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肛门及会阴部的疾病。

图26-6 坐浴法

  【药方组成】方一:马齿苋、瓦松各15克,文蛤、川椒、苍术、防风、葱白、枳壳、侧柏叶各9克,芒硝30克。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散淤。

  【主治病证】痔疮,肛瘘肿痛,肛门周围脓肿及术后感染等。

  方二: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黄柏、鹤虱各15克,蜂房、大黄、杏仁、枯矾、白藓皮、大枫子、朴硝、蝉衣、丹皮各9克。

  【功效】解毒止痒。

  【主治病证】皮肤瘙痒症,湿疹、瘾疹等。

  三、热罨法

  热罨法类似现代的热湿敷法,即把一发热的物体置于机体患病部位或穴位上,治疗疾病或消除疲劳的一种方法。本法治疗疾病的最早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他在虢国用热敷疗法配合针灸使虢太子死而回生。宋代医生庞安时“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下上按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运用了热敷和按摩法催产。

  现代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属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主要方法。由于患病种类和部位不同,治疗时有以下几种方法:

  1.药物热敷

  ①药包热敷 将药物在锅内煮热,用白布或纱布2~4块。包药置于患部或穴位上。一般每次约30分钟,日1~2次。

  ②药液热敷将已配好的中药置药锅内,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弃渣取汁,用2—4块纱布垫,浸泡于药液中,待充分浸泡后,取出挤去多余水分,置于患处。每次30一60分钟,日1—2次。

  ③手蘸药物热敷 将配好的中药置药锅内,加清水1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置武火上烧开,再用文火煎40分钟,把药及汤一起倒入小盆内,待温度40~50。C时,用手将药敷于患处,外裹上布,以防药物掉下。药冷却后,置锅内重新加热再涂。

  ④姜、葱、醋、蒜热敷即分别将含有生姜、大葱、大蒜的水或醋加热,趁热敷于患处,每次30分钟,日l~2次。  

  2.水温热敷即用纱布或毛巾浸泡于热水中5分钟;病人取合适的体位,将毛巾或纱布捞出,拧去多余的水后,敷于患处。一般根据病情确定热敷时间,但不宜过长。

  3.蒸饼热敷(略)

  热罨法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折临床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者,也用于胃脘疼痛、纳差、吐泻、腰腹疼痛、四肢关节疼痛、小便不利、下肢溃疡、冻疮、痛经、外伤肿痛、久行或劳累后身体酸困不适,还可用于疖、痈等急性疾病未溃破者。使用热罨法要注意室内保温无风,温度勿过高。热证及皮肤溃疡、创伤出血、孕妇、月经期等不用或慎用此法。手足部疾患,如换药时已包扎好敷料者,可以不解去敷料,将患部直接浸入药汤内热洗,每次约1小时左右取出,让其自干,每日可浸洗3—4次。

  【药方组成】

  方一:药花、钻地风、宣木瓜、乳香、没药各10克,香樟木、苏木各50克,老柴草、伸筋草、千年健、桂枝、路路通各15克。

  方二:稀莶草30克,桑枝、虎杖根、香樟木各50克。

  方三:透骨草、归尾、海桐皮、威灵仙、川牛膝、羌独活、川椒、伸筋草、桂枝、川芎各30克。

  方四:桑枝、桂枝、伸筋草、乳香、没药、羌活、当归、补骨脂各9克,独活、牛膝、淫羊藿、透骨草各12克,红花、木瓜各6克。

  方五:透骨草、侧柏叶各200克,皂角100克,白矾15克。

  方六:苏叶梗、防风、槟榔、羌活、当归、木瓜、乳香、没药各30克。

  方七: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克。

  方八: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干姜、苍术各100克,苏叶、苍耳子各50克,麻黄、伸筋草、白芷各40克,秦艽60克,川芎80克,菖蒲根500克。

