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化学教学反思中的教育智慧
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学
吴希森
2008年3月
例谈化学教学反思中的教育智慧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一种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教学反思。文章从建构主义理论和元认知理论两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了界定和教学反思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探讨了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具体操作策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从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化学教育理念的反思;对课堂亮点和失误点的反思。文章最后还对教学反思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每个教师来讲是面临新的开始,如何按新课程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快速提升自己,引领自己,我想: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那么针对自己的化学学科要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反思的后续又该怎样?本文将就此结合自身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提出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和“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其两大特征是自觉性和超越性。
教育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我们从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中得到启示:既然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制定,那么任何人都是依托自身的经验去建构知识,这一理论迁移到教师的专业学习中,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之上。而反思性教学实践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一个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职业发展。该公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新课程中特别提出了四个关系和四个强调:一是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因此,反思是新课改的需要。
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为了分数?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反思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发展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教书,记录教育现象、思考感受不断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