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科技含量 实现农民增收——宣桥镇实施燎原项目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纪实

 向春阁 2013-07-17

提升科技含量  实现农民增收

——宣桥镇实施燎原项目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纪实

 

宣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玉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含有多种特殊的营养素,其脂肪、磷元素、维生素B2的含量居谷类食物之首。鲜食玉米又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经济作物,而浦东宣桥镇的鲜食玉米更以其规模大、技术精、管理好、产品优而闻名遐迩。而浦东新区宣桥镇的香嘭嘭鲜食糯玉米,更以其色泽鲜嫩,品种有白糯、紫糯、花糯等多样,营养丰富,肉质软糯,香气诱人,百吃不厌,是一种老少皆宜、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纯天然新型保健食品,深受市民的欢迎。

 

 

 

香嘭嘭鲜食紫色糯玉米

 

虽然依托深厚的玉米底蕴,传承宣桥玉米的悠久历史、种植经验的“上海香嘭嘭玉米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特色区域经济,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玉米产业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又遇到了生产规模嫌小、设施成旧、栽培技术科技含量低、茬口布局缺乏科学性等诸多问题,成为进一步发展鲜玉米产业的主要瓶颈,导致合作社生产基地的示范作用不能充分的显现出来。

应顺需求  认真分析  正式立项

宣桥镇成校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根据市教委、区职成教处关于推进燎原计划的有关精神,于2008年与市、区、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手,组织实施了“提升鲜食玉米示范基地的科技含量”的燎原项目,目的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基地的生产水平,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改善设施,提高农民素质,以提升基地的科技含量,促进鲜玉米的产业化发展,并辐射和推动整个面上的糯玉米生产,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新农村新郊区建设作贡献。

在立项过程中,对该项目实施的背景、需求和条件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组织实施该项目,既有领导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又有市、区、镇科技部门强大的技术支撑,还有丰富的种植经营经验;同时符合市场需求,也可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再说本镇和合作社都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加工设备和优良的玉米品种。只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项目的实施一定能取得成功。

加强领导  明确目标  组织实施

为确保本项目的成功实施,于20081月,由上海香嘭嘭玉米农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镇农业服务中心和镇成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了项目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由镇农业服务中心科技站长和镇成校校长任正、副组长,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同时进行了分工。

合作社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镇农业服务中心则负责项目的协调和技术保障工作,成为该项目的主要支撑单位;镇成人学校作为主要的协作单位,负责项目的各项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等相关工作,镇成校教师还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培训事务及文字资料记录等工作。

项目推广小组在实施过程中,每月召开了一次工作例会,共同商议、探讨并决定项目实施的方法与途径,从而为项目有序有效的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项目领导小组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决定在二年的时间(20081月—200912月)内要实现的目标:一是通过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示范,提升产品档次;二是完善生产设施,改善基地形象;三是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升玉米种植的科技含量;四是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辐射周边农户增产增收。

项目实施地点在南汇宣桥镇新安村的香嘭嘭玉米合作社的无公害玉米基地,当时基地面积80亩,要求带动农户120户,辐射面积2500亩。同时要求在2008年实施的基础上,2009年进一步推广,加强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加强产品市场销售,并实现2000亩的规模。

随后进行宣传发动,从20081月组织种植户培训育苗技术开始,该项目就正式开始实施。

落实师资  加强培训  注重实效

项目推广的教育培训工作,是镇成校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的重点。为了使示范基地和推广基地的种植农户能更好地掌握更科学的种植技能,确保项目能得以有序有效的实施,镇成校与市、区、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技单位加强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

由于该项目亦被列为市级的重点推广项目,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以宣桥镇新安村合作社的80亩玉米基地为示范,再向周边辐射、推广。为此推广小组将培训对象分为三类:一是示范基地内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二是基地内种植人员,三是周边的玉米种植户,共计培训对象有320多人。

为使培训能够确保实效,我们组建了一支由5人组成的专家型老师来进行授课和现场指导。主讲教师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陆雪珍、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徐小梅和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曹秀娟、潘玉龙组成,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科技站站长季兵昌则负责项目培训的协调和现场指导。