  【功效】舒通经络,活血祛淤,散寒止痛,解毒止痒。

  【主治病证】主要治疗一切风寒痹证等。

第四节 适应病症

  一、外科伤科疾病:痈、疖、疔、丹毒、龟头包皮炎、软组织损伤、骨折、痔疮、脱肛等。

  二、皮肤科疾病:脓疱疮、毛囊炎、手足癣、发癣、股癣、银屑病、皮肤瘙痒病、湿疹、脂溢性皮炎、冻疮、寻常疣等。

  三、内科疾病:风湿痹症、面瘫、肢端动脉挛急、慢性肠胃炎等。

  四、妇科疾病:外阴道炎、急性女阴溃疡、慢性子宫颈炎、阴门瘙痒病、子宫脱垂等。

  五、眼科疾病:目赤肿痛,见风流泪等。

第五节 蒸法

  蒸法,又称蒸气疗法、气浴疗法等。此法是利用药物煎成汤液,并加热至沸腾时产生的气体,借其轻清氤氲之气,直透腠理肌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医宗金鉴》记有本法治疗麻风病。本法具有简便、无痛苦,老幼体弱皆宜,祛邪不伤正,表里皆治,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颇受患者欢迎。其作用的发挥不仅与温热刺激有关,还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潮湿的蒸气有关。

  一、操作方法

  1.全身蒸法:在病人明确诊断后,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配制中药方剂,再将配制好的中药投于蒸疗室内煎煮或蒸煮,使室内充满药气。然后通过通风窗,调节气温,使蒸疗室内温度保持在35—45%。病人裸露(只穿短裤)进入蒸疗室,坐或卧于室中,每次可10—15人同时蒸疗(人数多少要根据蒸疗室大小而定),每次蒸疗时间为15—30分钟,必要情况下可放宽为30-45分钟。熏蒸后病人要在温暖、宽敞、干燥的休息室内安静卧床1小时左右,同时补充水分。不要求冲洗。饮料以果汁、糖水、淡盐水为宜。

  疗程和治疗时间:每日或隔日1次,5—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有条件的家庭可建立蒸疗室。选择一个较小的房子作为蒸疗室,室内放一浴盆或铁锅,内放中药,并加水煎煮,使产生药物蒸气。药物的量要根据病情而定,加水量以没住药物而不至于熬干为度。浴盆或锅上要装有带小孔之盖,以防水气过猛造成烫伤。为了安全,浴盆或锅上还应放一栅状木架。室内要有通风窗,以调节室内温度。病人裸坐木架或木板上,用被单围住全身,仅露头面,使药徐徐熏蒸。

  2.局部蒸法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适当大小的容器中,使药液占容器体积的1/2—2/3,让病人将患部置于容器中,与药液保持适当距离,以感觉皮肌湿温舒适为度,进行熏蒸,并可用塑料薄膜或浴巾围住熏蒸部与容器,使其呈筒状,以延长熏蒸时间,避免蒸气的散失。熏蒸后用药液洗浴局部,还可以将药渣趁热敷于局部治疗,以提高药物疗效。

  二、适应症

  风湿痹症、中风偏瘫、腰背酸痛、阳痿、子宫脱垂、脱肛、闭经、月经不调、水肿、消化不良、咳嗽哮喘、聘耳、小儿感冒、乳痈、面瘫、胃脘部胀痛等。

  三、注意事项

  1.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不可出汗太多,以防止晕厥。

  2.蒸气浴室应设有观察窗口,治疗时应有专人陪同,随时注意病人情况,以便作对症处理。

  3.用简易蒸熏法治疗时,应注意避风保暖,防止受凉。治疗后要及时揩干皮肤,盖被避风保暖。

  4.局部蒸疗时要严防烫伤周围皮肤。

  5.恶性肿瘤、癫痫、急性炎症、心脏功能不全、慢性肺心病、结核病、重症高血压、严重贫血、大失血、孕妇禁用此法。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度疲劳慎用此法。

