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夜花园 夏夜,沿街的商铺敞开着店门。耀眼的灯光下,所有的物件仿佛都被施了魔法,发出钻石般诱惑的光。裹着热浪冲进店里,又带着冷气走出店门。反反复复,冷热交替中,十全街在神经错乱中焦躁亢奋着,无法遏制的绝望情绪沿街扩散开来。
逃避的想法一经冒出,脚下就不由自主地转了方向,朝着暗处的小巷拐去。 小巷深处藏着一个精致的小园子——网师园。那里有一池湖水,水面有风,水中有月,水边有亭翼然,是姑苏城里出名的消暑夜游的好去处。 进门入轿厅向西,穿过"网师小筑"的砖额小门,一阵清风挟带着水面的湿气扑面而来。月色朦胧中,一串红红的灯笼高挂在月到风来亭的一角,犹如店家的幌子,随风轻摆着,倒映在彩霞池黑黝黝的水波里。那一刻,燥热的心突然就静了下来,在溽热蒸腾中找到安放之处,寻到归宿之地。 早先这里不过三间书屋,一方花圃。之后,主人换了又换,再难寻觅书屋最初的方位,花圃也尽失了旧日的姹紫嫣红。然而,遍地野草,又岂能掩盖"半村半廓之趣"?时常嬉戏玩耍于此的懵懂少年之中,就有日后名闻一时的大学士宋宗元。 也许是年少时"渔隐"的钩钓之乐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乾隆年间,官运亨通的宋宗元就"以太夫人年老陈情,飘然归里。"在这个"渔父钓叟之园"里,宋宗元"循陔采兰,凌波捕鲤",每日里"奉太夫人晨餐夕膳",恪尽孝道。"每当风日晴美",母子二人"侍鱼轩,扶鸠杖,周行曲径,以相娱悦",过着逍遥自在的隐逸生活。 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夜风吹来,隔岸传来杳渺的箫声,带着难以遣散的落寞,在水面萦回飘荡,不由勾起人些许怀旧的伤感。心落到水底似地,愈发沉静下来。 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乾隆三十年,宋母去世。守制后的宋宗元结束了隐逸的闲适生活,重新回到官场。至乾隆四十年,宋宗元再度罢官归里时,官职已然从天津道升至名声显赫的光禄寺少卿。然而,世事难料,老年的宋宗元病榻前"有妾叛去",死后又"遭奸人够颂反覆",家世急剧败落。不过几年的功夫,园子就荒败不堪了。 萧声渐弱,风过处,笛声又起。水中的月亮精灵般晃动着,与天上一轮明月呼应。亭内大大的落地镜里,明晃晃地,也印出月亮的脸来,如同俏皮的小姑娘,笑盈盈地轻声透露:还有一枚月亮呢。 那第四枚月亮,应该是在宋宗元夜宴宾客的酒杯中了。 归隐之后的宋宗元,时常在园子里"招良朋,设旨酒,以殇以咏"(清沈德潜《网师园图记》)。一时大家云集,临风赏月,对酒当歌;吟诗作画,风雅万千。清代诗坛宗主,"吴下老诗翁"沈德潜,与宋宗元过往从密,就住在隔壁,散着步就过来了。而住在十全街"状元府"里的状元姐夫彭启丰,也是网师园的座上客。乾隆二十三年,彭启丰应邀参加网师园元宵张灯宴乐,酒酣微醺之际,欣然赋诗。追溯起来,网师园最初的花园夜游,从那时就开始了。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宋宗元重返官场之后,"田园之乐荒矣"。彭启丰徘徊至此,想起"试灯佳节",园内"画舫新移景又添",鼓乐笙歌,比邻来往的热闹非凡,不禁发出"昔时丝竹之声,咏吟之会,不可复得"的感喟。 夜风拂面,不知不觉中,暑气早已消散在一池碎银里。借着园内幽暗的灯光,曲曲折折绕到后门。梦游般地,又置身于灯火璀璨的繁华市井之中。 清雅悠扬的乐声渐行渐远,伊人且歌且舞的曼妙身姿却挥之不去。良辰美景奈何天!殿春簃前,游园赏花的杜丽娘一唱三叹,婉转的水磨腔暗合着宋宗元再度出仕的心境。"渔隐"之梦,不过是梦罢了。 ■袁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