推广小组通过专题会议、讲座培训、现场指导、基地示范、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栽培新技术。并采用面授和田间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土壤改良、育苗栽培、施肥和田间管理等科学的鲜玉米种植技术。由于该项目历时二年,不断有新的种植户加入,于是就对每次新加入的种植户及时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撑。由于培训内容贴近实际,并能通过操作示范使种植户们能听得真切、看得明白,易学易懂,取得了实际效果。

在对种植户们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镇成校则承担了其中讲座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具体工作,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通过项目推广小组,随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和做好相关事项的落实工作。

持续实施  不断完善  成果突出

由于在持续二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过合作社和镇农科部门和成校的共同努力,到200912月,经过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合作社所属示范基地实施成效的综合评估,认为项目实施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其成果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成效凸显

通过项目实施,参加学习培训的对象接受指导后,基本掌握了鲜食玉米相关的栽培种植技术知识和技能,并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推广。因此提高了玉米种植的科技含量,提高了生产能力,既能够通过改善生产设施,采用大棚生产技术和设施栽培技术,进行反季节种植,实现产品的多季节甚至周年化供应;又能够通过引进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做好种子资源的储备;还能掌握运用标准化和无公害化的栽培技术,使产品的品质、外观均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提升了产品的档次。从而也使种植户们逐步掌握了相应的农技知识,为培育知识型、科技型的农民作了贡献。

如张林娟,是宣桥镇新安村的一位普通玉米种植户。以前,由于缺乏科学种田的技术,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上不去。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技术培训和专业人员的上门指导,使她更加详细地了解了玉米的生理特征和玉米生长过程的管理要求,从盲目的种植到运用科学技术知识进行种植。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她按照技术人员指导的要求,认真记载好玉米从播种期、出苗期、肥料运用到病虫害防治、产量、产值等各方面的情况。从中摸索出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栽培管理措施及管理方法,并有效地改变播种期,改变茬口,从而缩短了土地休闲时间,增加了土地的产出率,以达到增收的目的。培训使她更加懂得了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在玉米种植中取得更高的产量,获得更高的效益。结果使她荣幸地被评为玉米科技示范户。 

 

 
 

这是上海香嘭嘭玉米农业合作社的产品

二是经济效益明显

完善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对现有社员在收取200500元的股金后,发放社员卡,还以高于市场价30%的标准优先收购社员的产品,作为返回利润,到年终时再发放给社员一定数量的红利。使社员们的大局观、集体观明显加强,把自身的利益和荣誉与合作社紧紧捆绑在一起,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同时带动辐射周边农户,使玉米种植户们都能实现增产增效,辐射面积达6000亩。

由于在基地实行了统一茬口布局、品种安排、物资采购、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和安全监控,从而较大幅度的提高了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2008-2009年示范区的平均亩产为1737.8公斤,比面上平均亩产1568.0公斤增加了169.8公斤,增幅10.8%;平均亩产值为3712.6元,比面上平均亩产值3306.9元,增加405.7/亩,增幅12.3%

经过二年的努力,基地面积增加到115亩,从原来种二季增加到三季,提高了复种指数,每亩增产1250公斤,增效每亩3125元,增加经济收益35.93万元,使基地收回了全部基础设施设备的投资。

三是社会效应彰显

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了科技含量和设施装备的优势,有利于采取先进技术选育和推广沪玉糯2号、3号、彩糯2号等优良品种,并通过规范种植,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安全、卫生、健康的鲜玉米品种,既符合环保、低碳的理念,也丰富了市民的食用品种。

通过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有利于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适度转移,有利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从而实现基地和辐射农户的增产增收,不仅提高了农民种植玉米的信心,而且也看到了农业科技致富的希望。

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目前基地面积已经达到202.5亩,其中科研基地115亩,配有仓储、场地650平方米,加工车间120平方米。使香嘭嘭玉米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形象有了根本性了改变。现在水泥主干道贯通,白色大棚整齐毗邻,田间玉米郁郁葱葱、珍珠满枝,给人强力的视觉美感,不仅成为郊区游的新景点,而且也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