  四、药方介绍

  方一:青木香、益母草、桑寄生、石南藤、忍冬藤各500克,爬山虎、防风、石菖蒲、木贼、鸡血藤各250克,荆芥、透骨草、苏叶各420克,大茴香300克。

  【功效】舒筋活血,疏通经络,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风湿痹痛,偏瘫等。

  方二:荆芥、防风、川芎、羌活、独活、柴胡、薄荷、桔梗、枳壳、茯苓各300克,生姜250克。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

  方三:小儿感冒初起,葱白60克,生姜9克,共捣烂,用沸水一大杯,冲入,趁热熏口鼻,每日数次,疗效甚佳。

  方四:乳痈:大葱适量,剥皮切成约3厘米长小节,取5—6节放在一大口瓷杯中,加水煮沸后,趁热以瓷杯靠近乳房患处熏烫15—20分钟。产妇取坐位,乳房周围用毛巾围起,以免热气外散,一般2~3次胀痛消失。

  方五:蛲虫病:取食醋500毫升,焦土坯1块(以土坑、烟洞的为好,长7厘米,宽6厘米,厚3厘米)。将焦土坯放在火中烧红,再将食醋洒在焦土坯上,让患者坐在小凳上,肛门离焦土坯2—3厘米,蒸熏30分钟,蛲虫即自行爬出肛门周围,然后用洁纸擦干净,再用1%龙胆紫涂擦肛门周围皮肤。每天1次,2~3次即可。

第六节 熏法

  熏法,又叫烟熏疗法,是指用燃烧物质的烟气在皮肤或患部熏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春秋战国时,就有“赵人熏之艾”的记载,以后各书中均有散在记述。近年又有了新的发展,如香烟中加用药物,借烟气治疗呼吸道疾病。熏法的作用很广,具有开窍救急、止咳化痰、杀虫止痒、活络除痛、透疹拔毒、保健防疫、醒脑提神等多种作用。且作用迅速,途径直接。

  一、熏法种类及其操作方法

  1.局部熏法:先根据病情选方配药,然后按治疗要求选用下列方法:

  ①桶熏法:把药物放在桶内点燃,患者坐在桶上,让烟熏患处。此法适用于熏治肛肠疾病和妇科疾病。

  ②药捻子熏法:将药物研成细末,摊在草纸上浸成纸捻子,或把药物用汤水刷在草纸上晾干后卷成药纸捻子。点燃后熏治患处,或吸入。如果药捻子不易燃烧,可以卷刷食油以助燃烧。

  ③钵熏法:将药物放在小钵(碗、小盆亦可)内点燃,再将一个大小适当的漏斗反罩于钵上,使烟气集中从漏斗冒出,熏治患处。

  ④壶熏法:熏壶用铜皮或铁皮制成,下粗上细,底直径约为15厘米,高约30厘米,上、中、下分为三层,分别为置药层、置炭层、对流层,彼此用金属丝隔开。置药层与置炭层共有一个小门,对流层单独一个小门。顶口直径约5厘米,药物由此冒出,还可以根据治疗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向,不同口径的金属出烟口套在顶口上,以控制药烟。壶身安有把手,以便于操作。操作时打开上面的小门,将药物放入置药层,然后将烧着的木炭放入置炭层,关上这两层的小门,套上出烟口,等冒出药烟就可以熏治患处或穴位了。

  ⑤药烟法:将药物装入烟斗、烟锅或卷在纸中如香烟状,点燃后吸烟。此法多用来治疗呼吸道疾病。

  ⑥涂药泥盆法:

  药物:大枫子仁30克、核桃仁30克、旱烟叶15克、硫磺粉3克。

  用法:将大枫子仁、核桃仁捣烂,与硫磺粉混匀,涂患处。另将烟叶放泥盆中点燃冒烟,将病处对准烟熏,患处反复活动。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熏5~10分钟。

  适应症:疥疮等。

  2.全身熏法:

