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比较正式一点的英文表达是“postdoctoral research”,是指博士刚毕业不久(一般五年以内)的年轻科学家在一些科研基金的支持下、在有前辈带领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们的工资要低于助理教授的工资,而且不是个固定职位的工作,二、三年就要走的。这批年轻人干着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拿的却是少很多的津贴,但是这又可以缓和毕业出来找不到工作的矛盾,毕竟津贴收入还是比当没收入的研究生要高多了。所以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过渡。 十几年前我在UCLA读学位时,一起做行政的有一个生物系的研究生,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选择了一个博士后的位置去做过渡。他本人很痛苦,我们一起工作的来自各个专业的研究生们也都很难理解,干嘛要弄个“博士以后”的研究津贴,而不是申请一个终身教授的职位呢。 人类社会越来越现代化,其代价就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开始工作之前的需要的培训越来越多,年头越来越长。到哪里做个小学徒然后慢慢当上掌柜的这样的机会已经基本消失了。现在博士后在自然科学界开始慢慢地要变成必然要求了,目前英国提供的大学或国家级实验室的正式工作岗位,约有四分之一要求有博士后工作经验。说不定将来“博士以后”还有可能成为不可缺少的要求了。 文科呢,因为没有科研经费支持,所以没有这样的博士后流动站,毕了业想过渡一下连机会都没有。 英文的这个“post”(以后)还在一个常用表达里出现,就是80后、90后的这个“后”。80后的英文写成“post-80s”,准确地说就是“八十年代以后”,大概是源自港台汉语的写法,八十年代写作“80年代”,这样就产生了“80后”的译法。有人只看到字面意思,所以又把这个“80”肢解搞出了个“85后”,这就毫无道理了,还要不要再分出86后、87后呢? 不过约定俗成就是人类语言的一个特点。大家都这么用了,你怎么“规范”都无法把它规范过来。所以天天研究语言的我,实在搞不懂以“规范”语言为职责的国家语委为什么要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