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赏石知识大集锦

 张瑞琴 2013-07-17
观赏石知识大集锦
[ 发布日期:2007-12-4 8:32:46 ] 浏览人数: 2263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宋代大诗人陆游说过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赏石特殊的审美观。     自远古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以造福人类为石文化形成之源开始,从魏晋南北朝,到大唐盛世之赏石、佩石而为之时尚,玩石之趣历代相传,几无中断。

     我国自古有珍藏奇石之风,藏石大家不乏其人。唐代名相牛僧儒、李德裕在玩石上是公认的石痴;苏东坡也有爱石雅好,因深感一石之美无法比喻,遂刻石铭“岂多言”;米芾更被后世奉为赏石的盟主,曾收藏南唐李后主珍爱的奇石形砚台“宝晋庵研山”;宋徽宗更是从众多巧夺天工的奇石中精选出65只,依其形质,亲躬御题,定名为“宣和六十五石”;清乾隆则把米芾后裔米万钟因运资匮乏而放弃的一块重达百吨的奇石青芝岫视为国宝,运到颐和园,不仅三题石铭,还题诗数首……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爱石、藏石、赏石作为高雅的艺术享受,也正为愈来愈多的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同,并形成了一个逐渐扩大的赏石文化圈。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传统的赏石文化更是得到发扬光大。全国奇石赏石爱好者从最初的5千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00万之众,每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国际国内奇石收藏展也吸引了众多的目光,社会反响强烈。及至今日,爱石、藏石、赏石不仅成为一种新兴文化时尚,更带动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加上境内江河纵横、山峦起伏,自然造就了丰盛的天然奇石资源。从传统的昆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到现在的彩陶石、大化石、天鹅石、孔雀石、戈壁石、硅化木等,奇石的新石种不断被发现,为天然奇石爱好者提供了广泛的开拓空间。传统的赏石也被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天然奇石自然生成,无须更不能加以人工雕刻。大多数石头来自石友们爬山涉水寻觅得 之。从大自然采得之后,人们再根据石头的造形、质地、花纹及颜色等,取其神韵,为其命名,并用优质木料打造而成的底座进行衬配,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收藏艺术品。
     珍贵而又最廉价的收藏品。”奇石爱好者们常常利用业余时间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采集奇石,待到空闲时间,面对摆放在家中的各色惟妙惟肖的奇石,心旷神怡,其乐无穷,并不禁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石是大千世界的缩影,它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它是一部浩瀚的天书,记载了自然史的沧桑变故,社会史的波澜沉浮,从中可以体味大自然的奥妙,洞察人类社会的真谛。

     奇石,是永恒的、幽雅不俗的、有灵气的,更有人说:“园林无石不美,家居无石不雅。”在中国大江南北,还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在众多的爱石、藏石者的共同努力发掘下,藏石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时尚。李满堂

     如何赏奇石?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

     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千百年来,国人的爱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风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在大千世界诸多收藏中,观赏石收藏恐怕是最具独特魅力的。大自然不会造就两块相同的珍奇石头,一经发现,便独一无二,有无与伦比的收藏和审美价值。

     那么,怎样选择观赏石呢?鉴赏家们普遍认为,观赏石的收藏价值关键在于“奇”。观赏奇石,要讲究瘦、漏、透、皱、清、丑、顽、拙、奇、秀、险、幽等十二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要观石形之均衡比例、走向线条、力点、动感等;观石之质地变化、纹理变化、色度浓淡;观石之沧桑痕迹、古朴韵味、文化内涵等。

     人们在长期玩石中积累了“瘦、漏、透、奇、皱、丑”六字诀,其意谓:石峭清奇、纹理华丽、秀漏灵动、自然朴真、丑而不陋,这类石头就有观赏和收藏价值。观赏石讲究天然,最忌雕琢。常以形、色、质三方面来衡量鉴定。观赏石鉴赏有所不同,它的审美价值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美,而注重“奇特怪异”:或石开奇异,或石纹奇特,或石色奇丽,越奇越值得收藏,越奇越有经济价值。
     观赏石还往往以丑为美,刘熙载在《艺概》书中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藏品中,最常见的人物形象石、飞禽走兽石、花鸟虫鱼石等都属于造型石,它的上品应是形象完整逼真,线条明晰流畅,石质纯净。而像雨花石、大理石、三峡石、菊花石等,表面呈现出山水、人物、花鸟、文字等图像,则属于纹理石,其图案清晰、色泽天成、蕴意深刻、对比度强的即为上品。
《中国石材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