  ①室熏法:将药物放熏炉内点燃,让烟气充分冒出,弥漫全室。此法适合于消毒、杀菌、清洁空气。

  ②筒熏法:将药物点燃后放在竹筒内,一端对准患处或口鼻,在另一端吹气,让烟熏治患处或进入口鼻。本法宜于急救。

  ③谷草熏法:取谷草10斤点燃,穿好汗衫短裤,在火焰旁边轻跳100次,火焰不旺时,续谷草再熏,以微出汗为度。每日熏1次,连熏2—3日。适应于湿疹等。

  二、注意事项

  1.烟源和皮肤保持适当距离,以不灼伤皮肤、又能耐受为宜。

  2.熏治皮肤病时,施术部位常见一层烟油时,勿擦去,且保持越久效果越好。熏治皮肤病时初效明显而后疗效慢,切勿中止治疗。

  3.对药烟过敏、热毒症、严重高血压、孕妇、体质较差以及急性皮肤病者,一般禁用本法。

第七节 坐药法

  坐药是将药物塞入阴道、肛门内或直接坐在药物上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一书,《理瀹骈文》记述内容更多。

  一、操作方法

  根据不同部位和病情将选用的药物制成栓、丸、散剂,将药物纳入肛门、阴道或直接坐于药物上。在将药物纳入阴道前需先用药液冲洗阴道或用消毒棉花、纱布拭净阴道分泌物。

  二、适应症

  阴痒,白带增多,黄带,阴缩,闭经,滞产,子宫脱垂,痔疮,便秘,蛲虫病,蛔虫病,下肢痹症等。

  三、坐药方

  【药方组成】

  方一:陈大蒜(去皮)9克,苦参6克,蛇床子6克,白糖3克,将上药焙干研细,装入空心胶囊。用时取葱白8-10根加水煎煮,随后坐浴10分钟,然后将药物胶囊2粒纳入阴道内,每晚1次,连用5~10天。治疗期间忌房事。愈后夫妇双方均应注意性卫生。

  【功效】消炎解毒止痒。

  【主治病证】阴痒,黄带等症。

  方二:漳丹15克,冰片6克,蛤粉30克,分别研为细末,然后混合搅匀,用香油适量调和,取适量涂在消毒带线棉球上。施药前先用高锰酸钾冲洗阴道,然后再将涂药棉球塞入阴道宫颈糜烂面上,将线拖在阴道外,24小时取出,隔三日再次上药,10—20天为一疗程,月经期间暂停治疗。此法适用于轻度宫颈糜烂等。

  方三:槐花30克,槐实60克,生地榆15克共研极细面,炼蜜,与诸药混合搅匀,待冷,作成长2厘米、粗如手指的药捻,用时纳入肛门。每日大便后洗净放一枚。此法适用于痔疮等症。

  方四:细辛、皂角各3克,葱白16克,蜂蜜31克,先将前二味研末,葱白捣烂,蜂蜜用文火炼至“滴水成珠”状,然后将诸药混合搅匀,做成蚕豆大药丸。用时取一丸塞入肛门,每日l~2次,大便即通。

  【主治病证】大便秘结,肠道实热等症。

  方五:蛇床子、苦楝根皮各10克,皂角16克,防风1.6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蚕豆大,每晚临睡前将药丸纳入肛门内,每次3丸,每日1次。

  【主治病证】蛲虫症等。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卫生,坐药时手洗干净,或戴消毒过的橡皮手套,坐药期间严禁房事。

  2.如用坐药出现外阴痒痛时,可用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黄柏各30克,白矾20克,雄黄3克,苍术20克煎汤熏洗,每日1次。行经及妊娠期间阴道禁用坐药。

  3.适应症以外的疾病禁用本法治疗。

第八节 沐浴法

  用药物煎汤来沐浴,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叫沐浴法。该法与熏蒸类疗法的区别在于洗浴范围大、浸浴时问长。借沐浴时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淤生新等作用。沐浴法有全身沐浴法和局部沐浴法之分。全身沐浴法适用于治疗伤风感冒,疫疠、诸风、痹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泄泻、坐骨神经痛、腰肌损伤、咳喘、小儿麻疹等。局部沐浴法适用于治疗丹毒、痔、疮、肿毒、疥、癣、瘙痒、湿疹等。

