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 ——西安印象点滴
赶上了一轮高温天气
我这次去参加儿子的大学毕业典礼,是第三次到西安,离开时带着深深的遗憾,因为玩得不尽兴。
天气太热,每天36~37度的高温对于昆明人来说是太热了一点,特别是我们去兵马俑游玩那天,更是发出了40度的红色预警,太阳晒着裸露部分的皮肤,让我真正体验了一回什么叫做夏日炎炎似火烧。今年的昆明确实也很热,最热的那几天午后出门太阳照在身上也很烫,不过那种感觉像烤,只有气温超过40度的太阳照在身上,你的皮肤才能享受到那种烧灼的感觉,这时候你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赶快回到酒店,沉浸在空调吹出的凉风里。
在返昆的飞机上看了一份当地报纸,了解到西安六月份有两轮超过35度的高温天气,第一轮是6月1~5日,第二轮从我们到西安的第二天6月27日开始,到我们离开的前一天7月1日结束,最高温度达到39.9度,能够把行程安排得刚好在西安度过一轮高温天气,应该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我们是回昆明来了,清晨在宜人的室温中醒过来,想起还要在酷暑中度日的西安人,我再一次庆幸:我是昆明人,多好。
西安街头的独特风景
在西安,除了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场和各类店铺以外,看见最多的是学校,据统计,在西安,光是各类高校就有80多所,其他中小学,各种职业技校就不用说了,所以坐在公交车上穿行西安城,每隔一段路就会有一所学校,有的地方两所学校干脆连在一起,仅一墙之隔。
西安的学校多,使得西安的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所以在西安街头的人流里,最多的是年青人、学生,由于年青人太多,中老年人就显得很少,特别是在闹市区,来来往往的几乎都是年轻人,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
如果说站在西安的钟楼上,放眼四望东西南北大街,能让你感受到西安六朝古都和现代大都市的风范;那么,穿行在西安的大街小巷,看着身边掠过的一所所学校大门,捕捉里面吹出的文化风,你会为西安深厚的文化和教育底蕴沉醉。
西安妈妈姥
妈妈姥,是我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对退休以后的中老年妇女的特称,中老年妇女这个词,听着生硬,说着拗口,写着费劲,哪有妈妈姥亲切上口。至少我自己觉得很不错。
西安的妈妈姥们穿着很朴实,绝大多数都穿素色长裤,或者是碎花的九分,七分裤,再不然就穿一身阿婆衫, 虽然西安比昆明热很多,可是走在街上很少看见穿裙子的妈妈姥。
有天晚上我在西安新世界百货商店闲逛,一家女装专卖店的售货小姐几次三番让我进店里看看,她说看我穿着挺时尚的, 其实那天我就穿了一条过膝的直身宽松型黑色纱裙,前边用本色料做翼状装饰的那种款式, 脖子上搭了一条紫红与白色相撞的长丝巾,涂了口红,带了一副耳环。我这身穿着在时髦的昆明妈妈姥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了,可在西安却显得很时尚。
也许,居住在古都的西安人,更注重传统,不像昆明人,有了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就可以上海风、广州风、瑞丽风、现在更是与国际接轨,韩国风、欧美风来者不拒,尽情的打扮自己。昆明的天气虽然温温吞吞,昆明的妈妈姥们打扮起来可是奔放火辣,不管哪个年龄段的衣服,只要能撑进去,就敢穿出来亮相,不要说西安的妈妈姥们见了会瞠目结舌,就连我自己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炸糕与羊肉泡馍
那天在北大街后面的一条小街上,我不但意外的吃到了一个美味的炸糕,而且发现其实我早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吃过炸糕了。所谓炸糕原来就是像昆明南来盛卖的那种油炸硬壳包馅的糯米饼,大小都差不多。那天一开始看见炸糕我也是当做饼买的,付钱后一抬头,看见左边木牌上几个大字:李家炸糕,我才明白,原来油炸糯米饼就是炸糕啊。
在西安,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小吃店都是冠以姓氏做店名的,这些店或集中,或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彰显着古都西安饮食文化的传承性,并且告诉你这家店有着自己祖传的手艺和独特的味道。
李记炸糕铺有大约可以放4张条桌的店面,却在门口支了锅只卖炸糕一种小吃,你说能不好吃吗?
李记炸糕甜味的有豆沙和白糖的两种,我要了一个白糖的,一口咬下去,只觉得香甜可口,外皮酥脆,内皮绵软有嚼头,说是白糖馅,里面可不只包着白糖,我细细品尝后,发现里面除了有还保持颗粒状的白糖以外,还有芝麻,花生,玫瑰,和大块的核桃,核桃鲜嫩,没有涩味,像是剥了内皮的,这样的炸糕吃在嘴里是真真正正的香,甜,可口,最让人意外的是,这样的炸糕,只卖一元五毛钱一个,我都担心老板能不能赚钱?
羊肉泡馍是西安的名小吃之一,尽管在西安上了四年大学的儿子说不好吃,我们还是决定去尝尝。
在鼓楼旁边有名的回民街上,随便找了一家白氏牛羊肉泡馍店进去坐下,服务员拿来菜单一看,羊肉泡馍价格从十几元到三十几元不等,我们决定要一份最贵的分着尝尝,好吃再要。
菜单送进去, 服务员端出一个最小号的汤碗,和昆明装小碗米线的碗差不多大小,只是深一点,里面放了两个馍,大小和样子都像做肉夹馍的那种馍,我觉得应该是机制馍。服务员问要不要自己把馍掰碎,我们说要,就动手掰馍,别看馍不大,因为是死面的,不好掰,我们才掰了一个多一点,我说够了,剩下的留着下午饿了吃(我想体验一下当地人过去怀揣一块馍出远门,饿了凉水就白馍的滋味,不过最后这块馍因为没有机会吃,还是被我扔了)。
把掰好的馍交给服务员拿回厨房,过了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泡馍就端上来了,还有一小碟咸菜,是甜味的泡大蒜,据说这种泡甜蒜是吃羊肉泡馍的必搭菜,羊肉泡馍连汤只有大半碗,里面除了馍还有羊肉片和葱花等香菜,我们每人找来一个小碗开始品尝,吃了几口,儿子连说不错,好吃,我想到了四个字:原汁原味!
因为我们还点了凉皮等小吃,并不想用泡馍填饱肚子,只是泡馍的汤太少,就按照在昆明吃小吃的习惯,申请服务员加点汤,服务员很爽快的答应了,不过汤端上来,谁也不想喝,因为与其说那是汤,不如说那是漂着点油星和葱花的白开水。
至此我明白了一件事情,西安的名小吃羊肉泡馍和昆明的名小吃过桥米线是不一样的,在昆明吃过桥米线, 20元钱以内的才是传统意义上的过桥米线,价钱越贵离传统越远,因为这时候主打的已经不是过桥米线,而是各种风味小吃;在西安吃羊肉泡馍却是越贵越能吃到原汁原味的(至少我进去的那家店是这样),如果你买的是最便宜的,我猜想你吃到的就可能会是清水泡馍而不是羊肉(汤)泡馍了,好在羊肉泡馍虽然好吃,却没有必要多吃,花几十块钱品尝一碗原汁原味的羊肉泡馍,也不枉西安一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