  使用本法,应将所选药物制成煎剂,然后将药液加入沐浴用的热水中,趁热遍洗全身或局部,也可将药物装入纱包,放入热水中进行沐浴,一般每日洗1~2次。

  【药方组成】胡椒20克,绿豆1把,黄连、干姜各120克。

  【功效】止吐止泻。

  【主治病证】暴饮暴食后引起的呕吐、泄泻等。

  【用法】该药方加水煎煮20分钟,煎取药液3000毫升,兑入凉水至40%左右,沐浴胸腹部,冷后加温再浴,并浸双足。每次30~60分钟,每日 1~2次。

第九节 冲洗法

  冲洗法是用药物煎汤冲洗清洁伤口,促进创口愈合的方法。

  本法借助药液的荡涤之力和药液本身的治疗作用.以清除脓汁,洁净疮口,达到生肌之目的。适用于外科疮疡后期,脓肿已溃,脓水较多时。

  使用本法时,根据具体病证选择适当的药物,将药物煎汤去渣,加入适量的凉开水,冲洗创口。每日冲洗数次,至脓水尽。

第十节 擦洗法

  擦洗法是用药物煎汁,擦洗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法借助于药力和摩擦之力作用于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活血祛淤通络等作用。适用于各种疣(如扁平疣等)、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脱发等。

  使用本法时应辨病辨症选药,将所选药物加水浓煎,去渣,待药汁温热时擦洗患处。如用于治疗各种疣,最好擦破表皮,以微微觉痛效果较好。每日2—3次,每次擦洗10分钟左右。擦洗时不可用力太猛。

  【药方组成】

  方一:吴茱萸、小茴香各150克。

  【功效】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虚寒性腹痛等。

  【用法】将此药用水煎,取汁1500毫升,待水温用毛巾擦洗腹部,每次20分钟,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

  方二:柴胡、香附、青皮、赤芍、丹皮、地骨皮、栀子、苍术、川芎、建曲、连翘、生地、甘草各15克。

  【功效】宽胸利气止痛。

  【主治病证】肝郁所致的胁痛等。

  【用法】此药煎汤,擦洗胁下痛处,每日2—4次。

第十一节 浸洗法

  浸洗法是用药物煎成汤汁,浸洗身体某一局部,以达治疗目的的方法。

  本法可使药液较长时间地作用于病变局部,借助药液的荡涤之力,发挥药物的直接作用,如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祛腐生肌等;也可经过浸洗局部,经皮毛腧穴由表入里,循行于经络血脉,内达脏腑,以调理机体脏腑功能,通调血脉,扶正祛邪。适用于痈、疮、肿毒、癣、痔、烫伤、烧伤等外、伤科局部病证,以及发热、牛风、痹证、泄泻、脚气等病证的治疗。

  使用本法时,亦要根据不同病证,选取适当的方药。具体方法是将所选药物煎煮,去渣取液,用以浸洗患处或身体局部。每日浸洗1~2次,每次浸洗30~60分钟,同时可根据病症的寒热,采用冷浸或热浸。皮肤病可将药物浸泡于酒或醋液中,制成酒制剂或醋制剂,以提高临床疗效。

  【药方组成】

  方一:麻黄、紫花地丁、甘草各20克。

  【功效】解毒止痒。

  【主治病证】接触性皮炎(漆性皮炎)。

  【用法】将上药水煎,浸洗患处1小时左右,每日1—2次。

  方二:苦参、菊花各60克,蛇床子、金银花各30克,白芷、黄柏、地肤子各15克,大菖蒲9克。

  【功效】解毒止痒。

  【主治病证】慢性湿疹。

  【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裹,放入热水单人浴池内浸洗30分钟,然后进浴池内泡澡20分钟,每日1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